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动物模型NOD(非肥胖型糖尿病)鼠中,观察研究Toll样受体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依赖的p38MAPK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取5周龄的雌性NOD小鼠,分别给予3种抑制剂:ODN2088、VX-792、羟氯喹。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下颌下腺TLR9及p-p38 MAPK的表达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血浆抗体的表达。利用Tunel方法检测小鼠下颌下腺腺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观察小鼠刺激性唾液流率的改变以及下颌下腺病理学改变。结果:只有ODN2088组的NOD小鼠的唾液流率显著增加。在所有被给予羟氯喹的NOD鼠和未接受治疗的NOD鼠中,下颌下腺均有淋巴细胞浸润灶的出现。但在ODN2088组中,只有1只NOD小鼠出现下颌下腺的淋巴细胞浸润灶。在VX-702组中,所有NOD小鼠均未发现淋巴细胞浸润灶。所有实验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显著减少。ODN2088组NOD小鼠的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的浓度是所有实验组中最低的。结论:TLR9依赖的p38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NOD鼠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唾液流率、颌下腺造影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nonobese diabetic mouse,NOD)唾液总流率;颌下腺造影及病理表现.材料及方法:本研究将56只NOD小鼠分9周、16周、20周及24周4个不同年龄组测定其唾液总流率,颌下腺造影及颌下腺病理学研究,用32只Balb/c小鼠分同样年龄组进行对照.结果:NOD小鼠唾液总流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Balb/c小鼠则变化不大.20周以后NOD小鼠颌下腺造影有造影剂外溢,排空功能明显迟缓.9周NOD小鼠颌下腺见淋巴细胞浸润,随年龄增长,淋巴细胞浸润加重.结论:NOD小鼠涎腺的形态及功能均明显受累,与人类SS表现类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自发性涎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选择5、10、15、20周龄雌性NOD小鼠各6只。测定刺激全唾液流率(STFR)、施墨试验、唾液总蛋白、常规HE切片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涎腺组织的改变。以BALB/c小鼠作对照。结果 10、15、20周NOD小鼠STFR、唾液总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应的下颌下腺分泌颗粒减少。10周雌性NOD小鼠涎腺炎发病率为4/6,15、20周均为6/6。淋巴细胞浸润主要见于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腮腺未见。10周时NOD小鼠已有淋巴细胞浸润灶形成。15周显著增多而且面积增加。STFR与淋巴细胞浸润灶数呈负相关。结论 雌性NOD小鼠5~10周淋巴细胞开始浸润下颌下腺,刺激唾液和蛋白分泌降低。不同腺体受累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SCAP-Exo)对舍格伦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酶消化法提取根尖牙乳头干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SCAP-Exo,并应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技术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选择10周龄雌性健康ICR小鼠6只作为对照组;选择10周龄雌性NOD小鼠12只随机分为NOD组和SCAP-Exo组,每组6只。饲养2、4周后,SCAP-Exo组小鼠尾静脉注射SCAP-Exo,其他组小鼠尾静脉注射PBS。于饲养6周后检测各组小鼠唾液流率。随后收集小鼠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CD4+ T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表达水平。最终处死各组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中淋巴细胞浸润水平。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SCAP-Exo呈杯状的囊泡结构;纳米颗粒跟踪技术分析SCAP-Exo直径为30 ~ 150 nm;外泌体特异性标记蛋白CD9、Alix呈阳性表达,不表达细胞内质网特异性蛋白Calnexin。3组小鼠唾液流率、外周血Th17/CD4+ T细胞比例及IL-17A表达水平总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9.169、293.217、189.583,均P < 0.05)。其中,与对照组相比,NOD组小鼠唾液流率明显降低、外周血Th17/CD4+ T细胞比例及IL-1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相较于NOD组,SCAP-Exo组小鼠唾液流率明显增加、外周血Th17/CD4+ T细胞比例及IL-1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相较于NOD组,SCAP-Exo组小鼠下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降低,仅存在轻度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或出现极个别的淋巴细胞浸润灶。结论    SCAP-Exo能有效治疗SS小鼠,可能与其调节Th17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类似于人类舍格伦综合征(SS)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运用SD大鼠颌下腺组织匀浆与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匀多点注射大鼠皮下,再注射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产生类似于人类舍格伦综合征(SS)的唾液腺改变及临床表现。结果:给SD大鼠注射同种颌下腺抗原CFA6周后,其颌下腺出现程度不一的淋巴细胞浸润,唾液流率显著减少。结论:建立的SD大鼠动物模型具有类似于人类SS表现,可作为研究SS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雷公藤多苷对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自发性涎腺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雌性NOD小鼠27只,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羟氯喹组及雷公藤多苷组。自9周龄开始,将等效剂量药物溶于0.4ml生理盐水中每天灌胃给药,直到20周龄处死。12、16及20周龄时收集每组小鼠的唾液流量,血清、颌下腺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自身抗体(SSB及α-fodrin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及IFN-r)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雷公藤多苷组及羟氯喹组小鼠治疗后唾液流量明显增加,颌下腺炎性浸润减轻,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明显下降,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失调有所改善(P〈0.05)。雷公藤多苷组和羟氯喹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对NOD小鼠自发性涎腺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减轻颌下腺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程度及改善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失调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7、8、9的表达水平,并检测TLR7、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TLR7、8、9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TLR7和TLR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pSS组的TLR7、9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SS组的TLR7是对照组的2.17倍,pSS组的TLR9是对照组的2.33倍.而TLR8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发现,TLR7、9在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阳性.结论:TLR7和TLR9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Sjǒgren’s syndrom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在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MG)内存活、迁徙及分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对其进行鉴定和标记;下颌下腺局部注射移植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MSCs;测定大鼠静态唾液总流率,记录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及模型治疗对照组大鼠每日饮水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干细胞在模型治疗组和模型治疗对照组下颌下腺内的存活、迁徙及分化情况。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模型治疗组静态唾液总流率和每天饮水量与模型治疗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1周,BMSCs主要分布于针道附近,第2周主要分布于腺泡之间的间质中,第4周开始在下颌下腺其他区域出现。术后第1周,免疫组化染色移植干细胞未见淀粉酶表达,第8周可见在少量移植细胞的胞质内有淀粉酶表达,具备了类似腺泡细胞的分泌功能。模型治疗对照组未发现以上现象。结论:BMSCs移植对舍格伦综合征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睿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2013,(10):900-903
目的:观察大鼠根尖周病变过程中P-p38,RANKL和破骨细胞的表达及变化,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根尖周炎症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开髓,分别于术后7,14,21,28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P-p38和RANKL在大鼠根尖周炎中的表达,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观察破骨细胞。结果:在正常根尖周组织中偶见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术后7d根尖周有炎症细胞浸润,可见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增多;术后14d,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上升至最高值;术后21~28d,P-p38、RANKL阳性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下降。从7d组到28d组,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与P-p38和RANK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呈现一致的趋势。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参与RANKL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破骨细胞分化,参与根尖炎骨吸收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one marrow stromal antigen-2,BST-2)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探讨BST-2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期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pSS患者及30例对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和唇腺组织中BST-2的表达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唇腺组织中的BST-2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通过分选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实时定量 PCR明确BST-2异常表达的淋巴细胞亚群,唇腺免疫组织化学连续切片染色验证。慢病毒转染人B淋巴细胞系以过表达BST-2,CCK8检测BST-2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患者相比,pSS患者唇腺组织中BST-2表达升高,阳性细胞主要是浸润腺体的B淋巴细胞。同时,pSS患者外周血CD19+ B细胞BST-2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升高。过表达B细胞中的BST-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结论: BST-2在pSS患者外周血及唇腺组织中表达升高,BST-2主要定位于B淋巴细胞。推测BST-2通过促进B细胞在腺体中的增殖和浸润,从而参与pS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口颌面部炎性疼痛对大鼠中枢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的福尔马林实验方法,在大鼠上唇皮下组织内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福尔马林致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福尔马林组(FOR组)、福尔马林+生理盐水组(FOR+ NS组)和福尔马林+抑制剂阻断组(FOR+SB组).后两组大鼠小脑延髓池内置管,于造模前20 min 给予生理盐水或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观察动物行为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注射福尔马林20、60、120和180 min 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核)c-fos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p38 MAPK( p-p38)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Vc核总p38MA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OR组和FOR+ NS组20 min时p-p38水平[分别为(0.66±0.04)和(0.64±0.04)]比对照组(0.12±0.01)明显增加(P<0.001).各组p-p38在福尔马林注射后20 min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FOR组和FOR+NS组相比,FOR+ SB组大鼠由福尔马林引发的第Ⅱ期疼痛行为反应明显受到抑制(P<0.05);同时,Vc核的c-fos表达也减弱,在120 min 时减弱最明显(P<0.01).结论福尔马林致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模型中p38MAPK活化水平增加,参与病理性疼痛的形成;p38MAPK抑制剂可明显缓解疼痛,进一步证实了p38MAPK在口颌面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TLA4Ig-重组腺病毒载体(Ad-CTLA4Ig)对SS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同种鼠颌下腺抗原激发诱导小鼠舍格伦综合征(SS)。实验组在激发前30min予以Ad-CTLA4Ig腹腔注射,未转CTLA4IgcDNA的腺病毒载体(Adv)及SS作对照。比较各组动物颌下腺形态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 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结果:CTLA4Ig-重组腺病毒实验组颌下腺病理学改变不明显。并且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CTLA4Ig可正向调节小鼠颌下腺AQP5的表达,并可有效抑制小鼠合格伦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牙周炎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Fos信号通路及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剂量组、连翘苷中剂量组、连翘苷高剂量组、维生素C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亚甲蓝染色检测大鼠牙槽骨吸收(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情况;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TRAP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上皮残缺、破裂,形态异常,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c-Fos表达、p-p38 MAPK/p38 MAPK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连翘苷低、中、高剂量组及维生素C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c-Fos蛋白表达、p-p38 MAPK/p38 MAPK降低,且连翘苷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连翘苷高剂量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翘苷可下调p38 MAPK/c-Fos信号通路,抑制牙周炎症及破骨细胞活化,减轻牙周组织损伤,改善牙周炎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牙周炎大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c-Fos信号通路及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连翘苷低剂量组、连翘苷中剂量组、连翘苷高剂量组、维生素C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亚甲蓝染色检测大鼠牙槽骨吸收(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情况;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形态;TRAP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上皮残缺、破裂,形态异常,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p38 MAPK/c-Fos通路相关蛋白c-Fos表达、p-p38 MAPK/p38 MAPK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连翘苷低、中、高剂量组及维生素C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距离、破骨细胞数目、TNF-α、IL-6水平、牙周组织c-Fos蛋白表达、p-p38 MAPK/p38 MAPK降低,且连翘苷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连翘苷高剂量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翘苷可下调p38 MAPK/c-Fos信号通路,抑制牙周炎症及破骨细胞活化,减轻牙周组织损伤,改善牙周炎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小鼠模型,探讨葛根素对慢性牙周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牙周组织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中剂量组和葛根素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建立慢性牙周炎模型,并分别在建模后的第3、5、7和9天将2μL牙龈卟啉菌液和15μL 1 m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0.9%氯化钠溶液均匀注射到全部牙周组织.建模4周后,对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200、400、80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Na)溶液,给药溶液现用现配,每天1次,共治疗2周.观察各组实验小鼠的活动状态及表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通过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实验检测小鼠牙周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小鼠慢性牙周炎模型4周后,实验小鼠食欲减退,活动状态低迷,表现出慢性牙周炎症状:牙龈明显红肿、肥大,牙龈组织松软,部分出现溃疡现象,探诊出血明显,并有自发出血倾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清中的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牙龈组织中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牙龈组织中p38MAPK和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缓解小鼠慢性牙周炎的症状,减轻牙周炎症反应,对于小鼠慢性牙周炎有显著的改善和治疗作用,且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磷酸化p38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Ki-67在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p-p38MAPK对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2005年WHO关于牙源性肿瘤的分类标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38MAPK、uPA和Ki-67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KCOT)、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牙源性腺样瘤(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ur,AOT)及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alcifying cystic odontogenic tumour,CCOT)(以上为肿瘤组)和5例牙胚(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p-p38MAPK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6%(17/65),在肿瘤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可见着色;uPA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8%(51/65),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胞质着色;Ki-67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5%(62/65),为弥散的肿瘤细胞胞核着色.p-p38MAPK、uPA和Ki-67在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以正性调节的方式调控uPA从而促进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是肿瘤发生、侵袭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运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基因重组腺病毒靶向敲低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后不同时间段兔上唇瘢痕增生受到的影响,来探讨疗效最佳的基因治疗时间。 方法对90只2.0~2.5 kg的上唇裂新西兰白兔进行唇裂修复术,选取术后第0、1、2周对其瘢痕正中注射重组病毒,将第3周的瘢痕组织制成标本。通过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p38MAPK及瘢痕形成相关因子与Smad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使用SPSS 24.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相较于术后第0、2周,术后第1周瘢痕组织中ColⅢ(1.373 ± 0.073,F = 8.027,P = 0.002)、MMP1(1.715 ± 0.028,F = 9.262,P = 0.001)表达明显升高,ColⅠ(0.424 ± 0.015,F = 7.794,P = 0.003)和TIMP1(0.464 ± 0.025,F = 6.196,P = 0.007)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的Smad2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降低(F = 14.123,P = 0.029),Smad3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降低(F = 3.796,P = 0.037),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抑制p38MAPK表达可能通过Smad依赖型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兔上唇唇裂术后第1周瘢痕形成过程中靶向敲低p38MAPK对瘢痕增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林青  张前德 《口腔医学》2010,30(8):473-476
目的 探讨黄芪合并丹参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颌下腺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的影响。方法 自身同种鼠抗原合并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法免疫模型动物;用Western blot分析SS大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动物出现类似SS的病理改变,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造模成功。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组均出现分子量为42 KD的条带。空白对照组AQP5表达值正常(1.35±0.13),造模生理盐水组AQP5表达值(1.03±0.08)明显减少,造模中药高剂量组AQP5表达值较造模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强(1.31±0.1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生理盐水组AQP5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造模生理盐水组比较造模中药高剂量组AQP5有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唾液流量的增加、颌下腺指数降低提示中药黄芪、丹参有改善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功能;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黄芪、丹参通过增强颌下腺水分子通道的释放,上调AQP5的表达,扩大颌下腺水分子的滤过,缓解口腔干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B7-H3基因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建人免疫重建荷人口腔鳞癌SCID小鼠嵌合模型,瘤体内注射人B7-H3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 1 周定期检测肿瘤体积,于第4、7 周分别尾静脉取血,ELISA法检测人IgG含量;9 周后处死模型动物,RT-PCR、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肿瘤组织人B7-H3 mRN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SCID鼠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结果:第4、7 周可在免疫重建小鼠外周血测得人IgG. 荧光显微镜观察人B7-H3组小鼠肿瘤组织可见大量绿色荧光,RT-PCR检测到人B7-H3 mRNA表达,其余各组均未检测到人B7-H3表达. 人B7-H3组小鼠肿瘤体积小于其它组(P<0.05),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免疫重建鼠均能检测到人CD4+、 CD8+ T淋巴细胞,人B7-H3组高于其它组.结论:人B7-H3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增强能成功诱导CD4+、 CD8+ 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有效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下颌下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护作用,为临床进一步探索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和保护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拟照射+注射盐水)、单放组(照射+注射盐水)、给药组(照射+注射药物)。大鼠头颈部一次性接受15 Gy大剂量放射线照射,给药组放射前30 min腹腔注射EPO,照射后隔日给药,持续2周,药物剂量为每次3000 IU/kg。放射后第90天测量大鼠唾液流率,测量完毕后取大鼠颌下腺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切片PCNA表达情况。结果:给药组大鼠唾液流率大于单放组,组织学观察给药组腺体损伤程度较单放组明显减轻,每高倍视野(×400)给药组PCNA阳性细胞数多于单放组。结论:EPO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