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占利  林松娟 《临床荟萃》1994,9(6):254-256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Accelerrated idioven tricular rhgthm AIVR)是一种异位性室性心律。传统的观点认为,AIVR是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异位心律出现在舒张晚期,不易发生危险的RonT现象,不易发生室颤(Vf),而且由于室率不太快,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因而预后较好。近年来,由于无创性检查技术的进展,对该种心律失常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特别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目前,国内外文献多认为,AIVR并非完全是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而且它可能并发室速(VT)和Vf。AIVR临床的重  相似文献   

2.
<正>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简称AIV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1],临床上并不罕见,据报道在24h动态心电图中检出率为0.87%。本文就近3年来我们记录到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重点讨论其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或室颤(VF)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溶栓治疗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进行Holter监测,以研究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过程和特点。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均为100%;但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只发生于前者,其发生率为76.2%;前者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42.9%,显著比后者的12.5%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在再灌注后的最初8h内发生较频繁,而后者无此现象。作者认为,RA的发生与心肌缺血时间无关,AIVR及一过性窦缓分别为预示再灌注和下壁梗死再灌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室性RA呈良性经过,不必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个别患者仍应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惠志  王振起 《临床荟萃》1993,8(4):170-171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加速性室性自搏节律(Accelerated idioventrieular rhythm简称AIVR),是由于心室潜在的起搏点异常兴奋所造成。现将我院1975年12月~1990年12月间冠心病房监护(ccu)中见到的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徐楚材  张玉华 《华西医学》1989,4(2):129-131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6年急诊常规心电图发现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14例的治疗探讨。心电图表现中,早搏型10例,扭转型2例,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型及双向型各1例。急症治疗结果为大多数(75%)老年人早搏型室速应用利多卡因有效,扭转型室速用硫酸镁低浓度静滴治疗,效果确实,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静脉应用心律平治疗宽QRS型心动过速55例,具体方法为心律平70mg加入5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注射,观察20min无效,重复上述剂量1-2次。结果:55次中4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81.8%。其中预激综合征(wpw)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16例,伴心房扑动1例、伴心房颤动5例,室上速伴束支阻滞6例、伴差异传导7例,共35例,32例有效,有效率91.4%;室性心动过速(室速)20例中13例有效,有效率65.0%。结论:心律平对宽QRS型室上速和室速均有较好疗效。对宽QRS型心动过速,尤其是经心电图检查仍无法明确是室性或室上速,或无法明确是否伴有wpw者,应首选静脉应用心律。  相似文献   

7.
对8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病人,治疗后随访2年,结果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但以过早搏动(59.3%)及房室传导阻滞(14.0%)较为多见。治疗后心律失常多能消失,15例(17.4%)遗留有偶发早搏、短阵性室上速或Ⅰ°房室传导阻滞,多不影响生命质量。3例(3.5%)严重传导阻滞者药物治疗不能奏效,于3个月后安装心脏起搏器。2例(2.3%)频发室早或房颤者,2年后因心衰再次入院,经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及心肌活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性心肌病”(或称“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种严重的心律紊乱,可显著影响血液动力学,严重者可发展为室颤或引起循环衰竭而致死。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VT患者86例,其中资料完整者61例,包括平行收缩型室速(VTp)23例,扭转型室速(VTtp)23例和过早搏动型室速(VTe)15例。自主性室速由于室率与窦性心率相仿,不致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故不列入本文。  相似文献   

9.
AMI死亡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3年~199Z年10年间共收治AMI106人,死亡34人,死亡率32.08%。(AMI按WH0198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性别 男19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平均死亡年龄62.33岁,女15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7岁,平均死亡年龄73.8岁。 1.2 主要临床表现 AMI发病时主要症状为心前区疼痛,本组21例占61.76%,也有以无胸痛型出现,多见于老年人,本组占38.24%,此型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1.3 主要合并症及并发症 AMI并发症严重,最多见的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心室颤动或停搏等19例,占55.88%,其他为心衰;合并症以高脂血症,高血压为多,次为糖尿病。 1.4 梗塞部位 下壁心肌梗塞死亡率最高,16例占47.06%,次为广泛前壁9例,占26.47%。  相似文献   

10.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鉴于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发病原理、病因及治疗原则皆不同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为此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因缺钾所致的扭转型室速简要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后急性左室重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心肌梗塞后急性左室重构组36例和非重构组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凡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表现为急性坏死型,或无梗塞前心绞痛,心电图呈光滑的QS波,无梗塞内阻滞的多提示多透壁性梗塞,此为急性左室重构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急性左室重构的决定因素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高血压的程度及(或)前负荷增加的程度,而与既往高血压病史及梗塞面积小大无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以心脏超声为手段,检出左室附壁血栓37例,占各部位梗塞的7%,前壁梗塞的13%,明显低于欧美的报告。该血栓易发生于前壁、大面积梗塞及室壁运动障碍的患者,于心梗发病后2±2天出现于左室心尖部,其形态多为附壁形,少为伸探形。继发周围动脉栓塞2例(5.4%)。5例(14%)演变为机化型血栓,其余于入院后第19±8天溶解消失  相似文献   

13.
马建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45-3745
目的 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特点。方法 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66例肺部疾病,经组织学及细菌学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69例,检出率为3.34%。结果 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43例(62%),其次为咳痰,咯血(或血痰);X线表现主要为肺部浸润影32例(46%),其次为团块结节影及肺不张。镜下炎症浸润型24例,溃疡糜烂型9例,增殖型19例,狭窄型17例。刷片阳性32例(46%),组织学检查阳性48例(70%)。肺活量(VC)占预计值&;lt;70%2例,最大通气量(MVV)&;lt;70%3例,1s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lt;60%5例,3项异常者4例。结论 X线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下所见并无特殊性,易误诊及漏诊。肺功能检查异常者不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得组织学及细菌学依据,能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一组352例原发性MDS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有不少病例属于少细胞型(增生低下型)MDS。本文着重对这些病例进行评价。 所谓少细胞型、正常细胞型及多细胞型MDS分别指在四张骨髓活检切片中造血细胞所占的面积为30%,30%~50%和>50%,根据这一标准,352例MDS中,42例(11.9%)符合增生低下型。三型MDS平均年龄相似;与正常细胞型及多细胞型  相似文献   

15.
48例结核性腹膜炎超声显像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48例中超声诊断符合者39例(81.3%),漏诊和误诊者9例(18.7%),从声象特点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腹水型19例(39.6%),超声诊断符合者16例,准确率为84.2%,该型腹部可探见弥漫性无回声,其中见有分隔的光带,在无回声区边缘部见有点状或斑状高回声,后方多有声增强效应。2.类实体型7例(14.6%),超声诊断符合者4例,准确率为57.1%,该型腹部可探见轮廓模糊,边界不整的局限性光团或光斑,在其中间或边缘部有小的低回声区。 3.混合型22例(45.8%),超声诊断符合者19例,准确率为86.4%,本型腹部既能探见边界模糊不清的光团或光斑,又有无回声区和光带。总之,超声显像检查有助于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特征.结果 弥散型16例(16/42,38%,双侧5例,单侧11例),局限型26例(26/42,62%,均为单侧).弥散型缺乏占位效应,在单侧或双侧腺体内仅见密集的沙粒样微钙化弥散分布,病灶以粗强回声居多(11/16,69%).局限型常在单侧腺体内出现类似结节样的不均质区(19/26,73%),呈多种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晰,其内多弥散分布沙粒样微钙化;部分仅表现为微钙化(7/26,27%).伴颈部淋巴结转移33例(33/42,79%).结论 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具有特殊的超声表现,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分型.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高度腹胀后出现继发性心、肺、肾功能不全可以诊断为腹腔室隔综合征,并且使用CT测量患者腹膜前后径进行分型.同时手术治疗者均使用3升静脉营养袋暂时性关腹,等待二期关腹.结果:42例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44例次,手术治疗者29例次,手术死亡4例,死亡率为13.79%;非手术治疗15例次,非手术死亡6例,死亡率为40%;Ⅰ型手术8例,死亡0例,死亡率0,Ⅱ型手术6例,死亡2例,死亡率33.33%,Ⅲ型手术15例,死亡2例,死亡率13.33%;非手术患者中Ⅰ型7例,死亡1例,死亡率14.28%,Ⅱ型4例,死亡2例,死亡率50%,Ⅲ型4例,死亡1例,死亡率25%.结论:腹腔室隔综合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合并症,其死亡率较高.所以在临床中诊断明确后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且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治疗,注意在探查术后应该使用3L营养袋进行暂时性关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冠心病窒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稳心颗粒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24 h室性心律失常次数,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24 h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值及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 h室性心律失常次数等心功能指标及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末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2.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能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情.  相似文献   

19.
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由于小儿呼吸道的发育尚不够完善,所以易发生呼吸道的并发症。本文就10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12例患儿防治过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其中男54例,女51例。年龄2~7岁,平均5.5岁。法鲁氏三联症6例,法鲁氏四联症4例,肺动脉狭窄4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5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余均为房(室)间隔缺损。全组合并肺动脉高压者42例(占4%),有心衰史12例(占11.4%)。术后用鸟牌MARKA型或纽邦E200型呼吸机辅助呼吸2~72小时,平均7.4小时。术后呼吸道并发症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4例先天性心脏病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见19个部位有赘生物,其中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PDA)者占89.5%(17/19);赘生物好发于喷射口通过的近缘。PDA的赘生物好发于PDA血流冲刷的肺动脉外侧缘及肺动脉瓣;较高位的干下及嵴内型室缺,其赘生物多发于肺动脉及右室流出道,而嵴下及膜周的室缺赘生物则多位于右室三尖瓣和腱索;有50%(7/14)的病例累及主动脉瓣(AV),AV结构损害多于且重于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