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35例尸检确诊为肝硬变患者按有、无合并肝癌分为二组进行比较。肝癌组13例全为男性;肝硬变组男:女为6.3:1。肝癌组平均年龄48.9±13.9岁,较肝硬变组大14岁。肝区痛、低热、血性腹水,腹膜炎和(AFP),r-GT阳性率均较肝硬变组高,AKP,ESR,HBsAg阳性率等二组无明显差别。B超、核素扫描阳性率分别为75%和60%。肝癌组肝脏平均重量为肝硬变组的2倍。为及早发现癌变病例,作者认为对每例肝硬变患者,特别是中年以上男性患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常规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体检在早期发现无症状肝癌和小肝癌(≤3.0 c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万人次的超声体检及门诊常规检查病人,检出可疑肝癌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检出79例可疑肝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根据患者有无症状,分A、B组,A组为无症状肝癌51例,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患就诊时经超声检查首先发现疑似肝癌的计为无症状组;B组为症状性肝癌组26例,有剑突下或右上腹疼痛不适的计为症状组。无症状性肝癌明显多于症状性肝癌,分别为66.23%和33.76%,77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A、B组瘤体大小3.1~5.0 cm,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30%、82.60%、65.21%和90.90%、36.36%、18.18%;瘤体>5.1 cm,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50%、75.00%、37.50%和80.00%、13.33%、6.66%,术后3、5年无瘤生存率A组明显高于B组。小肝癌组术后预后较好,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100.00%、94.73%)均明显高于3.1~5.0 cm及>5.1 cm者。[结论]超声体检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肝癌和小肝癌的有效方法,无症状性患者的远期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有症状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一些肝癌患者获得一次治疗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只要没有症状,就不去医院复查,等到出现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却发现肝癌早已复发,此时已失去了再次治疗的机会。令人惋惜的是,如果上述患者有较强的随访意识,在治疗后能够定期去医院检查,当肝癌复发或新发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本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医患双方均需要进一步提升对肝癌患者科学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使肝癌随访规范化并制度化,以进一步提升肝癌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蔡立杰 《医疗装备》2022,(24):23-26
目的 探讨增强CT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收治的8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外病灶的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肿瘤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检查对肝外阳性病灶、肝内阳性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不同类型肝癌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技术诊断直径>3 cm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诊断直径≤3 cm的肿瘤时,MRI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增强CT,应用MRI诊断肝癌的效果明确,可有效诊断胆管细胞型、混合型、肝细胞型肝癌,还提高对直径≤3 cm肝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良性占位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多为单发,在我国有27%为多发,由于绝大多数的瘤体不大,发展缓慢,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1临床资料我院对外单位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2例占位性病变,均提示肝恶性病变可能性大,经CT检查也均提示肝癌可能性大。2例患者术前于我处做ECT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T及MRI检查用于肝癌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基本一致,分别采用CT、MRI以及病理检查对病灶的性质进行诊断,并且在对患者采取治疗措施后进行跟踪回访,分析MRI和CT检查用于肝癌疗效观察的价值。结果在肝癌的诊断阶段,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MRI的检查准确度显著高于CT,主要表现为肝癌结节的检出个数显著高于CT(P<0.05),在随访阶段,MRI检查发现的复发患者例数更多,检查效果显著优于CT检查(P<0.05)。结论MRI检查用于肝癌患者治疗后的随访检查,可以比较及时地识别出患者的新病灶,在检查准确性方面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4排螺旋CT对诊断早期肝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与我院就诊治疗的62例早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癌变组织的直径均<3cm,且经病理证实.这些患者术前均行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他们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早期肝癌在肝动脉期时图像表现为高密度强化,可见肿瘤血管;在门脉期和平衡期时图像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结论 4排螺旋CT能够反映早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可用于辅助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固化术(PMCT)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微波固化治疗后3d复查超声,原病灶均为强回声团;1个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原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部分病灶形成液化并吸收;随访3~12个月,行增强CT检查显示原病灶均未被强化,且无新发病灶,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未发生漏胆、大出血、肝衰等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1~3d出现低热,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MCT治疗肝癌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应用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18)F-FDG PET/CT和增强CT联合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共4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通过穿刺活检确证),肝癌术后复发患者16例(通过随访检查确证),对该40例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和增强CT检查,收集好2种诊断方式的的诊断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种诊断方法对肝癌患者的诊断各有优劣,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18)F-FDG PET/CT对肝癌术后复发诊断准率高。结论~(18)F-FDG PET/CT和增强CT两者联用,在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及肝癌术后复方的诊断效果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住院病例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B超结果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四项肝功能指标均在中毒第一天即开始升高,其中ALT至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2周后基本正常;AST、TB、IB到达高峰时间约在中毒第3天,较ALT早,而恢复正常时间与ALT基本一致;急性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肝功能或肝脏B超异常,15例重度中毒患者肝功能指标(除IB外)异常率较轻度中毒患者明显升高,两组各项指标(除IB外)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中有3例符合轻度中毒性肝病(占23.1%),1例符合中度中毒性肝病(占7.7%),重度中毒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度中毒性肝病(占53.3%),符合轻度和中度中毒性肝病的分别为2例(占13.3%)和4例(占26.7%)。 结论 急性砷化氢中毒早期即可出现肝脏损害,即使是轻度中毒患者中也有较多的肝脏损害症状,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基本一致,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部分脏器恶性肿瘤的重要性。方法总结18319例体检者腹部超声检查资料,对其中4种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肝癌7例;肾癌5例;膀胱癌4例;胰腺癌1例。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定期体检对提高肿瘤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农村地区高危人群胃癌、肝癌筛查效果,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适宜年龄段人群(胃癌40~69岁,肝癌35~64岁)开展癌症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高危人群判定标准,筛选出符合筛查条件的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入临床筛查(胃癌:腔镜+病理,肝癌:AFP+B超)。结果检出胃癌4例(0.16%)(其中早期胃癌3例)、癌前病变(异型增生)55例(2.26%);检出肝癌7例(占0.25%)(其中早期肝癌2例),肝硬化23例(占0.83%),AFP异常(≥10μg/L)126例(占9.6%);检出其他肝脏异常者369人(占12.2%)。肝癌和肝硬化病例中HBsAg阳性比例较高,分别为85.7%(6/7)和82.6%(19/23)。结论定点、定人群、定期开展两癌筛查是发现早期病例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普及防癌知识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早期癌症的识别能力,以提高机会性发现早期癌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波是否对早孕期胚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为产科临床使用多普勒提供依据。方法:对早孕7~8周拟做人工流产的患者分别于多普勒检查前、后取绒毛组织做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1min组绒毛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而3min组7例中有5例、10min组5例中有3例可见超微结构的变化,与1min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3min与10min组间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对绒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一定影响,但仅局限在合体细胞滋养层的细胞膜,这种形态改变是否伴有功能改变尚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运用MR和CT检测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生结节共34例、小肝癌共46例,均采用MR和CT检测,且对检测后确诊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3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经MR检查后确诊率为94.12%;经C T检查后确诊率64.71%.46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经MR检查后确诊率为95.65%,经CT检查后确诊率为76.09%.影像学上,MR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组织.结论:MR与CT检测技术应用于再生结节、小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前者优势更大,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组织,继而为肝硬化患者的再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癌筛查效果,了解人群肝癌患病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共筛查20 282名当地居民,年龄在35~64岁之间,开展癌症相关危险因素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并按高危人群判定标准,筛选出符合筛查条件的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血清AFP检测和B超检查。结果检出肝癌7例(其中早期肝癌5例),肝硬化29例(占1.43%),AFP≥20μg/L9例(占0.44%),检出其他肝脏异常736例(占36.2%)。肝癌和肝硬化病例中HBs Ag阳性比例较高,分别为71.4%和65.5%。一般筛查对象和高危人群不同种类膳食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05),心理因素中环境适应能力和精神创伤在一般筛查对象与高危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肝癌筛查工作,对早期发现肝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凤玉  明儒成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0-186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的转归及家庭成员感染HBV的情况。方法 2009年12月对HBsAg阳性人群(16例)及家庭成员进行HBsAg检测,阳性人员再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HBV标志物检测、临床检查以及B超检查,对HBsAg阳性人员进行分类诊断。结果共检测44份血清,其中HBsAg阳性16份(仍为2006年HBsAg阳性者)其余家庭成员HBsAg均阴性。3年内HBsAg阳转阴率为0,仅携带HBsAg者4例(25.0%),慢性肝炎病人为10例(62.5%),脂肪肝(轻度)2例,肝硬化为0,无转为肝细胞癌(HCC)者,感染乙肝病毒又感染丙肝病毒的1例。结论 HBsAg阳性者转阴的概率很小,应定期进行查体和继续关注其密切接触者。  相似文献   

18.
许瑞清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62-1163
目的 了解江门市中心医院女职工健康状况,为采取早期预防疾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保健科负责组织对该院586名女职工进行体检。内容包括:一般体检、肝功能、血脂、血糖、HBV5项生物标志物、血尿酸、血常规、尿常规、EB病毒检测、B超、心电图、胸片检查。将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6名女职工查出疾病23种。其中患内外科疾病共451人.占体检总人数的76.96%,检出内外科疾病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脂(18.6%)、高血糖(12.28%)、脂肪肝(11.94%)、高血压(11.6%)、肝胆疾病(9.55%)。检出妇科疾病共357人,占体检总人数60.92%,检出妇科疾病中前3位疾病为乳腺增生、阴道炎、宫颈炎,检出率为33.61%、11.77%和7.67%。结论 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为女职工身体健康提供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物理检查结合超声诊断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体检乳腺异常病例8000例,结合其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与乳腺物理检查中的异常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望诊异常患者中确诊乳腺癌患者9例,与望诊无异常患者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7,P<0.05)。触诊异常组乳腺癌患者9例(27.3%),显著高于触诊正常组(χ2=11.200,P<0.05)。乳腺超声检查的病灶漏报率为19.3%。乳腺查体联合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望诊、触诊、望诊与触诊结合(χ2值分别为18.546、9.872、8.633,均P<0.05)。结论常规望诊和触诊结合超声诊断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