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压迫牙根吸收致根尖周炎等是临床常见的牙殆发育不良的现象。下颌第三磨牙低位阻生于第二磨牙根方.造成第二磨牙根严重吸收,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往往在拔除第三磨牙的同时不得不拔除第二磨牙。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用拔除的第三磨牙移植替代不能保留的第二磨牙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58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数据,将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类型、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牙位等变量之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8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病例中,120例出现远中邻面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类型中的Pell-Gregory牙合平面分类(P=0.00〈0.01,OR=0.43〈1)和Winter分类(P=0.00〈0.01,OR=2.45〉1)以及性别(P=0.00〈0.01,OR=1.99〉1)、年龄(P=0.00〈0.01,OR=1.06〉1)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下颌第三磨牙在下颌骨内的位置越高,近中倾斜的角度越大,越容易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年龄越大,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发生率越高,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发生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下颌第三磨牙生长情况的对称性及其对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患病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早期预防性拔除下颌智齿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口腔科拍摄的全景片196张,调查其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的对称性,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阻生类型的下颌第三磨牙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双侧下颌第三磨牙对称者187例,占比95.41%。Winter分类中垂直阻生对称性(79.2%)显著高于近中阻生(47.6%)与水平阻生(59.1%)(P=0.001); Winter分类为近中阻生(46.4%)和水平阻生(38.4%)的下颌第三磨牙,其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发生率显著高于垂直阻生(23.6%)(P=0.001)。结论 下颌智齿具有对称性;为预防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近中阻生及水平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应在临床上早期预防性拔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分析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始发部位及严重程度, 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与X线检查对481例下颌第二磨牙龋坏患者进行统计调查,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多始发于面和远中邻面, 其次为颊面, 发生率分别为33.8%、33.2%、24.4%;累及牙髓的龋坏最多, 占49.7%, 深龋、浅中龋分别占31.7%、18.6%;男、女性别在龋坏部位分布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年龄与下颌第二磨牙的龋坏部位分布及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随着年龄增大, 面和远中邻面龋坏增多, 程度加重;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对下颌第二磨牙龋坏影响显著。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始发龋坏牙面以面及远中邻面最多, 龋损程度严重, 年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与龋坏状态关系密切。预防性拔除异常萌出的下颌第三磨牙及定期检查, 是预防和早期治疗下颌第二磨牙龋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牙半切除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面龋49例疗效观察江苏省盐城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许海军,吕立秀下颌第三磨牙低位近中斜位阻生、垂直阻生、水平阻生常致使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龋坏达根面及远中深牙周袋、食物嵌塞,致使第二磨牙无法行牙体保存疗法,临床通常拔除第二、第...  相似文献   

6.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可能遗留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的牙周组织缺损,其发生及预后受年龄、第三磨牙的阻生状态、术前局部的感染情况、术前邻牙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拔牙时年龄较大、低位阻生、术前存在冠周感染或反复食物嵌塞、邻牙龋坏等因素将使这种牙周骨质缺损加剧且预后不佳. 从预防的角度,尽可能在小于25岁的低龄期拔牙,有利于阻止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加剧;进行骨质移植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骨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的变化。方法:58例低位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前后随访观察6个月,通过全景片测量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龈缘位置和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标。结果:58例低位近中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齿槽嵴高度和龈缘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轻患者,应尽早拔除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有益于增加拔牙后相邻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的阻生情况,以及与相邻第二磨牙病损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拔除高风险的下颌第三磨牙、预防第二磨牙病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拍摄的全景片3000张(共4328颗下颌第三磨牙),观察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情况及相邻第二磨牙远中龋坏、牙周病、牙根吸收情况,使用R语言χ2检验统计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阻生类型与第二磨牙病损均有相关性(P<0.001);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时,第二磨牙远中的龋坏率最高(P<0.001);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和远中阻生时,第二磨牙的牙周病发生率最高(P<0.001);下颌第三磨牙倒置阻生时,第二磨牙牙根吸收发生率最高(P<0.001)。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对其邻牙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较高,临床上建议早期拔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竖直并前移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替代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对13例, 共18颗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根严重龋坏或吸收的患者, 拔除严重龋坏或根吸收的第二磨牙, 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三磨牙交互牵引装置引导阻生的第三磨牙前移、萌出, 直至直立。结果第三磨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前上交角治疗前36.40°±12.73°, 治疗后91.28°±6.02°, 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后下交角增加54.58°±15.49°, P<0.001。第三磨牙长轴与第一磨牙长轴交角明显减少, 治疗前61.64°±13.65°, 治疗后6.11°±5.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没有出现明显的根吸收, 冠/根比值治疗前1.49(1.30, 1.60), 治疗后1.44(1.36, 1.56), 差值-0.12(-0.73, 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 冠近远中长/全牙长比值治疗前1.31±0.12, 治疗后1.29±0.12, 差值0.02±0...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就诊患者45例45颗患牙.年龄23-54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均为下颌智齿阻生致第二磨牙远中根无法保留.其中第三磨牙水平阻生12例,近中阻生27例,垂直阻生6例.第二磨牙远中龋坏达根面以下20颗,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吸收至根尖1/3的29颗,第二磨牙远中龋坏致远中根根折6颗.保留患牙均具备成年人下颌非融合根第二磨牙;术前经X线片检查,欲保留牙根粗壮、根尖无明显阴影,牙周膜间隙无明显增宽,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或经彻底根管、牙周治疗后达以上要求;下颌第二磨牙根分叉高度不低于近中根长度的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下颌有阻生倾向的智牙胚拔除术与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的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方法:研究组选取有阻生倾向的下颌智牙胚拔除术病例41例,并随机收集成年下颌埋伏阻生智牙拔除病例40例作对照。收集两组拔牙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局部肿胀、张口度改变情况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颌有阻生倾向的智牙胚拔除术操作时间短,术后的肿胀、疼痛及开口改变情况,均较对照组轻。结论:下颌有阻生倾向的智牙胚拔除术,操作简单,术后不良反应较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影像重叠的患者,其二者在锥形束CT(CBCT)上的位置关系,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184颗(146例患者)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与下颌神经管有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在CBCT上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分析两者之间位置关系与阻生类型、性别、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神经管骨白线是否可见的相关性。测量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的患者其接触的长度及宽度,分析接触长度、宽度与牙根和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CBCT图像上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是否接触,与其在颌骨内的深度相关,低位阻生接触可能大(P=0.002),与性别相关,女性多(P=0.020);当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神经管骨白线不可见时,接触可能大(P=0.001)。当下颌神经管与牙根舌侧接触时,接触的长度、宽度可能较大。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能更好地体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特征与急性冠周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122名临床诊断为下颌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患者(年龄18~31岁),分别记录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软组织覆盖率、有无上颌牙列的咬合创伤及其萌出高度,然后对以上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急性冠周炎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垂直阻生最多见(57%),近中阻生次之(34%),水平阻生(7%)和远中阻生最少(2%),各种阻生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冠周炎的下颌第三磨牙部分软组织覆盖(以75%的覆盖率最多见)多于全部软组织覆盖,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上颌牙列的咬合创伤与急性冠周炎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冠周炎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高度多数与(?)平面平齐,萌出高度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阻生、软组织部分覆盖、萌出高度平齐于(?)平面的下颌第三磨牙容易发生急性冠周炎,具有这些特征的下颌第三磨牙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速涡轮牙钻磨裂沟法(斜磨、纵磨、横磨)与常规劈冠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时的临床效果,评价磨裂沟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195颗阻生齿,用磨裂沟法拔除;对照组165颗阻生齿,采用常规劈冠法拔除。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发生情况。结果:高速涡轮牙钻磨裂沟法在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面部水肿、张口受限及干槽症发生等情况均少于常规劈冠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裂沟法是将复杂的操作简单化,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喷雾右美托咪定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EX组鼻腔喷雾1.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鼻腔喷雾生理盐水,30 min以后实施局部麻醉,拔出下颌第三磨牙。每10 min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的改良OAA/S评分,同时记录注射局麻药时的VAS评分。结果:DEX组的SBP和HR在鼻腔喷雾给药后的3060 min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给药后2060 min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给药后2060 min时出现镇静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局麻药时两组患者均感到轻微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喷雾右美托咪定1.5μg/kg,能够有效、安全且便捷地应用于健康成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镇静,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低位埋伏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经传统方法拔除后,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对此有学者提出移除牙冠并保留牙根于牙槽骨内(截冠留根法),以降低术后神经损伤风险。该方法有其临床可行性,但存在感染、萌出等可能,需远期观察。本文对截冠留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要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与下颌埋伏第三磨牙断根有关的影像学或临床表现,分析断根风险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方法:2013-11—2014-10期间共收集91例下颌埋伏阻生的第三磨牙患者的完整术前、术中相关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数据并分析。所有患者在同样环境标准流程下治疗,由未提前告知研究目的不同临床医生处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91例病例中,12例在拔牙术中出现断根(断根率13.1%)。经统计分析,患者年龄、阻生深度、牙根数目、医生资历均与断根发生率有相关(P<0.05)。在多根牙,拔牙方式(是否分根)对断根发生有意义。经统计分析,其他因素与断根发生之间无相关。结论: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断根相关的高危因素有患者年龄、阻生深度、医生经验、牙根数目和拔除方式。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的锥形束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分析老年人下颌磨牙的牙根、根管数目和形态。方法:选择能够配合检查,并在扫描过程中头部保持静止状况的老年人,对其牙齿进行锥形束CT扫描,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选择不同方向的断层观察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和根管。结果:锤形束CT检查老年人166例,下颌磨牙共532颗。下颌磨牙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双根仅发生于下颌第一磨牙,而C形根则仅发生于第二磨牙。近中根以两根管为主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有95.26%和50.38%;远中根以一根管为主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占有64.60%和56.97%,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22.48%。结论:下颌磨牙牙根和根管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磨牙的远中根和第二磨牙的C形根及C形根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翻瓣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龈下龋坏的疗效。方法:收集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龈下龋坏13例患者共15颗患牙在锥形束CT引导下行切开翻瓣暴露、去龋、充填,同期对不良牙周组织形态进行纠正。术后经影像学观测充填情况,分别于1、3、6后检查充填及牙周情况。结果:13例患牙影像学上观测充填严密,经1、3、6个月观察充填体无脱落,无继发龋,无牙龈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3mm,成功率为87%。结论:联合翻瓣术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龈下龋坏的方法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Surgical removal of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 (SRIMTM) is the most common procedure performed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the literature, many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lower third molar removal are described such as pain, swelling, trismus, infection, inflammation, and nerve damage. Antibiotics are routinely used either pre-operatively or post-operatively to reduce the chance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However routine use of antibiotics for SRIMTM is still controversial. For antibiotics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ve complications, the time of administr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dequat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 must be achieved prior to the procedur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like India, antibiotics are routinely prescribed post-operatively. The curr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st-operative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in SRIM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