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脂谱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脂谱变化的特征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大鼠经口灌胃染毒,实验期为6周.实验结束后采血分离血清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取部分肝脏左叶测一氧化氮(NO)、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并做光镜、电镜标本.结果①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血清中TG、LDL-C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DL-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C的剂量效应曲线呈"γ"型.②染砷大鼠肝脏中cAMP、cG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肝脏中NO含量明显升高,有剂量反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光镜观察可见染砷组肝汇管区内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和嗜酸性变性;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内有脂滴,线粒体肿胀,膜破坏,粗面内质网肿胀,脱颗粒.结论砷可使脂代谢发生紊乱,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体内NO含量增多,第二信使系统平衡紊乱,肝细胞超微结构受到破坏,使脂质的分解、合成、转运等多环节出现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雄性激素拮抗剂对雄性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雄激素拮抗组和雌激素拮抗组,每组6只,各组饲喂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雄激素拮抗组、雌激素拮抗组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和氟他胺溶液(1 mg·kg-1· d-1)、他莫西芬溶液灌胃(2 mg·kg-1·d-1).干预处理14 w后,处死全部实验动物,心脏取血离心后,酶法测定血浆血脂相关指标,放免法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结果 雌激素拮抗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雄激素拮抗组血浆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HDL-C、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雄性大鼠,内源性雄激素可以起到降低TC,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内源性雌激素可能升高血脂的相关指标,表现出对雄性大鼠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52)和高剂量组(n=57)。低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高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蝇蛆壳聚糖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蝇蛆壳聚糖降血脂的作用。方法预防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药4w,于第28天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治疗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w,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预防性给药时,中、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治疗性给药时,低、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结论蝇蛆壳聚糖能调节血脂平衡,预防高脂血症的产生,对已形成的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传统组与他汀组。传统组行常规对症治疗;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指标:调脂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LDL-C、HDL-C、TG、TC的差异。;不良反应。结果 (1)他汀组相比于传统组调脂效果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LDL-C、HDL-C、TG、TC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他汀组相比于传统组血脂水平LDL-C、HDL-C、TG、TC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药物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本社区中老年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筛查,统计不同性别血脂异常发生率。结果: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5.13%,男性TG异常、LDL-C异常、HDL-C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检出率高,尤其男性,需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反式脂肪酸(TFA)对大鼠血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含量的TFA实验饲料喂养大鼠90 d后分别进行血脂、炎症相关因子的测定。实验组根据前1 d摄入基础饲料量,按供能比计算灌胃油量;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实验结束隔夜禁食取血,观察大鼠血清的血脂4项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正常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低于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高于实验组,且与大剂量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小剂量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实验组与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均低于大剂量实验组,且与大剂量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FA可增加人体中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降低HDL-C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消饮对DM大鼠血脂及胸主动脉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AGEs荧光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β-cytotoxins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胰岛素组及化消饮低、中、高剂量加胰岛素组,观察在胰岛素控制血糖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化消饮治疗8周对血脂及胸主动脉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AGEs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与胰岛素组相比,化消饮各剂量组在降低TC、TG及胶原含量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HDL-C、减弱AGEs荧光强度上仅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消饮能改善DM大鼠脂代谢紊乱,不同程度地升高HDL-C,降低TG、TC、LDL-C,抑制DM大鼠胸主动脉胶原蛋白非酶糖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鹰嘴豆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鹰嘴豆膳食纤维高(30 g/kg高脂饲料)、中(15 g/kg高脂饲料)和低(5 g/kg高脂饲料)3个剂量组,高脂模型组以高脂饲料饲养,干预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含有鹰嘴豆膳食纤维的高脂饲料饲养,干预7 w后,处理动物,分析比较鹰嘴豆膳食纤维各剂量组对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鹰嘴豆膳食纤维各剂量组均能降低TC(F=8.169),TG(F=5.970)和LDL-C(F=11.850)水平,且升高HDL-C(F=9.39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组TG和LDL-C值降低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并以鹰嘴豆膳食纤维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HDL-C值升高也呈剂量依赖关系,各组TC值虽显著降低,但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鹰嘴豆膳食纤维可以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对去卵巢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去卵巢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小剂量雷洛昔芬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雷洛昔芬组(大剂量组),每组8只。治疗3个月后,测量各组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去卵巢组TC和LDL-C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雌激素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能更进一步降低TC和LDL-C(P<0.05)。去卵巢组TG与假手术组比较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雌激素组TG高于假手术组和大、小剂量组(P<0.05)。去卵巢组HDL-C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雌激素组HDL-C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能更进一步升高HDL-C(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脂代谢状况,有助于降低绝经后的心血管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四项情况、本地区不同年龄段血脂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间血脂的差异,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标准化方法对2011年1-12月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的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脂四项男女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总的趋势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体检者在30-39岁后出现明显的血脂改变,女性体检者在50~59岁后达到高峰。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应根据本地区年龄、性别的不同建立血脂参考值。30~59岁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针对该人群的研究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的于影响及停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服阿托伐他汀10mg共用8周,第9周停药。分别于服药前、8周末及停药4周末取空腹静脉血,均行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8周末两组血HDL-C、NO水平显著升高、TG、TC、LDL-C、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停药4周末TG、TC、LDL-C、和ET-1均较治疗8周末明显升高,而HDL-C、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且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枳实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枳实组、常规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选第2日、用药8周末取空腹静脉血,行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8周末两病例组血HDL-C、NO水平显著升高、TG、TC、LDL-C、ET-1水平明显降低,枳实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但两组的NO、ET-1水平与正常组仍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枳实能够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含量及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对新诊断T2DM患者血脂的影响. 方法 将新诊断T2DM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予二甲双胍和沙格列汀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FPG、HbA1c、FIns和血脂,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PG、HbA1c、TG、TC、LDL-C降低,HOMA-β升高(P<0.01).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HbA1c下降与TC、TG、LDL-C下降呈正相关,治疗组HbA1c下降与其余指标无相关性. 结论 沙格列汀可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血脂,且调脂作用独立于降糖.  相似文献   

15.
荷叶胶囊对人体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对人体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方法:从郴州市各类人员体检检出的高脂血症者中,选择符合高血脂诊断标准的自愿者,共90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人,即荷叶胶囊组(A组),洛伐他汀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服用荷叶水提物制作的胶囊,4粒/次,3次/d;B组服用洛伐他订,20mg/次,1次/d,C组给予安慰剂;各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调脂40天。采用日本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640)测定调脂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组调脂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下降,HDI-C水平明显升高,与调脂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0.001,<0.002,<0.01);B组调脂后TC、TG、LDL-C水平亦明显下降(P<0.001,<0.05,<0,001),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升高HDL-C效果不明显(P>0.05);C组调脂前、后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调脂后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1)。结论;荷叶水提物对人体具较好的调脂作用,且无毒,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脂水平及胎心率的变化。方法选取头胎顺产新生儿87例,测定小于胎龄儿(SGA)14例、适于胎龄儿(AGA)63例、大于胎龄儿(LGA)10例脐血血脂水平,记录胎儿娩出前5 min胎心率。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脐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SGA组脐血TG、TC、LDL-C、ApoB水平均高于AGA组和LGA组,HDL-C、ApoAI水平低于AGA组和L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脂指标与胎心率回归分析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的宫内环境引起胎儿代谢的改变,胚胎生长受限的新生儿存在血脂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7.
首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水平特点。方法:首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规化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TC、TG、LDL-C、Apo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0.001),ApoA1、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01)。高血压组的血脂水平不受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分级的影响。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但血脂水平与年龄、性别、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脂康治疗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量效关系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 2 5 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 5个剂量组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第 1、3、6个月服药反应与化验指标 ,同时观察各剂量组中CHD患者TC、LDL—C和TC的达标率情况。结果  ( 1 )血脂康可显著降低合并有脂质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TC、LDL—C和TG水平并显著升高HDL—C水平。同一剂量血脂康治疗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效应逐渐增大 ,并多在第 3个月达高峰。 ( 2 )除个别情况外 ,在第 1、3、6个月时不同剂量组间CHD患者TC、LDL—C和TG的达标率均有显著差异 ,且不同时间的达标率与对数剂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TC、LDL—C的达标率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高 ,而TG的达标率则在第 3个月时达到高峰后随服药时间的延长未再显著增高 ;( 3 )副反应发生率为 1 2 1 0 % ( 3 8/ 3 1 4)。结论  ( 1 )血脂康胶囊治疗脂质代谢异常疗效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 2 )不同剂量血脂康治疗后的最大疗效出现在治疗后的第 3个月这一时段上 ,此时段可作为疗效判断及调整治疗的时间窗 ;( 3 )血脂康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HbA1c与载脂蛋白A5 (ApoA5)及血脂的关系.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98例、IGR组87例及糖耐量正常组(NGT) 100名.比较各组HbA1c、ApoA5、TC、TG、LDL-C和HDL-C水平. 结果 T2DM、IGR组HbA1 c,TC,TG,LDL-C高于NGT组,ApoA5、HDL-C低于NGT组(P<0.05);T2DM组HbA1 c,TC,TG,LDL-C高于IGR组,ApoA5、HDL-C低于IGR组(P<0.05).糖耐量异常程度与血浆ApoA5呈负相关,ApoA5与TC,TG,LDL-C,HbA1c,HOMA-IR,BMI和WHR呈负相关,与HDL-C及HOMA-β呈正相关. 结论 ApoA5可能是HbA1c与脂代谢异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健康体检的14018名人员中脂肪肝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35.6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约是女性的1.63倍。男性脂肪肝的高发年龄是41-60岁,女性是61-70岁。脂肪肝组的腰围、体重指数、舒张压、血脂(TG、LDL-C、HDL-C)、血糖、血红蛋白、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脂肪肝组中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两组间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无差异。结论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和维持正常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