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靶向给药系统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纳米制剂具有靶向性,它能将药物浓集于靶部位,而对非靶器官影响很小,可提高药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被认为是搭载抗癌药的最适宜剂型。目前一些靶向纳米制剂产品已上市,也有大量靶向纳米制剂处于研究阶段,在肿瘤治疗上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各类靶向纳米制剂进行介绍,同时,重点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怀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06-2307
目的:中药靶向制剂研究。方法: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阐述了中药靶向制剂的特点、机制、处方设计、实验研究及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结果:中药靶向制剂具有许多优点,但研究深入还不够。新剂型的研究使靶向制剂的前景更为广阔。结论:中药靶向制剂是抗癌药物的首选剂型,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剂型,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述核苷类靶向制剂研究进展.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靶向制剂(主动靶向、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3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 核苷类靶向制剂市场潜力巨大,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药活性组分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向制剂(target-oriented drug systems,TODDS)亦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即靶区,而对非靶区没有或几乎没有作用的制剂.早期的靶向制剂主要是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靶向制剂已被引申到"运载"多种药品.  相似文献   

6.
脑部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血脑屏障(BBB)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挥着重要保护作用,同时也阻碍了药物的脑部递送,影响CNS疾病的治疗。而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为药物的脑靶向递送提供了可能。本文将从BBB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展开,主要从脑靶向纳米制剂的入脑机制及脑靶向纳米制剂的应用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概述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的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综述,包括主动靶向的大分子载体系统,被动靶向的微粒给药系统以及很有应用前景的磁性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能使抗肿瘤药物选择性地与靶组织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结合并起作用,可使药物能够可控性地分布于靶区并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在提高药物抗癌效果的同时可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尽管开发研究主动靶向给药系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广泛应用于临床尚需时日,但它们对于克服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理想剂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近年来国内外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了在研并取得一定进展的抗肿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作用、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为肿瘤的靶向给药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 H P L C法测定米托蒽醌普通制剂和聚乳酸毫微粒靶向制剂兔耳静脉给药后经时血药浓度,并用3 P87 药动学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以此探讨并比较靶向制剂与普通制剂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上述两种制剂兔血药时间曲线均符合三室模型,计算所得的理论药物浓度和实测药物浓度契合良好。靶向制剂改变了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具有延效和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可以选择性地将药物传递到靶部位,可减少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性、减少给药剂量和次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目前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肝主动靶向给药方面的文献,从肝实质细胞靶向、肝非实质细胞靶向以及肝肿瘤细胞靶向3个方面,对肝主动靶向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表征、肝靶向性评价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负载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的纳米粒子,并考察其理化性质、载药和药物缓释特征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靶向和杀伤效果.方法 采用纳米沉淀法和基于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的表面修饰方法制备主动靶向MCF-7细胞的载DTX的叶酸(folic acid,FA)和PDA修饰的胆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子(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纳米粒度仪分析纳米粒子的粒径和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情况;采用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纳米粒子的载药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曲线;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负载荧光探针的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摄取;采用MTT法研究载药纳米粒子对MCF-7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呈“核-壳”结构,水合粒径为(166.4±3.9)nm,zeta电位为(-11.7±3.8)mV,载药量为(9.67±0.45)%,包封率为(88.32±3.10)%,在pH5.0的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较在pH7.4的释放介质中快,XPS分析结果显示PDA和叶酸在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MCF-7细胞摄取的主动靶向的纳米粒子多于未连接主动靶向配体的纳米粒子,载药主动靶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明显优于DTX的临床制剂泰素帝(R).结论 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的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良好的主动靶向性和MCF-7细胞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衍生物,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大量研究报告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药物制剂领域.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靶向制剂载体可控制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加强制剂的靶向给药能力.本文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靶向制剂载体的剂型和在不同部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说明亮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优良的靶向制剂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Paul Ehrih首次提出了"魔弹"的想法:"如果要使合成药物发挥疗效,首先必须找到对某一器官有亲和性的载体,才能将活性基团载到特定的器官去".今天,已可从多种途径来实现Ehrih的梦想,这就是靶向制剂给药.靶向制剂最初指狭义的抗癌制剂,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阔新,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及特效性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阿霉素的靶向制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科近来抗肿瘤药阿霉素靶向制剂的研究概况,按剂型分为五大类进行了阐述,较详尽地介绍了阿霉素脂质体,阿霉素微球制剂,阿霉素毫微粒制剂,阿霉素乳剂,阿霉素Niosomes制剂的研制,药理实验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柔顺性,能够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将其修饰到靶向纳米制剂表面能够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浓度,因此聚乙二醇修饰靶向纳米制剂已成为目前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靶向纳米制剂的聚乙二醇物理和化学修饰方法,将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物理插入纳米制剂,或将聚乙二醇与纳米制剂化学键合;并探讨了聚乙二醇参数(如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修饰密度、空间构象)对靶向纳米制剂性质的影响,对更好地构建聚乙二醇修饰的靶向纳米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靶向给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的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综述,包括主动靶向的大分子载体系统,被动靶向的微粒给系统以及很有应用前景的磁性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17.
韦邦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47-2549
靶向制剂又称为靶向给药系统(tyargeting drug system,TDS),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血液循环有选择地聚集定位于靶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结构,从而使得药物在靶区的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达到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目的的新型给药系统。靶向制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在西药领域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中药由于有效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造成基础研究较少、且研究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捕获、处理及提呈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疫苗的靶向传递主要通过各种功能性载体微粒进行。研究表明,载体微粒大小、表面电荷以及树突状细胞表面不同受体设计的特异性靶向给药系统对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年来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设计高效靶向肿瘤疫苗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酸受体在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叶酸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具有叶酸.叶酸受体主动靶向和纳米递药系统被动靶向的双重优势,可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的靶向递送,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叶酸_脂质体、叶酸.树枝状聚合物、叶酸一聚合物胶束、叶酸.纳米球等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  相似文献   

20.
肝靶向动物模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动物模型是抗肝癌药物实验及肝靶向给药系统验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对用于研究肝靶向制剂的动物模型的种类、特征、不足及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提出了目前较适于应用的模型,应用肝癌动物模型可以提供与肝癌病人相似的肝癌生物学特性,也为肝靶向给药制剂药代动力学指标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