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100 例肿瘤病人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 插管成功率为93% ;(2)置管留置时间30 .16 ±26.60d;(3) 本组实验未发生1 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置管成功率高;(2) 长期置管可不必换管。(3)PICC 较传统置管术发生严重并发症低。因此,提出PICC 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所选择导管类型分成PICC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各40例,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PICC组显著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均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发生严重感染2例、血气胸1例、动脉损伤2例,PICC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肿瘤患者长期化疗的首选。关键词:肿瘤; 化疗; PICC; 锁骨下静脉置管;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5-0013-02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PICC置管操作者资格认定的基础上,对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并进行流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 申请置管的331例患者中322例符合置管适应证,320例置管成功,仅4例发生置管并发症。结论PICC临床应用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保持管道的正常使用,保证静脉治疗途径的通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过程及使用期间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安全管理模式; 流程管理; 质量监控; 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1-0052-02  相似文献   

4.
ERCP对225例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和并发症的防治。对临床诊断梗阻性黄疸的225例患者做ERCP检查,发现1.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为肿瘤和总胆管结石。2.50岁以上患者肿瘤较常见,主要为总胆管癌、壶腹周围癌和胰腺癌。3.对总胆管结石的诊断,ERCP较腹B超准确,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6%和25.9%,二者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4.化脓性胆管炎是ERCP最严重的并发症,对黄疸严重的患者,采取(1)先做PTC;(2)把60%泛影葡胺稀释为30%;(3)在造影剂中加入庆大霉素。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因此,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既准确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免疫粘附法及斑螯皮泡法,对60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显示:(1)肿瘤组病人CD3,CD4,CD4/CD8比值减代,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极显著差异(P〈0.01),(2)肿瘤组病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减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 医用绷带; 自我粘缠绷带;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7-0012-02  相似文献   

7.
长期硬膜外注入吗啡—去炎松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4例晚期癌痛病人,L2~3或L3~4硬膜外间隙置管并连接全封闭硬膜外注射(CCEI)装置,注射0.01%吗啡10~15ml,2~3次d,去炎松A40mgd,应用CCEI50.0±46.8(5~351)天未发现硬膜外腔感染,日均注射吗啡3.84±3.94mg和2.99±1.17次,不良反应率为7.69%,CCEI吗啡初始量3.55±2.52mgd,对照死亡前量3.49±1.63mgd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前平均视觉模拟评分3.16±2.83分,对照治疗前9.78±0.92分差异显著(P<0.05)。吗啡去炎松长期CCEI具有良好解除疼痛和防止硬膜外腔感染功能,同时也减少病人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ICAS)的临床和造影表现,提高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证实为冠心病。30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原因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2例,冠状动脉夹层1例,为防止PTCA术后再狭窄18例,PTCA术后再狭窄4例,急性心肌梗塞5例。30例SCAG均采用Judkins法。PICAS的技术操作在数字成像电视下进行。结果:30例SCAG表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48支62处。我们在32支38处病变植入内支架,30例植入38只内支架。每例内支架数分别为1只(26例),2只(2例),3只(1例)和5只(1例)。成功率为100%。结论:①PICAS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冠状动脉阻塞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②SCAG表现提示右冠状动脉,冠脉近段病变和局限性病变PICAS成功率高。③冠脉复杂病变,重度或闭塞病变,以及长段病变的PICAS的难度大,但技术操作熟练,成功率也高。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注入不同剂量丁丙诺非镇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本组为探讨不同剂量的丁丙诺非对术后镇痛程度及副作用的影响。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Ⅱ级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24例,随机分为 Ⅰ组 12例,男 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83 ± 15.32)岁和Ⅱ组12例,男3例,女9例,平均年龄(48.25 ±13.74)岁。两组病人均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L1~2~L2-3间隙穿刺,头端置管。术中定时追加药物,常规监测收缩压(SP),Ⅰ组平均(114±15)mmHg,Ⅱ组平均(111±16)mmHg。舒张压(DP) Ⅰ组平均(71. 3 ± 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6小时〔平均(3.4±1.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以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结果:ICT与直接PTCA2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41.7%和89.3%(P<0.001),再通血管残留狭窄平均为90.4%±6.7%和14.5%±10.3%(P<0.001),血管再通距胸痛发病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通存活患者梗塞后早期(起病后30日内)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30.0%(3/10)和4.3%(1/23),P<0.05。结论:在条件和设备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直接PTCA治疗AMI,以获彻底可靠的血管再通,ICT可作为PTCA失败后的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是特发于妊娠期间 ,可导致围产儿不良结局的一种妊娠并发症 ,本文对近3年我院56例ICP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472例孕妇中发生ICP56例为观察组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2.22 % ,其中初产妇55例 ,经产妇1例 ,平均年龄 (27.2±5.6)岁 ,平均孕妇龄 (37.2±3.12)周 ;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正常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 ,初产妇78例 ,经产妇2例 ,平均年龄(26.6±5.4)岁 ,平均孕龄 (38.0±2.43)周。二、I…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置管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外周静脉中心导管置管术简称PICC置管术 ,操作较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方便安全、简单。适用于长期输液和需肠外高营养支持以及输入高渗透压及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我院于 1998年 10月至1999年 12月行PICC置管术 6 0例 ,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 ,发现PICC在置管中的一些并发症 ,现对其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均为需长期静脉输液和营养的住院患者 ,男 49例 ,女 11例 ,2 1~ 90岁 ,平均 5 8岁。置管时间 3~ 2 41d ,平均 71d。发生并发症 13例 ,其中导管堵塞 5例 ,占8% ;静脉炎 3…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4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AICI)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CSF)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结果:AICI组CSFβ2MG的含量(1.50±0.38mg/L)明显高于正常组(1.14±0.32mg/L);8例严重偏瘫的大片梗塞患者CSFβ2MG含量升高更著(1.91±0.34mg/L);AICI组中20例患者治疗后CSFβ2MG含量(1.18±0.30mg/L)明显低于治疗前(1.46±0.39mg/L)。作者推测AICI患者CSFβ2MG含量升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亚急性期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脑外伤后亚急性期血流变变化的规律;(2)血流变与临 床及 CT、ICP、CPP和 GOS的关系。方法:选择于伤后 24~48小时内入院的成人脑 外伤病人44例,作血流变检测,同时记录GCS、CT、ICP、CPP和GOS,进行相关分 析。结果:(1)伤后 3~4天、6~8天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而 13~15天高于正 常组。(2)3~4天、6~8天低于正常组,而13~15天达正常水平。(3)伤后3~4 天,6~8天,13~15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有下降趋势;HCT均显著低于正常 值,但有上升趋势;ESR均显著高于正常组,ESR随时间变化显著下降;EP均显著 低于正常值,但呈升高趋势。(4)用Speraman相关分析表明,伤后各个时间段内, GCS与 ESR均呈显著负相关(P<0.02,P<0.05);CT与伤后 2~4天呈明显正相 关(r=0.318,p= 0.035);ICP与伤后 6~8天、13~15天 ESR接近正相关(r= 0.259, p=0.089,r=0.274,p= 0.072),与伤后 3天 接近负相关(r=-0.264,p= 0. 083);CPP和GOS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液稀释治疗  相似文献   

15.
PICC在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观察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6  
张静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85-786
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独特的优点[1 ] 开始在临床使用 ,它可避免经传统的插入途径 (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置管 ,尤其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进一步探讨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 ,观察能否成为危重病人床旁的抢救、治疗、监测常用手段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我科 1 999年以来 ,将PICC应用于所收治的 37例病人 ,现将临床观察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应用PICC患者 37例 ,置管成功 34例 ,年龄 4 5~ 75岁 ,其中用于抢救病人 1 0例 ,TPN 1 4例 ,测CVP 1 0例 ,插管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自制的气道正压装置,对单肺通气下开胸病人的无通气肺施加志气道正压,观察无通气肺接受不同水平的持续气道正压时对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19例需在单肺通气下开胸手术的病人(ASA:1-2级),随机分成2组,组1(n=10),对无通气肺施加0.294kPa(3cmH2O)的气道持续正压(CPAP-3),组2(n=9);对无 敢肺施加0.490kPa(5chmH2O)的气道持续正压(CPAP-5)  相似文献   

17.
严重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严重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探讨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在严重脓毒症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转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酵母菌致敏法测定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以红细胞C3b(RBC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作判断指标。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RBC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105±0.032比0.174±0.065,P<0.01),RBCIC花环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91±0.031比0.041±0.025,P<0.01);严重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组RBC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病情好转组(0.068±0.023比0.142±0.032,P<0.01),RBCIC花环率明显高于病情好转组(0.134±0.032比0.064±0.032,P<0.01)。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明显下降,并与病情的转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42例前列腺增生经射频温热治疗后有过渡性排尿障碍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置硅胶管(实验组)与经尿道置管(对照组)引流排障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结果为置管时间:实验组6.0±1.9天,对照组16.9±4.9天;尿道受累部位疼痛缓解时间:实验组7.5±3.6天,对照组18.2±9.4天;实验组不用换管,对照组平均换管3.5次,菌尿发生率:实验组为0,而对照组为23.8%。菌尿发生率和血尿持续时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研究表明,膀胱穿刺置管对解除射频治疗后的过渡性排尿障碍明显优于经尿道置管。  相似文献   

19.
35例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5例CPR后AMI患者(CPR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2例无CPRAMI患者(对照组)静脉溶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R组发病至心脏停搏时间平均为(84.0±33.6)分钟,CPR时间(7.7±3.0)分钟,平均溶栓时间为(93.6±48.8)分钟〔与对照组(163.1±69.2)分钟比较,P<0.001〕;冠脉再通率为74.3%(与对照组66.7%比较,P>0.05),CPR组无一例发生胸内出血,但有8例(22.9%)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严重出血(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7.1%比较,P<0.05)。结论:对CRP成功后无创AMI患者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适当扩大溶栓治疗的“时间窗”;CPR后需注意预防机体应激性反应,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患者 ,病程迁延 ,反复发作 ,长期缓解率仅达10 %~15 %。为取得更好的持续缓解 ,我院研究观察长春新碱(VCR)和达那唑(Danazol)治疗17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的疗效。治疗组完全显效6例(35.3%) ,良效4例(23.5 %) ,进步0例 ,无效7例(41.2 %) ,总有效率58.8 % ,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17例难治性慢性ITP(RCITP)均为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住院患者。男7例 ,女10例 ,年龄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