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左心房超声检查特点。
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36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左心房大小、面积及左心房射血分数、左心房压力等结构及功能指标。
结果 两组左心房内径、左心房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组左心房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61.13±11.42)% vs (65.15±10.12)%,P=0.043];左心房压高于对照组[(98.76± 21.89)mmHg vs (75.37± 26.98)mmHg,P=0.0414];左心房中部血流流速低于对照组[(57.50±4.03)cm/s vs (66.56±10.59)cm/s,P=0.035]。
结论 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左心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3例首发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7 d内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在不同病因中,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最高[(8.09±4.47)mg/L],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5.89±4.02)mg/L]、其他病因组[(5.21±4.64)mg/L]、穿支动脉疾病组[(3.67±3.47)mg/L]、病因不明确组[(2.83±4.40)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905,P=0.015);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发病机制不同,hs-CRP水平亦不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组[(7.88±3.35)mg/L]、混合机制组[(5.88±3.50)mg/L]、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5.15±4.36)mg/L]、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4.47±3.8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5.821,P=0.013)。 结论 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CISS亚型hs-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发病6~9 h动脉溶栓治疗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 nstitutes o f H 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86例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6~9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NIHSS<5分)患者资料,比较选择 性尿激酶动脉溶栓和口服阿司匹林2种治疗方法的发病7 d和90 d效果。 结果 与口服阿司匹林组相比,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患者发病7 d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较对 照组明显改善(81.3±7.9 vs 54.5±9.3,P =0.034),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 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88.4% vs 48.8%,P =0.028);但在90 d后,两组患者的BI及mRS之间没 有显著差异。 结论 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6~9 h积极的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多维认知功能特点,为选择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根据。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组2013年8月~2014年4月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 发病14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44例,选取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匹配的无缺血性卒中者44例为对照组。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ongnitive Assessment,MoCA)、多维心理评估系统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和对照组进行认知 评估。 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组与对照组在下列测验中差异无显著性:选择反应时测验(27.16±5.02 vs 28.34±5.66;P =0.347)、瑞文推理测验(12.13±5.81 vs 14.91±7.03;P =0.643)、数字序列推理 测验(8.68±5.23 vs 11.43±4.76;P =0.287)、词语记忆能力测验(50.98±19.97 vs 56.78±15.89; P =0.316)、言语工作记忆测验(正向)(6.88±1.91 vs 7.23±1.62;P =0.178)、言语工作记忆(反向) (4.31±1.76 vs 5.23±2.13;P =0.922)、语义流畅性测验(11.37±2.65 vs 13.27±1.65;P =0.142); 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在简单计算测验(28.95±15.86 vs 41.26±9.32;P =0.007)、数量大小比较测 验(65.75±19.22 vs 79.43±8.62;P =0.008)、空间工作记忆测验(69.63±28.97 vs 83.16±7.23; P =0.004)、图片记忆测验(58.39±18.13 vs 68.64±9.13;P =0.009)、词语辨析测验(20.16±8.22 vs 29.43±5.27;P =0.008)、颜色判断Stroop测验(执行功能)(65.37±22.79 vs 70.83±4.16; P =0.000)上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多维认知功能测查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仅存在局部认知功能受损,能够更详细地反映 患者的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与神经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 (NIHSS≤15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4周进行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EU)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L-6、TNF-α 等炎症因子的检测,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在发病4周进行mRS评分。根据入组时NIHSS评分,将患者 分为轻型卒中(NIHSS 0~4分)和中型卒中(NIHSS 5~15分)两组,比较两组间发病4周内的炎症因子 水平。分析WBC、NEU和Fib水平与同期NIHSS的相关性,入院时WBC、NEU和Fib水平与后续随访(1周、2 周和4周)时NIHSS以及4周时mRS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入组61例患者,轻型卒中组5 0例、中型卒中组11例。入院时中型卒中组W B C [(8.87±2.99)×109/L v s(7.07±2.06)×109/L,P =0.019]、N E U [(6.38±2.77)×109/L v s (4.72±1.66)×109/L,P =0.010]和Fib[3.31(2.74~4.24)g/L vs 2.71(2.36~3.30)g/L,P =0.041] 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1周时,中型卒中组WBC([ 8.80±1.47)×109/L vs(6.99±2.32)×109/L, P=0.032]、NEU([ 6.16±1.09)×109/L vs(4.72±2.14)×109/L,P =0.049]和Fib[3.73(2.92~4.39)vs 2.65 (2.25~3.11),P=0.022]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2周时,中型卒中组WBC([ 8.40±1.68)×109/L vs(6.89±1.28)×109/L,P=0.012]、NEU([ 5.76±1.46)×109/L vs(4.59±1.12)×109/L,P =0.024]仍 高于轻型卒中组,但两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4周时两组的WBC、NEU和Fib水平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个时间点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r =0.225,P =0.048)、 发病1周时(r =0.413,P =0.005)和发病2周(r =0.382,P =0.034)时NIHSS与Fib水平呈正相关;入院 时(r =0.257,P =0.046)和发病2周时(r =0.396,P =0.027)NIHSS与NEU水平呈正相关;发病2周时 (r =0.451,P =0.011)NIHSS与WBC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WBC水平与发病2周(r =0.442,P =0.007)和 4周(r =0.518,P =0.011)时的NIHSS呈正相关;入院时NEU水平与发病1周(r =0.268,P =0.048)、2周 (r =0.402,P =0.015)和4周(r =0.431,P =0.040)时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入院时Fib水平与发病1周 (r =0.318,P =0.023)和2周(r =0.378,P =0.025)时NIHSS呈正相关。 结论 对于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周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Fib和NEU水平呈 正相关;中型缺血性卒中在发病2周内的WBC、NEU和Fib水平高于轻型缺血性卒中,该差异在发病4周时 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1-12月的全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中进行了rt-PA静脉 溶栓的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应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和对照 组(发病前未口服抗栓药物)。比较两组的基线信息、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在院全因死亡率的 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病前应用抗栓药物对患者溶栓后住院期间安全性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17 587例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 中,有3313例(18.8%)发病前应用抗栓药物,纳入观察组,14 274例(81.2%)发病前未应用口服抗 栓药物,纳入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年龄较高(67.7±11.1岁 vs 64.8±12.2岁),男 性比例较低(63.6% vs 65.7%),既往血管危险因素比例较高,入院NIHSS>15分的患者比例较高 (16.1% vs 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0.12% vs 0.07%, P =0.156)和在院全因死亡率(1.72% vs 1.16%,P =0.010)均高于对照组,但多因素校正后,两组溶 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HR 1.133,95%CI 0.220~5.822,P =0.881)和在院全因死亡(HR 0.912,95%CI 0.612~1.359,P =0.651)方面的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发病前应用抗栓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短期安全性无显著影响,不增加 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在院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 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相关血液生化标志物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根据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分为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和单纯缺血性卒中组,对比两组间一 般资料、hs-CRP、D-二聚体(D-di mer,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 的差异。根据OSAHS严重程度,分为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并比较3组患者hs-CRP、 D-D及FDP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59例,单纯缺血性卒中组39例;缺血性卒 中伴OSAHS组中轻度OSAHS 19例,中度OSAHS 16例,重度OSAHS 24例。缺血性卒中伴OSAHS组的 BM(I 26.33±4.16 kg/m2 vs 23.93±3.83 kg/m2,P =0.048)、hs-CRP(11.95±3.11 mg/L vs 6.13±1.69 mg/L,P <0.001)、D -D [0.78(0.38~1.21)m g/L vs 0.25(0.14~0.30)m g/L,P<0.001]、FDP (3.36±1.39 μg/mL vs 2.30±0.88 μg/mL,P =0.005)均高于单纯缺血性卒中组。轻度OSAHS组 (7.92±2.15 mg/L,P<0.001)和中度OSAHS组(11.47±2.54 mg/L,P=0.005)hs-CRP水平均低于重度 OSAHS组(15.31±3.16 mg/L),轻度OSAHS组hs-CRP水平低于中度OSAHS组(P=0.012)。轻度OSAHS 组D-D水平低于重度OSAHS组[0.42(0.23~0.98)mg/L vs 0.98(0.93~1.85)mg/L,P=0.023],轻度 OSAHS组FDP水平低于重度OSAHS组(2.74±0.93 μg/mL vs 4.19±1.55 μg/mL,P =0.012)。 结论 与不伴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伴有OSAH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hs-CRP、 D-D、FDP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 与单纯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后的临床结局。 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行EVT与IVT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1∶1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卒中亚型 (TOAST分型),匹配患者的NIHSS评分≥10分。主要疗效结局为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 24 h ICH及90 d全因死亡率。 结果 共纳入328例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EVT组69例,IVT组259例,匹配后两组基线数 据相似,每组各55例。各卒中亚型比例在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所有P <0.001),两组均以大动脉粥 样硬化型为主,其中EVT组63例(91.3%),IVT组164例(63.3%)。临床疗效结局显示匹配后EVT组90 d mRS评分≤1分比例(30.9% vs 38.2%,校正OR 0.724,95%CI 0.329~1.595,P =0.423)及mRS评分≤2 分比例(38.2% vs 50.9%,校正OR 0.596,95%CI 0.279~1.272,P =0.181)均低于IVT组,但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安全性结局方面,24 h症状性脑出血及治疗后90 d全因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 意义。 结论 对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EVT治疗和单纯IVT治疗,在疗效及安全 性结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他汀药物的使用并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和老龄组(60~74岁);记录入院期间及卒中后(90±7)d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对他汀药物使用与短期预后及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入院期间两组他汀药物使用无明显差异;卒中后(90±7)d,高龄组他汀药物使用率较老龄组低(85.0% vs 91.6%,P=0.039),高龄组3个月预后不良率(mRS 3~5分)较老龄组比例高(57.6% vs 30.7%,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论高龄组还是老龄组,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卒中后3个月功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0.619,P<0.05;OR=0.498,P<0.05];高龄组规律他汀药物与住院期间孤立性肝酶升高相关(OR=1.789,P<0.05)。 结论  高龄卒中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3个月功能预后较老龄患者差;高龄和老龄卒中患者规律使用他汀类药物是短期功能预后的保护性因素;高龄患者规律使用他汀药物与孤立性肝酶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205例的队列,其 中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丁苯酞组)112例,阿替普酶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后即刻及14 d后 NIHSS评分,90 d的mRS评分,并分析不同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中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溶栓后14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 结果 ①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4 d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 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82±0.44)分 vs(6.40±0.66)分,P=0.041]。联合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 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 vs 55.9%,P =0.014);其中LAA亚型中联合治疗组患 者NI HSS评分(P =0.023)及预后良好率(P =0.045)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 后90 d两组死亡率及14 d颅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是改善 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25,95%CI 0.216~0.835,P =0.013);年龄>60岁(OR 2.233,95%CI 1.047~4.766,P =0.038)、入院时收缩压>160 mm Hg(OR 2.295,95%CI 1.126~4.679, P =0.022)、溶栓前NIHSS评分>10分(OR 9.354,95%CI 4.049~21.610,P<0.00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 因素。 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改善90 d临床预后,对LAA患者可能更 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0.15PNA单位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NI HSS和AD L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NI 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93 vs 7.71±4.01,P =0.004);治疗后治疗组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18±37.05 vs 54.23±30.25,P =0.01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尤瑞克林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年龄≥75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尤瑞克林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尤瑞克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天0.15 PNA U尤瑞克林(100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qd,共14 d),对照组给予空白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qd,共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尤瑞克林组:4.55±2.89 vs 2.54±1.96,t=7.261,P=0.002;对照组:4.11±2.56 vs 3.49±2.55,t=7.439,P=0.013),治疗后尤瑞克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2.093,P=0.023),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 vs 55%,U=2896,P=0.001)。 结论 尤瑞克林能促进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CT脑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闭塞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分分为NIHSS评分≤6分组、NIHSS7~14分组、NIHSS≥15分组。同时进行CTA检查。分析NIHSS评分与CTA显示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9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平均为9.57±5.10分。CTA显示脑动脉正常32例(34.41%),脑动脉狭窄23例(24.73%),脑动脉闭塞38例(40.86%)。CTA显示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NIHSS评分(10.53±5.43)高于无脑动脉病变的患者评分(8.13±4.23,P<0.01),其中脑动脉闭塞患者NIHSS评分(12.14±4.99)明显高于无脑动脉病变患者评分(P<0.001)。NIHSS评分≤6分组的16例患者中CTA显示脑动脉狭窄4例(25%),脑动脉闭塞3例(18.75%);NIHSS评分为7~14分组共66例,脑动脉狭窄和动脉闭塞比例分别为24.24%(16/66)和43.94%(29/66);NIHSS评分15分以上组患者脑动脉狭窄和动脉闭塞的比例分别为27.27%(2/11)和54.55%(6/11)。NIHSS评分≥15者在CTA上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阳性率达95%,根据NIHSS评分预测CTA上显示的血管闭塞的阳性预测值为84.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时NIHSS评分与CTA检出血管闭塞相关(r=0.22,P<0.05),超急性期NIHSS评分为预测CTA显示血管闭塞的独立因素(OR=1.1,95%CI=0.6~1.65,P<0.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HIHSS评分与CTA显示脑动脉闭塞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往往提示CTA上存在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 t i s s u 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入院的2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分为老龄溶栓组118例(60<年龄≤80岁,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 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非溶栓组74例(年龄>80岁,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3组入院前的 一般情况,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及治疗7 d内致死性出血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90 d的病死率。 结果 老龄溶栓组、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3.0±5.3、15.1±6.6、14.1±6.6; P =0.523)无显著差异,3组的急性期事件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6.9%、20.9%和21.6%,P =0.675;3组 7 d内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9.6%,7.4%,P =0.20。90 d内的病死率分别为11.0%,22.6%, 16.2%,P =0.12。老龄溶栓组和高龄溶栓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56.8%和38.7%, 两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1~3.86,P =0.021;两 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2 vs 3,P =0.025。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38.7%和21.6%,OR 1.81,95%CI 0.80~4.06,P =0.098;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3 vs 5,P =0.008。 结论 与未溶栓的高龄患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老龄和高龄患者接受rt-PA治疗不增加急性期 出血转化率和病死率。老龄组比高龄组rt-PA治疗获益大,高龄溶栓组比非溶栓组获益大。高龄组 rt-P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90 d生活自理能力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森田疗法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将NIHSS评分为<15分的70例中度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森田疗法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心理干预组20例)和单用常规疗法治疗(未心理干预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NIHSS、mRS、BI、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上的差别.结果 与常规治疗相比,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用森田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心理干预组:(10.5士2.7)d,未心理干预组:(15.4±2.1)d,(P<0.05)],平均住院费用降低[心理干预组:(14 885.5士3 687.5)元,未心理干预组:(22 773.4±4 221.7)元,(P<0.05)],而对△NIHSS、△mRS、△BI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poli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2例(24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4个月,分别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1.67%(22/24),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73.23±9.59)%降至手术后(4.12±9.17)%(t=3.325,P=0.005)。围手术期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59±1.35)比(0.59±1.74);t=2.718,P=0.015]。临床随访无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病例.CTA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异情况与脑梗死之间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合并OSAS组(n=126)和无OSAS组(对照组,n=51)。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代表血压变异性。分析两组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标准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夜间收缩压标准差(12.1±4.7 vs 8.8±3.7,P=0.001)、白天平均收缩压(138.9±17.8 mmHg vs 131.4±15.8 mmHg,P=0.008)、NIHSS评分[3.0(2.0~8.75)分 vs 2.5(2.0~4.0)分,P=0.013]、合并脑梗死病史比例数(61.1% vs 41.2%,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合并OSA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与复发性脑梗死相关,矫正了相关危险因素后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10,95%CI 0.855~0.969,P=0.003)。结论 合并OSA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夜间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影响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自然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03例急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别于急性期及脑卒中后3月进行NIHSS、WAB和BDAE评估,记录患者的各项基本参数及常规检查。结果脑卒中后3月的NIHSS及AQ评分分别为(17.09±5.31)、(54.92±24.49)分较急性期(20.34±4.87)、(33.17±24.21)分明显改善(P〈0.01);AQ与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78、-0.726、-0.805,P〈0.01);恢复不良组年龄(76.28±8.58)岁大于恢复良好组(67.09±12.34)岁(P〈0.01);恢复不良组合并房颤者(7/18)比例高于恢复良好组(8/8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面性失语的OR值为6.727(95%CI:2.195-20.62)(P〈0.01)。结论(1)脑卒中3月后大多数患者的语言功能明显改善;(2)年龄大、伴房颤的患者恢复差;(3)全面性失语在脑卒中后的各种类型失语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奥氮平单药与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或混合发作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60例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药组29例和合用药组31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单药和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疗程4周.于基线时,治疗l,2,3和4周,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双相障碍版、Young躁狂量表(YM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arthel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8.57±2.25 vs 15.32±2.16,P =0.003;对照组:9.23±0.96 vs 14.76±1.93,P =0.0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2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0d时两组Barthel指数均明显下降(治疗组:83.05±2.11 vs 47.75±1.52,P =0.004;对照组:72.15±2.22 vs 50.25±0.23,P =0.022),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34)。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