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王清任的解剖实践学术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不仅在临床医学活血化瘀论证有独到见术;在人体解剖学方面,著有《医林改错》通过观察尸体并绘制了“亲见改正脏腑图”,这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中近代解剖学重要著述。对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虽然历史久远但他的学术思想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崇新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78-79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的一个方剂。由黄芪4两,当归尾2钱,赤芍药1钱半,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1钱组成。是王清任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用气虚血瘀理论指导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一个有效方剂。正如他自己所说:“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40年来,颇有所得”。虽则这样,但百多年来世人对此尚存在着较多争议。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众多医家的不断临床实践,补阳还五汤的功效与主治才逐步被肯定,其疗效甚至远远超出当时的范围,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对王清任本身学术地位的进一步确定和提高来说也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辜小恒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4)
王清任化瘀理论的临床应用辜小恒(江西省高安市中医院高安330800)关键词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助阳止痒汤血府逐瘀汤止泻固中汤癫狂梦醒汤临床应用王清任(1786~1831年),河北省玉田县人,是清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王清任自创32个方剂,修改古... 相似文献
4.
王清任有关瘀血辨证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新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2):75-76
王清任不仅在气血理论上有较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对瘀血的辨证论治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瘀血症状的诊断依据,除了疼痛固定不移、积块等传统瘀血指征外,还指出了诸如癫狂、交节病、疳证、酒糟鼻等特殊的瘀血表现,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在方药应用方面,活血祛瘀以桃仁四物汤减生地为主,根据瘀血部位,施以相应药物;补气活血则重用黄芪,以及解毒活血法的应用等,都具有鲜明特色,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清任对中医气血辨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22-23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家之一,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一直被后人所推崇,流传很广.该书至今已有70个版本之多.其中不少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很好的疗效,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 相似文献
6.
王清任以脏腑改错与活血化瘀诸方而鸣于医史,对于后者医界并无异议,本文亦不讨论。而对于其脏腑改错,则评价不一,大致是前期颇多贬词,言其"愈改愈错","错中加错"。而西学东渐以来,随着对解剖学的重视,对王氏的评价逐渐看涨。在文革中,王氏已被尊为"具有法家思想"的,"对我国解剖学和临床医学有 相似文献
7.
改错医林唯求真——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再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98-99
王清任(1768-1831),清代医家,虽然终究未能扭转乾坤,但讲到医学发展史时,却是一位不能不书上一笔的医家.《医林改错》,区区3万字左右的一册小书,在清末的医界,如流星闪过夜空,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关联规则的王清任桃仁用药配伍挖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王清任使用桃仁的药物配伍规律。方法: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医林改错》药物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 11.1数据挖掘系统中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研究桃仁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找出了与桃仁配伍常用的对药、药群等;桃仁和其他药物的配伍主要集中在: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与补血养血药物的配伍,与补气药物的配伍,与理气药物的配伍等几个方面。结论: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药物配伍规律研究是可行的,关联规则可作为探寻药物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是学习方剂学的基础,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又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文以补阳还五汤教学中的体会为例,介绍如何使同学们深入理解气虚与血瘀的关系,在临床上如何灵活正确地运用此方。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之手,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又名全任,字勋臣,直隶(今河北)玉田县 相似文献
10.
王清任(1768~1831)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科学家。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为后世医学科研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他所著的《医林改错》一书,对我国解剖学和临床医学有卓越的贡献。书中关于气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对当代医学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心脏内科疾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更具有重要意义。1 气血理论与内科疾病的关系王清任在临床实践中,关于气血理论有了新的发挥。他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实践已雄辩证明,在心脏内科疾病中,不外气血失调,影响了气血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清代名医王清任“五逐瘀汤”的核心活血药及制方思路,为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提供借鉴。[方法]以《医林改错》“方叙篇”和“少腹逐瘀汤说篇”所收录的五首逐瘀汤以及全书所载33首方剂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等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对33首方剂及“五逐瘀汤”的药物运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王氏“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赤芍-五灵脂-桃仁-红花”为核心活血药,其选取基于气血关系、药物质地、寒温属性等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视气血关系,喜用川芎行气活血“”桃仁红花相配,消表里上下之瘀滞“”重视寒温并用,防止寒凝血热灼血”三个方面。“五逐瘀汤”遵循“调气+活血+引经”的制方思路,借助于引经药的趋向性,带动活血药达于各处,从而发挥清除瘀血之作用。[结论]王清任重视气血关系,所创制的“五逐瘀汤”理法精妙,见解独到,重视药物引经之作用。深入认识王氏“五逐瘀汤”的制方思路及其活血化瘀思想,有利于为传统医学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的“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此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已170多年。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源于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功能。该方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1990年—1993年期间,笔者临证中尝用此方,随证加减,活用本方,扩展应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房室传导阻滞、脑梗死和闭经等多种病证,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唯疏于全面收录,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4则案例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列在瘫痿之后的方剂,由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气。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当归活血祛瘀而不伤气;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诸药合用共凑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疑古求实创新医家王清任在中闺近代解剖学和血瘀理论的发展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实汪解剖知识影响着工清任理论体系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王清任的主要方刺,认为王氏组方具有重补气、以活血、佐理气.炎注引经用药为特点。其对于后世医家和现代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索中药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切除双侧坐骨神经中段的一部分,神经断端间距6mm。用硅胶管桥接神经的两断端,术后实验组动物连续灌服“补阳还五汤”4周,对照组动物常规饲养。结果显示,术后4、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冲动传导潜速率比对照组明显快,同期再生神经内血管面积的图像分析,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超微结构发现,实验组再生轴害内有较多的线粒体。提示“补阳还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王孟英关于“露”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主要论著(以《王孟英医学全书》为主)的系统研习,搜集、整理、分析王孟英关于“露”的论述和临床医案,结合历代医家论述,总结分析王孟英对“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结果]王孟英认为“露水”甘凉润燥,清暑除烦,有升降之机,随所落生之植物不同而功效不同,既可直接入药,又可代水煎药;他认为“露剂”可保留药物本性,质轻而芳香,可治疗上焦肺病、中焦胃病,亦可治疗痰热内结、肠燥便秘、神昏抽搐等证。[结论]王孟英对“露”的认识独到,应用灵活,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为现代发展和应用药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