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陆真权  何凌湘  饶忠 《右江医学》2002,30(2):112-112
目的 :观察氮酮对烧伤外科用药银锌霜的促透作用。方法 :将Ⅱ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观察单纯银锌霜与银锌霜加氮酮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细菌转阴率高 ,抑菌时间和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氮酮对银锌霜具有很好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3.
氮酮对双氯灭痛搽剂透皮吸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双氯灭痛搽剂作为模型药物,用离体鼠皮对氮酮Azone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证明:含2%Azone的双氯灭痛搽剂透皮吸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C2—中药透皮促渗吸收剂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中药制成的透皮促渗吸收剂作了介绍。认为氮酮类促渗剂可促进中药的吸收,而中药中有一些药物,也可促进其它药物透皮吸收,这些中药主要是挥发芳香类中药提取物。本文介绍的就是删选优化后的中药C_2透皮促渗吸收剂。经试验证明,C_2中药透皮促渗剂,起效比氮酮类还要快,在2h即有明显差别。氮酮类有10h滞后期,但10h后其透过量又稍高于C_2促渗剂,两组加促渗剂的药物组的透入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加促渗剂的药物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中药促渗剂在临床外用有着广泛前途。  相似文献   

5.
研究薄荷醇和冰片对双氯灭痛的经皮透过作用,发现二者均可使双氯灭痛的透过量增加,但作用较氮酮为弱;同时发现二者的滞后时间比氮酮显著为短。结果提示,薄荷醇和冰片可望作为促透剂在某些药物的透皮给药制剂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透皮促渗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透皮给药制剂以其毒副作用小、长效、方便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制剂学专家,并成为当今国际制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为给药后,药物能迅速穿透皮肤,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疗效。因此,研究经皮给药制剂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对环孢菌素A的经皮促渗作用,探索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联合促渗的可行性及其协同促渗规律。方法:以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用电晕充电技术制备正极性驻极体,通过 Franz扩散池透皮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不同浓度氮酮、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的体外促渗规律。结果:1)+500V , +1000V 和 +2000V 驻极体作用离体皮肤24h后,均对环孢菌素A具有较好的促渗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1%氮酮、3%氮酮、5%氮酮分别作用于皮肤24h,对环孢菌素A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对照组的6.72倍、2.11倍、1.43倍(P<0.05);3)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的氮酮联合使用对环孢菌素A经皮促渗24h后,+1000V驻极体与1%氮酮联用组的促渗效果较好,但二者无叠加作用,即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联用均没有表现出协同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的经皮给药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正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用对环孢菌素A未见协同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次酸湿痒霜的主要成分为甘草次酸,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是甘草酸去糖基后的产物,其化学结构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与类固醇结构相似,因此甘草次酸具有许多与类固醇相似的药理作用,如抗炎[1,2]、抗溃疡[3]、抗氧化[4]、免疫调节[5]、抗病毒[6]、抗癌保肝[7,8]和稳定细胞膜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浓度的氮酮(Azone)对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Har)的体外透皮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3%和5%Azone对Har均有促透皮吸收作用,而以含3%Azone的Har溶液透皮吸收率最高,这为设计制剂处方时选择最佳Azone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不同促透剂对黄体酮软膏体外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Franze扩散装置,以人工膜为屏障,选用2%氮酮、2%氮酮+5%丙二醇、2%氮酮+1%冰片为促透剂,40%甲醇+60%生理盐水为接受液,在各时间段测定黄体酮的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结果:2%氮酮、2%氮酮+5%丙二醇、2%氮酮+1%冰片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黄体酮软膏的透皮吸收效果,其促渗效果顺序为2%氮酮+5%丙二醇>2%氮酮+1%冰片>0%氮酮>2%氮酮.结论:氮酮单用和联合用对黄体酮的体外释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联合用促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芍药苷(PF)的理化性质及考察薄荷油、桉叶油、油酸、氮酮4种促渗剂对PF凝胶中PF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促渗剂。[方法] 采用摇瓶法测定PF的表观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拟合PF透皮吸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结果] 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及3%油酸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PF凝胶中PF透皮吸收,其促渗效果顺序为7%薄荷油>5%薄荷油>4%桉叶油>3%油酸。[结论] 7%薄荷油为PF凝胶的最佳促渗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F ranz扩散池为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透过量,以均匀设计法考察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氮酮体积分数为10%时,黄芩苷24 h累积透过量为466.11μg/cm2,油酸体积分数为14%时,24 h累积透过量为77.34μg/cm2,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24 h累积透过量为641.88μg/cm2,促渗性能为146.69。结论氮酮和油酸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两者配伍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氮酮对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简单小室法,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酮对甘草次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2.0%、1.0%、0.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含2.5%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与不含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不同浓度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间,其透皮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含2.0%氮酮的甘草次酸钠贴剂,其透皮吸收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电致孔条件下5种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HPLC法定量青藤碱。在一定的电致孔参数下观测电致孔与氮酮、薄荷油、聚山梨酯80、丙二醇和PEG400组合后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结果在电致孔条件下,氮酮和薄荷油对青藤碱透皮给药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聚山梨酯80、丙二醇、PEG400的促透作用甚至低于单独的电致孔促透作用。结论在电致孔条件下不同促渗剂对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效果差异很大,电致孔与促渗剂组合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也是中药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药物制剂新剂型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动和主动促透技术在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已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前者如凝胶贴膏、微乳、柔性脂质体等,后者包括微针、离子导入、超声导入等。两种技术相结合或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效率,扩大经皮给药的药物适用范围。促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成分的溶解度,促进中药的经皮吸收,同时增强疗效和患者顺应性。  相似文献   

16.
制备阿斯匹林凝胶剂,比较了不同浓度的月桂氮卓酮和薄荷脑对阿斯匹林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l%的月桂氮卓酮(AZ)加1%的薄荷脑(MT)作为吸收促渗剂的3号处方中阿斯匹林的吸收最好,体外释放速度符合Hignchi方程.提示适当浓度的AZ和MT能明显促进阿斯匹林的透皮吸收.但阿斯匹林和MT的浓度过高促透效果迟缓.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促渗剂对秦皮甲素乳膏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秦皮甲素乳膏,并通过动物离体透皮吸收实验,选择秦皮甲素乳膏中最佳透皮吸收促渗剂。方法:采用透皮扩散装置,以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优选出最佳的透皮吸收促渗剂。结果:最优的透皮吸收促渗剂为5%冰片,最佳处方的动力学方程为:y=0.668x+1.8256,r=0.9991。结论:5%的冰片作为秦皮甲素乳膏的透皮吸收促渗剂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barrier function of different skin layers in the process of percutaneous drug absorption. Methods: In vitro permeability via intact or stripped skin of 6 drugs (5-fluorouracil, theo-phylline, hydroquinone, barbital, isosorbide dinitrate and ketoprofen) with a wide span of lipophilic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atch dosage forms. Results: Characteristic parabolic relation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Kp, cm/h) of the drugs with different lipophilicity and their LogPc via either intact or stripped skin. However, due to the absence of the stratum corneum, increased Kp ratio for the tested drug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ir solubility in water other than their LogKp. When isopropyl myristate was used as absorption promoter of the drugs, the parabolic relationship no longer existed. For the intact skin, increase of Kp ratio of the drugs was enhanced resulting from IPM as drug's LogPc de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ase of stripped skin, this enhancement was positive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痛宁凝胶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7%Transcutol P和0.5%Labrosal对痛宁凝胶在大鼠体内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皮微渗析在体取样技术,以SD大鼠为模型进行实验.在体回收率采用反向渗析法测定.[结果] 反向渗析法测定的在体回收率对照组为(57.8±5.09)%,7%Transcutol P组为(53.02±1.25)%,0.5%Labrosal组为(46.57±0.49)%,渗析液中的药物的稳态流量(Js)分别为1.06、11.38、2.28ng/h,滞后时间(Tlag)分别为-0.32、0.75、0.25h.[结论] 7%Transcutol P能极大提高药物在渗析液及皮肤中的浓度,适合经皮给药,可进一步应用于痛宁凝胶制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