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 HBIG-HBVac复合物消除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EL ISA法检测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IG-H Bs Ag复合物和 HBs Ag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γ-干扰素反应。结果 :H BIG-HBs Ag复合物和 HBs Ag刺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仅 1例可测出 γ-干扰素 ;以 P/N≥ 2 .0为标准 ,HBIG-HBs Ag复合物和 HBs A g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各仅 1例阳性。结论 :HBIG-H Bs Ag复合物不能更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程度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及肝组织IFN-γ、IP-10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IP-10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接受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依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_(0~1)组17例,S_(2~3)组28例,S4组15例;另外选择同期15例肝移植供肝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IP-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中IFN-γ、IP-10阳性表达与分布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FN-γ、IP-10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患者组血清IFN-γ、IP-10水平及肝组织中IFN-γ、IP-10 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S_(2~3)组、S_4组明显高于S_(0~1)组(P均0.05),S_4组明显高于S_(2~3)组(P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IFN-γ、IP-10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足三里穴位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Ⅲ-Ⅳ期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IFN-γ穴注组、IFN-γ肌注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穴注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D3 、CD4 、CD8 、CD4 /CD8 比值,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穴注组及肌注组治疗后CD4 /CD8 值显著升高;穴注组及穴注对照组治疗后CD4 显著升高.三组治疗后比较,CD4 和CD4 /CD8 值穴注组高于肌注组及穴注对照组,CD8 值穴注组低于穴注对照组,以上各值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穴注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次明显低于肌注组(P<0.05).结论:IFN-γ足三里穴位免疫治疗较INF-γ肌肉注射能更明显地增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副反应较小,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4.
桑黄诱生γ-干扰素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桑黄抗肝纤维化及其对γ -干扰素的影响。方法 :以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 ,观察桑黄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CS) ,考察桑黄对其产生γ -干扰素的增强作用。结果 :桑黄能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 ,明显降低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胶原成分含量 ,并显著提高血清γ -干扰素水平 ;体外实验表明 ,桑黄能促进PMNCS 生成γ -干扰素 ,且呈浓度依赖性特征。结论 :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诱生γ -干扰素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γ-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γ -干扰素 (IFN -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IFN -γ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IFN -γ雾化吸入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喘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均 <0 .0 1) ,治疗组自身前后对照IgE降低 (P <0 .0 1) ,IFN -γ上升(P <0 .0 1)。结论 IFN -γ雾化吸入治疗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1957年Isaaes和Lindenmann等首次发现病毒间相互干扰作用是由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一种可溶性因子作用于其它细胞,1:扰病毒复制,并将此因子命名为干扰素(IFN)。目前根据IFN的来源和结构分为Ⅰ型(IFB-α/β)和Ⅱ型(IFN-γ)。过去在病毒作用中普遍重视IFN-α/β,因为其在体外试验中抗病毒活性较IFN-γ显著。目前研究显示,IFN-γ具有不依赖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干扰素-γ(IFN-γ)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Ⅲ-Ⅳ期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七组,即Ib2穴注组、IL-2肌注组、IFN-γ穴注组、IFN-γ肌注组、IL-2+IFN-γ穴注组、IL-2+IFN-γ肌注组、穴注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D3^+、CD4^+、CD4^+/CD8^+比值,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比较,联合用药穴注组较联合用药肌注组和单药穴注组。以及单药穴注组、联合用药肌注组较单药肌注组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单药及联合用药穴注组低于相应肌注组(P〈0.05),以上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联合IFN-γ足三里穴位注射较肌肉注射及单药应用能明显地增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副反应较小,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IFN-γ对于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探讨IFN-γ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rHSC-99)的方法,加入不同剂量的IFN-γ,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分泌PCⅢ、LN、HA含量的改变。结果: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IFN-γ对rHSC-99细胞分泌PCⅢ、LN、H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IFN-γ对rHSC-99细胞分泌PCⅢ、LN、HA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效应依赖关系、时间—效应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症状体征的缓解情况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苦参碱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干扰素治疗,6月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肝纤维4项及IFN-γ含量。结果:2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提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升高血清IFN-γ含量(P〈0.01);在降低ALT、AST、HA、PCⅢ、Ⅳ-C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碱联合干扰素可升高血清IFN-γ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同时还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HBV复制标志物阴转,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治疗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I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IFN-γ联合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活动能力等临床症状及肺弥散功能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泼尼松激素疗法基础上使用IFN-γ联合治疗IPF,能够有效缓解纤维化程度,促进肺功能恢复,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桑黄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Cs)产生 γ-干扰素 (IFN- γ)的影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 PMNCs,与不同浓度的植物血凝素 (PHA- M)和桑黄水提取液培养 ,检测 IFN- γ生成量。结果  10 0 μg/m l PHA- M对 PMNCs生成 IFN- γ的刺激效应最强 ;在此基础上 ,桑黄可进一步增强 PMNCs产生 IFN- γ,在0~ 2 0 0 μg/ ml范围内 ,随桑黄浓度升高而促进效应增强。结论 桑黄具有诱生 IFN- γ的能力 ,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各组大鼠血清γ-干扰素和白介素-4水平的检测,观察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大鼠二者的影响.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复制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人参皂甙组,采用慢性束缚加强制冷水游泳结合随机昼夜颠倒和电刺激足底的方法造模,针刺组予针刺百会、足三里、肾俞治疗,观察针刺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针刺治疗可以调节其水平。结论:调节机体紊乱的免疫功能,可能是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魏菇多糖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建立昆明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阳性对照组,阿魏菇多糖组及阿魏菇多糖+顺铂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干预10天后,检测抑瘤率,采用ELISA法检测阿魏菇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阿魏菇多糖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9%,并能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及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水平。结论阿魏菇多糖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主动免疫对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中药联合主动免疫与单纯主动免疫比较对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复发性流产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资料进行评价并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有10例共763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主动免疫的妊娠成功率高于单纯主动免疫组(OR 3.31,95%[2.29,4.7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主动免疫治疗母-胎免疫识别低下型复发性流产与单纯主动免疫相比妊娠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γ-IFN)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2O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30只、单纯照射组30只、正常对照组6只。用直线加速器对前3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5Gy/次,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Gy),于照射开始后第4、6、8、12、26周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取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相血清TGF-β1、γ-IFN的动态变化。结果单纯照射组大鼠血清TGF-β1于照射第4周增高,第12周达高峰,第26周略下降;而γ-IFN在第4周开始降低,第12周下降加快,至26周逐渐恢复。照射加中药组各时相大鼠血清TGF-β1表达均低于单纯照射组,而γ-IFN均高于单纯照射组(P〈0.05);各时相值与照射加氨溴索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具有抑制TGF-β1分泌、促进γ-IFN分泌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减轻早期放射性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作用,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具有-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宣肺健脾法中药哮逐平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哮喘模型组(B组)8只、地塞米松组(C组)8只、哮逐平组(D组)8只。除A组外,余组动物建立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结果B组BALF中IFN-γ浓度明显降低、IL-4浓度明显升高、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C和D组BALF中IFN-γ浓度明显升高、IL-4浓度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明显增加,与B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D组BALF中IFN-γ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IFN-γ/IL-4比值也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宣肺健脾法中药可能具有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合成、抑制过度亢进的Th2型反应,通过调节Th1与Th2细胞之间功能平衡而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大鼠血清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模型.术后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大鼠.即:模型空白对照组、环孢素A组、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组、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全量加环孢素A半量组.术后第7天行大鼠眼眶下静脉采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环孢素A组、苏木组、全量苏木加半量环孢素组IFN-γ的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组和环孢素A组比较,环孢素A组IFN-γ的浓度降低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量苏木加半量环孢素组和环孢素A组比较,全量苏木加半量环孢素A组IFN-γ的浓度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FN-γ含量,推测是通过这一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VD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温通组、丹红组及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温通组给予温通针法治疗,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通针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6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HD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通组、丹红组及联合组H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联合组为最高,温通组、丹红组为其次,温通组、丹红组及联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丹红组为最高,丹红组次之,温通组为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温通组HD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丹红组HD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丹红组HD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D具有较好的效果,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可能是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哮喘时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关系及五味地龙汤对其影响.方法:取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五味地龙汤高、中、低荆量组,每组8只.以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气道吸入激发建立哮喘动物模型.致敏15d后,ig给药,连续8d.颈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用豚鼠IFN-γ和IL-4 ELISA试荆盒测定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五味地龙汤高剂量组豚鼠血清IFN-γ(35.06±2.83)pg·ml-1,中剂量组豚鼠血清IFN-γ(29.74±1.84)pg·ml-1,低剂量组豚鼠血清IFN-γ(28.80±1.36)pg·ml-1,地塞米松组血清IFN-γ(39.08±1.06)pg·ml-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35.41±2.31)pg·ml-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哮喘模型组血清IFN-γ(18.74±2.22)pg·ml-1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1).五味地龙汤高剂量组血清IL-4(9.27±0.86)pg·ml-1,中剂量组血清IL-4(9.40±2.91)pg·ml-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4(9.45±0.62)pg·ml-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哮喘模型组血清IL-4(13.37±1.86)pg·ml-1比较,地龙汤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1);五味地龙汤低剂量组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亦有一定差异(P<0.05).五味地龙汤高剂量组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组间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五味地龙汤能升高哮喘状态下豚鼠血清IFN-γ,降低IL-4水平,能调节哮喘状态下的IFN-γ/IL-4失衡.这可能是五味地龙汤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治疗气道炎症的机制之一,其作用与剂量呈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