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栽培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苍术栽培中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稀释平板法测定一至二年生栽培苍术根际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提取苍术根际区土壤微生物DNA,使用E. coli的27 f和1 492 r引物扩增16S rDNA,Hinf内切酶酶切,比较一至二年生栽培苍术根际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二年生苍术根际区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普遍低于一年生样品,三者分别下降46.14%,49.25%,31.88%,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三者的比例改变;所有一至二年生的8个样品扩增后均得到重复性好且稳定清晰的16S rDNA条带,片段长度约为1 500 bp。Hinf酶切后多数样品在1 000 bp附近均出现主带,其他弱带不完全相同。就多数样品而言,一年生与二年生苍术根际区土壤样品的酶切谱带在年间变异大于年内的变异。结论:多年栽培苍术病虫害的发生,可能与其根际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巫溪县不同生长年限栽培与野生太白贝母鳞茎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鳞茎中贝母辛和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及相应生长地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探讨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太白贝母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AM真菌均可侵染不同采样点太白贝母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78.74%~98.68%,侵染强度13.29%~37.06%。太白贝母根际土壤微生物资源丰富,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分布规律是: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际细菌、放线菌、解无机磷细菌、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量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解钾细菌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真菌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过渡。贝母辛和总生物碱质量分数整体上呈现出随着生长年限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的变化趋势一致,即生长年限对太白贝母地的土壤质量及药材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随着太白贝母生长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进而引发太白贝母连作障碍,导致太白贝母药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性。AM真菌诱导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降低了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数量,而对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施用AM真菌能促使滇重楼根际微生物区系从低肥力的"真菌型"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的趋势,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有助于维持滇重楼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和谐性,证明了田间人工栽培滇重楼施加AM菌剂的有效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栽培年限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壤培养法, 对3个栽培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变化进行研究, 为阐明人参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人参栽培年限增加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新林地土壤(R0)相比, 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纤维素分解作用和硝化作用均被显著抑制(P <0.05), 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三年生人参根际土壤(R3)微生物的活性最低, R3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比R0显著降低56.31%, 纤维素分解作用比R0显著降低86.71%, 硝化作用比R0显著降低90.53%。与R0相比, 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被显著促进, 且随栽培年限增加有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R1, R2, R3的氨化作用强度分别比R0显著增加32.43%, 80.54%, 66.64%。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与R0相比均呈显著减少趋势, 且随人参栽培年限增加, 各栽培年限土壤的SMB-C差异显著, 但SMB-N的变化不明显。R3的微生物量最低, 其SMB-C比R0显著降低77.30%, SMB-N比R0显著降低69.36%。人参根系分泌物积累所导致的根际微生物种类、数量与活性变化及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是人参连作障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组合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在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培育高品质的滇重楼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接种试验及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不同AM真菌组合及不同接种时期侵染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侵染率、根围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AM真菌处理组在不同接种时期的侵染率均在80%以上,孢子密度在部分时期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CK),AM真菌与滇重楼幼苗根系共生关系良好。土壤中氮含量降低,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H提高,1年生滇重楼实生苗与野生种源滇重楼幼苗土壤养分较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表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S3,S5和S8的AM真菌组合的2年生实生苗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结构较好,生物量碳的含量较高。土壤中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增长率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长率最低,S2~S6处理组的野生种源滇重楼幼苗和1年生滇重楼实生苗土壤酶活性最佳。结论:不同AM真菌处理组及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粗茎秦艽产量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栽培模式粗茎秦艽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和差异微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栽培模式粗茎秦艽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结果 相较于地膜种植,采取无地膜种植与间作牡丹、白芸豆、土豆和玉米等作物后,粗茎秦艽鲜品增产16.11%~17.68%、22.48%~26.34%、29.37%~32.19%、34.82%~36.57%和35.34%~39.71%,干品增产19.75%~23.17%、25.86%~29.32%、30.18%~34.94%、35.22%~39.87%和39.72%~43.73%,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苷和獐牙菜苦苷4种环烯醚萜类成分总含量分别提高10.17%~37.83%、5.93%~47.44%、9.09%~28.84%和10.71%~28.57%。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明显增高(P<0.05),其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银耳菌纲(Tremell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镰刀菌属(Fusarium)和支孢甁霉属(Cladophialophora)等致病菌群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等有益菌群比例增高且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结论 粗茎秦艽不同栽培模式可影响其产量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累积,无地膜种植和间作模式具有一定优势,可为粗茎秦艽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多样性对中药材农业生态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间作蚕豆(QH)和单作(CK)处理下羌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药材产量、质量,以期为优化羌活种植模式和实现生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羌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分别占50.38%~51.95%和16.36%~17.02%,蚕豆间作对细菌门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在属水平上,间作处理中根际促生菌属MND1(3.54%)、鞘氨醇单胞菌属(3.50%)、硝化螺菌属(1.53%)和根瘤杆菌属(1.05%)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处理,而芽单胞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和Bryobacter相对丰度则降低。与CK处理相比,蚕豆间作处理羌活株高、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均显著增加,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71.43%,表明蚕豆间作有助于促进羌活地上部分生长,并有效提高羌活产量。与此同时,蚕豆间作亦可增加羌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分别增加37.96%、4.0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羌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顺序为全钾>全氮>pH>有机质>速效钾>含水量>速效氮>速效磷,表明土壤钾素含量及有效性是调控羌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因子。综上所述,蚕豆间作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羌活药材产量和质量,可作为今后发展的一种羌活生态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阜康阿魏生长期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取不同生长年限阜康阿魏的根际土壤,测定其所含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在阜康阿魏各生长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中以细菌占主要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随着阜康阿魏生长年限的增加,三种微生物数量变化基本一致,生长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变化不显著,5年生以上根际微生物激增,达到最多,开花期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与对照相比,根际效应显著。结论阜康阿魏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年限、生长阶段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魏根际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5,(2)
目的:了解新疆阿魏生长期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取不同生长年限新疆阿魏的根际土壤,测定其所含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新疆阿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在花期,细菌、真菌数量下降,放线菌数量则继续增加;新疆阿魏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根际效应显著。结论:新疆阿魏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其生长年限、生长阶段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广藿香间作生姜与豇豆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种植模式(广藿香单作、广藿香-生姜间作、广藿香-豇豆间作)的广藿香根际土壤的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区片段进行测序,研究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间作豇豆的广藿香根际土壤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作广藿香土壤,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间作生姜广藿香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显著高于单作广藿香土壤。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间作生姜和豇豆后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单作存在明显差异。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强度最大。广藿香间作豇豆后通过改变土壤中电导率、碱解氮、有机质进而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并影响了广藿香根际群落结构。结论:广藿香间作豇豆在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并比较野生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与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细菌与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及差异性.方法 以野生甘松和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土壤、根及根茎为研究样本,基于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细菌、根及根茎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4-V5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19个不同产地秦艽等龙胆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土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碱解扩散法和碳酸氢钠法分析其生境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龙胆苦苷含量在秦艽等龙胆属植物种间及种内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中有效铁、有效锰和速效磷的百分含量成正相关,小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百分含量成正相关,与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百分含量成负相关;秦艽、小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与pH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龙胆苦苷含量与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各种之间又有所不同,因此在引种栽培时要充分考虑种质的因素,选择适合于不同种龙胆苦苷积累的土壤条件是培育优良秦艽原植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自然林下种植和人工搭棚种植是目前黄连大生产上主要的种植模式,研究这2种种植模式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黄连土壤健康状况,为土壤改良及黄连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种模式下一至五年生黄连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不同地区家种及野生中药材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麻花秦艽G.straminea中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为秦艽、麻花秦艽等不同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从分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中药材家种及野生秦艽、麻花秦艽的核基因组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PC及引物对所提取的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nPCR扩增,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得到电泳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显示不同秦艽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长度均在360bp左右,已具备足够的遗传信息量进行碱基序列分析。结论:不同秦艽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别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二级濒危药用植物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野生资源严重匮乏,引种栽培可缓解市场需求,筛选滇重楼根际土壤解磷菌,为开发高效微生物菌肥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从云南、四川和贵州3个地区10个不同地点的野生和移栽品种的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矿化有机磷能力的根际解磷菌,经分离纯化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Establishing a fingerprint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chemicals in the roots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and evaluate their quality. Methods RP-HPLC was develope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four ingredients in G. macrophylla roo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LC-ESI-TOF-M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s of the fingerprint. Results Five common peak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retention time with reference secoiridoid glucosides. Eight major peaks in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were analyzed by on-line LC-ESI-TOF-MS. Four secoiridoid glucosid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ir MS data.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pecific and could be served for the quality ident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 macrophyll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大叶胡颓子叶的抗菌活性部位,研究活性部位的抑菌作用.方法 大叶胡颓子叶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采用滤纸片法检测各部位的抗菌活性,用平板法测定活性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大叶胡颓子叶醋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5种常见呼吸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357 2~1.428 6 mg/ml.结论 大叶胡颓子叶醋酸乙酯、正丁醇部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醋酸乙酯部的抗菌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土壤细菌对地黄试管苗和盆栽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翠  温学森  杨德奎 《中草药》2009,40(5):797-800
目的 探讨地黄连作障碍的原因和筛选可能具有缓解作用的有益菌.方法 将已分离纯化的土壤细菌菌株接种到试管苗和盆栽苗基部,分别于30 d和60 d后收获,测量苗质量等指标.结果 组培试验表明48个菌株中,有11个对地黄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另外11个具有抑制或致死作用;盆栽试验揭示16个菌株对地黄苗具有促进作用,13个菌株具有抑制或致死作用.结论 土壤细菌对地黄苗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地黄种植可能导致根际细菌菌群失衡,施用有益细菌可能是解决地黄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综合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构成及特点,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我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对其中120例发生VAP患者进行致病菌及药敏结果回顾,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G-菌为78例(65%)G+菌为26例(21.7%),真菌为10例(1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属分别占G-菌菌株数的14.7%,12.8%,11.2%,9.8%;MRSA、MSSA、肺炎链球菌分别占G+菌10.5%,4.6%,2.3%。结论:综合ICU内主要致VAP病原菌主要为G-菌,且为多重耐药菌,采取有效的治疗同时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VAP患者病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土传病害是影响药材生产的重要因素,轮作是控制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合理轮作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增加拮抗菌的数量,增加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形成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根际病原菌的数量、拮抗菌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等指标对评价轮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轮作机理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保证中药材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