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48例临床表现分析江苏省无锡县第三人民医院严雅媛本文分析48例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HIF)的临床表现特点。48例中,男39例,女9例,年龄14~68岁。1.发热,46例。热程4~14日。2.皮肤粘膜出血点第一病日即可见,以3~4病日...  相似文献   

2.
鲍贤富 《河北医学》1998,4(5):56-57
猫传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分析(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鲍贤富1994年1月29日至3月11日,某工地一户5口之家先后4人患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4例EHF患者病前均有与野外检回的病猫密切接触,属猫传EHF,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对13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总量为2g·kg-1。2例以1g·kg-1·次-1,共2次疗法,输注中患儿出现发热、烦躁、面色潮红,另11例改400mg·kg-1·d-1,连用5d,未见副反应。13例均于第1剂丙种球蛋白应用24h后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至疗程结束后第5d达顶峰。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致粒细胞缺乏症4例沈心芳,董毅临床资料例1,35岁,男性。因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而入院。予以氯氮平150mg~200mg·d-1治疗,症状渐改善,3个月后请假回家,继续服氯氮平200mg·d-1。1wk后,因出现咽痛、发热而返院。急诊查血象:白...  相似文献   

5.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浙10株感染沙鼠肾细胞,经0.05%β-丙内酯灭活研制成的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对8名志愿者免疫3针。首针免疫后第28天,血清用RPHIA,ELISA和IF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均全部阳转,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于第28天有4人阳转,第4生又有3人阳转,阳转率87.5%,GMT40.0。于志愿免疫前及后7、14、28、45天、3个月、0.5年、1年测定其^3HTdR掺入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7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血清T3、T4浓度作了动态测定,并与110例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组血清T3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周后T3值无明显回升者,多数有心、肾、肝等并发症,T4均值稍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T3值降低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容易诊断,而具有腹痛、腹膜炎表现的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称腹膜炎型EHF)较难诊断,易误诊误治。我们收治3例腹膜炎型EHF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0岁。以发热伴右下腹痛2d而入院。查体:T30℃,P108次...  相似文献   

8.
潘生丁治疗流行性肋腺炎30例临床观察杨学武…//陕西医学杂志.-1993,22(10).-619对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作者对5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14岁~15个月,用潘生丁3~4mg/(kg·d),分3次口服,连用4...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不同剂量的利福平对小鼠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利福平90mg.kg-1·d-1,ig,连续14d,可引起小鼠血清T4含量降低,血清TSH水平增高,甲状腺重量增加。利福平180mg·kg-1·d-1,除上述变化外,血清T3含量亦明显降低。结果提示,利福平可引起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李汉冲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2):159-159,166
大剂量静脉输液丙种球蛋白0.4g/kg.d^-1*5d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3-5天内停止。4-10天BPC平均达78.1±75.8*10^9/L。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脏器功能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型病人58例,危重型病42例;其中合并1个脏顺衰竭者31例,2个脏器衰竭者2例,3个脏器衰竭者10例,4个脏器衰竭者30例,5个脏器以上衰竭者27例。  相似文献   

12.
烧伤患者血清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例烧伤患者,按烧伤面积和深度分Ⅰ、Ⅱ两组,各5例,检测伤后8h、1d、3d、1、2、3、4周7个不同时相血清白介素-8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伤后3d与8h相比,血清IL-8水平呈显著增高;而Ⅱ组血清IL-8水平于伤后2周再达高峰,IL-8水平国面积和深度有关。此外,烧伤病人务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时,血清IL-8水平却下降,而当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时,血清IL-8水平却升高,且于伤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肝功能ALT的临床观察张兴毅1张惠泉2潘永琴1我们于近几年内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261例,观察肝功能ALT有改变者7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发病6日以内的住院患者,平均入院病日为3.8天。其中男183例,女78...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水疱病4例临床分析杨志燕,李慧君,张成(呼市回民医院,呼和浩特010030)本文收集我院1992年7月-1994年2月住院的4例糖尿病性水疮病资料,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一例。年龄60-75岁,平均68岁。其中2例以...  相似文献   

15.
通里攻下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黄孝明(浙江省嵊县人民医院邮编312400)自1981年6月~88年4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通里攻下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65例,仅死亡2例,病死率为3%。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36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免疫性肾小管间质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出血热患者(重型11例,中型4例)肾组织人白细胞相关抗原-2(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相关抗原(LFA-1)表达,以及CD4+,CD8+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单纯缺血性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比较。结果(1)出血热患者肾小管HLA-DR,I-CAM-1表达显著增多,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出血热患者肾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以CD8+占优势,伴有ICAM-1,LFA-1等活性的因高表达;(3)急性肾小管坏死与出血热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相比,单纯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肾髓质没有HLA-DR,I-CAM-1表达增强,炎细胞浸润亦缺乏与出血热炎似的改变。结论由病毒感染诱发的肾小管间抽局部免疫活化,可能是导致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抽搐失明1例陈跃,朱公文患者,女性,18岁。畏寒发热全身酸痛4d,突然出现持续抽搐。以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热期收入本院。体检:体温38℃,血压18/12kPa,呼吸27次,脉搏98次,压眶反应消失,球结膜充血水肿,颈软,两腋下见条...  相似文献   

18.
右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赵琳许广实(心内科)患者男性49岁病案号984164反复发作心悸、胸闷3a,心悸发作无明显诱因,3d~5d发作1次,每次持续时间不等,能自行缓解,3个月来加重。无高血压、甲亢、糖尿病病史。1997年7月4日入院。查体:Bp1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5例出血热患者(重型11例,中型4例)肾组织人白细胞相关抗原-2(HLA-DR),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相关抗原(LFA-1)表达,以及CD4+,CD8+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单纯缺血性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比较。结果:(1)出血热患者肾小管HLA-DR,ICAM-1表达显著增多,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出血热患者肾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细胞以CD8+占优势,伴有ICAM-1,LFA-1等活性因子的高表达;(3)急性肾小管坏死与出血热患者肾小管间质改变相比,单纯缺血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肾髓质没有HLA-DR,ICAM-1表达增强,炎细胞浸润亦缺乏与出血热类似的改变。结论:由病毒感染诱发的肾小管间质局部免疫活化,可能是导致出血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鹏飞  杨振林 《吉林医学》1996,17(5):306-306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4例分析李鹏飞,杨振林,宋丽娟(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我院近1年来先后收到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肾炎”、“肾病”、“上消化道出血”、“上呼吸道感染”4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患者,男,农民,39岁。1994年10月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