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评价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方丝弓矫治的临床效果,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方丝弓矫治难点和要点。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2例因牙列不齐要求矫治的下颌切牙先天缺牙患者使用减数拔牙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12例下颌前牙先天缺失并牙列不齐的患者经15~23个月,平均18.6个月的正畸治疗。患者牙弓间隙关闭,上下牙弓协调,覆颌,覆盖正常,面部侧貌协调。结论:下颌前牙先天缺失可以通过上颌单颌或双颌不对称拔牙矫治来协调上下牙弓,改善患者的覆颌,达到个别正常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圣仙 《吉林医学》2012,33(22):483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前牙内倾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病的依据。方法:对18例前牙内倾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采用非拔牙直丝弓固定矫治,摇椅弓整平牙弓,Ⅱ类牵引调整下颌位置,矫治前后拍摄薛氏位片。结果:18例患者中有15例痊愈,3例好转。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颞下颌关节病复发症状。结论:正畸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病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刘敏 《中外健康文摘》2012,(39):106-107
目的探索及评估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结果,方法12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k畸形患者,拔除1~2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2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3—39个月,平均27.6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k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治疗力量合适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2.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探索及评估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结果,方法12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k畸形患者,拔除1~2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2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3—39个月,平均27.6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k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治疗力量合适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2.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两侧牙齿存在散在间隙经正畸后修复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成年人患者经片断弓技术进行正畸矫治后,采用固定烤瓷桥或活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前牙.结果 11例患者中,疗程最短2.5个月,最长为6个月,不仅关闭间隙修复了缺失前牙,而且后牙咬合关系保持不变,获得了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于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两侧牙齿存在散在间隙,采用片断弓矫治技术关闭间隙最后修复缺失牙的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评估正畸治疗所导致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 收集青少年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患者48例,其中拔牙矫治22例,非拔牙矫治26例,正畸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观测牙根吸收量,比较拔牙与非拔牙治疗之间、男女患者之间牙根吸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拔牙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非拔牙患者,女性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男患者。结论:拔牙矫治、性别、牙位均为影响牙根吸收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曲幸辉  ;张月兰 《医学综述》2014,(22):4099-4101
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在我国有较高发生率,引起下颌先天缺牙的病因繁多,但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性被推测为其首要病因,可能与同源盒基因TGFA、MSX1和PAX9的突变有密切的联系。下颌缺失一颗恒切牙后容易引起下颌骨发育不足和下颌切牙向内倾斜,进而导致Ⅱ类面型和Ⅱ类错牙合增多,前牙覆牙合覆盖加大,下颌中线不调,Bolton指数减小等临床表现,给正畸矫治增加了难度。临床上正畸医师常通过对患者面型、牙列拥挤度、磨牙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Bolton指数以及患者自身诉求等方面综合考虑,必要时行诊断性蜡合排列试验协助建立组牙保护牙合,选择拔牙、邻面去釉或开辟间隙修复等方法进行正畸矫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6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畸形患者,拔除1~4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 26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7~28个月,平均22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错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腭刺联合口外弓在正畸固定矫治散在间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3例无牙缺失、颌骨无埋伏多生牙,上下牙列存在散在间隙且前牙唇倾的患者,其中10例采用腭刺联合口外弓进行正畸固定矫治,矫治保持15~18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6~12个月,采用腭刺联合口外弓进行正畸固定矫治,散在间隙的复发可能性很小,前牙唇倾得到解决,美观上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腭刺联合口外弓在正畸固定矫治散在间隙的病例中,进行复发预防性控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王云  徐清  周嵩琳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4):292-293,295
目的:通过对临床成人正畸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成人正畸治疗完成的病例和11例未完成病例,分析成人错牙合患者中伴有口腔疾病的情况和典型病例矫治难点及特点等矫治体会。结果:成人正畸患者较儿童患者多伴有残冠残根、牙缺失、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修复体、牙周炎等问题。20例完成病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为尖窝关系或保持原有的后牙牙合关系。结论:成人错牙合患者由于大多伴有口腔疾病及增龄性改变,从而影响常规矫治设计方案,尤其对于需要拔牙矫治的病例,增加了正畸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拔除第一磨牙方法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24例拔除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1.0~25.3岁,平均年龄16.2岁.定期回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共拔除42颗第一磨牙,所有患者均得到完善正畸治疗,矫治后牙齿拥挤解除,后牙咬合关系良好,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矫治时间为16.0~29.1个月,平均20.4个月.结论:经过正确诊断设计,减数第一磨牙正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疗效。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28例埋伏阻生牙患者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进行矫治。结果:本组28例埋伏前牙患者经过1~6个月的矫治,均引入正常牙列。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疗效满意,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刚  李萍  李强 《求医问药》2014,(18):201-202
目的 :评价为下前牙缺失(减数下颌单个切牙)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14例下前牙缺失(减数下颌单个切牙)患者应用下颌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下切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相邻牙齿的牙冠无倾斜,近远中向轴倾良好,经X线片全颌曲面断层片检查发现其切牙间隙关闭处两侧牙齿牙根平行,下前牙排列整齐,前牙覆颌和覆盖关系正常,后牙段维持了治疗前的排列、颌关系及治疗前协调的软组织侧貌关系。结论 :在为下前牙缺失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时应谨慎地选择病例,进行细致的临床操作,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与烤瓷、种植等固定修复法相比,为下前牙缺失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可避免破坏其患牙的邻牙,无需使用修复体,可有效解除下颌前牙区拥挤的问题,而且修复效果自然美观,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牙重度深覆盖患者非拔牙矫治的可能性.方法 对处于生长发育期、前牙覆盖大于8 mm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使用口外弓及Ⅱ类颌间牵引进行非拔牙矫治.结果 矫治时间为18~30个月,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侧貌协调,面部美观.结论 对于前牙重度深覆盖患者,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畸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2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方法。方法以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2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切牙缺失的部位、数日、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缺失1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1颗非缺牙侧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及缺失2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的病例的Bolton指数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3例患者正畸治疗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拔牙病例之间的Bohon指数全牙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牙比和前牙不调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先天缺1颗下中切牙上下颌均需拔牙者,在下颌非缺牙侧选择拔1颗前磨牙比拔1颗中切牙对Bohon指数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舌弓维持替牙间隙时牙弓的形态变化.方法:选取替牙晚期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滞留、骨面型Ⅰ类、前牙区轻度拥挤患者16例,拔除滞留乳牙后戴用舌弓维持替牙间隙和牙弓长度,诱导第二前磨牙的萌出,在治疗开始前、双侧第二前磨牙至少90%萌出后两个阶段分别取模和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各项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经过(7.5±0.74)个月矫治,11例患者获得了足够的间隙解除了前牙区的拥挤.矫治后,下颌切牙唇向倾斜,下颌牙弓周长、拔牙间隙、前牙区拥挤度均减小,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间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宽度均有增加.结论:舌弓是维持替牙间隙和牙弓长度的有效装置,可用于替牙晚期下颌双侧第二乳磨牙滞留伴随前牙区轻度拥挤患者的矫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前牙缺失正畸修复的疗效。方法对1998~2004年前牙缺失患者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前牙缺失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关闭前牙间隙,治疗时间最长30mo,最短17mo,平均完成时间为27mo,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关闭前牙缺失间隙,能使患者恢复面部美观,改善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工分类错抬的疗效.方法:安氏Ⅱ类工分类错抬患者29例,15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14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上唇突度均明显减少,Z角明显增加(P<0.01~0.001).矫治后单颌拔牙组较双颌拔牙组下颌切牙有较多唇向移位,但下唇突度仍有减少(P<0.05).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减少前牙覆盖,减小侧貌突度的矫治目的,但临床适应证不同.  相似文献   

19.
拔牙治疗对高角病例颅颌面垂直向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拔牙矫治对高角病例牙、颌、面部垂直方向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畸拔除前磨牙矫治或非拔牙矫治的青少年高角病例(MP-SN≥38 °)各2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矫治方案治疗前后牙、颌、面部垂直方向的变化.结果 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治疗后U6-PP、N-Me、ANS-Me、L6-MP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3.14~16.22,P<0.05、0.01);两组之间比较,Y-axis、L6-MP矫治前后差值差异有显著性(t=2.59、2.93,P<0.05).结论 拔除前磨牙正畸矫治并不能改变高角病例的下颌平面角和下颌的生长方向,同时该组磨牙高度增加更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下前牙自行漂移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口腔正畸科最近三年拔牙矫治病历,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先做上颌的固定矫治,暂不做下颌矫治,待下颌自行调整的正畸病人30例,观察下尖牙自行漂移的情况。结果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下尖牙每侧向后漂移2.1mm,下前牙的拥挤度减少4.2mm,spee s曲线曲度也减少了0.8mm。结论直丝弓矫治拔牙病例中,下颌暂不做矫治,先做上颌,随着上颌牙列的整平,下颌牙列可自行调整,下尖牙可向后漂移,下前牙的拥挤度和spee s曲线曲度均可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