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计算分值,统计分析了三月内的预期病死率,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3例,检测甲胎蛋白及按MELD系统进行评分,比较甲胎蛋白和MELD评分值与存活率的关系。结果MELD评分值≤19分者的存活率高于MELD评分≥20分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0分与10~19分者、20~29分者与≥30分者的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200μg·L~(-1)患者的存活率低于甲胎蛋白200~500μg·L~(-1)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MELD评分和甲胎蛋白测定,在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永利  雷秉钧 《四川医学》2004,25(5):560-561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82例慢性重型肝炎PT值与病死率的关系,从而对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作出评价。结果 四组病例病死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T值越高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价中,凝血酶原时间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MELD对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ELD在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并与CTP评分系统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进行MELD和CTP模型评分.常规治疗出院后随访90 d,Kaplan-Meier曲线描述生存,评价MELD对病情及预后作用.并以校准度和分辨度来比较MELD和CTP对预后的评价效力.结果 随访90天时,失访1例.90d时生存率为78.7%和95%CI为67.6%~89.8%.晚期MELD评分均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F=9.571,P=0.000),慢性重型肝炎分期也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_s=0.742,t=6.781,P=0.000),而死亡者MELD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者(t=10.170,P=0.000).两种评分预后的预测模型分别为:logit P=4.61+0.15MELD和logit P=3.74+0.25CTP.MELD的预测模型与实际死亡拟合良好(X~2=-2.145,P=0.854),而CTP的预测模型拟合相对较差(X~2=4.761,P=0.184).两种评分都具有良好预测分辨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P=0.000)和0.855(P=0.000),95%CI分别为0.801~0.937和0.782~0.928.MELD评分取最佳截断值23分时,判断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82.8%,预测准确性为82.7%;CTP评分取最佳截断值为10分.判断患者为死亡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8.1%,预测准确性为78.7%.结论 MELD对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的病情及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和CTP相比,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分辨度,但MELD校准度曼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整理250例重型肝炎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MELD评分,以评估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同时比较MELD评分、CTP评分、PTA评分三者对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率.结果 重型肝炎恶化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当MELD分值≥40时,89.0%患者病情恶化而死亡,MELD分值≥30时,68.0%患者恶化死亡 PTA评分<20%时,91.9%患者死亡,PTA<30%时,74.0%患者死亡 CTP评分>12时,预后预测准确率为52.4%,当CTP>10分时,准确率为52.0%.结论 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的 重型肝炎患者MELD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正相关,MELD模型与PTA对重肝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优于CTP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内毒素和临床常用炎症指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4例,在入院24 h内测定其炎症指标、肝肾功能,进行MELD评分,并留取患者当日血清,集中测定内毒素、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n protein,CRP)。在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他们的转归分为生存组(n=58)和死亡组(n=66)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24例患者中有66例死亡,58例生存。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MELD评分、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CRP和PCT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ELD评分和PCT与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死亡与否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1.07,1.42和1.02(P<0.05),并且可以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概率。2)MELD评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年龄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P<0.05),PCT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4(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表明:MELD评分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较高,分别为0.91和0.77(P<0.01)。当MELD评分≥30.09分时,预测患者死亡正确率最高(82.26%),而单独使用PCT及联合PCT和MELD评分预测患者死亡正确率仅有75.00%。但MELD评分联合PCT评价患者预后的特异性高达100.00%,阳性预测值高达1.00。结论: 内毒素和常用炎症指标(WBC,PMN,CRP)不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可靠指标。MELD评分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明显相关,PCT和年龄均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结合MELD评分、PCT和年龄可以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概率。PCT和MELD评分均对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价值,但PCT不如MELD评分的预测价值大。MELD评分联合PCT可提高对患者预后预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9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和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236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病死率为60.6%。MELD分值在小于30和30~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分别为25%、75%,而非PE组分别为42%、90.7%,PE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最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66.7%,特异性86.7%,c-统计值为0.823;而非PE组分别为27、76.4%、79.1%及0.832。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用MELD预后分析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后分析研究不同剂量甘利欣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2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43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观察A组4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30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1周,之后甘利欣减量为150 mg,疗程共4周。观察B 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150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后1周MELD评分在观察A,B 两组分别下降至26.68±6.23,26.23±6.52,较对照组29.82±6.46明显下降(P=0.016,P=0.016)。4周后MELD 评分分别下降至23.48±8.97,27.54±8.52,较对照组31.88±10.12明显下降(P=0.001,P=0.04),观察A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3月对照组总有效率32.56%(14/43),观察A组70%(28/40),观察B组60%(24/40),两观察组较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死率23.3%(10/43),观察A组12.5%(5/40),观察B组12.5%(5/40),较对照组均P< 0.05。结论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早期予大剂量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在临床上较多见 ,病死率较高 ,本文对 5 6例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进行了临床分析 ,以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慢重肝患者均是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间的住院病人 ,男 49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 7∶1,年龄 16~73岁。所有病例诊断依据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2 肝功能及各指标检测 用美国Beckman公司CX 4型自动生化仪Beckman配套生化试剂检测。乙肝五项、抗 HCV、抗 HEV的检测采用酶联法 ,HB…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肝硬化进行分组,进行MELD评分,观察MELD分值的变化并比较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差异。【结果】①所观察病例的MELD评分均在20分以上(包括20分);其中肝硬化组(46例)的MELD值为31.89±1.07,慢性肝炎组(118例)为34.03±0.81,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间MELD分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起病时有无肝硬化的基础,可能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影响不大。②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在20≤MELD<30为42.4%(28/66),30≤MELD<40为73.2%(52/71),MELD≥40为96.2%(26/27),MELD分值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我国而且比较可靠的预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主要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感染,电解质紊乱;合并症多是本组病例的特点;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寒  吴亚丽  但家立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322-322,324
慢性重型肝炎 (简称慢重肝 )临床较为常见 ,病死率极高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为了帮助临床对其预后进行判断及改进治疗 ,现将我院传染科 1 995~1 999年 48例慢重肝进行综合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病例均符合 1 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48例病例 43例死亡 ,其中男 41例 ,女 2例 ,年龄 1 8~ 58岁 ,以 42~ 58岁常见。 5例好转 ,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2 8~ 32岁 ,均以 B超及 /或 CT排除原发性肝癌。二、检测方法1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测采用日立 71 70 -A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生化试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三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对19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MELD、MELD-Na(MEL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serum sodium)及MESO(MELD to sodium index)模型对患者进行评分,计算3个月内的病死率,并应用c-统计值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 19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个月死亡率为73.6%(142/193)。三种模型值中位数(范围)在死亡组、生存组分别为30(15~61)、35.0(19.0~84.9)、2.3(1.2~5.2);23(16~34)、24.0(16.0~49.9)、1.6(1.2~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中c-统计值最大是MESO(0.850),最小是MELD(0.830)。结论三种模型均可用于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短期(3个月)预后,且病死率随三者分值增加而上升,MESO临床价值优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主要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感染,电解质紊乱;合并症多是本组病例的特点;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PA、PTA、血氨、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LB、血清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门A降低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很好预测因素(P〈0.01),PA及血清钠降低亦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评分、血氨、PTA、PA、血清钠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降低血氨、改善凝血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人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3个月内73例患者共死亡32例(43.8%),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E评分高于生存组患者(t=3.125,P=0.002).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6(P=0.000 1),95% CI[0.646~0.866].当截断值为26时,预测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54,准确性为0.877.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感染对促性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继发感染的35例促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无感染的32例慢性重型肝炎基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发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TBIL)高于无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PTA低于无感染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痛死率68.3%,明显高于无感染的促性重型肝炎患者P<0.01。结论 感染加重内毒素血症,加重肝损害,最终导致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