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入院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教育方式有发放小册子,定期统一上课宣讲疾病知识、发病因素、治疗要点等.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发放调查问卷,观察患者教育前后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掌握的水平,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疾病认知、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使用自制问卷对比常规健康教育和PIX;A循环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疾病认知、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结果采用PDCA循环健康教育的观察组COPD患者疾病认知、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健康教育后,患者自我管理增强,再次住院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显效53例,占75.7%;有效16例,占22.9%,总有效率为98.6%,住院平均时间缩短了3d。综合护理后患者自理能力增强,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医嘱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的引导式教育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引导式教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参与式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训练效果、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的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有效提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训练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家属健康知识需求,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家属进行包括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药物疗效、疾病预后等健康知识需求及教育方式选择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在这些患者的家属中,94.44%关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方法及效果,77.78%希望知道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66.67%希望掌握排痰技巧,62.21%急于了解疾病预后,而关注饮食指导、康复锻炼、与患者沟通分别占44.44%、35.56%、46.67%。在健康教育方式选择上医护个别指导、健康教育手册、专题讲座位居前三,分别为95.56%、80.00%、65.56%。结论应重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家属健康知识需求,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和良好的心理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奥瑞姆(Orem)支持的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Orem支持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治疗依从性及预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SGRQ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Orem支持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知信行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按照知信行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行呼吸锻炼的依从性行为和出院回访中患者及家属报告呼吸运动锻炼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的健康教育相比,应用知信行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转变健康观念,增强了运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全程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首次吸氧治疗中的应用体会,主要包括对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别于吸氧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认为全程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吸氧治疗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6例COPE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分别对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组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对COPE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方伟 《全科护理》2012,10(19):1815-1816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对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积极治疗的同时,从心理、呼吸、病情观察、营养、出院指导方面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1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其他病人无并发症出院。[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护理与健康教育,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药物和饮食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患者实施微信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和饮食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药物和饮食遵医行为,巩固了疾病治疗效果,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于出院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于出院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住院后,由于住院环境模式、住院时间长、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患者心境状态较差,对疾病的应对方式较为消极,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1-3])。临床进一步研究~([4])表明,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相关干预措施的开展。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开展综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遵医行为依从率、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疾病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延续性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依从性,改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知识、信念与行为(KAP)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KAP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观察组KAP评分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OPD患者中应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患者KAP水平,增强康复训练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成立延续护理小组,采用健康教育、电话回访、家庭访视和门诊随诊的形式,指导及督促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正确服用药物,合理用氧,合理饮食和运动。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表测评延续护理前及6月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价患者延续护理前及6月后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延续护理6个月,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表得分从出院时的(21.88±2.25)分下降为(10.91±2.04)分,患者治疗完全依从性从出院时29.4%提升为52.9%。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COPD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心理状态(SAS、SDS)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于出院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与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发放健康素养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331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服务利用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族别、教育水平、曾经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服务利用中,距离上次体检时间、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健康素养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曾经/现在从事职业、文化程度、健康教育、距离上次体检时间是健康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健康素养对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服务利用有一定影响,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