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末梢血中锌﹑铁﹑钙﹑镁﹑铜,铅6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山东电讯有限公司生产的MP-2型电位溶出仪对648例1~6岁儿童进行末梢血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①1~3岁年龄组锌、钙含量平均值低于正常.铁、镁、铜、铅在正常范围内,5~6岁儿童血铅含量高于正常,血钙含量低于正常值.结论 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其末梢血含量是不同的,应定期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705-1706,1708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北京博晖BH5100型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别检测557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血中铜、锌、钙、镁、铁及铅的含量,并与557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中锌、铁、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6岁观察组患儿血铅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大于3~≤6岁观察组患儿血中镁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RTI与血中锌、铁、钙的缺乏及铅暴露的水平密切相关.及时、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降低儿童RRTI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儿童钙、铁、锌和铅元素的水平及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规律,为预防相关元素缺乏和铅中毒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 406例儿童进行铅、锌、钙、铁元素的检测分析。结果威海地区儿童钙元素的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铁和铅元素的水平呈上升趋势。本次共检出低血钙103例,低血铁318例,低血锌283例,高血铅11例。不同年龄组间血钙和血铅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的血铁和血锌水平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海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水平分布趋势符合一般规律。低血锌和低血铁的发生率较高,应定期检测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廖俐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30-1231,1233
目的对垫江地区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为防治垫江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9月来本院查体的2 096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铜、铁、钙、镁、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之间铜、铁、钙、镁、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血铅[(47.53±32.31)μg/L]水平高于女童[(44.27±31.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铜、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铁、钙、锌及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婴儿期锌水平最低(57.23±14.23)μmol/L,幼儿期[(47.95±28.01)μg/L]及学龄前[(48.67±33.14)μg/L]铅水平最高。垫江地区不存镁缺乏现象,但存铜、铁、钙、锌缺乏及铅超标现象,特别是婴儿期儿童缺锌率高达15.04%。结论加强对垫江地区儿童钙、锌元素的摄取,进行适当的营养干预及铅超标知识宣传,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5 000例门诊患儿血中7种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000例儿童7种元素(铅、镉、铜、锌、钙、镁、铁)的情况,为防治环境污染、积极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采集我院门诊患儿的手指血5000例,金属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铅、镉,用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铜、锌、钙、镁、铁5种必需元素,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地区儿童34.5%血铅>100μg/L,2.46%镉偏高,36.2%锌缺乏,14%钙缺乏,21%铁缺乏。结论本地区儿童血铅偏高,铅污染日益严重,血铅有上升趋势,同时缺乏钙、锌、铁元素较多,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南平市1 635例儿童必需元素与血铅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必需元素与毒性元素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必需元素铜、锌、钙、镁、铁含量,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毒性元素血铅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铅偏高组,各年龄段儿童锌、铁、钙必需元素的含量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铜、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血铅水平升高是引起儿童必需元素锌、钙、铁吸收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南城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康体检儿童血铜、铁、锌、钙、镁、铅的水平,分析当前北京市南城(宣武、崇文及丰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症的特点,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调整饮食结构及健康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00名健康体检0~14岁儿童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铜、铁、锌、钙、镁、铅含量。结果在观察人群中,76.0%儿童血清锌含量低于正常,女性比率略高于男性(P〈0.05);有46.6%儿童出现血铜含量降低,女性比率也略高于男性(P〈0.05);41.6%儿童存在血铁含量降低,男女比率相当;以上微量元素缺乏均未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点。有5.0%儿童出现血铅含量升高,以男性为主,主要集中在0~3岁婴幼儿和10~14岁学龄儿童。本次研究中钙缺乏和镁缺乏的儿童均检出1例。结论当前北京市南城儿童中以缺锌、缺铜及缺铁为主,部分儿童出现高血铅。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2873例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BH2100型和BH5100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873例儿童末梢血铜、锌、钙、镁、铁、铅等元素进行检测。结果在男女儿童间锌、镁、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铜、钙、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锌、铁的缺乏率最高,分别为22.35%和17.44%,钙的缺乏率次之,为5.19%。结论应加强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地监测,科学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乐安县28d~7岁儿童末梢血锌、铁、钙、铜、镁的缺乏及铅含量情况,并指导临床给予合理补充。方法:利用极谱分析法测定儿童末梢血锌、铁、钙、铜、镁,利用溶出伏安法对末梢血铅进行测定。对2010年上半年来我院儿科健康体检28d~7岁儿童791例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我县儿童锌、铁缺乏较普遍,其次为缺钙,镁、铜的缺乏较少见,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结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显著。应重视对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加强对孩子家长的养教育,在营养膳食指南下,注意儿童膳食平衡,改变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建立科学合理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全血中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铜、锌、铁)含量及年龄差异,为儿童合理补充常量和微量元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北京地区2010年4 158例0~6岁儿童全血铜、锌、铁、钙、镁5种元素含量,对不同性别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F分析比较年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检测的五项指标中,五个年龄组之间铜、锌、铁、钙、镁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锌、镁、铁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性别上铜含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组儿童5种元素含量不同,需要摄入量也不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给予有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