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景洪哥纳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苗苗  冯毅凡  张雪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1,42(2):214-216
目的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景洪哥纳香根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哥纳香呋吡喃酮A(acetylgoniofupyrone A,1)、哥纳香二醇(goniodiol,5)、8-表哥纳香三醇(8-epi-goniotriol,6)、心瓣哥纳香丁内酯(cardiobutanolide,7),另外3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松属素(pinocembrin,3)、松脂素(pinoresinol,4)。结论化合物1为呋喃并吡喃型苯乙烯内酯,且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哥纳香乙酰酯A。  相似文献   

2.
景洪哥纳香胺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树皮中分离得到4个化台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十六酸(I)、5,6-2H-6-苯乙烯吡喃-2-酮(Ⅱ)、(SR,6S,7R,8R)-7,羟基-8苯基四氢呋喃并[3,2-b]-2H-吡喃-2-酮(Ⅱ)、景洪哥纳香胺(Ⅳ)。化合物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Ⅳ为从哥纳香属中发现的一种新结构类型的生物碱,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和MS、NMR等波谱鉴定技术。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1)-(6)。结论: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哥纳香(Goniothalamus cheliensis)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景洪哥纳香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双氢黄酮(Ⅰ)、5,6-2H-6苯乙烯吡喃-2-酮(Ⅱ)、(5R,6S,7R,8R)-7-羟基-8苯基 四氢呋喃并[3,2-b]-2H-吡喃-2-酮(Ⅲ)、(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5-羟基-2-吡喃酮(Ⅳ)、(6R,7R,8R)-6-(7,8-二羟基苯乙基)-5,6-2H-吡喃-2-酮(Ⅴ)。结论:5种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建立快速鉴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应用ACQU 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根据质谱信息推测了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12个苯乙烯内酯的结构.结论:本方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快速高效地鉴定了植物中的苯乙烯内酯,同时本文探讨了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6.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景洪哥纳香叶的抗肿瘤活性苯乙烯内酯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苯乙烯内酯:(+)-isoaltholactone(1),goniodiol-7-monoacetate(2),leiocarpin A(3),goniodiol(4),另3个为松乔素(pinocembrin,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和豆甾醇(stigmasterol,7)。结论:化合物1-4体外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景洪哥纳香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景洪哥纳香Coniothalamus cheliensisHu叶的氯仿提取物中分得6个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UV、IR、MS、^1H,^13CNMR)鉴定为aquilegidine(Ⅰ)、紫玉盘内酰胺(varilactam,Ⅱ)、鹅掌楸碱(liriodenine,Ⅲ)、马兜铃内酰胺AⅡ(aristololactamAⅡ,Ⅳ)、4,5-dioxodehydroasmilobine(Ⅴ)和马兜铃酰胺AⅢa(aristololactamsAⅢa,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鉴定景洪哥纳香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7-苯基-2,6-二氧双环[3,3,1]壬烷-3-酮(Ⅰ)、10-氨基-4-羧基-3,8-二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Ⅱ)、10-氨基4,8-二羟基-3-甲氧基菲-1-羧酸内酰胺(Ⅲ)、β-谷甾醇(Ⅳ)和β-胡萝卜苷(Ⅴ)。结论分得的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陈立军  于利人  姚丽  靳秋月 《中草药》2006,37(7):1116-1117
印度的T a lapatra l于1985年首次从民间常用草药Gon io-tha lam us sesqu ip ed a lisW a ll.的枝叶中分离得到哥纳香三醇。随后,F ang和A lkofah i等又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天然海南哥纳香醇甲(哥纳香醇甲,how iino lA)及其衍生物,体外研究显示它们均具有抗肿瘤活性[1,2]。于德泉[3]在番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海南哥纳香的根、茎皮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哥纳香衍生物——哥纳香醇甲(图1)。1995年,孙绍毅合成了( )-哥纳香三醇及部分衍生物,并证实了天然的哥纳香醇的立体构型为5S,6R,7R,8R[4]。1996年,陈虹开始探索合成了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近40篇文献,对2003年以来哥纳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总结;该属植物所含成分结构类型主要有苯乙烯内酯、生物碱、黄酮、乙酰精宁、挥发油等;近10年来,从哥纳香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5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40个,黄酮类化合物10个,乙酰精宁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化合物23个。该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苯乙烯内酯类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方面;其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哥纳香甲素已经开发成抗肿瘤一类新药;但160个种中,只开展了部分种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研究工作,该属植物还有大量的研究空间。本文综述哥纳香属植物近10年来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roots of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roots of P.scrophulariiflora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with chromatographic methods.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chemical analyses.Results A new secoiridoid glycoside,picrogentioside II(1)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P.scrophulariiflora.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secoiridoid glycoside.  相似文献   

12.
细叶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常用传统中药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4-C-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1) ,4-[C-β-D- 呋喃芹菜糖基 (1→6)-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 2 ) ,远志皂苷元 ( 3 ) ,远志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 ( 4 )和 β-胡萝卜苷 (5)。 结论 :其中化合物-1,3 ,4和 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mocarpus longan seeds in Sapindaceae.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D.longan seeds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is.Results One compound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2-methyl-1,10-undecanediol,named longandiol(1).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compound.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nabasis aphylla. Method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gel column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Spectroscopic methods such as MS and NMR spectra were used for the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 new caffeate ester, named eicosyl-(Z)-caffeate (1), along with fourteen known compounds was isolated from the EtOAc part. 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compound and compounds 2-13 are isolated fr...  相似文献   

15.
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振丽  李林福  宋志前  王淳  张玲  巢志茂 《中药材》2007,30(12):1505-1507
目的:分离和鉴定何首乌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提取溶剂,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新产生的化学成分为5-羟基麦芽酚(Ⅰ)和5-羟甲基糠醛(Ⅱ)。结论: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刘西京 《中草药》2012,43(2):223-225
目的研究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红葱的化学成分,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确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hydroxy-8-methoxy-1-methyl-1,3-dihydronaphtho[2,3-c]furan-4-O-β-D-glucopyranoside(1)、eleutherinoside A(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kadsuric acid(4)、豆甾醇(5)、1,2-二羟基-8-甲氧基-3-甲基蒽醌(6)、9-methoxy-1,3-dimethyl-1H-naphtho[2,3-c]pyran-5,10-dion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葱新苷。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7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鲜苦瓜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数据分析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鲜苦瓜中分离得到1个新C30甾醇苷,结构鉴定为25ξ-异丙烯-胆甾-5,(6)-烯-3-O-β-D-吡喃葡萄糖苷(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C30甾醇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巨柏(Cupressus gigante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 Sephadex LH-20 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通过 NMR, MS 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巨柏茎叶分离得到 15 个 labdane-type二萜, 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 分别为:15-methoxy-18-hydroxylabda-8(17),13-diene (1), 13-epitoruolsol (2), labd-8(17),14-dien-13-ol (3), 13-epi-cupressic acid (4), cis-communic acid (5), trans-communic acid (6), labd-15-aceoxy-8(17),13E-dien (7), labd-8(17),13E-dien-15-ol (8), isocupressic acid (9), acetylisocupressic acid (10), isoabienol (11), 13-oxo-14,15-dinor-labd-8(17)-en-19-oic acid (12), pimarenic acid (13), sandaracopimaric acid (14), and pimarol (15) 此外还有两个已知倍半萜 ent-oplopanone (16) 和 (+)-T-Cadinol (17)。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绿海葵中的核苷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寻找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对绿海葵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得到5个核苷,经波谱学解析鉴定为2-羟基嘌呤核苷(1),脱氧肌苷(II),1-甲基黄嘌呤核苷(III),脱氧鸟苷(IV),脱氧核糖胸腺嘧啶(V),结论:III为一新天然产物,其余均为海洋生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吉祥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7-甲氧基-8-甲基-4′-羟基-黄酮(1),大豆脑苷Ⅰ(2)。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