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共病共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障碍)同时存在的一种现象,各个疾病或障碍均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有时也称为同病、合病等。在一些情况下,"共病"与"并发症"有时难以区别。比如慢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共病诊断,但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精神病学、心理学及心理咨询领域,共病的现象同样  相似文献   

2.
物质使用障碍是近年来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物质使用障碍的相关病耻感会影响对物质使用障碍的治疗与康复,增加社会疾病负担。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物质使用障碍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物质使用障碍的病耻感普遍存在。现有证据表明,健康教育、增加接触及减少歧视性描述等方式或可改善相关病耻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那里,欣璇的父母才明白女儿原来患的是"适应障碍",这种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一般是因环境改变或生活中某些令人不快的事件,加上病人内向、脆弱或依赖性强等不良个性造成的,多伴随一些焦虑、抑郁的情感反应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人的学业、工作与人际交往等均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共病轴I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半定试检查OCD患者共病轴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的情况,确定共病轴I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测查OCD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结果有25例OCD患者共病轴I心境障碍和或焦虑障碍。OCD共病轴I障碍除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外,只有性虐待(Waldχ2=4.036,P0.05)1个因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性虐待b=1.813,exp(b)=6.131,exp(b)95%的C.I.为(1.045~35.960),性虐待因子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 OCD患者童年期的性虐待是OCD共病轴I心境障碍和或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睡眠障碍是炎症性肠病常见的共患病之一,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疾病活动程度以及复发相关。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共患睡眠障碍的临床、基础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示炎症性肠病共患睡眠障碍在临床、诊疗、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结论不一致,且缺乏更客观和标准化的睡眠测评工具,未来也需要更多睡眠评估和治疗干预对炎症性肠病结局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情况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诊断的现患抑郁症399例为研究对象,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 SCID-I/P)为诊断工具。采用大体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GAF)、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修订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399例抑郁症患者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48.4%,其中37.1%共病1种精神障碍,11.3%共病2种精神障碍。共病焦虑障碍占35.6%,共病未特定的焦虑障碍20.05%,共病心境恶劣障碍14.04%,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5.26%,共病广泛焦虑症4.26%,共病惊恐障碍3.01%。共病组患者精神运动性激越、自杀观念和行为等症状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共病组(62.69%vs.48.06%,45.08%vs.35.44%,7.77%vs.1.94%,Ps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信仰宗教是共病心境恶劣障碍的保护性因素,60~69岁是共病未特定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20~29岁、60~69岁、低收入、独居是共病惊恐障碍的危险因素,40~59岁是共病创伤后应激障碍高风险年龄,已婚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现象比较常见,其中共病心境恶劣障碍和未特定焦虑障碍较多见,共病不同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患者断续脑电图(EEG)监测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方法:在病程的各阶段对8例CJD患者进行断续EEG监测,并结合相应时相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此8例CJD患者中共完成断续EEG监测32次,发现均在临床出现共济失调、肌阵挛或意识障碍时见到由三相尖波组成的周期性同步放电(PSD),而无肌阵挛或意识障碍时的EEG监测均末见PSD.结论:CJD患者断续EEG表现的PSD多出现于病程中晚期,PSD对CJD的诊断和预后均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精神病专家野村纯一先生认为,产后精神障碍可分为5类:①产后心绪不良。②产后抑郁症(重性或轻性)。③产后精神病(伴发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或抑郁症、急性和一时性精神病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或日本的非典型精神病)。④既往心绪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再发。⑤伴发器质性疾病的精神病,如席汉氏综合症,桥本氏病等。 产后精神病起病急,共同诱因是分娩,临床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疗机构中门诊就诊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提高临床诊疗中以人为整体的诊治理念,强化非精神专科诊疗中对焦虑障碍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横断面设计,以分别代表中国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和中部的5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每个城市各3家,共1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经科和妇科的门诊为研究点。有8487例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完成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同时完成Sheehan失能量表(SDS),记录主诉和就诊医生的诊疗意见。筛查≥8分的阳性者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作诊断评估,按DSM-IV标准做出各种焦虑障碍的诊断。诊断阳性者做抑郁自评量表(QIDS-SR16)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症状严重程度。结果:经失访校正后,MINI诊断的焦虑障碍的检出率8.6%,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检出率4.1%;亚型中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检出率最高(4.2%)。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之间的共病比例(49.4%)以及焦虑障碍亚型间共病比例(56.0%)较高。有共病者的SAS和QIDS-SR16评分均高于单一焦虑诊断者(P0.001),且SDS的3个条目分均高于单一焦虑诊断者(均P0.05)。神经内科的焦虑障碍检出率最高(11.7%),其次是消化内科(9.4%)和心血管内科(7.8%),妇科最低(5.4%)。女性焦虑障碍的现患和终身检出率均高于男性。结论:焦虑障碍是综合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各种焦虑障碍亚型之间,以及焦虑与抑郁障碍的共病非常普遍且共病者病情更重。  相似文献   

10.
疑病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级亚型[1],是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患有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具有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2],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临床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3],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甚至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以是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以骨骼肌肉和胃肠系统多见,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腹部居多,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疑病性烦恼是对身体健康或所怀疑疾病本身的纠缠,而不是指对疾病的后果或继发性社会效应的苦恼。患者也知道烦恼对健康不利,苦于无法摆脱、不能自拔,四处求医、陈述病情始末,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和保证,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抑郁障碍共病高血压患者在静息态下的脑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共病组为30例抑郁障碍共病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30例单纯抑郁障碍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对所有被试进行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低频振幅作为测量指标,比较三组被试的静息态脑功能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三组低频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计算三组差异脑区的低频振幅均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被试低频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包括左小脑、左舌回、右内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P0.05,已校正);组间比较显示共病组在左小脑和右内侧额上回的低频振幅值与抑郁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病组和抑郁障碍组在左舌回和右眶部额上回的低频振幅值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抑郁障碍共病高血压与单纯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局部脑区功能异常,共病患者某些脑区异常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病耻感是双相障碍诊断、治疗及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消极的影响,而且其影响范围涉及婚姻、家庭、学习、工作和求医服药等多个方面。本文对病耻感定义发展、双相障碍病耻感特征、影响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最后做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心理门诊人格障碍共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人格障碍访谈问卷SCID-II(第2版)在我中心进行人格障碍的共病调查。方法:对125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及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1)71例(56.8%)符合至少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常见的为强迫型、回避型、抑郁型、偏执型,人均患有1.62种人格障碍;(2)人格障碍在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的共病率在44%-56%之间,均以C组人格障碍最常见。结论: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相当普遍,SCID-II(第2版)基本适用于中国人人格障碍的共病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Tourette综合征共病的种类、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CCMD-3诊断标准为依据,分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莱顿(Leyton)强迫量表、康纳(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情况调查表,对125例Tourette综合征逐一进行评定。结果:Tourette综合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率为41.6%,与强迫症的共病率为25.6%,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8.0%,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为4.8%,与品行障碍的共病率为8.0%,与自伤的共病率为3.2%,与睡眠障碍的共病率为2.4%。结论:Tourette综合征的共病种类多,患病率高,影响TS的治疗及预后。共病通常是TS儿童功能损害的来源,并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小学生中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年龄、性别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1999~2000年在合肥市中小学,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与DSM-IV配套的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半定量症状诊断量表(DIS)进行他评,共调查2161例.筛出的阳性病人,经两名主治医师抽样确诊.结果:青少年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0.9%;儿童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4.4%;共病现象占23.7%,父母神经症史、孩子对父母依赖、母孕期感冒或精神创伤、学习环境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应该受到教育、卫生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Tourette’s综合征(TS)患儿有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特点的关系,为探索父母养育方式在TS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意义提供线索。方法:采用个体匹配对照研究设计,以87例7~17岁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4例,强迫障碍33例,抑郁状态21例,分离和转换障碍9例)的TS患儿(TS共病组)、87例无共患其他精神障碍TS患儿(TS无共病组)以及87例正常少年对照(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做出相应诊断。全部被试均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的评估。结果:TS共病组、TS无共病组的EM-BU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TS共病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TS无共病组;TS共病组的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高于TS无共病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与"是TS共病患儿"呈正相关(β=1.8~5.3,均P≤0.01)。结论:TS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拒绝接纳、否定及过度保护,父母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可能与Tourette’s综合征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及发病存在更为密切的联系,值得今后研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性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共病焦虑障碍的重性抑郁症与非共病焦虑障碍的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共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客观支持分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抑郁组无显著性差异;共病组的消极应对方式分显著高于抑郁组(P<0.01),在积极应对方式上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EPQ各维度评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非共病患者相比,共病焦虑障碍的重性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较高、应对方式更为消极,未发现共病者与非共病者在人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非基因法检测地中海贫血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地贫)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病,为世界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其发生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肽链生物合成障碍,引起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完全缺乏,临床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根据受累珠蛋白基因不同,地贫可分为α、β、δβ、δ等类型,临床常见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  相似文献   

19.
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病状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171名中学生进行SDS自评量袁问卷调查。在确诊有抑郁障碍的104人中自愿入研究组90人,在排除抑郁障碍的学生中随机选9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自编社会学量表对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进行调查,用应对方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自评。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104人被确诊有抑郁障碍,中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病率为4.8%。疾病的产生及轻重可能与父母养育方式、应急生活事件、家庭关系相关。结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群体的常见精神疾病,应当引起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乙型脑炎患者智力及记忆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后致残症状中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对以往5-24年间诊断为乙脑的32例患者和44名健康对照作智力测验和记忆测验。结果:乙脑患者中分别有25%和34%表现为智力低下和记忆缺陷,其FIQ、VIQ、PIQ及MQ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人群智力分测验除领悟、积木、拼图外,均有显著性差异,记忆各分测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脑病后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且其症状隐匿较难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