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09-26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它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多见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6∶1,好发部位以腰4~5为多见,其次为腰5~骶1.本病为临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笔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好发于青壮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引起腰腿痛的骨伤科疾病,它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在遭受外力的作用下,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破裂,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椎等组织,以致产生腰痛,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样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导致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上以L4~5[1]。近年来,我们对426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传统疗法,观察组30例在接受传统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2d进行“飞燕点水式”腰背肌锻炼,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腰痛的评分、腰椎活动度及臀部、下肢放射痛改善程度。结果腰痛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及臀部、下肢放射痛的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飞燕点水式”腰背肌锻炼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及臀部、下肢放射痛,有效改善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腰痛和腰腿痛的病症。多发于20~50岁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确实 ,已为医学界所公认。但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需进行再次手术 ,再次手术率为 2 %~ 9.2 %。 1987~ 2 0 0 2年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 4 3例 ,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7例 ,女 6例 ,初次手术年龄 2 4~ 6 5岁 ,平均年龄 38岁 ,再次手术年龄 2 8~ 6 8岁 ,平均年龄 4 6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 1个月~ 12 a,平均 35个月。外院初次手术 30例 ,我院初次手术 13例。腰痛伴左或右下肢放射痛 35例 ,腰臀部痛伴两下肢疼痛 8例。小腿外侧或后侧皮肤麻木 34…  相似文献   

8.
我院观察临床上臭氧用于椎旁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浓度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L4~L5腰椎间盘突出(膨隆型).年龄25~55岁,随机分为A、B、C三组.根据临床表现:腰或臀部疼痛,或伴同侧下肢疼痛,并从腰部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小腿外侧.体格检查:棘突压痛阳性、椎旁压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内脏疾病及肿瘤引起的腰腿痛及甲亢、低血压、低血钙、低血糖、臭氧过敏、柑橘过敏、心肌梗塞、内出血、孕妇、血小板减少、急性乙醇中毒、血液病等臭氧治疗的禁忌症患者.其中单纯腰痛20例,单侧腰腿痛40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说"突"就"突" 医生给老王检查后发现,由于他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了神经而引起一侧下肢不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坐骨神经痛",医生确诊老王是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腰突症的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是比较常见的引起腰痛腿麻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五、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诊断标准] 1.病史: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煅炼较少者。男性患者占89%。有急性或慢性损伤,特别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后部压力增高,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和髓向外侧突出。 2.症状: (1) 下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并向患侧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为椎间盘突出较大或位于椎管中央时,可为双侧疼痛。疼痛沿大腿后侧向下放  相似文献   

11.
腰椎最常见的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如伴有胸腰段椎管内肿瘤 ,容易漏误诊。我院2 0 0 0~ 2 0 0 3年实施的 2 32例腰椎手术中 ,有 5例并存椎管肿瘤 ,术前和首次手术漏误诊。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供同道借鉴。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4 5~ 6 4岁。病程 2~ 3年。1 2 临床表现  5例均有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查体 :腰4~ 5或腰5骶1棘突旁侧 (一侧或两侧 )有深压痛及根性放射痛 ,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 ,加强试验 ( ) ;3例双下肢肌力稍减退 ,5例肌张力稍增高 ,小腿前外侧或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牵引的同时,在腰部实施有节律的加压,配合手法推拿,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25例病人为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门诊病人,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23~42岁;病程最短3d,最长6个月。有外伤史97例,无明显诱因28例;L4-5突出81例,L5~S1突出44例;左侧突出88例,右侧32例,中央5例。腰痛伴下肢麻木为主73例,下肢放射痛伴行走不便为31例,腰骶疼痛为主的21例。诊断要点:腰下部及腰骶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腰CT扫描定腰椎间盘突出,排除其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腹股沟疼痛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319例L4~5和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中34例有腹股沟疼痛,将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与没有腹股沟疼痛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腹股沟疼痛主要见于L4~5节段椎间盘突出,疼痛程度为I~III级,有腹股沟疼痛的患者腰痛症状的发生率减少。结论L4~5节段椎间盘突出最可能发生腹股沟疼痛,窦椎神经可能是腹股沟疼痛的传入神经,部分患者的腹股沟疼痛可能被腰痛、臀部同等症状掩盖。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血管以及脊髓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腰痛、直腿抬高受限、下肢放射性疼痛等。该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部分患者仍残留有腰部、臀部或下肢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治疗方法,而且取决于康复护理干预的措施[1]。但就目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1月~2001年5月应用MED-II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60例78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腰椎间盘摘除术,手术前后及出院前对患者实施了康复指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自2000年1月~2001年5月,共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1岁,平均41.2岁,病史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24.2月。78个间隙中,L3~4间隙10例,L4~5间隙35例,L5~S1 间隙33例。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60例有感觉减退,34例有趾背伸无力。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且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症状无好转或好转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6.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在随着增龄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在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作用下,纤维环破裂以致髓核向后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其血管,引起血运障碍、水肿、炎症及致痛化学物质释放,导致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及感觉障碍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少数病例可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大小便障碍、会阴区感觉丧失及下肢软弱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周开颜 《护理研究》2002,16(5):266-26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下腰椎 ,尤其是腰4 腰5、腰5骶1和腰3 腰4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发生在青壮年 ,男性 1.9%~ 7.6 %,女性 2 .2 %~ 5 .0 %[1] 。多数有外伤史 ,表现为腰痛及反射痛 ,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内源性稳定因素失调的基础 ,腰椎外源性稳定因素及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 ,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因素[2 ]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重新调整脊柱功能单位力线的分布 ,促进脊柱内外力学平衡的恢复和代替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3…  相似文献   

18.
自 2000年 1月~ 2001年 5月应用 MED- II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对 60例 78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腰椎间盘摘除术 , 手术前后及出院前对患者实施了康复指导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自 2000年 1月~ 2001年 5月 , 共收治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男 38例 , 女 22例 , 年龄 20~ 61岁 , 平均 41.2岁 , 病史最短 3个月 , 最长 8年 , 平均 24.2月 . 78个间隙中 , L3~ 4间隙 10例 , L4~ 5间隙 35例 , L5~ S1 间隙 33例 . 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 , 60例有感觉减退 , 34例有趾背伸无力 . 所有病例均经 CT或 MRI证实 , 且经保守治疗 3个月以上症状  相似文献   

19.
张保华 《疼痛》2004,12(3):10-11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一种较复杂的腰椎病,常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一些病例有双下肢痛或双下肢交替性疼痛,并常有臀大肌及下肢肌肉无力和萎缩。一般认为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不适用牵引及推拿,应手术治疗。最近我对7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进行了牵引、推拿的临床探讨性观察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纤维环破裂,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腰腿疼痛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2],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如何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传统疼痛护理,护士大多局限于执行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较少采用其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减轻疼痛,使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笔者自2011年3-9月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