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水泥修复重建以及植骨加非骨水泥联合重建,随访并记录术后切口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后Harris评分,行X线片复查。结果随访6~12个月,切口愈合率为100%;术后评分Harris评分为(80.5±6.5)分,较术前比较平均高出42分,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植骨与髋臼间愈合良好,假体位置无松动、移位,无髋臼再次内陷,髋关节的旋转中心恢复到解剖位置。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安全有效,髋臼重建尽可能使用植骨术及非骨水泥假体,以获得更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X线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Amstutz分区法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X线改变。方法 观察17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其中塑料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3例,双极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34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29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34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8例。结果 共有141个关节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现象的X线改变,发生率约69%。其X线表现包括假体周围异位骨化、骨吸收、骨溶解、皮质骨增厚、骨皮质变薄、硬化透亮带、髓腔内骨化等等。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上段应力出现重新分布、应力集中、应力遮挡效应及磨损颗粒是导致上述X线改变及松动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5例(137髋)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直径32 mm陶瓷头50例(57髋),直径36mm陶瓷头75例(80髋).通过拍摄双髋正位片及Harris评分分析术后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3年9个月,术前Harris评分23~56分,平均45分;术后1周Harris评分80~92分,平均87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90分.术中未见假体周围骨折、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断裂、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度,术中假体安装应掌握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头臼匹配的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自2002—2012年共随访了56例(72髋)半陶全髋关节和全陶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其中陶瓷头对聚乙烯35髋,陶瓷对陶瓷37髋。术后平均随访(6.0±2.7)年(5~10年),术后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陶瓷头对聚乙烯组随访的35髋中有5例出现髋臼周围少量骨溶解,2例患者股骨假体近段出现透亮带,偏离中心者1例(1mm),但患者均无自觉症状,无一例出现翻修。陶瓷头对陶瓷组影像学表现、骨盆和关节置换的X线片显示头部无任何方向的脱出(也没有颗粒性骨折溶解)。在髋臼顶部的CT图像中,将手术侧与非手术侧进行了比较。结果全部病例骨结构正常,无骨质溶解和无骨外囊肿。结论应用陶瓷头对陶瓷和陶瓷头对聚乙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患者均无明显骨溶解性颗粒产生,半陶瓷关节置换的患者虽然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但患者10年随访无症状,无松动及翻修。  相似文献   

5.
张禹  高波  王琦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176-18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节炎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5~2012年间,对23例Crowe-Ⅰ、Ⅱ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4例,非骨水泥型假体5例,混合型假体14例(非骨水泥臼、骨水泥柄)。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5个月。本组优13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7%。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5±6.5)恢复到术后的87.6±17.4。随访X线片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透亮线,无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髋关节内翻或外翻等现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合并晚期骨性关节炎的Crowe-Ⅰ、Ⅱ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必须熟练的掌握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4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骨水泥型组(n=30)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型组(n=34),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患肢长度、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X线示:关节假体无感染、松动。术后未发生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肢体短缩、畸形等并发症,能正常行走。两组患者相比较,术后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的有效治疗措施,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中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假体型在治疗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 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 在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00例,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50例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作为骨水泥型组;其余50例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作为非骨水泥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比较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有效的治疗,且骨水泥型假体及非骨水泥型假体的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25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例定期进行髋关节摄片检查、髋关节功能测定、临床症状评定。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X线片显示,人工关节与股骨、髋口结合紧密。大部分病例功能能恢复良好,术前平均评分6分,术后平均评分16分。结论: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各类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头颈型骨折、髋关节的类风湿关节谈、创伤性关节炎、髋臼先天性发育不良等髋病均可实施该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2008年5月~2012年5月间在本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2例24髋.根据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平均91分.随访期间人工髋关节未发生脱位,假体未见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无骨折,植骨未见吸收、骨溶解,测量髋臼杯外展角(48.14±5.03)°、前倾角(12.23±3.34)..结论 真臼或接近真臼位置安放髋臼杯,保持髋臼杯髋臼杯外展角40.~55.、前倾角10° ~1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SARS后ARCO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年疗效。方法选择18例患者,对17例34髋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对未作非手术综合治疗的1例2髋进行观察。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分型系统为评价手段,对1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8例36髋平均随访50个月,观察的1例2髋进展到ARCOⅢ期并接受手术治疗,其余17例34髋关节功能保持优良。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SARS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良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1例(52个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手术前后的髋关节疼痛情况、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优25髋,良16髋,中11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41例患者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均能生活自理,治疗效果均比较满意,未出现感染、脱位等近期并发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够显著的提高髋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鲍海星  严清  孙俊  李徽  俞胜宝  黄定安 《安徽医药》2014,(12):2312-2314
目的:探讨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对51例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人工全髋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1例,平均54.2岁(20~79岁),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原发骨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本组均为单侧关节置换,采用Link公司提供的直径36 mm股骨头BIOLOX Delta复合陶瓷对陶瓷(四代陶)界面,髋臼外杯及股骨柄均为生物型。结果该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n(55~1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20 mL(100~1000 mL),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7.6月)。随访内容包括Harris评分及X线摄片,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6分(28~55分),术后改善至91.2分(82~97分),该组无术后脱位、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X线未见异位骨化及假体松动表现,无陶瓷碎裂及髋关节异响。一例并发术中股骨干骨折,行钢丝固定;1例并发臼底骨折,因髋臼假体稳定未做特殊处理,术后3月骨折愈合;1例Crowe Ⅱ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者术后自觉有髋关节不稳,仍在进一步随访之中。结论大直径(36 mm)股骨头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大,脱位率低,界面磨损率低,更加适合年轻、对髋关节使用要求较高的有关节置换指证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钟伟建  何生 《江西医药》2014,(8):670-672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室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9例。其中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为观察组。采用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的生存质量。结果共75例患者获得全程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前3个月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6个月及第12个月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两个月SF-36量表躯体健康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F-36量表精神健康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论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即能获得满意的生存质量;但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能够更早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故患者能够更早获得满意的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32例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体会。方法选取自2006年4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2(34髋)例患者,其中男14例(14髋),女18例(20髋),平均年龄43.5岁,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通过影像学了解假体位置、松动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得到访,平均随访时间48(16-10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0.53±4.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55±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检查示,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下沉、碎裂,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骨折,无关节异响、翻修,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假体脱位,1例患者术后3周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保留股骨颈联合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5岁以下、骨质良好并且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身体运动量较大的患者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远期疗效需更长期的随访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63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25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36例(38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术后1、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疼痛发生率及翻修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或股骨侧骨溶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股骨柄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髋臼磨损或松动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且疼痛及翻修率较高。因此对于该类老年患者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加长柄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55例,平均随访20.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55例均获随访,无一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及脑型脂肪栓塞并发症,无髋关节脱位,平均下地时间7.5d,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32例,可3例,差4例。结论:加长柄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综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髋关节手术患者评分(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按年龄、性别因素配对,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康复组予以健康宣教和术后共6周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以常规指导为主。结果:3个月后随访时,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而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正确的临床指导有益于患者的康复,而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提高下肢功能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结果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82.6%。患者基本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如果适应证把握得当,操作熟练,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理想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