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色素内镜检查以提高对早期胃癌(EGC)的检出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EGC.方法:对内镜病理报告有胃黏膜伴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采用靛胭脂染色进行内镜检查,在不着色或褪色较快的胃黏膜处取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在1 504例病理报告有胃黏膜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发现胃窦部肿瘤30例、胃体肿瘤8例、胃底贲门部肿瘤12例;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未分化加印戒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4例.浸润深度:黏膜内癌(M)28例,黏膜下层癌(SM)22例.结论:色素内镜下黏膜良恶性病变对着色不同,容易进行鉴别诊断,对癌变区域判断准确,可提高胃癌的活检阳性率,对提高胃癌的治疗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色素胃镜在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0例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黏膜病变者,用2.0%卢戈氏碘液染色后取活检,结合病理分析,探讨内镜下病变部位碘染色改变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39例呈现碘不染色,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癌36例,异型增生39例;碘淡染及碘不染色者仅有6例异型增生,余均为慢性炎症。内镜下碘不染区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共75例,检出率高于碘淡染及碘正常染色区(χ2=16.283,P<0.05)。结论:色素胃镜能鉴别食管黏膜病变,指导活检可提高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指导靶向活检提高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6例首次普通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溃疡直径> 1.5 cm?活检病理检查未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周内再次行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检查,NBI清晰显示溃疡周围黏膜胃小凹形态后指导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66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诊断胃癌9例,良性溃疡57例,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5例,轻度异型增生3例,中度异型增生1例?依据NBI内镜下显示的胃溃疡周围黏膜的胃小凹形态活检行病理学检查,11 例Ⅵ型者中9例病理诊断为胃癌,1例诊断为中度异型增生,1例诊断为轻度异型增生;5例 Ⅲ+Ⅴ2型者诊断为肠上皮化生;2例Ⅳ+Ⅴ1型者诊断为轻度异型增生?9例胃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早期胃癌,2例为进展期胃癌,已侵达肌层?结论:对NBI内镜下显示胃溃疡周围黏膜胃小凹形态表现为Ⅵ型者,进行靶向活检病理检查,可提高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胃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08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粘膜染色检查,并于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染色组不染色或淡染色60例(55.6%),发现食管癌12例(11.1%),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6例(5.6%),其中中重度异型增生3例;对照组活检21例(19.4%),发现食管癌1例(0.9%),轻中度异型增生3例(2.8%)。两组食管癌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碘染色能减少食管粘膜活检误差,提高食管癌诊断率,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并于病灶处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167例胃黏膜有可疑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行放大内镜检查后活检。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界。经放大胃镜检查后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缘胃小凹变化明显处。结果 167例胃黏膜可疑病灶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病理学检查发现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3.00%),异型增生18例(检出率10.78%),肠上皮化生26例(检出率15.57%),分别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其中早期胃癌为3例(检出率1.80%),异型增生为11例(检出率6.59%),肠上皮化生为19例(检出率11.38%),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染色放大胃镜检查后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0例(检出率5.99%),异型增生29例(检出率17.37%),肠上皮化生36例(检出率21.56%),分别高于染色胃镜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出率。与常规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胃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早期胃癌、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临床病理,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牟1月~2007年12月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26例占同期252例胃癌手术的10.3%.病灶位于胃窦18例(69%),胃体3例(13%),胃角3例(13%),贲门2例(7%).病灶≤2 cm的15例(57%),病灶在2~4 cm的7例(27%).病灶≥4 cm的4例(15%).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中,Ⅱ型17例(65%),Ⅲ型5例(19%),I型4例(16%).黏膜内癌18例(3例原位癌),黏膜下层癌10例.手术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6例(23%),其中黏膜下层癌转移率40%(4/10),而黏膜层11%(2/18).26例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23例(88%).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异形增生早期癌的病理学情况,对其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50例。对这50例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使用Vienna/WHO(2010年)标准、西方标准、日本标准这三大通用的分类系统和诊断标准进行病理检查,对比观察三类诊断的结果。结果西方标准、日本标准当中,对于低级别异型增生/腺瘤,黏膜下浸润癌的病理学诊断具有一致性,其中,西方标准对低级别异型增生/腺瘤,黏膜下浸润癌的病理学诊断分别为28.00%和2.00%,日本标准分别为24.00%和2.00%,其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方标准、日本标准诊断的高级别异型增生/腺瘤,黏膜内浸润癌病理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西方标准对高级别异型增生/腺瘤,黏膜内浸润癌的病理学诊断分别为24.00%和38.00%,日本标准分别为0.00%和74.00%。结论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胃异形增生早期癌的病理诊断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病理诊断系统和标准,得出的诊断结果不同。故此,为了保证临床和病理的有效沟通,应当以Vienna/WHO(2010年)分类诊断系统和西方标准为主,以日本标准为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的3924例中检出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36例患者(0.92%)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男性26例(72.22%),女性10例(27.78%),男女比例为2.6:1.50~60岁24例(66.67%),食管中下段35例(97.22%).充血型及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80.00%和20.00%;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30.76%和69.23%;斑块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分别为42.86%和57.14%;乳头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100.00%和0%.结论 内镜下的卢戈氏液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376例疑似病变,用2%的碘液喷洒染色,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多点病理活检,并对照碘液染色前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变化。结果经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染色前内镜诊断食管早期癌为18例,碘液染色后内镜发现经病理确诊为39例,染色前内镜诊断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23例,碘液染色后内镜发现病理确诊为1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年内本院进行的胃黏膜切除活检病例,探讨胃黏膜切除活检术在胃部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院门诊胃部疾病患者56例,切除前用色素内镜或注射色素标记病灶范围,用超声内镜显示病变深度。确定病灶范围后,于病灶基底部多点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处黏膜呈丘样隆起,周围组织呈苍白,用套圈器套住隆起的组织,确认病灶套取无误后,以高频电流进行黏膜切除,固定送病理检查。早期胃癌诊断根据日本内镜学会标准。结果56例患者中,胃镜下表现:隆起型病变31例;平坦型病变25例。病理结果:早期胃癌16例(男12例,女4例);进展期胃癌10例,其中皮革胃5例;萎缩性胃炎伴腺体增生8例;MALT淋巴瘤10例;胃息肉4例(增生性息肉3例,炎性息肉1例);肥厚性胃炎4例;胃类癌3例;Dieulafoy’s病1例。所有56例患者在接受黏膜切除活检术前均进行过常规活检病理检查。以黏膜切除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活检病理检查与之相比符合率为53.6%(30/56),常规活检病理检查漏诊率46.4%。结论对于内镜下发现黏膜异常改变而常规活检多次未能确诊的病变或起源于黏膜下层的病变,在色素内镜及超声内镜引导下进行黏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标本的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病理学分析积累经验。方法:按日本早期胃癌ESD治疗指南和日本胃癌分类和处理指南,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ESD治疗的411例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临床病理资料、病理诊断评估、术前胃镜活检(400例)与ESD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情况,以及非治愈切除危险因素等。结果:411例中,96例(23.4%)为腺瘤(WHO低级别异型增生), 315例(76.6%)为早期胃癌,后者包括115例(28.0%)非浸润性癌(WHO高级别异型增生)和200例(48.7%)浸润性癌。术前活检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66.0%(264/400)。ESD前后诊断符合率与组织学类型及病变部位相关(P<0.01)。ESD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升级119例(29.8%)、降级17例(4.2%)。315例早期胃癌中,组织学分类的分化型癌277例(87.9%),未分化型癌38例(12.1%);绝对适应证262例(83.2%),相对适应证5...  相似文献   

13.
2%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进行经内镜2%Lugol液染色。结果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经染色后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37例,其中鳞癌31例,腺癌6例;内镜下诊断为粘膜癌13例,粘膜下层癌2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癌20例,粘膜下层癌17例,内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5.68%。同时对5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治疗。结论经内镜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临床确诊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共收集到3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展开研究,患者术前均进行肠镜病理活检,对比术后确诊结果,以此明确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EMR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9例、黏液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10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低分化腺癌25例、黏液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1例、管状腺癌1例,黏液腺癌确诊率较低(P0.05),比较有显著差异。以EMR诊断结果为基准,术前活检共22例确诊,9例漏诊,敏感性为71.0%(22/31),8例误诊,特异性为74.2%(23/31)。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敏感性,是重要确诊方法,应用放大色素内镜进行活检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敏感性,实现尽早确诊,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5-11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4例临床病理确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粘膜内癌18例,粘膜下层癌6例;其中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8.33%),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8例(33.33%),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5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溃疡恶变3例、乳头状腺瘤恶变1例.24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粘膜内癌为11例,生存率90.9%(10/11);粘膜下层癌为4例,生存率75%(3/4).10年以上生存粘膜内癌9例,生存率81.8%(8/11);粘膜下层癌生存2例,生存率50%(2/4).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5%(3/12).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发生在胃窦者居多,占42.31%,其次为胃体,占26.92%;癌灶3cm者占73.08%,癌灶3cm者占26.92%,癌灶3cm者发生在黏膜内的比例明显高于黏膜下层(P0.05);肿瘤形态以Ⅲ型居多,占38.46%,其次为Ⅱc型占34.62%;组织学分型:中分化腺癌最多占34.62%,高分化腺癌占30.77%。结论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美兰染色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52例胃粘膜可疑病变进行美兰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对比.结果52例内镜下美兰染色后,美兰着色区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4.04%;早期癌检出率为10.64%.染色前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2和89.23%.结论内镜下美兰染色科提高病变处的清晰程度,提高活检阳性率,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的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间经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病灶分布以胃窦部和胃角部为主,约占65.6%(21/32).病灶直径<0.5 cm者3例,0.5~1.0 cm者15例,>1.0 cm者14例.Ⅰ型(隆起型)4例;Ⅱ型(表面型)23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4例,Ⅱc型11例;Ⅲ型(溃疡型)5例.1次检查确诊29例,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3例;Hp阳性30例,约占93.75%.病理检查示低分化腺癌10例,管状腺癌7例,黏液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黏膜内癌19例均无转移,黏膜下癌13例中有3例伴胃大弯侧淋巴结转移.结论 EGC早期诊断和手术对提高疗效十分重要,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可靠,内镜手术治疗应注意适应证选择,严格的随访及内镜复查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屈健 《吉林医学》2013,34(4):664-665
目的: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内镜下胃黏膜有异常表现患者92例分为两组,各46例,染色组内镜下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中检出早期胃癌5例,不典型增生11例,肠化生或萎缩17例,黏膜慢性炎性反应13例,总染色阳性率71.74%,其中早期癌阳性率10.87%;对照组中分别检出0例、4例、11例、31例;染色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前,给予肠镜病理活检,对比术后确诊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术前活检病理诊断,27例低分化腺癌,9例黏液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管状腺癌。EMR诊断,25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细胞癌,7例黏液腺癌,术前活检病理诊断黏液腺癌确诊率偏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MR诊断结果为标准,术前活检共36例确诊,4例漏诊,敏感性为90%,3例误诊,特异性为92.5%。结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