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起 《河北医药》2016,(14):2134-2136
目的:分析比较宫颈癌采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对气管的保护。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Ⅱb~Ⅲb宫颈癌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体外和腔内放射治疗,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CTV(临床靶区)包括宫颈、子宫、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以及髂前、髂外、髂内淋巴结等区域及其周围组织,计划靶区( PTV)以临床靶区为基础,向外放5 mm形成PTV,经HVH图分析,比较2组治疗方法对气管受照体积与剂量的变化。结果经DVH图分析,膀胱、小肠、直肠接受45、54、63 Gy不同剂量时的受照体积IMRT均小于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哪.05);且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膀胱、小肠、直肠受照体积与剂量也随之增加( P <0.05)。结论对Ⅱb~Ⅲb宫颈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对危险器官的保护均优于3DCRT治疗,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危险器官受照容积随着计划靶区的扩大而减少,且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的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肿瘤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降低放疗引起的毒性反应。3D-CRT和IMRT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需要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射治疗组24例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给予放射治疗。结果: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40.6Gy和44.8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是61.3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2.8Gy和25.9Gy。在扁桃体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39.8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29.0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57.9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12.8Gy。在上肢软组织肉瘤术后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45.0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14.4Gy。结论: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较,前者能使放射治疗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四肢软组织肉瘤术后,不能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但可以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中段食管癌应用适形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剂量学方面的优劣及价值.方法 5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采用3DCRT,B组患者采用IMRT,对比两组的靶区剂量以及正常器官受量.结果 在PTV-C剂量为50 Gy梯度时,B组靶区剂量D98...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腹膜后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6例腹膜后原发或转移患者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9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体积,照射剂量DT:50~70 Gy(中位数DT:60 Gy),分割剂量DT:2~3 Gy,共20~35次。结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率分别为32%、36%、25%、7%,有效率93%。所有患者均随访满3年。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65%、42%,总生存率分别为61%、43%、36%。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是腹膜后原发或转移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适形强调放射治疗(IMRT)是 21 世纪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是采用螺旋 CT扫描定位,定位架真空负压固定,适形强调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直线加速器共面或非共面聚焦照射肿瘤的新放疗手段[1]。我院自 2002 年 6 月~ 2004年6月运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 32 例,取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男∶女为2∶1,年龄 22~82 岁,中位年龄 52 岁,其中鳞癌31 例,腺癌 1 例,病变长度 3 ~ 8cm,中位值5 5cm。该组病例均经食管钡透及纤维胃镜检查病理确诊。能进半流饮食,B超、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行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剂量为50 Gy;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放疗剂量为46~48 Gy,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多为Ⅰ~Ⅱ级不良反应,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的直肠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殖器反应发生率为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保肛率为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能够提高肛门括<肌的保留机会,减少治疗的毒性反应,更好地保护直肠周边邻近的正常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8.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25例胸腺瘤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胸腺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5例失去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其中非浸润型胸腺瘤10例,浸润型胸腺瘤15例;18例为手术后复发,7例为初治患者,采用仰卧体位负压垫固定,经螺旋CT定位扫描,采用适形调强治疗计划系统(IM—RT)制定治疗计划.放射剂量及方法:采用5-7个适形野,2.0—3.0Cy/次,5天/周,总剂量55Gy-65Gy,中位剂量60Gy,5—6周完成.结果:25例患者中7例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NC)总有效(CR PR)率88%;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8%、47.5%。无1例出现放射性肺炎、心包炎、脊髓炎。结论:对不能手术的胸腺瘤患者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副作用小,患者一般均能接受,可以作为胸腺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处方剂量50.4 Gy/28 F,分别设计7野调强和4野适形放疗计划,获得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4野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均匀指数较小,适形状指数较高,直肠、膀胱、小肠以及股骨头受高剂量照射的体积较小.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在提升靶区均匀性、适形度和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20例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复发灶每次剂量为2.0 Gy,总量56~60 Gy/28~30次。治疗过程用脱水剂治疗脑水肿。结果PR10例,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期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4%、15.27%。脑水肿发生率50%,经治疗后减轻或消失,病人均能耐受。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放疗后复发恶性胶质瘤能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适形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6例接受过标准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50岁,平均34.6岁,进行了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无局部复发,无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患侧乳房的大小、形状、弹性、乳头和皮肤的感觉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15例患者射野区皮肤出现2度放射性皮肤反应,5例出现腋窝皮肤3度放射反应。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达到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左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常规(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三种不同照射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左侧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Eclipse7.3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3DCRT和5野逆向IMRT三套放疗计划,均给予50Gy/25次,比较靶区、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差异。结果 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以及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均显著优于常规和3DCRT计划。RT、3DCRT、IMRT计划中患侧肺的V20分别为(29.4±4.6)%、(26.7±4.6)%、(22.6±1.8)%;患侧肺的V30分别为(26.4±5.2)%、(23.4±4.5)%、(16.2±1.6)%;心脏V30分别为(21.9±6.0)%、(14.6±3.5)%、(8.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RT)、3DCRT切线野计划相比,5野IMRT计划可以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降低危及器官OARs(肺及心脏)高剂量受照体积,更好地保护心、肺组织,但同时增大了正常组织低剂量区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时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 用CMS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30例T3N1M0鼻咽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设计,计算肿瘤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结果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肿瘤所接受的剂量无明显差别(P>0.05),射野内垂体和左右侧腮腺、颞叶、颞颌关节受照剂量低于常规放疗[(48.6±2.5)Gy比(62.5±4.8)Gy;(41.3±2.7)Gy比(67.7±2.6)Gy,(41.5±4.2)Gy比(66.0±2.7)Gy;(25.4±6.2)Gy比(56.3±1.4)Gy,(25.4±6.6)Gy比(56.1±1.5)Gy;(41.1±4.2)Gy比(62.5±5.9)Gy,(41.9±4.8)Gy比(60.1±10.0)Gy;P<0.05].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肿瘤靶区剂量精确可靠,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 MRT)是一项能使放疗高计量分布在三维立体方向并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完全一致的全新放疗技术。由于调强放疗的诸多优点,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头颈部、胸腹部及盆腔等部位各种肿瘤的治疗,并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但由于患者对这种全新的放疗技术缺乏正确的认  相似文献   

15.
殷英  杨林 《安徽医药》2018,22(10):1912-1915
目的 比较常规调强放疗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参数的差异。 方法 选择10例中段食管癌的患者,分别在计划系统上制定序贯加量调强放疗计划(SB-IMRT)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计划(SIB-IMRT)。SB-IMRT是先给计划靶区(PTV)50 Gy/25F,然后在大体肿瘤区(GTV)推量10 Gy/5F,SIB-IMRT是PTV 区50 Gy/28F,同时给予GTV区60 Gy/28F。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 结果 SIB-IMRT的适形指数CI(0.59±0.30)优于SB-IMRT(0.59±0.30)(P=0.000),但两者均匀指数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SIB-IMRT的右肺的V20、V30、平均剂量(MLD),左肺的MLD以及心脏的V50均低于SB-IMRT(统计值分别为P=0.012、P=0.007、P=0.002、P=0.001、P=0.003),两者在左肺的V20、V30以及脊髓最大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P=0.053、P=0.134、P=0.998)。 结论 在总物理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相比序贯加量调强放疗,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适形性更优,并且能减少部分危及器官的受量,尤其对肺脏和心脏的保护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20例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复发灶每次剂量为2.0Gy,总量56-60Gy/28-30次。治疗过程用脱水剂治疗脑水肿。结果PR10例,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期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4%、15.27%。脑水肿发生率50%,经治疗后减轻或消失,病人均能耐受。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放疗后复发恶性胶质瘤能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固定7野(7-IMRT)及9野动态调强技术(9-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选取1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二弧VMAT、7野IMRT及9野IMRT计划设计,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以及加速器跳数。结果 VMAT、7-IMRT和9-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上,VMAT计划更优,7野计划最差。危及器官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膀胱V30、直肠V30、V50和股骨头V20的体积均低于7野和9野计划(P<0.05)。相较于9野计划,7野计划的膀胱V30和股骨头V20均略低(P<0.05)。VMAT计划的加速器跳数MU(757.69±137.04)低于7野计划(802.65±183.85)和9野计划(1102.31±190.07)。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采用VMAT、7-IMRT及9-IMR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的保护。VMAT计划在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上优于7-IMRT和9-IMRT,9-IMRT优于7-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优势,机器跳数明显降低,提高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二维电离室矩阵与胶片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剂量验证结果 ,研究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利用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6MV X线,对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调强治疗计划;采用胶片及PTW公司的729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平面剂量的验证及分析。结果通过比较胶片与二维电离室矩阵对射野剂量分布的验证结果,分析得知二维电离室矩阵应用于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验证确实可行。结论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方法切实有效,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进行剂量递增和同步放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共有133例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初程采用IMR7治疗.人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包括鼻,匹原发宽(G7Vp)和颈部转移瘤(G7Vn)的处方剂量属70Gy(2.33Gy/次),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7V)分为PTVl和P7V2,P7V1包括G7VF加5mm相邻组织和G7Vn加2-3mm相邻组织,处方剂量为66Gy(2.2Gy/次),PTV2包括临床靶体积(clinicaltargetvolume,CTV)加5mm扩充区,处方剂量为60Gy(2.0Gy/次),下颈部预防剂量为54C\(1.8Gy/次)。全组有92例(69.2%)进行了补量放疗,平均加量10Gy(4-15Gy),50例进行了同步化疗。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0.2个月(3—37个月),3例局部区域复发,其中2例鼻咽复发,1例鼻咽和颈部同时复发。16例远处转移,其中lO例死亡。2年无局部区域进展生存率、无速处转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2.5%,81.6%和90.2%。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和粘膜反应的I、Ⅱ、Ⅲ级病例分别为46.8%、43.2%、9.9%和13.5%、76.6%、9.9%。放疗後1年以上的0级、Ⅱ级和Ⅱ级12腔干燥副反应分别占8.2%。77.6%和14.1%。无严重12干病例,也没有发现放射性张口困难、放射性龋齿、放射性神经损伤、放射性脑病、放射性骨和软组织坏死等严重治疗并发症。结论鼻咽癌采用IMR7剂量递增70Gy以上同时加化疗是可行的。并且获得了理想的肿瘤控制和生存。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51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急性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并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较.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51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 1次/日,5次/周,GTV分次剂量为2.2Gy,其处方剂量为70.4~74.8Gy/32~34次;CTV1分次剂量为1.8 Gy,处方剂量为61.2~64.8 Gy/34~36次;CTV2分次剂量为2 Gy,处方剂量为50~54 Gy/25~27次;对59例鼻咽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分次剂量为2 Gy,1次/日,5次/周.GTVnx处方剂量70~78 Gy/35~39次,GTVnd处方剂量70 Gy/35次,CTV1处方剂量60~64Gy/30~32次,CTV2处方剂量50~54Gy/25~27次,有残留者适当缩野补量.采刚放化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分期情况给予顺铂+氟腺嘧啶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结果 DVH分析显示IMRT可以获得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保护好,特别是对腮腺的保护.RTOG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均可耐受,IMRT组未发生严重的4级不良反应,IMRT组患者口干程度明显较3D-CRT组减轻.近期疗效:CR28例,PR3例,总有效率(CR+PR)100%.1年总生存率为100%.结论 IMRT在剂量分布和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方面优于3D-CRT,近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和后期并发症还需进一步观察,且最佳的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