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13,(10):I0001-I0001
今天,我们习惯于把大脑的记忆功能外包给互联网。网络是一个图书馆,更是一个布满谎言的沼泽,我们的大脑必须坚守理性思考的防线,始终保持知识的更新,终生学习是高度互联时代的生活方式。假如明天欺骗了你,朋友,那多半是因为 你还让自己停留在昨日。30多年前,日本电影《人证》中的《草帽歌》风靡一时,而少有人留意到影片的原著名为《人性的证明》。那时候,中国刚从动乱年代走出来,告别了知识受鄙视,真相可以随意扭曲的混沌十年。“证据”这个词给老百姓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连人性的本质都需要时间来证明是可以告别伤痕的。  相似文献   

2.
电影比任何一种艺术干得都好;呈现在20世纪电影艺术里的爱情不但让人看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们为之着迷了几千年,电影里的爱情是那样丰富多彩,以至于到现在,爱情已经成为电影元素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泰坦尼克号》为了我你要活下去 尽管看得泪流满面,但那一句“为了我你要活下去”会成为女友哽咽时充满人性的分手词,原本想动之以情却反被情害,成为经典的牺牲品。 《罗马假日》阳光灿烂的日子 没有太多影片可以让人对爱情充满希望,《罗马假日》做到了。如果你正在追求一位女孩,邀她看《罗马假日》,如果你三天没有给女友讲笑话,邀她看《罗马假日》,如果一位女孩在追求你,她或许会问你,看《罗马假日》吗? 《人鬼情未了》我就在你身边 不用担心你的爱人看完后移情别忘。同样是生离死别,《泰坦尼克号》和此片的感觉却一正一反,《鬼》总给人们还没有缠绵够,还要再粘糊的情调。 《秋天的宣助香意的孟话 香港电影现代爱情片的象征。童话一样的爱情故事可能有些不够真实,但谁不希望周润发与钟越红这样的案人终成眷属呢? 《乱世佳人》远方不一定有风景 《乱世佳人》其实是一部青春故事,带女友看这种片子无疑给其上一堂爱情道德观及讲一个人生无常把接今宵的大道理,使其知...  相似文献   

3.
ECHO 《家庭医药》2013,(10):65-65
糟糕的日子总喜欢突然袭击,让人措手不及。为此,美国心理学家SIMON REGO博士特制了8招防御招数,让糟心日也能开心过。招式1:假装很高兴科学研究证实,当我们感觉非常糟糕的时候,假装自己心情很好便能真的开心起来。SIMON博士解释说:"当你露出笑容,即使这个笑容是你硬挤出来的,也能向大脑送去快乐的信号,而这就足够让你感觉不那么糟糕了。"最好对着镜子看着自己露出笑容,这可以给大脑送去更强的快乐讯号。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时间,而大脑也有自己的变化节律,顺应而为,会让你事半功倍。美国《预防》杂志按照大脑的"工作习惯",将一天活动时间分为7个黄金时段。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呢?以下几个大脑的黄金时段,你选对了吗?上午7~9点:说爱时段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专家就发现,后叶催产素能让身体产生"爱"的感觉,因此有人称其为"爱情激素"。后来,英国研究发现,男性在清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在一个和平时代,不需要为了生存而血战到底;职场便是我们的战场,办公室便是我们的江湖,所有人性也均在此发挥殆尽。因而,无论古今,不管中外,只要是关于人性的故事,总是可以融入这个现实世界,让人回味无穷。其中,2007年度的国产大片《投名状》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一篇刊登于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报道引起热议,在这篇名为《网络让我们变笨?数码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思考与阅读行为》的研究中提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大脑正不断地被智能科技"重新塑造"。有研究者表示,在过去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虽然不够方便,但脑子里却拥有海量的知识和生存技能;然而新科技的出现却扼杀了人类的这项才能。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屏幕正在威胁着  相似文献   

7.
方健 《家庭药师》2012,(8):38-43
近期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饥饿游戏》风靡全球,片中描述的人生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斗兽场,人心与人性在其中被现实不断试炼,主人公是年轻人,让人性在赤子美好的面具下更显得残酷。故事让人感叹,在孤独的绝境里,"明天见"是一个多么奢侈与沉重的词汇,它让人勇敢坚强,它让人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家庭药师》2012,(8):33
亲爱的《家庭药师》编辑部:你们好!《家庭药师》每期的《深度报道》都很精彩,特别是第七期的《深度报道》,相比第六期的"毒胶囊"话题,《戏说武侠药》显得轻松许多。精心设计的封面让人眼前一亮,再看内容,轻松幽默的同时又给人带来知识的充电,让我仿佛又回到当年捧着一本武侠小说在台灯下夜读的时光。  相似文献   

9.
在手边经常放一个香蕉或者苹果,感到饿的时候闻一闻。 这个窍门听起来有点愚蠢可笑,但是非常有效。美国芝加哥进行了一项有3,000人参加的试验。结果每个人平均减去13.5公斤,效果超过了多数减肥食品和药品。试验结果证明,越经常闻食物越不饿。专家的解释是:人们在闻的时候给大脑传递了信号,让大脑认为已经吃过了。  相似文献   

10.
大脑与睡眠大脑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它能告诉你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以用大脑命令你的身体甚至命令别人的身体去做事,也能让你感觉疲惫需要睡眠,但大脑  相似文献   

11.
如果勇猛的关公生活在今天,不知道是否还会有谈笑间"刮骨疗毒"的故事。现如今,不知道是人们对疼痛的耐受力在下降,还是对痛的恐惧本身就是集体无意识,一项项原本和痛苦挂钩的治疗和手术都被贴上了"无痛"的标签,睡上一觉,心脏给换了、腿给截了,还有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胃镜……而这一切的发生,麻醉是当之无愧的幕后功臣。可你知道麻醉是什么吗?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麻醉到底有无风险呢?不过是一场麻醉让我们从一个电影开始麻醉之旅吧。2007年底,《夺命手术》在美国上映。惊爆的片名预示这是一部医学主题的惊悚片。一种医学上非常罕见的现象—"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12.
<正>1在手边经常放一个香蕉或者苹果,感到饿的时候闻一闻。这个窍门听起来有点愚蠢可笑,但是非常有效。美国芝加哥进行了一项有3,000人参加的试验。结果每个人平均减去13.5公斤,效果超过了多数减肥食品和药品。试验结果证明,越经常闻食物越不饿。专家的解释是:人们在闻的时候给大脑传递了信号,让大脑认为已经吃过了。  相似文献   

13.
明年今日     
去年今日,我们试着给大家带来"你不知道的事",我们一改深度报道原本严谨的作风,哄哄闹闹地为大家呈献了一场《"坑爹奖"颁奖典礼》,把那些你应该知道又还不知道的事,一一告诉你。不仅如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还继续告诉了你更多更多——《潜伏在身边的兴奋剂》《寻找便宜药》《皮鞋来了,良心药没了》《虚假药品广告现形记》……今年今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这个坑爹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进步提升的只是医疗系统运营的绩效,不能代替医疗人文内涵的进化。离开数据,我们依然可以喘息,而没有了仁者之心,医学便会在云雾中迷思。《对话》栏目的主播陈伟鸿向《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请教:"如果完全不认可大数据时代,我们会失去什么?"维克托回答:"如果你是一个个人,如果你拒绝的话,可能会  相似文献   

15.
柏依 《家庭用药》2011,(6):48-49
每个人的大脑仿佛都是“上帝”量身定制在一个个颅骨中。远离躯体的其他部位。其黏稠度和半熟的鸡蛋相似,而且不能像人类的其他器官那样可以移动。这就给人们对自身大脑的研究带来巨大的麻烦,同时也给大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画家梵高曾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色彩本身会传达某些讯息。"百余年后,精神科专家米歇尔勒朱瓦耶肯定了这种说法。他表示颜色确实会对大脑和情绪产生影响,感受很直观但要用理论证实却很难。最近,法国杂志《费加罗夫人》为我们详细解读了颜色与心理的密切关联。尽管很难用科学手段证明色彩对大脑的影响,但专家通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家庭药师》2011,(5):27
一个可敬又可爱的读者给我们写了这样一封信——我在2011年春节前为了更换心脏起搏器住了院,因为事发突然,洗漱用品一样都没带,于是,我便写了一个清单,让老伴给我拿些必需用品。老伴一看条子就笑了:"为什么要拿5本杂志,而且都是《家庭药师》?"我说:"这下我可有时间细读了。杂志里的文章对我的慢性病防治可有帮助呢。同时,它增加了许多用药方面的知识。"老伴就给我带了足足12本。  相似文献   

18.
<正>世界上许多地方存在饮酒文化,究竟是什么生理机制令人贪恋"杯中之物"?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系统与饮酒意愿有一定关联。阿德莱德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大脑、行为和免疫》上报告说,他们通过给小鼠一种能阻断大脑免疫系统里某种特定反应的药物,可以"关闭"小鼠饮酒的动力。这表明,大脑免疫系统和饮酒意愿存在关联。研究人员介绍,身体在酒精等物质刺激下  相似文献   

19.
七月的北京,已是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伴随着“7.24国际自我保健日”脚步的临近,《自我药疗》的科普活动也在火热进行中。我们带上杂志,请来专家,深入到北京的各大社区,普及用药知识,为群众义诊.把健康带给百姓,践行着我们“负责任的自我药疗”的承诺。从西坝河到东大桥,从德外桥到望京,一个个排队等候义诊的老人.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句句问询用药的话语,深深感染了团队的每一个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正>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