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平均13.5分,术后平均15.6分。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李健  何仿  陈小强 《安徽医学》2014,(4):497-49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疼痛复发,无肢体功能下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时与术后1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创伤小,减压彻底,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陈哲  吴建民  曹根洪  王临 《浙江医学》2010,32(6):804-80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个节段20例、2个节段19例、3个节段17例),分别采用经前路椎间隙扩大式潜行减压术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扩大式开槽减压术,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标准为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80%以上),直视下彻底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和两侧钩椎关节后外缘骨赘、椎体上下缘骨赘等,同时松解颈髓和两侧神经根袖部。37例取自体髂骨植骨,12例采用椎间融合器,7例采用钛网植骨。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钛板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得到平均18个月随访,植骨在13~17周内融合,无骨不连、假关节发生;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钛板、螺钉等内固定物松动或损坏。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42±2.64)分上升到术后1个月时平均(1387±242)分(P〈0.01)。结论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两侧潜行减压的宽度达到20mm(或该椎弓根间距的80%以上),同时松解硬膜囊和两侧神经根袖部,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尹华  李继春  汤立  程国林  朱爱平 《重庆医学》2011,40(11):1073-1074
目的探讨颈椎间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及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对12例单间隙颈椎病及单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同时采用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15个月),植骨均在6个月达到临床融合,无颈椎压力固定器松动等不良现象。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术前5~12分,术后提高4~6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85.2%。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同时采用椎间融合器配合颈椎压力固定器可使颈椎得到即刻稳定,具有便捷省时、加压固定、弹性固定有利于骨性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78-1580
目的:探讨经前路钩突切除椎间融合术对失稳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收集经前路钩突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失稳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5例。对所有随访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曲度及颈椎总曲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6.7个月;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60ml。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的评分(P<0.05);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融合节段曲度均大于术前(P<0.05);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颈椎总曲度均大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融合节段无内置物移位及钢板松动、断裂。结论:经前路钩突切除椎间融合术对失稳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缓解满意、稳定性可靠、颈椎曲度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类颈椎疾病16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6~14个月),和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脊髓功能评定JOA评分改善显著,随访结束时植骨融合良好,1例患者因戴围领超过3个月而感颈部僵直,本组患者未见Cage下沉,融合不良,内固定钛板松动断裂。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以及定期随访观察邻近节段的自然演变。  相似文献   

7.
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间隙者28例,累及3个椎闻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3例出现术后切口血肿,4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8例咽痛,3例螺钉松动.32例随访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艮好.JOA评分平均提高7.8分,手术有效率为91.7%,优良率为76.0%.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两种不同的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62例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取骨植骨加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25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加钛网植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椎间高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两种方法均是治疗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椎间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8例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内固定无松动,内置物无下沉.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提高明显(P<0.05).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好,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多节段颈椎病手术病例,均行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随访15.5个月,均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磁共振检查,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以JO 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6个月,平均4.9个月。置换间隙活动度术后1年时为12.5°±5.0°,与术前(12.3°±4.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 评分平均为9.3分,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16.1分,平均改善率为91.2%。[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9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施行手术并随访的患者62例,其中29例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髂骨植骨融合术,12例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1例接受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JOA(17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2例患者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7分。术后2周JOA评分7~15分,平均l1.3分,平均改善率为31.3%。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JOA评分8~17分,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为73.4%。前路手术患者融合率为91.7%。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CSM患者脊髓症状,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程和压迫程度是影响CSM术后早期恢复效果的显著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技巧也是提高CSM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10例单一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外伤性单一颈椎间盘突出),2例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症(一个椎节范围),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9例,8例无脱位的下颈椎骨折(包括4例爆裂型骨折)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8例,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共计45例手术中38例平均随访7.6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融合者36例(钢板固定者15例获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者29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良率为84.3%(32/38)。脊髓型颈椎病及OPLL 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至术后的13.9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OPLL(2~3个节段)、不稳定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包括爆裂型骨折、半脱位、全脱位、韧带结构损伤)压迫脊髓者均宜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单一颈椎间盘突出(包括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局限性OPLL(一个节段内),无脱位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可行颈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若超过1个以上的椎体骨质切除较多时,宜加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颈椎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四节段颈椎病患者病例17例,以JOA评分评估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所拍摄的颈椎X线片测量手术融合节段的Cobb角,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神经功能JOA评分由术前的8.2±0.4(6~11)改善为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13.6±0.5(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由术前的12.4±1.5度(-3~22度)恢复至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17.5±1.6度(7~25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四节段颈椎病手术安全效果良好,并可较好的改善颈椎矢状面生理前凸曲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28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100%(30/30),优良率为93.3%(28/30)。JOA评分平均由术前的平均8分升至16.5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应用价值,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吴伟  钟喜红  曾文  官蓉威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6-17,19
目的分析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对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6例合并颈椎不稳,行颈前路混合减压(即椎体次全切除+邻近间隙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观察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4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完整随访。症状均明显缓解和消失,JOA评分由术前6~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13~16分(平均1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1例患者出现钛网下沉。结论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无传统术式取自体髂骨块植骨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日成 《广西医学》2011,33(1):70-7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24例,钛网内椎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治疗19例。结果43例均无术中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咽痛、吞咽困难9例,短暂性声音嘶哑7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治愈。43例均获随访0.5—3.0年,切口均一期愈合,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椎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100%;未见植骨块滑脱、移位或塌陷,钛板螺钉无断裂、松动或脱出等。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固定在脊髓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病程平均5年。病变累及2~3个功能节段。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术。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1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93.3%(28/30),优良率80%(24/30),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8分。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网融合器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融合器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平均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无明显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有1例出现融合器陷入椎体,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钛网融合器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髂骨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10.2个月,采用Zdeb 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功能评价:术前平均为(11.91±2.62)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分别为(14.82±1.89)分,(14.97±1.73)分,(15.10±1.61)分,(14.96±1.90)分,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改善率为88.14%,其中优34例,占44.73%;良18例,占23.68%;中15例,占19.73%;无变化6例,占7.89%;差3例,占3.94%。结论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有助于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这将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AK在颈椎前路椎体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2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久治不愈的根型颈椎病,4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中,将BAK插入到49个病变椎间隙,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平均随访37月,临床效果满意,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术前JOA评分5-14分,术后JOA评分12-17分,恢复率为40%-100%,无BAK移位或脱出。所融合间隙无塌陷及成角畸形,并均在3-6个月骨性愈合。结论: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节段稳定,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代替传统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