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淑英 《柳州医学》2000,13(4):277-278
  相似文献   

2.
替格瑞洛为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 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与氯吡格雷相比,抑制血小板的效果更佳[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接受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峰  伍玉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20+125-120,125
莫西沙星是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第四代喹诺酮的代表药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典型致病菌和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由于其在肺、肾及皮肤组织的血药浓度高,所以在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外,该药还不需要做皮试;给药次数少、1 d仅需给药1次;安全性高,对肾功能受损和(或)轻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均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所以,深受临床医生欢迎。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45岁。2005年10月28日,上呼吸道感染服解热镇痛药后全身出现大量风团,伴喘憋、腹痛、瘙痒及发热。本院皮科以药物性皮疹收入院。入院后体检:急性面容,颈前三角、颈后三角及腋窝浅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心肺听诊正常,体温37.3℃,心率12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轻微腹痛,全身大量风团皮疹。入院当日血常规:白细胞13.74×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78。  相似文献   

6.
郭盛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11-611,613
目的 了角阴茎皮疹的病种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3年5月门诊阴茎皮疹患者的病种构成。结果 820例阴茎皮疹,涉及48种疾病。性传播疾病274例(占33.4%)。其中表现为疱疹性病变99例(12.1%);糜烂或溃疡病变105例(12.8%);阴茎赘生物247例(30.1%);其他369例(45%)。由病原体引起的396例(48.3%),非病原体及可疑病原体引起的424例(51.7%)。结论 应重视对阴茎皮疹的病因研究及临床特征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54—1988年7月期间收治的病例中病史资料完整的药疹90例,现简要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1、90例中,男性6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77岁,以20—39岁多见。发病年代:50年代12例,Go年代21例,70年代8例,80年代49例。致敏药物:解热镇痛药32例,抗生素类药13例,磺胺类药13例;镇静催眠药3例。其中以去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临床药物越来广泛的应用,一个更严重也是更普遍的问题出现在临床工作中,药物性肝损伤(DILL)正以逐年递增的数率出现。DILL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其毒性或某些过敏反应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有益于临床医生的工作,我们将38例药物性肝损伤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炎是一种医源性疾病,据报道[1]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且发病率在逐渐增多.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常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对1995年~2000年的57例临床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的病人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发病特点,以增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经肝脏作用后引起肝脏的损害和病变称为药物性肝病。近来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年在我院住院药物性肝病病例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袁炳康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2):111-111,118
目的探讨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和防治。方法将有肝功能损害、有病前明显服药史、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8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5例药物性肝损害以抗结核病药物和中草药最为多见,分别占41%和26%;经停用引起损肝的药物,护肝解毒对症支持治疗,84例痊愈或好转,1例死亡。结论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应做到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79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9例DILI中男性23例,女性56例(1∶2.43);年龄28~87岁,平均为50.4岁。中药致DILI最常见,其次分别为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及保健药。发病潜伏期为8d~半年,服抗生素出现DILI的潜伏期最短,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癌药。而中药、抗结核药、降压药、调脂药及保健药等潜伏期较长。68.4%为肝细胞损伤型,10.1%为胆汁瘀积型,21.5%为混合型。治疗结果70例好转,6例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多种药物长期大量应用均可引起DILI,一旦发现应及时对症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炎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119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呆: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28.57%)、抗结核药(11.76%)、抗肿瘤药(9.24%)、抗感染药(7.56%)、免疫抑制荆(6.72%)等。73.95%的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4个月内。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等;中草药和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随着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免疫抑制剂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又是机体免疫的重要脏器之一。很多药物在药物代谢过程中 ,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 ,而造成肝脏损害并引起黄疸。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 ,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我院于1 995年到 1 999年之间共收治药物性肝病 54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54例中男性 2 9例 ,女性 2 5例 ,年龄在 1 4至75岁之间。致病药物有 ( 1 )抗结核药 :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等占 30 %,( 2 )化疗药物 :包括抗癌药及免疫抑制 ,如氨甲喋啶、 6-巯嘌呤、5-氟尿嘧啶 ,占 2 5%,( 3)解热镇痛药 :扑热…  相似文献   

16.
吴彬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67-6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45.23%,抗肿瘤药13.33%,抗生素11.90%,中药9.52%,解热镇痛药4.76%,,抗精神病药4.76%,抗真菌药4.76%,抗风湿药2.38%,治甲状腺药2.38%;发热8例,乏力33例,消化道症状24例,尿黄21例,关节痛5例,肝区不适1例,皮疹1例。皮肤巩膜黄染21例,皮疹1例,肝脏肿大2例,腹水3例;经停药并给予保肝解毒治疗78.57%的病例预后较好。结论: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占45.23%,为雷米封、利福平,抗肿瘤药13.33%,这一结果说明,抗结核病、抗肿瘤药对肝损害严重。所有病例均立即停用有关可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及治疗药物性肝病无关的药物;予以卧床休息,及降酶、退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炎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7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名列之首(26.3%)、依次为抗结核药(23.4%)、抗感染药(10.9%)、胃药(8.0%)、皮肤科用药(6.3%)、心血管药物(4.6%)、治疗甲亢药物(3.4%)、抗排斥药物(3.4%)、抗肿瘤药(2.9%)、治疗精神病药物(2.3%)、治疗骨质增生药(2.3%)、减肥药(1.7%)、治疗糖尿病药物(1.1%)、其他(3.4%).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5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无任何肝病临床表现,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复查肝功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占48.2%;有发热、黄疸、右上腹胀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者占51.8%。诱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生素类(包括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免疫抑制剂、神经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用药、心血管类药物、中草药等。基础疾病依次为恶性肿廇、结核病、肝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癫、高血脂、风湿热、血液病。结论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体征,仅在定期复查肝功能时发现肝功能损害。不典型病例极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故在使用具有肝损害作用药物时,务必定期复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病原学标志物综合判断。结果12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中,中草药(27.7%),抗结核药(24.6%),抗感染药(11.9%),抗精神病药(9.5%),抗甲状腺药(8.7%)。黄疸性肝炎(73%),重型肝炎(10.3%),5例病人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8例药物性肝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有9类,最常见的是中药类(31.3%),其次是抗结核类(25%)、抗生素类(12.5%)、解热镇痛类(8.3%)以及抗肿瘤类药物(6.3%)等,绝大多数药物性肝病出现于服药后2~12周。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其次为胆汁淤滞型及混合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