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探讨新型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7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 2 6例 (男 11例 ,女 15例 )膜周部VSD(2 0例合并膜部瘤 )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 3~ 4 0 (16 4± 10 7)岁 ,胸超声提示VSD的直径为 3~ 14 (4 7± 1 0 )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 ,并分别于术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6 %。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均示完全封堵 2 0例 ,少量残余分流 2例 ,微量残余分流 3例 ,均在 1天至 3个月内消失 ,总完全封堵率为 10 0 %。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但无心肌受损表现 ,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1例嵴内型VSD由于距主动脉瓣较近 ,封堵未成功。结论 应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是安全有效的 ,近期效果良好 ,但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以往采用开胸、开心关闭室间隔缺损(VSD) ,术后损伤重、恢复慢,胸壁瘢痕影响美观。我院在多年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基础上,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开展了经导管VSD封堵术,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单纯VSD患者38例,男18例,女2 0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 1岁。VSD 2 5~11 0mm ,平均4 6mm ,均为膜周型。31例为膜部;4例膜周流出道部(2例嵴下型和2例嵴内型) ;3例膜周流入道部(2例隔瓣后和1例隔瓣下) ;12例室间隔缺损伴膨胀瘤。有5例膨胀瘤存在两个破口,破口间距最大达5mm。2 .方法:以上VSD在介入治疗时均再次经…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有何特征性改变。方法 对我院自 1987年 8月至 1999年 8月 5 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0例中 6例冠状动脉为左优势型 ,占 12 %。本组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测量值 :LM :(5 1± 1 0 )mm ,LADp :(4 2±1 0 )mm ,LCXp :(3 8± 0 9)mm ,RAp :(3 8± 0 9)mm ,与正常左冠状动脉近端平均血管内径 (LM :(4 6±0 6 )mm ,LADp :(3 7± 0 6 )mm ,LCXp :(3 4± 0 6 )mm比较 ,明显增粗 ,P≤ 0 0 5 ,而本组病例右冠状动脉与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肌桥 14例 ,发生率为 2 8% (14 5 0 ) ,其中 12例位于前降支 ,且大多位于其中段。 13例冠状动脉有单支或多支≥ 5 0 %的狭窄病变 ,占 2 6 %。结论 本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冠状动脉左优势型的比例明显增高 ;冠状动脉血管粗大 ,以左冠状动脉增粗为主 ;冠状动脉肌桥发生率高 ,大多出现于前降支中段 ;约 1 4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狭窄 (≥ 5 0 % )。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外科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取19例VSD患者行微创非体外循环、食管超声(TEE)指引下经胸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治疗。膜周部VSD14例,干下型VSD3例,肌部VSD1例。缺损直径2.5~12(5.49±2.90)mm,膜周部VSD中2例形成膜部瘤。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根据VSD位置选择切口位置,干下型VSD患者选择左侧胸骨旁第Ⅱ肋间切口,其余患者均选择胸骨正中中下1/3切口。TEE指引下安放VSD封堵器来封堵VSD。封堵器较缺损范围大1~2mm,干下型缺损选择偏心封堵器。结果:1例干下型VSD因封堵器释放后TEE显示主动脉瓣反流增加,经调整位置后无明显改善,遂改行常规体外循环修补VSD。其余18例封堵成功,其中16例应用等边封堵器,2例应用偏心(0mm)封堵器(均为干下型VSD),封堵器直径5~12m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均小于5h,平均住院时间约为5d。所有封堵成功患者均未输血,术后第2天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mg.kg-1.d-1(最大100mg/d)。全组均未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心室穿刺VSD封堵...  相似文献   

5.
肺癌并发肺血栓栓塞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癌患者多存在止血凝血机制的变化易并发肺血栓栓塞 (PTE)。我院自 1999- 0 4~ 2 0 0 1- 0 9共诊治PTE79例 ,其中 14例为肺癌病人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肺癌 肺癌 14例 ,均经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证实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2例 ,年龄 32~ 79岁 ,平均 5 8 3岁。病理类型 :腺癌 6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 3例 ,鳞癌 2例 ,未分化癌、腺鳞癌和未定型癌各 1例。1 2 肺血栓栓塞  (1)临床表现 胸闷气短 14例(10 0 % ) ,胸痛 9例 (6 4 3% ) ,咯血 8例 (5 7 1% ) ,反复晕厥5例 (35 7% ) ,低血压休克 4例 (2 8 6 % ) ,心悸 11例(78 6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临床、心血管造影和手术资料分析14 7例室间隔缺损 (VSD)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的诊治体会。方法 年龄 5个月至 15岁 (平均 7 60± 4 12岁 ) ,均经病史、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诊断。行VSD关闭术 91例 (61 90 % ) ,VSD关闭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AVP) 3 1例 (2 1 0 8% ) ,VSD关闭加主动脉瓣换瓣术 2 5例 (17 0 2 % )。结果 治愈 13 7例 (93 19% ) ,好转 6例(4 0 8% ) ,死亡 4例 (2 73 % )。结论 干下型VSD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膜周型VSD也需超声密切随访发现AI也应尽快手术。无AI者在学龄期也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68例,年龄14.0~51.0岁,平均(21.6±10.7)岁。其中膜周靠近隔瓣(膜周流入部)32例,30例合并膜部瘤;膜周靠近肺动脉瓣(膜周流出部)13例,膜部靠近室上嵴23例;经胸超声测量缺损直径3.3~14.0MM,平均(4.7±1.1)MM,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2)方法:按《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指南》封堵VSD,术后处理及随访。术中采用经胸超声监测,计量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处理。2.结果:68例VSD左室造影显示有32例合并膜部瘤占44%,为膜周流入部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32例膜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目的 观察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 ,如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右向左分流 ,且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局部解剖结构满足以下条件 :(1)膜部室间隔缺损离主动脉瓣至少 1mm ,离三尖瓣隔瓣至少 3mm ;(2 )室间隔缺损的最窄直径小于 14mm ;(3)伴膜部室间隔瘤形成时 ,瘤体未影响右心室流出道 ;(4 )外科手术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后遗留的室间隔缺损 ,且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有影响。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关闭治疗 ,手术中连续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随访 3个月。结果 自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共有 32例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关闭治疗 ,其中男 17例 ,女 15例。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 3~ 8mm(平均 5 1mm) ,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 3~ 8mm(平均 4 4mm) ,所选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 4~ 12mm(平均 7 6mm)。堵闭操作技术成功率为 10 0 %。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 11 5 % (少量分流 3 8% ,微量 7 7% ) ,2 4h后残余分流为 7 7% (为微量 ) ,3个月后有 3 8%的微量分流。手术中出现一过性  相似文献   

9.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将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3年 8月间经常规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术证实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 ,冠脉单支或单支以上狭窄≥ 70 % )并需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患者 90例 ,分为老年组 6 0例 ,男性 5 4例 ,女性 6例 ,6 0~ 76岁 ,平均 (6 8 9± 5 4)岁 ;非老年组 3 0例 ,男性 1 8例 ,女性 2例 ,4 8~ 5 9岁 ,平均 (5 5 1± 3 7)岁。 90例患者中并存高血压 5 2例 ,两组分别为 3 5例和 1 7例。入选患者均排除 :(1 )血肌酐 (Bcr)≥ 1 3 3 μmol/L ;(2 )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3个月内急性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Apm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可性性,并评价其近期疗效. 方法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34例膜周部VSD(26例合并膜部瘤)患者进行封堵治疗,男16例,女18例,年龄3~40岁,体重13~83(44.6±21.1)kg,经胸超声(TTE)提示VSD的直径3~14(4.7±1.0)mm.  相似文献   

11.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并发三尖瓣返流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发生三尖瓣返流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VSD封堵术后发生三尖瓣返流13(男7,女6)例,年龄3~12(平均5.0±2.7)岁。膜周部VSD伴膜部瘤患者11例,单纯膜周部VSD2例。其中囊袋型缺损10例,漏斗型缺损3例,VSD左室面直径为4~14(7.3±2.3)mm。结果13例患者,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4~15(7.5±2.4)mm,VSD距三尖瓣距离2.0~3.4(2.6±0.5)mm。囊袋型缺损右室面均有多个出口,其最大出口直径2~6mm。术后即刻9例有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三尖瓣少量返流伴有海鸥鸣,术后24h海鸥鸣消失,3d三尖瓣已无返流。1例5岁患儿,其三尖瓣前腱索附着异常(在缺损口附近),术后24h无三尖瓣返流,5d超声心动图发现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伴中~大量返流。1例VSD直径15mm、右室面多孔、最大孔直径6mm的患者,放置了16mm封堵器,术后即刻、7d、1月无三尖瓣返流,3月新出现三尖瓣少~中量返流。结论VSD封堵治疗后发生的三尖瓣返流可能与导管损伤隔瓣腱索、输送钢丝损伤腱索、封堵器磨损腱索及封堵器本身的设计缺陷有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 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人进行肺减容术 (LVRS)的治疗经验 ,探讨LVRS的适应症。方法 :本组 14例男性病人 ,年龄 38~ 6 5岁。术前第 1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平均 1 0L(38 5 %预计值 )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平均 70 2mmHg(1mmHg =0 133kPa) ,6min行走平均 30 1 5m。其中 8例行双侧LVRS ,6例行单侧LVRS ,切除靶区约 2 0 %~ 30 %肺组织。结果 :14例术后恢复顺利 ,FEV1 增加 4 0 % ,PaO2 增加 4 6mmHg,6min行走增加 4 3 2 % ,气急指数均比原先上升 1级。结论 :LVRS是COPD有效外科治疗方法 ,但选择病人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报道 12例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的初步经验。方法 从1998年 4~ 12月 ,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了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治疗。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3 6~5 3岁。术前心功能Ⅲ级 5例 ,Ⅳ级 7例。所有患者均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中度 7例、重度 5例 ;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技术 ,切除左室心肌及二尖瓣成形。其中 2例同时行左室内荷包缝合成形 ,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左室心肌平均切除重量 (44 8±12 5 )g。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减少 (78 6± 8 4 )mm至 (62 6± 11 4 )mm ,P <0 0 0 2 5 ,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 19 4 %± 7 8%至 2 9 8%± 8 9% ,P <0 0 0 2 5。死亡 3例 (2 5 % )。 9例出院患者随访时间 2~ 10 (5 7±2 6)个月。1例于术后 4个月死于慢性左心衰竭 ,1例心功能恢复到Ⅰ级 ,7例心功能Ⅱ级。结论 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的外科手术方法 ,但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评价经皮穿刺二尖瓣联合部机械扩张术 (PMMC)治疗瓣膜条件差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全组 14例病人 ,年龄 2 8~ 5 3岁 ,平均 ( 34± 11 7)岁 ,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 (TTE)示二尖瓣口面积 (MVA)为0 72~ 0 94cm2 ,平均 ( 0 81± 0 18)cm2 ,二尖瓣评分 9~ 12。所有病例进行PMMC。术中检测二尖瓣跨瓣压差为 13~2 8mmHg ,平均 ( 19± 8 8)mmHg。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 0 % ,术后二尖瓣跨瓣压差为 ( 1 4± 0 8)mmHg。术后 1dTTE示MVA为 1 70~ 2 5 0cm2 ,平均 ( 1 98± 0 2 3)cm2 。结论 PMMC是治疗瓣膜条件差的二尖瓣狭窄的一种安全、经济及有效的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用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缺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和临床策略.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51例多出口的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年龄2~ 36岁.封堵前常规行左心室造影,并测量左室面破口直径为4 ~ 14 mm,平均为(8.7±4.5)mm;右室面均有多个出口,最大破口直径4 ~12 mm平均为(6.8±3.5) mm.根据膜部瘤大小、形态、位置置入不同类型的国产封堵器,封堵后15 min重复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并于术后1、6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 根据左室造影的不同形态,将VSD膜部瘤分为漏斗型、囊袋型、菜花型、弯管型4种类型,其中51例多破口的菜花型和囊袋型VSD患者中,术后发生少量残余分流4例,其中3例48小时后消失,1例1个月随访时亦消失.术后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院前均恢复.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由封堵前的(13.4±4.3) mmHg下降为封堵后的(8.6±3.3)mmHg,下降明显(t=5.34,P<0.001).左室舒张末经(LVEDD)由封堵前的(48.1±5.3)mm下降为封堵后的(45.7±5.3)mm,下降明显(t=3.85,P <0.05).结论 经导管采用国产VSD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技术关键是通过对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及膜部瘤组织牢固程度判断封堵部位及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1月 ,我们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 14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45~ 70岁 ,平均 5 7.5岁。颅脑 CT显示出血量 10~ 47ml,平均 2 8.5 m l,其中 >2 0 m l的 8例。出血部位 :左小脑半球 8例 ,右小脑半球 4例 ,小脑蚓部2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 、 脑室 2例 ,破入 、 脑室 4例 ,破入 脑室 2例。患者入院时 GCS评分 >12分 5例 ,8~ 11分 6例 ,<8分 3例。患者均有 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超早期手术 (发病 6小时以内 ) 4例 ,早期手术 (发病 1~ 3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疗效和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  2 0 0 3- 0 7~ 2 0 0 4 - 0 4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及肌部VSD封堵器对 12例膜周部VSD和 2例肌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对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导管封堵条件病人术前常规进行心导管检查 ,测定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在X线透视、食管或经胸超声的监测下建立股动静脉轨道 ,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对 12例膜周部VSD病人在手术前、后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测定房室传导时间 (AV间期 )和房室结不应期 ,观察封堵手术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病人分别于术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4例患者 (男 8例 ,女 6例 )封堵器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均示完全封堵 12例 ,微量残余分流 2例 ,均在 1d内消失 ,总完全封堵率为 10 0 %。 12例膜周部VSD病人封堵后即刻AV间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其中 3例术后AV间期 >2 0 0ms,1周后心电图检查 2例PR间期恢复正常。封堵前后房室结不应期无明显变化。未出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 ,无心肌受损表现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和肌部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和肌部VSD是安全有效的 ,近期效果良好 ,是导  相似文献   

18.
有关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形态变化的文章已见报道 ,糖尿病 (DM )和高血压 (HP)患者并发脑梗死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 14 0 )的含量及其变化报道不多。我院神经内科于2 0 0 1- 0 2~ 2 0 0 3- 0 6对上述 3项指标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脑梗死组 6 0例 ,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5~ 74 (6 2 5± 3 5 )岁。其中DM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6 4±2 4 )岁。HP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6 0± 4 5 )岁。脑梗死临床诊断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次脑血管病会议标准 ,均经脑CT…  相似文献   

1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6 3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褪黑素(melatonin ,MLT)水平,以探讨MLT与CHD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不稳定性心绞痛(UA) 30例:男2 4例、女6例,年龄4 5~78(6 0 0±8 6 )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 % ,其中14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AMI) 33例:男2 6例,女7例,年龄4 2~79(6 0 1±2 0 )岁,其中16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照组2 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 3~73(5 9 1±8 3)岁。2 试验方法:患者入院后次晨空服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ML…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 :我院 1999-0 8~ 2 0 0 0 -12收治的 3 8例 2型糖尿病足 (DF)患者 ,占同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 2 3 %(3 8/ 1685)。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年龄 48~ 81岁(平均 64 5岁 )。糖尿病病程 4个月至 3 6年 (平均 9 3 2岁 )。其中≥ 10年者 2 6例 (占 65% )。吸烟者 2 0例 (占52 6% ) ;有糖尿病家族史 15例 (3 9 3 % )。兼有周围神经病变 3 8例 (10 0 % ) ;周围血管病变 2 8例 (占 92 6% ) ;糖尿病肾病 16例 (42 1% ) ;2例尿毒症期 ,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6例 (42 1% ) ,其中 1例已失明 ,并高血压病 11例 (占2 8 9% ) ,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