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因子-κB在豚鼠缺血-再灌注耳蜗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恺  董明敏  叶放蕾  刘雅丽 《医学争鸣》2004,25(17):1592-1594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耳蜗组织形态功能变化及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机制. 方法:豚鼠随机分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4 h, 48 h)组. 行ABR测试、耳蜗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耳蜗组织NF-κB, TNF-α表达. 结果:①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ABR各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阈值升高; ②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各组Corti器可见外毛细胞(OHC)变形,崩解破坏,散在缺失,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数目减少; ③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NF-κB,TNF-α在耳蜗血管纹(SV)、内毛细胞(IHC)、OHC、螺旋神经节细胞(SGC)表达逐渐增强,缺血-再灌注24 h组达高峰. 结论:NF-κB与TNF-α共同参与了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RT-PCR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葛根素预处理后,模型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结论 葛根素可以调节NF-κB的表达,可能是葛根素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对其表达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的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C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和72h组,每组5只,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并计算出左/右眼ERG的比值。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6h开始检测到NF-κB和TNF—α的表达,在24h表达最强,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NAC组在再灌注6h未能检测到NF-κB和TNF-α的表达,在第12h有NF-κB和TNF-α的表达,24h表达最强,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O.05)。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6h后各期ERG相对恢复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NAC组(P〈0.05)。结论NF-κB及其诱导的TNF-α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NA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在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部分肝I/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肝缺血90 min组(B组),肝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组(C组),肝缺血90 min,再灌注120min,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建模前1、3 d及5 d给予rhEPO100 U/kg)组(D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测定血清肝酶学水平,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表达,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A组肝细胞索排列有序,肝细胞形态正常;B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轻度淤血,内皮细胞和肝细胞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和C组相比,D组血清肝酶学指标、NF-κB p65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肝脏NF-κB的活化,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甲状腺激素干预组(T3组)?缺血1 h再灌注6 h?24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和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 组的ALT?AST 水平及MDA?TNF-α?NF-κB 阳性表达明显高于S 组,GSH含量?SOD 活性明显下降(P < 0.01),肝组织病理损伤较S组严重,T3组?IPC组均能改善以上情况(P < 0.01),而T3组及IP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和缺血预处理一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TNF-α的表达和抑制NF-κB 的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贝酯及核因子(NF-κB)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加贝酯处理组(C组)、盐水对照组(D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NF-κB的变化.结果 :A组肝组织形态正常,无NF-κB活化,肝功能酶学和MPO正常水平;B、D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变形,肝细胞和内皮细胞普遍水肿变性,中央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窦内微血栓形成,NF-κB活化最为明显,血清酶学和MPO升高最为显著(P<0.01);C组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NF-κB呈中度活化.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时,NF-κB被活化,使中性粒细胞向组织浸润,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 B、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和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 B及ICAM-1的表达;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抽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N组供肝再灌注后2h NF-κB的活性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CAM-1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高,6 h达到高峰,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和肝损伤有相关性.但P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的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时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王艳红  马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58-959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制备LIR模型,部分动物在再灌注前经尾静脉给予丙泊酚,光镜下进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心肌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用放射免疫法对TNF-α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致心肌损伤,组织中NF-κB和TNF-α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丙泊酚干预后NF-κB和TNF-α表达均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肢体缺血再灌注组诱发心肌组织损伤;②丙泊酚能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组织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贝酯及核因子(NF-κB)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加贝酯处理组(C组)、盐水对照组(D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NF-κB的变化。结果 :A组肝组织形态正常,无NF-κB活化,肝功能酶学和MPO正常水平;B、D组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小叶变形,肝细胞和内皮细胞普遍水肿变性,中央区局灶性肝细胞坏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窦内微血栓形成,NF-kB活化最为明显,血清酶学和MPO升高最为显著(P<0.01);C组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NF-κB呈中度活化。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时,NF-κB被活化,使中性粒细胞向组织浸润,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关系.方法 将25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缺血再灌注60 min组、缺血再灌注90 min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中TLR4 mRNA、TNF-α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1)TLR4 mRNA表达水平: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90 min组与缺血再灌注30 min、60 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60 min组与缺血再灌注3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NF-α mRNA表达水平: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30 min组、60 min组、9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 mRNA表达水平: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30 min组、60 min组、9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LR4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成,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TNF-α、NF- κB的表达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缺血后处理组;D组:SF后处理组。建立缺血后处理模型,实验结束后取出心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NF-α,IL-10的含量及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1)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SF后处理组明显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P<0.05)。(2)心肌中TNF-α和IL-10含量的测定:TNF-α、IL-10在缺血再灌注组均升高,SF后处理组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NF-α水平明显减低(P<0.05),IL-10含量则明显增高(P<0.05)。(3)NF-κB活性的测定:NF-κB活性在缺血再灌注组显著提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F后处理组显著阻止NF-κB活性的升高(P<0.05)。结论:适当剂量SF后处理可以减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其减轻NF-κB的活性,从而减弱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减低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Pringle’s法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PO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雌激素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组(IRE组)3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别取肝缺血前(T0)、再灌注1h(T1)、再灌注3h(T3)、再灌注6h(T6)、再灌注24h(T24)共5个时间点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浓度,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IRE组与PO组比较,血清ALT、TNF-α水平升高(P<0.01),但IRE组明显低于IR组(P<0.05);肝脏组织形态学IR组和IRE组可见肝脏组织损伤,但IRE组明显轻于IR组;IR组、IRE组与PO组比较,肝组织ER表达升高(P<0.01),但IRE组明显高于IR组(P<0.05);IR组、IRE组与PO组比较,肝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IRE组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雌激素预处理能刺激雌激素受体表达,进而降低TNF-α水平,抑制NF-κB表达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陈茂松  王军  欧雷 《广东医学》2016,(6):828-83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促红素组。假手术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模型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约70%肝缺血),缺血时间为45 min;促红素组于缺血前30 min门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kg)。采集各组再灌注1、6、12 h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ELISA测定血浆TNF-α、IL-1蛋白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红素组ALT、AST水平显著下调(P<0.05)。血浆TNF-α和IL-1含量自再灌注6 h明显升高,至12 h达最高;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早期肝内组织NF-κB表达量开始增加,于6 h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肝组织NF-κ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α、IL-1的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了肝癌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表达及其改变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经病理组织学(HE染色)分析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癌变不同时期定量观察核蛋白、NF-κB和TNF-α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人肝癌癌灶及癌旁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大鼠在喂饲2-FAA后,正常肝细胞在诱癌早期发生颗粒样变性,中期阶段肝组织中出现不典型增生,后期可见大量癌巢结节,均为高分化肝细胞癌。在正常肝细胞中仅见较低水平的NF-κB和TNF-α表达。诱癌后,随着肝细胞组织形态的变化,肝组织中NF-κB和TNF-α表达依次增强,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r=0.81,P<0.01);人肝癌的癌灶组织中NF-κB的表达,也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强(P<0.01)。结论:肝细胞癌变早期NF-κB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和TNF-α呈过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和对照组。每组按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缺血再灌注1h、6h、12h、24h、4gh、72h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期视网膜中TNF-α的表达,同时记录各期大鼠ERGa、b波波幅。结果在缺血再灌注组,TNF-α在再灌注6h后开始表达,24h表达最强,以后逐渐下降。在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在再灌注6h可见TNF-α微弱表达,再灌注12h后开始表达较为明显,24h表达最强,但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未处理组同期TNF-α的表达。对照组中未见明显的TNF-α的表达。同时,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各时期ERG a、b波波幅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麦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麦预处理组(IR+SM组).HE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BUN、Cr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 mR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ICAM-1和TNF-α表达.结果 IR组较Sham组肾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BUN、Cr水平、TLR4、NF-κB p65 mRNA含量及ICAM-1、TNF-α表达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IR+SM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BUN、Cr水平、TLR4、NF-κB p65 mRNA含量及ICAM-1和TNF-α表达降低(P<0.05).结论 SM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其下游ICAM-1和TNF-α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利用RT—PCR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中NF—κB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葛根素预处理后,模型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F—κB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葛根素可以调节NF—κB的表达,可能是葛根素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核因子-кB p65(NF-кB p65)核转移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酚酸B低剂量组和丹酚酸B高剂量组.假手术组(8只):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0.5cm处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8只):结扎0.5 h后再灌注;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各8只):于结扎后分别静滴相应剂量的丹酚酸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4 h后取心肌标本,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NF-кB p65蛋白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F-кB p65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增加(P<0.01),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及MPO活性升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NF-кB p65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及MPO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丹酚酸B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减少更显著(P<0.01).结论 丹酚酸B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F-кB p65核转移受到有效抑制,TNF-α表达明显降低,减少中性细胞浸润,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BO治疗对脑缺血后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320 g)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3)、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n=6)和NBO (n=6)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核心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转录调节因子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荧光强度增强;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显著升高,IκB明显降低(P<0.05),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IκB明显升高(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核心区转录调控因子NF-κB的适度活化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