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患者早期血压变异性(BPV)与其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6例急
性 SAO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
糖尿病史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酗酒史和既往卒中病史、住院期间抗栓药
物治疗等基线资料。通过 24 h 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的各项血压参数。根据卒中 3 个月后改良 Rankin
评分(mRS)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3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 3 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临床资料和血压参数。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 BPV 与神经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预后
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 NIHSS 评分、糖尿病史、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SBPmax-min)、
24 h 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BP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 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4 h-SBPCV(OR=0.629,
95%CI:0.424~0.932,P=0.021)、dSBPCV(OR=1.590,95%CI:1.053~2.401,P=0.028)、入院高 NIHSS 评分
(OR=3.309,95%CI:1.845~5.937,P=0.001)、糖尿病史(OR=0.203,95%CI:0.075~0.549,P=0.002)是 SAO
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高 NIHSS 评分、糖尿病和 24 h-SBPCV、dSBPCV 的增高是
SAO 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 ,社会的老龄化已经到来。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 %以上 ,北京等大城市已经接近 15 %。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 ,使老年疾病大幅度增加 ,其中最常见者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 (AD)。据统计 ,心脑血管疾病中仅冠心病一项占 75~ 137/10万人 ,脑血管疾病占 15 0~ 2 0 0 /10万人 ,AD占 6 5岁以上老年人的 8%。这三种老年人常见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与老年性痴呆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疾病。最近研究发现 ,这三种疾病之间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与血压、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2022年4月84例急诊高血压患者,入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设为焦虑组以及非焦虑组(38例与46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h SBP、24h DBP),SBP、DBP波动值(ΔSBP、ΔDBP),检测心率变异性,包括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心律(NN)R-R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并分析SAS评分与血压、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焦虑组24h SBP、24h DBP、ΔSBP、Δ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组RMSSD、SDNN、SDAN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与24h SBP、24h DBP、ΔSBP、ΔDB呈正相关,与RMSSD、SDNN、SDANN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诊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较为普遍,且焦虑情绪会增加血压升高幅度,降低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筛选2011-01—2013-12就诊本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50例作为VaD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做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VaD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机械取栓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大血管阻塞的有效方式之一。血压是影响机械取栓
预后的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提示机械取栓术前后血压过高或过低与不良预后有关,
但是机械取栓术前后血压的管理目标值仍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方案,大多为经验性治疗。现主要对急性
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前后的血压及其变异性对预后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机械取栓术前后
血压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3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20±10)d随诊间测量血压,随访12 m,采用改良Scheltens量表评定WML严重程度;分析两组患者的长时血压变异性指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等)。结果 (1)WML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分别为(135.71±19.84)mmHg、(79.22±15.36)mm Hg、9.08±2.10、11.86±1.49、13.81±3.52、10.12±2.53,高于对照组的(124.88±17.96)mm Hg、(74.33±7.68)mm Hg、7.06±1.85、10.47±1.29、11.17±2.13、9.80±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WML组改良Scheltens量表评分,不同程度患者之间比较,收缩压水平、收缩压变异系数、收缩压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BPV增大是WML的危险因素,长时BPV对WML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5):296-297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血压变化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152例,其中87例经脑CT扫描证实及1例尸解。本文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血压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52例中男性89例,女性63例,男:女=1.4∶1, 发病年龄35岁~89岁,平均62岁。其中50岁以前3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创伤(TBI)急性期血压变异性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重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53)和预后不良组(n=57),对两组患者术后3d内的血压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24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72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PACHE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TBI程度、72h SD(SBP)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重型TBI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征,并探讨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至2012
年12月住院的、确诊为急性卒中患者306例。根据卒中类型分为脑出血组及缺血性卒中组,其中缺血
性卒中组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
化亚组及非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所有患者均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
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血压(mean blood
pressure,M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心率(heart rate,HR)、发病后21天或出院时的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mRS评分、MBP及血压变异性指标,包括
SBP、DBP、MBP、PP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等于SD/平
均值×100%)等。
结果 血压平均值显示卒中急性期血压以点增高为主,24 h MBP指标无显著增高;脑出血组的
24 h DBP、白日DBP、夜间DBP以及24 h HR、白日HR、夜间HR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缺血性卒中组24 h PP、白日PP、夜间PP均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血
压变异性显示脑出血组与缺血性卒中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SBP及MBP的标准差,SBP、DBP及
MBP的血压变异性各项比较P <0.05),提示缺血性卒中的血压变异性更大;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比较血压变异性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卒中不同类型间血压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13.
脑白质疏松症是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非特异性白质损害。脑白质疏松症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并与认知功能下降和运动障碍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病是脑白质疏松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脑白质疏松症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完善,学者们发现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也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文中旨在对血压及其变异性与脑白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Ge Tian Li Xiong Wenhua Lin Jinghao Han Xiangyan Chen Thomas Wai Hong Leung Yannie Oi Yan Soo Lawrence Ka Sing Wong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2016,12(3):308-315
MethodsWe enrolled recent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Changes in the blood flow velocities in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and the continuous beat-to-beat blood pressur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ECP were monitored.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BPV included oscillations at very low frequency (VLF; <0.04 Hz), low frequency (LF; 0.04–0.15 Hz), and high frequency (HF; 0.15–0.40 Hz), and the total power spectral density (TP; <0.40 Hz) and LF/HF ratio were calculated.ResultsWe found that EC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in both stroke patients and controls. ECP decreased markedly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PVs at VLF and LF and the TP, and the diastolic BPV at HF when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he decreases in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PV reached 37.56% and 23.20%, respectively, at VLF, 21.15% and 12.19% at LF, 8.76% and 16.59% at HF, and 31.92% and 23.62% for the total TP in stroke patients, which did not differ from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The change in flow velocity o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TP systolic BPV change induced by ECP (r=0.312, p=0.035).ConclusionsECP reduces the beat-to-beat BPV when increasing the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ECP might be abl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 by decreasing the beat-to-beat BPV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his should be explored further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目前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主要介绍血压管理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及急性期血压调控的争论,重点探讨国际国内相关研究的结论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明确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调控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情况与脑梗死之间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OSAS组(n=126)和无OSAS组(对照组,n=51)。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性。分析两组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标准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夜间收缩压标准差(12.1±4.7 vs 8.8±3.7,P=0.001)、白天平均收缩压(138.9±17.8 mmHg vs 131.4±15.8 mmHg,P=0.008)、NIHSS评分[3.0(2.0~8.75)分 vs 2.5(2.0~4.0)分,P=0.013]、合并脑梗死病史比例数(61.1% vs 41.2%,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合并OSA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矫正了相关危险因素后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10,95%CI 0.855~0.969,P=0.003)。结论 合并OS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夜间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 患者急性期血压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 对入选患者进行血压监测, 记录入院后前
3 d血压,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 卒中危险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 出院3个月时随访评估改良的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作为预后评价。
结果 本研究总共纳入脑分水岭梗死患者110例, 完成随访106例。 收缩压以间距10 mmHg分组后分
析显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急性期收缩压与预后呈U型曲线关系。 收缩压最适水平在150~160 mmHg。
在调整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后,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当收缩压<150 mmHg时, 收缩压每降低10 mmHg,
预后不良的危险率增加73.3%[比值比 (odds ratio, OR ) 1.733, 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073~2.799, P =0.024]; 当收缩压≥160 mmHg时, 收缩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
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血压偏低提示预后不良, 收缩压150~160 mmHg可能为最适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未予降压干预的高血压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的连续登记发病48小时内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参照改良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动态监测入院14天内的血压变化,盲法随访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各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因素。结果 4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平均SBP、DBP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平均血压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4组患者入院4~14天内各相同时间段平均血压的最佳临界值无差异,且平均血压与发病3个月后死亡/残疾率的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然而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24小时内SBP下降幅度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P=0.048,P=0.045)。结论 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并无明显差异。入院24小时内SBP降压过快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患者3个月后的死亡/残疾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