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各种磁共振(MR)功能成像的原理及在胰腺癌及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国内、外近年来关于MR波谱成像、MR弥散成像及MR灌注成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的文献。结果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在分子扩散、生化代谢、组织灌注等方面存在差异,MR功能成像方法能反映这些差异而用于鉴别诊断。结论MR功能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鉴别胰腺癌与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胰腺局限性肿块,往往难以与胰腺癌相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肿块型胰腺炎16例以及胰腺癌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进行系统的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腰痛患者腰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椎间盘退变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1月对60例腰痛患者行腰椎3.0T MR 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 T2WI)和DWI扫描。男30例,女30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11.9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形态学分级,在矢状面ADC图上对正中层面椎间盘进行ADC值测量。对腰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的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有差异进一步进行LDS法两两检验。结果: 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Ⅰ级45个(15%),Ⅱ级61个(20.3%),Ⅲ级74个(24.7%),Ⅳ级113个(37.7%),Ⅴ级7个(2.3%)。Ⅰ、Ⅱ、Ⅲ、Ⅳ、Ⅴ级椎间盘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74±0.15、1.62±0.24、1.23±0.37、0.81±0.32(10-3mm2/s)。腰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56.9,P=0.000),不同分级间差异进一步行LDS法两两检验,Ⅰ级的ADC值与Ⅱ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与Ⅰ级、Ⅱ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Ⅳ级、Ⅴ级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间盘ADC值与其Pfirrmann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624,P=0.000)。结论: 腰痛患者腰椎3.0T MR DWI腰椎间盘的ADC值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胰腺癌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12例,进行DWI扫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 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DWI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胰腺癌病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包括以纤维化的肉芽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普通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以致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伴丰富纤维化增生为特征的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两种病理类型,在临床上有时均很难与胰腺癌鉴别。准确的术前诊断与鉴别对于其治疗及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在CT和MRI上分别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磁共振动态增强后信号强度-时间(signal intensity-time,SI-T)曲线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更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呈慢升慢降型曲线,而胰腺癌呈渐进性升高曲线;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表现弥漫系数(ADC)值低于胰腺癌的ADC值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资料,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将淋巴结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组,分别测量定量参数ADC值,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临界点,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16枚淋巴结中,转移性淋巴结47枚(40.5%),非转移性淋巴结69枚(59.5%)。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为(0.81±0.10)×10-3mm2/s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1.06±0.13)×10-3mm2/s,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47,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临界点为0.95×10-3mm2/s,其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78.3%,准确度为83.6%。 结论3.0T 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56例胰腺占位性病变的MR 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胰腺癌19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浆液性囊腺瘤7例,假性囊肿5例,囊肿16例.结果 胰腺癌增强早期低于周围胰腺实质,延迟期呈等高信号,部分周围组织受侵犯;黏液性囊腺瘤分隔轻度强化,浆液性囊腺瘤延迟期呈星芒状强化;假性囊肿及囊肿无强化.在DWI上,胰腺癌多呈稍高信号,黏液性囊腺瘤囊腔呈高信号,分隔呈等信号,浆液性囊腺瘤呈明显均匀高信号,假性囊肿及囊肿呈低信号.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囊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假性囊肿与囊肿囊内ADC值(P<0.05),胰腺癌病灶内ADC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MR DWI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无创性评价腰椎间盘内分子弥散及相应微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通常利用平面回波DWI序列进行成像,以正中矢状位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IW)来评价腰椎间盘内分子弥散及相应微环境变化。不同年龄人群正常椎间盘中,接近头部腰椎间盘的ADC值均比接近尾部者高,髓核与纤维环相比,分子各向弥散更为均匀一致。研究发现,ADC随着腰椎间盘中黏多糖、水及胶原的降解而下降。在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越接近骶尾部的ADC值越低,但是否可通过ADC来区分退行性变的程度,目前尚无定论。随着磁共振成像硬件和序列技术的改进,DWI技术有望对椎间盘组织结构进行无创性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30例未发生肝纤维化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3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肝穿刺及病理学检查证实并接受腹部MRI平扫及DWI检查,比较各组间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分析ADC值和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1、S2、S3和S4组)和肝炎活动程度(分为G1、G2、G3和G4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当b值为100s/mm~2、200s/mm~2和400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当b值为600s/mm~2和800s/mm~2时,S3组和S4组ADC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b值为100s/mm~2和2000s/mm~2时,不同肝炎活动程度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当b值为400s/mm~2、600s/mm~2和800s/mm~2时,G3组和G4组ADC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b值为600s/mm~2和800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3和-0.624,均P0.05);当b值为400s/mm~2、600s/mm~2和800s/mm~2时,ADC值与肝炎活动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6、-0.586和-0.675,均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当b值为800s/mm~2时临床价值最高,且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一种评价全身多发病变的新型影像技术,能对全身病变提供有益的信息,在应用中需要与其他成熟的序列比如STIR相结合。一个完整的扫描序列及合成WB—DWI的总时间在40分钟以内。本文对全身DWI可行性、局限性及初期临床应用效果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对照关系。方法35例行肝穿刺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在3.0T磁共振设备上行弥散成像,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弥散敏感系数b值取100、400、600及800s/mm^2。35例患者病理结果按Knodell HAI积分系统分级,比较各级的ADC值。结果b值选800s/mm^2时,肝脏纤维化患者和无纤维化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积分和纤维化积分低级别和高级别间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是一种有价值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分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对胰腺癌侵及血管的判断。方法:对胰腺癌术前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并对病灶与门静脉血管进行分级判断,将其与术中发现或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根据磁共振血管成像将肿瘤与门静脉血管关系分为0级2例;I级3例,Ⅱ级3例,Ⅲ级2例;其中行根治术者3例,根治切除并血管重建4例,内引流术3例。结论:术前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提供可靠的肿瘤与门静脉血管关系的影像学资料,对指导手术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 7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2例及体尾部1例.7例肿瘤形状均不规则,其中5例边界不清.推注对比剂后5例肿瘤表现为低密度强化,2例为等密度强化.2例肿瘤见远端主胰管扩张.未见远处转移或淋巴结侵犯.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其和胰腺癌鉴别诊断较难.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 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ith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42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盆腔常规MRI 及DWI 的扫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切除并病理组织学检查.测量肿瘤及正常直肠肠壁的ADC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的ADC 值分别为(0.76 ± 0.11) × 10-3mm2/s 和(1.22± 0.16) × 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鉴别直肠癌与正常直肠肠壁的ADC值的最佳分界值为0.96 × 10-3 mm2/s,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7.6%.(2)1 例高分化,33 例中分化及5 例低分化直肠腺癌的ADC 值分别为0.78 × 10-3 mm2/s,(0.75 ± 0.12) × 10-3 mm2/s 及(0.77 ± 0.11)×10-3 mm2/s.中分化与低分化直肠腺癌的ADC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T 磁共振DWI 能提高直肠癌的检出率,直肠癌原发灶的ADC 值明显低于正常直肠肠壁的ADC 值,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腺癌的ADC 值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VIBE序列在原发性肝癌MRI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评价MR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MR(T1W1、T2WI)序列和VIBE序列扫描,先行各序列平扫,再进行VIBE多期增强扫描和2D-TlWI增强扫描;观察VIBE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的MR征象、VIBE资料重建后对病灶血管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评价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能力。结果VIBE多期增强扫描发现42个病灶(100%).明显多于2D-TlWI增强扫描发现的38个病灶(90.5%).P<O.05;T1WI平扫和T2WI分别发现病灶为30个(71.4%)和33个(78.6%),P<O.05。30例(93.8%)患者在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肝动脉系统图像质量达2级.3l例(96.9%)患者门脉期显示血管图像质量为2级;经MPR、MIP重建,14个病灶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12个病灶显示引流静脉。结论MR 3D-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在病灶细节、供血动脉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上较常规序列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病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 (Az值 )最大 ,为 0 .92 6 0 ,准确性为 86 .8%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MRI 3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较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能明显改善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行MRI检查,且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75例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54例,结节型21例,囊实混合型0例。肿块形状:圆形3例,卵圆形9例,不规则形63例。边缘:不规则66例,规则9例;呈微小分叶状56例。肿块内有钙化者1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MRI的T1WI呈低信号(65例)或等信号(10例),T2WI呈低信号(3例)或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72例),增强后大部分呈均匀强化(64例),部分呈不均匀强化(11例)。结论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成像特征,可为临床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具有双相增强作用的磁共振造影剂钆贝葡胺(gadobenate dimeglumine,Gd-BOPTA)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价值及其MR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33例(42个病灶)CT或超声检查疑有肝脏占位的患者,按以下顺序接受MRI常规轴位的T2WI和T1WI平扫、冠状的T2WI、3D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Gd-BOPTA增强的轴位LAVA三期动态扫描(延时时间为15、55及90s)、2D-T1W增强扫描、LAVA延时扫描(5及10min)和肝胆期扫描(20、40及80min)。收集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与磁共振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病理证实HCC诊断21例(27个结节)。包含动态期和肝胆期在内的综合MRI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9%、93.3%和92.9%。①血液动力学期(动态及延迟期):HCC以“快进快出”强化表现为主(22个),少数呈动静脉期强化(4个)及均无强化(1个)。②肝胆期(排泄期):23个HCC结节呈均匀稍低信号;另外4个结节(3个高分化及1个中分化)呈非均匀稍低信号,其中散在云絮状或斑点状稍高信号,病理上见肿瘤细胞淤胆及含有胆汁的毛细胆管存在。结论双相作用的Gd-BOPTA增强MR检查既能反映HCC的血供特点,又能反映病灶内不同程度丢失正常肝细胞功能的病理基础,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