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闭塞冠脉的最佳时间.方法 42例AMI患者2 h之内溶栓9例,2~6 h内溶栓26例,7~12 h之内溶栓7例,观察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的差别.结果 2 h内和2~6 h组溶栓再通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8),但两组再通例数均分别显著性高于7~12 h溶栓组(P=0.009,P=0.005).结论 早期(6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心内科在2012年1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发病时间、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分析。观察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和注意事项。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4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66.7%。冠脉再通率与发病时间成反比,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2 h以内再通率最高,为77.3%。溶栓治疗后胸痛症状有效改善的有31例,总有效率为86.1%,心电图有效改善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69.4%。经溶栓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有1例,出现齿龈出血的有3例,出现皮下出血的有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在短期内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及减少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溶栓治疗尽量要在冠脉闭塞后3h内进行,尿激酶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严格检测治疗过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系数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3.
徐国民 《当代医学》2013,(34):140-14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中26例患者溶栓成功,达到了65.0%的再通率,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穿刺皮肤瘀斑,所以患者均未有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出血性中风等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左心室的功能,改善预后,具有疗效快、效果好,再通率高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健  安成芳  何子峰 《中外医疗》2009,28(14):40-40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静脉溶栓疗法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急性心肌梗死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高廷孝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77-207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在我院治疗的72例心肌梗死患者,除常规给予休息、镇静、镇痛、吸氧及对症治疗外均采用尿激酶(UK)于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5%葡萄糖液100ml(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10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同时配合肝素7 500U皮下注射。结果:尿激酶溶栓再通48例(占66.7%),住院30天内死亡6例(占8.3%)。治疗期间出现心力衰竭10例(占13.9%),发生恶性心律失常2例(占2.8%),出现镜下血尿4例,注射部位出血4例,均属于轻度出血,不需特殊处置。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静脉溶栓治疗,35例患者冠状动脉完全再通,20例患者冠状动脉部分再通,5例冠状动脉完全不通,且患者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及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较好的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们时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145例进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而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肯定的疗效。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1] 。我们对确诊为AMI的 85例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5例均为我院收治的AMI患者 ,其中男 6 2例 ,女 2 3例。年龄 18~ 78岁 ,平均 (5 8.9± 6 .7)岁 ;根据心电图 (ECG)梗死定位 ,前壁 2 2例 ,下壁 4 0例 ,复合型 2 3例 ;并发心源性休克 2例 ,急性肺水肿 3例 ,1例为心肺复苏后。溶栓距发病时间 0 .5~ 2h。所有病例符合WHO规定的…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形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因此溶栓疗法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最积极最有临床意义的处理措施,但临床上相当一部分AMI患者因就诊时间延迟而失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医疗体系改革和患者急救意识提高,AMI患者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比例明显提高.现将本院近5年来发病6 h内的AMI患者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情况作一回顾,以观察分析IRA开通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两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结果 采用静脉溶栓的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优势,其中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104例,实验组患者52例,在心电监测下对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余52例患者不采用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下两组患者的成功再通、死亡例数,对两组的再通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并对再通率与溶栓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在对患者再通率的比较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为69.2%,较未采用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3.8%的再通率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病死率的比较中,前者为9.6%明显低于后者15.6%的病死率。6 h内接受治疗患者的再通率为72.2%,而6h后再通率则降低至43.8%。结论对早期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较采用常规方式能够取得更高的再通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心梗溶栓后 ,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 ,除常规治疗外 ,试验组加曲美他嗪治疗 1 2周。结果 两组 4周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均较梗死后 1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1 2周后曲美他嗪组LVEF升高 ,较第 1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对照组较第 1周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曲美他嗪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与介入再灌注治疗对治疗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急诊介入33例或溶栓治疗32例。比较3个月后左室收缩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期球形指数及主要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左室重构指标、主要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再发心绞痛情况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急诊介入短期预后优于溶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溶栓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以25万U尿激酶静脉推注,随后150万U尿激酶1h内静滴;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通常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d、1周、2周、1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给予评分。结果:治疗后1d、1周、2周、1月时,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1d~1月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改善,非常显著(P<0.05):观察组用药后1d、1周、2周、1月时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了50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58例非溶栓治疗的老年AMI患者住院期临床表现。结果显示,经溶栓治疗的老年AMI患者,其梗塞延展、住院期严重心律失常和严重心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表明对老年AMI患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纬 《中外医疗》2014,(25):21-2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再通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1),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少于对照组(17.5%,P〈0.01),死亡率均为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尿激酶( U K) 剂量、病人年龄、开始溶栓时间及辅佐硫酸镁( M S) 对溶栓疗效的影响,322例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中的151 例随机分为 U M 组( U K+ M S,76 例) 和 U K 组(75 例) ;未用 M S 的246 例又按剂量分成100 万u( Ⅰ) 、150 万u( Ⅱ) 、200 万u( Ⅲ) 组,按年龄分成60 岁( Ⅳ) 、61 ~70 岁( Ⅴ) 、> 70 岁( Ⅵ)组,按发病时间分成2 h( A) 、2 .1 ~4 h( B) 、4 .1 ~6 h( C) 、6 .1 ~12 h( D) 组。结果为 U M 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低于 U K 组;Ⅰ组的疗效与Ⅱ、Ⅲ组相近,而出血少而轻;虽Ⅵ组的病死率高于Ⅳ组( P< 0 .05) 、 D 组的再通率低于 A 组( P< 0 .01) ,但Ⅵ组及 D 组疗效也较满意。提示 U K100 万u 30 min 内静滴是安全有效的;高龄( > 70 岁) 患者及发病6 .1 ~12 h 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M S 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溶栓辅助剂。  相似文献   

18.
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认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1项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rtPA组与UK组两组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心律失常及病死率的所有对照研究均具有同质性(均P>0.05)。rtPA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9.0%,显著高于UK组的55.6%(P<0.005),而出血并发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与UK组相似(P>0.75或P>0.2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显著优于UK,小剂量rtPA(50mg)费用不高,适合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后再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再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梗死的疗效.方法 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病4~32 h内先行静脉溶栓,因效果欠佳,临床症状加重再行动脉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例溶栓后临床症状稍改善,1例患者溶栓后有出血转变.动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1.75±3.20)分、(22.25±9.22)分和(16.5±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如果效果差,病情重,再行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劳国华 《河北医学》2008,14(8):963-964
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与延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疗效。方法:48例急性心梗患者按发病时间分成6h内溶栓组(23例),延迟溶栓组(6~12h,25例)两组,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h内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9%,死亡率为4%,延迟溶栓组则分别为52%、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M I患者发病6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