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8岁。因背部疼痛7个月,双下肢无力渐加重6天,于1999年3月2日入院。患儿入院前10天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渐加重,入院前3天已不能行走,经上海长征医院MRI检查诊为“胸2椎管内囊肿”。入院检查:脊柱呈生理性弯曲,胸椎2-4棘突压痛阳性,无放射,胸4以下感觉减退。右下肢髋膝关节肌力3级,踝关节2级,趾关节0级。左下肢髋关节肌力3级,膝关节肌力2级,踝关节0级。初诊:胸2椎体后方髓内囊性病变,先天性前肠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胸2脊髓左前方有1囊肿,囊壁薄,内含无色透明液体,大小约…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病变,我院自1994年~199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27岁。1994年8月住院。主诉右小腿力弱、跛行4a,二便正常。查体,颅神经正常,右小腿肌肉轻度萎缩,肌力Ⅳ级,双下肢未引出病理征,痛温觉正常。MR检查,腰2椎体水平椎管内偏后可见一1.2cm×1.6cm×2.2cm大小的类圆形肿物。T1呈高信号,其上缘部分信号与脊髓相近。T2信号与脑脊液相近,其上缘部分信号更高。马尾神经受压向前及两侧分散。印象:髓外硬膜下占位病变,可能系…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脊髓肠源性囊肿病1例刘斌孙长友丁洪基李新功(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东营市257034)椎管内脊髓肠源性囊肿实属罕见,我科1991年4月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2年前不慎与自行车相撞后觉腰痛,按腰部软组织...  相似文献   

4.
刘轲  郭永俊 《疑难病杂志》2010,9(8):631-631
患者,女,38岁,以双下肢活动不遂3个月,加重5d为主诉于2008年5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后又出现双下肢麻木,活动不遂,二便失禁。后于当地医院就治,具体诊断不详,口服维生素B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又称做神经管原肠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囊肿.因其壁内衬能分泌黏液的类似于胃肠道的柱状上皮而得名,多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神经肠管的残余组织[1].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1岁,因"间断后颈部疼痛9个月"于2012年12月3日收治入本院.临床表现:后颈部疼痛,同时出现四肢发麻、乏力,走路不稳,行动不便;用药(消炎、止痛)后上述症状可短时消失.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指椎管内先天性良性瘤样病变,临床上较少见。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4年收治的6例颈椎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采用颈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穿刺抽吸囊液减压,瘤体缩小后在显微镜直视下沿肿瘤包膜分离.其中囊肿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颈椎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囊肿进展缓慢 ,多以疼痛、麻木与肢体无力发病 ,有效的治疗是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现将我院收治的 8例椎管内囊肿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从 1984— 1995年共收治 8例椎管内囊肿 ,占同期2 30例椎管内肿瘤的 3.5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1~ 6 5岁 ,病程 5个月~ 10年 ,平均 6 0个月。均位于胸腰段。术前经椎管碘剂造影。考虑为硬脊膜外、下或髓内肿瘤的诊断。 7例作奎肯氏试验 ,4例示蛛网膜下腔不全阻塞 ,1例完全阻塞 ,2例通畅。所有病例均行椎板切除和囊肿摘除。2 结果术后经 2~ 5年随防 ,脊柱功能良好 ,脊髓神经功…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8岁。主因颈部不适、阵发性头痛及左上臂痛25天入院。病人入院前25天无明显诱因渐感颈部发僵,自主活动受限;阵发性钝性头痛及放射性左上臂内侧剧痛,两部位疼痛多不伴发,多于晨起时及颈部活动后发作。查体:颈椎曲变直,以C_7、T_1为中心向右侧凸,C_(4~6)棘突上、棘突间压痛,不放散,颈椎主动活动15°(前屈)=10°(背伸),左、右侧屈均约10°。左上肢诸肌无明显萎缩,肌力Ⅳ级,肌张力无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性 ,12岁 ,因颈部疼痛2个月 ,右下肢无力10d于2001年8月11日入院。近2个月来出现间断性颈部疼痛 ,不向其他部位放射 ,同时伴颈部活动受限。10d前出现右下肢活动时无力。体检 :神经系统检查左下肢肌力Ⅳ级 ,右下肢肌力Ⅲ级 ,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活跃 ,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 ,踝阵挛( +)髌阵挛 (+) ,双侧巴氏征( +) ,Romberg征( +)。CT检查 :于C6、C7层面硬膜囊内偏左可见一片状低密度灶 ,边界清。MRI检查:C6 -T1水平椎管内可见一4.0cm×1.2cm大小、长T1、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囊肿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颈胸交界1例,腰段2例.囊肿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治疗首选显微外科手术全切病变.  相似文献   

14.
15.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对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1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力弱、二便障碍为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临床分为客内硬脊膜外囊肿,髓外硬脊膜下囊肿及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表明8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椎管内囊肿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切除囊肿壁及蒂部,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椎管内硬膜外囊肿(spinal extradural cyst,SEC)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少见的椎管内良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仅占原发性椎管肿瘤的0.01%[1]。SEC最常发生于中下胸段,其次为腰骶椎和颈椎[2]。目前关于SEC国外文献仅有少数报道,国内亦仅有100多例记载[3]。由于其可以引起腰腿痛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其相似,因此常被误诊而得不到有效治疗。近日笔者遇到1例腰椎管内硬膜外囊肿,现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肠源性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椎管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观察囊肿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密度或信号表现、强化特点及有无邻近脊柱的改变。结果 5例肠原性囊肿均位于脊髓腹外侧的硬膜下间隙,MR平扫病灶与脊髓长轴平行,呈长椭圆或者类圆形,T1WI序列类似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呈长T2信号,边缘光滑,邻近脊髓受压移位,病变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 MRI更能能准确显示椎管内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信号特征,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手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一例报告Reportacaseofenterogenousintraspinalcysts林江凯李强王宪荣(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脑外科)重庆,630038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较少见,作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5岁。因腰背痛1...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2例为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 ,4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 ,4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 (Tarlov囊肿 )。术后 7例症状消失 ;3例好转 ,其中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 ,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结论 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 ,不典型 ,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 ,易发生漏诊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切除囊肿壁及蒂部 ,同时解除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以及5年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病程最长8年,最短20天,下肢肌力减退12例,腰、骶尾部疼痛不适8例,肛门坠落感、小便潴留2例,下肢及臀部肌肉萎缩4例。MRI检查显示椎管内囊肿。手术治疗18例,4例因病程较短门诊观察治疗。随访17例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3例缓解,2例术后缓解,3个月后症状复发,予门诊保守治疗。结论:椎管内囊肿病程缓慢。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耐心、细致的体格检查必不可少,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有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且与影像学相吻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