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布麻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罗布麻总黄酮对HUVE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罗布麻总黄酮对HUVEC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NO和SOD的活性、MDA和L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的表达。结果:正常细胞组比,200μmol.L—H2O2模型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培养上清液中NO和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和LDH的释放量明显增加,NF—κB的表达时明显增加(P〈0.01)。不同浓度的罗布麻总黄酮作用后,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提高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率;并可提高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MDA和LDH的释放,可抑制H2O2引起的NF-κB的过度表达。其中,中、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布庥总黄酮对H2O2引起HUV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调节有关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刺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刺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评价氧化的程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白刺总黄酮可促进受损的内皮细胞修复,同时提高SOD、NOS、GSH—Px活力和NO水平。结论白刺总黄酮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沙棘总黄酮的抗过敏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飞  蒋韵 《中草药》1990,21(12):6-6,29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DTF)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4 组:即正常对照组(10% FBS),血清饥饿组(0% FBS),低浓度处理组(0% FBS 20 mg?L-1 DTF)和高浓度处理组(0% FBS 100 mg?L-1 DTF),处理不同时间后,以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GRP78,CHOP,Caspase-12和Cyt.c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8,9 的活性,ELISA法检测内皮素(ET)和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变化。结果:各个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骨碎补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血清饥饿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抑制GRP78,CHOP,Caspase-12和Cyt.c蛋白表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降低Caspase-3,9 的活性;并在抑制ET表达的同时增强NO的表达。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可通过阻断内质网和线粒体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杨梅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通过H2O2诱导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染色法研究杨梅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MDA、LDH、SOD、NO含量的测定研究杨梅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杨梅总黄酮各给药组细胞存活率及SOD、NO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和LDH漏出量显著降低。结论:杨梅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 3活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三组 :正常对照组 ,缺氧组和缺氧加通心络组 ,2 4h后检测凋亡细胞数并计算凋亡百分比 ,以及Caspase 3蛋白的表达与活性。结果 :三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 7± 0 12 % ,2 8 85± 2 4 6 %和 11 4 8± 1 4 % (P <0 0 5 ) ;通心络对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的Caspase 3蛋白表达无影响 ,但可抑制其活性增高 (41 2± 5 5U/mlvs 6 7 8± 7 2U/ml,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减少缺氧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抑制Caspase 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沙棘总黄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口服沙棘总黄酮后血液、心、肝、脾、肾的药物浓度。结果:沙棘总黄酮在体内分布顺序为肾、肝、脾、心、血。结论:口服沙棘总黄酮后药物主要集中于肾、肝、脾组织,而靶器官心脏及血液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VEC)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是血液与血管壁组织之间的天然屏障,不但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状态、调节血管内外物质交换,而且是人体异常活跃的内分泌、旁分泌及代谢器官,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主要为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协调血管舒张因子及收缩因子之间的平衡;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性;防止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粘附于血管壁;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等.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虚拟筛选方法,旨在进一步研究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TFH)治疗心肌缺血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和PubChem数据库,结合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分析,筛选出沙棘化合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筛选得到的7个化合物再通过Chem Mapper服务器进行靶点的预测分析。将得到的潜在靶点导入MAS 3.0数据库,结合KEGG数据库进行靶点分析和通路分析。最后使用Cystoscope 3.3.0软件绘制"化合物-靶点-作用通路"网络图。虚拟实验预测得到了68个潜在靶点和60条信号通路,其中有31个靶点和23条通路直接或间接与心肌缺血有关。结果表明,TFH主要通过对钙离子信号通路(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和缝隙连接信号通路(gap junction)等信号通路的调节发挥协同作用,且与文献报道吻合;提示其可能通过参与调节血小板聚集、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过程,增强心功能和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位于血浆与血管组织之间,完成血浆和组织液的代谢交换,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保证血管正常的收缩和舒张,维持血管张力,其可以调节血压以及凝血与抗凝平衡,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血管的长期通畅。内皮细胞损伤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多含有酮基而被称为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和羊齿类植物中。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等对血管内皮细胞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并总结得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降低血管的脆性,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扩张血管,抗血凝等作用,且具有与植物雌激素相同的作用,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稳定线粒体功能,调节一氧化氮(NO)的方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所致后遗症、高黏脂血症、脑血栓、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沙棘总黄酮对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沙棘总黄酮对ECV-304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活性成分。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沙棘总黄酮和异鼠李素与培养的ECV-304细胞共同孵育18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vWF的含量。结果:沙棘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ECV-304细胞PAI-1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者高,中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沙棘总黄酮和异鼠李素对ECV-304细胞分泌t-PA和vWF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沙棘总黄酮抑制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异鼠李素可能是该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TFH)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尾静脉血栓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后足跖部皮下注射角叉菜胶0.25mL/100g制备SD大鼠尾静脉血栓模型,观察24,36,72h大鼠血栓发生率与黑尾长度。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沙棘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各实验组动物均灌胃1次/d。30d后测定各组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125Ⅰ-血栓素B2(TXB2)、^125Ⅰ-6-keto-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沙棘总黄酮能显著缩短大鼠黑尾长度,增加血浆PGI2/TXA2比值,延长TT,APTT时间,并可升高NO含量。结论沙棘总黄酮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炎性血栓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GI2和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山麦胶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山麦胶囊含药血清培养HUVECs 24h,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损伤HUVECs,用ELISA法测定损伤模型组和含药血清组培养液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 含药血清组HUVECs中e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含药血清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损伤,同时VCAM-1和ICAM-1的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山麦胶囊能够增加HUVECs中eNOS的活性,使NO生成增多,抑制VCAM-1和ICAM-1生成,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儿茶醛对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纯洁  林蓉  刘俊田  刘瑜  张慧 《中药材》2007,30(12):1541-1544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结果:原儿茶醛对ox-LDL引起的CRL-1730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x-LDL可引起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增加,原儿茶醛可以抑制此作用。结论: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对TNF-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林蓉  刘俊田  甘伟杰 《中药材》2004,27(8):597-599
目的:用TNF-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损伤,观察槲皮素对ECV-304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槲皮素对ECV-304活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TNF-α对ECV-304具有损伤作用,槲皮素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ECV-304内NO和MDA释放和NF-κB的表达;并能提高TNF-α诱导ECV-304内SOD活性.结论:槲皮素对TNF-α诱导ECV-304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NO释放和抗氧化作用有关,而抗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通幽汤及其拆方对食管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角度揭示通幽汤对食管鳞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理,确定从功效分类的有效药物群。方法:体外培养食管鳞癌EC109细胞,通幽汤全方及活血行气、滋阴养血拆方分别作用于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法观察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全方组IC50=798μg/mL,活血行气拆方组IC50=1413μg/mL,滋阴养血拆方组IC50=1709μg/mL,3组方均可促进p53、cyto-C、Caspase-3、Bax凋亡蛋白表达,作用强弱依次为全方〉活血行气拆方〉滋阴养血拆方。结论:通幽汤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与促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有关,其药效在于活血行气、滋阴养血类药物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脾气虚证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DGF、Caspase-3表达的变化及补脾益气方药对这种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六君子汤组、归脾汤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DGF、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他各组PDGF、Caspase-3的灰度值低,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组的PDGF、Caspase-3灰度值高,表达减弱(P<0.05)。结论:脾气虚证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DGF、Caspase-3表达增强,而补脾益气中药能改善这种情况,从而为补脾益气中药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映山红总黄酮的镇痛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小平  陈志武  张建华  丁波 《中药材》2007,30(2):182-1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青兰总黄酮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 mg/kg)及香青兰总黄酮低(90 mg/kg)、中(180 mg/kg)、高(360 m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双蒸水灌胃,各给药组灌胃香青兰总黄酮和地塞米松,1次/d,连续30 d。未次给药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VEGF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流液(BALF)中ICAM-1含量;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BALF中ET-1和NO含量。结果香青兰总黄酮180、360 mg/kg可降低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VEGF水平及BALF中ICAM-1、ET-1和NO含量(P<0.05,P<0.01)。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对支气管哮喘大鼠VEGF、ICAM-1、ET-1和NO异常升高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