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 ,HCV)感染率约为3% (1 .7亿人)。HCV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接触感染者血液,如静脉内用药或输血;透析、外科手术和结肠镜检查也可引起院内HCV传播;针刺损伤的健康保健工作人员血清HCV抗体阳转率为0 %~7%。HCV的围生期和性传播很低,但是,如果HCV感染的母亲或性伙伴也感染了HIV 1 ,这种传播出现率更高。发达国家从1 990年开始对献血员筛查HCV抗体,将输血获得HCV感染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估计美国当年就防止了4 0 0 0 0HCV感染。随着酶免疫测定(enzymeimmunoassay ,EIA)HCV抗体技术的发展和核酸扩增技…  相似文献   

2.
HIV-1感染者中HCV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我国不同地区、通过不同传播途径感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患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情况及不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IV-1并以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进行确认。采用DNA分支放大(bDNA)技术检测HIV-1病毒载量,采用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ACs)作CD4和CD8细胞计数。抗-HCV检测采用ELISA方法。HCV基因亚型的测定采用实时(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果:共检测了239例HIV-1感染,抗-HCV阳性率为56.9%(136/239),其中经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CV的阳性率分别为:静脉注毒:42.7%(58/136);经血液:53.7%(73/136);性接触途径:3.7%(5/36)。静脉注毒(云南和新疆)HCV感染以1,3,4亚型最多,而输血人群(河南省)感染的HCV以1,2亚型为主。结论:HIV-1感染中存在HCV混合感染,我国HCV基因亚型以1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HIV感染途径、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类型。方法:检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HBV、HCV感染标志,确定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了解其HIV感染途径,对是否存在机会性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综合诊断。结果:55例HIV感染者中静脉吸毒、性接触、输血或血制品及垂直传播分别占40%、36.4%、20.0%及3.6%。HIV/HBV、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6.4%和41.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85.5%,感染类型由高至低依次为:肺炎、口腔毛状黏膜白斑(OHL)、口腔真菌感染、各种感染性腹泻、各种结核病、败血症、疱疹病毒感染。结论:广州地区HIV感染途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静脉吸毒传播、性传播、输血或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其中以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方式感染为主。广州地区存在HIV/HBV、HIV/HCV合并感染情况,尤其是HIV/HCV合并感染率情况较严重;来医院住院治疗的HIV感染者绝大部分为已发生机会性感染的AIDS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析HIV与HCV感染的相互影响。方法 对140例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HIV的患者血清抗HCV、HBV—M、肝脏生化功能、CD4^ 和CD8^ 细胞计数、纤维胃镜、肝胆脾B超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HCV抗体阳性者占91.5%(128/140);HIV和HCV混合感染者肝功能损害较轻,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其肝功能、B超改变、CD4^ 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输血或单采浆献血感染的HIV感染者中存在着极高的HCV感染(91.5%)。HIV和HCV混合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肝功能损伤并不严重,提示HIV可能并不加速丙型肝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本地区“健康”职业献血员中丙肝病毒(HCV)、庚肝病毒(HGV)的感染现状和探讨献血员筛选HGV的价值。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对44例“健康”职业献血员的血浆进行了HCV—RNA和HGV—RNA的检测,同时采用酶免疫法(EIA)进行了抗—HCV和抗—HGV的检测。结果表明,HCV—RNA阳性检出率6.82%(3/44),抗—HCV均阴性;HGV—RNA阳性检出率2.27%(1/44)。抗—HGV阳性检出率4.55%(2/44)。1例HGV—RNA阳性者,抗—HGV阴性;2例抗—HGV阳性者,HGV—RNA均阴性。提示职业献血员中存在抗—HCV阴性的HCV携带;HGV感染较HCV少见,献血员中是否应用抗—HGV进行筛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血液病患者成分输血与丙肝病毒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丙肝病毒(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需反复多次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血液病患者HCV的感染状况,在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前,感染率高达24.3%-59.5%,对献血者抗-HCV筛查后,感染率为5.3%-7.5%,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后,本院对血液病内科患者,全部实行了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身免疫表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其他免疫指标。方法:24例丙肝患者为研究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HCV感染用RT-PCR证实。HCV基因型的检测用型特异性探针核酸杂交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抗体用ELISA检测。冷球蛋白用冷沉淀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用抗补体法测定。结果:(1)24例丙肝患者中,13例(54.2%)为Ⅱ型HCV(okamoto分型法)感染,7例(29.2%)为)Ⅲ型,2例(8.3%为混和型(Ⅱ型+Ⅲ型),2例(8.3%)难以确定。(2)自身抗体检测:患者组中有10例(41.7%)检出21项次自身抗体。Ⅱ型HCV感染的13例中有7例检出16项次,Ⅲ型HCV感染的7例中有1例检出1项次。Ⅱ型和Ⅲ型混和感染的2例中检出4项次自身抗体。检出自身抗体的患者中有7例检出类风湿因子,4例检出抗核抗体,4例检出抗心磷脂抗体,2例检出抗平滑肌抗体,2例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例检出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1例检出抗双链DNA抗体。结论:(1)在本地区的丙肝患者中,感染Ⅱ型HCV者占多数;(2)部分丙肝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感染Ⅱ型HCV和同时感染Ⅱ型,Ⅲ型HCV的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感染Ⅲ型HCV的患者。提示感染Ⅱ型HCV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应答过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丙型病毒性肝炎呈世界分布,而不同人群抗-HCV流行率也不同。经初步调查,北京地区抗-HCV流行率是很高的。血行传播是HCV感染的主要途径。HCV感染50%以慢性过程,约有50%的HCV可演变为慢性肝炎,其中20%转化为肝硬化,57%的胰癌与HCV有关。用EIA、RIA、PCR检测抗-HCV和HCV-RNA,方法为特异性的。丙肝的防治还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对47份血液透析患者HCV RNA阳性的标本,用5’非编码区(5'-NCR)1、2、3、1b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分型。结果 47份HCV RNA样本43例可以分型;优势株为1b亚型,1b及1b相关型占总样本数的87.23%(41/47);7例为混合感染,占可分型数的16.27%(7/43)。结论 本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HCV基因型的分布可能与地区流行及医源性传播有关,其同源性有待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HC)主要经血液传播,据报道90%的输血后肝炎为HC,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关系到临床输血的安全,因此,笔对近3年来菏泽地区献血HCV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晓光  汪年松 《中国血液净化》2006,5(10):738-740,757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已经呈全球性流行,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已感染了HCV。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血液透析时频繁地体外循环和血管穿刺、反复输血和其它各种医源性因素,而成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意大利伦巴地地区透析和移植登记中心显示,1998年5633名透析患者中HCV阳性率为24.3%。埃及开罗地区的7个血液透析中心中HCV阳性率达80%。北京地区1998年2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HCVRNA阳性16.4%㈨。我们报道62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54.8%。血液透析患者HCV高感染率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既往认为输血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ELISA血清试验的推广和EPO的广泛应用,血液透析患者中输血所致的HCV明显减少,但血液透析患者中HCV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本文就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的院内传播途径和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血液中抗-HCV及HCVRNA的转归。方法 抗-HCV采用ELISA法检测;HCVRNA采用PCR法检测。结果 123例抗-HCV阳性HCVRNA的阳性检出率为63.4%(78/123);45例HCVRNA阳性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86.67%(39/45);27例HCVRNA阴性感染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77.78%(21/27);随机检测了抗-HCV阴性的献血员126名,HCVRNA阳性检出率为0.79%(1/126)。结论 同时检测感染血液中的抗-HCV及HCVRNA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区别急慢性感染以及献血员的筛查,阻断HCV的血源性传播都具有重要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下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全球性传染病。HC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是欧美国家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7亿人感染HCV,其中每年有超过10万例HCV患者发展为肝癌,进而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腹水。  相似文献   

14.
丙型病毒性肝炎和猴痘的防治动态(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2,27(1):84-84
1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侵袭肝脏的接触传染病,由丙肝病毒(HCV)引起.该病症状轻微者持续数周后就痊愈,严重者终身感染持续不愈.HCV通常是通过与感染的血液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感染肝脏的病毒.每年全球HCV感染者达300~400万人.慢性感染者有13 000万~ 17 000万人,而且可发展成危险的肝硬化、肝癌.每年死于HCV相关肝脏疾病者达35万余人.HCV感染全球分布,慢性感染率高的国家包括埃及(22%人口感染),其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感染人口>3%).这些国家HCV的传播与污染设备注射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输入抗-HCV阳性血液传播HCV的频率,辨别感染的受血者中慢性带病毒者,作者应用Ortho第二代酶免疫测定(EIA-2)、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2)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24名EIA-1阳性献血者及相应受血者血液中的HCV标志。凡RIBA-2阳性或可疑和/或HCV-PCR阳性,则被认为是HCV感染,输血6个月后的PCR仍为阳性,被认为是HCV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吸毒行为是吸毒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主要原因,女性吸毒者吸毒行为有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与HBV,HCV重叠感染有何关系?目的:了解不同吸毒特点与女性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的关系设计:2002-01进行的以女性吸毒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单位:一所市级医院检验科,一所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究室,一所专业戒毒所。对象:整群抽取株洲市白马垅戒毒所320名女性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吸毒者吸毒特点,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主要观察指标: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与注射吸毒、吸毒年限、吸毒时间、戒毒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320份血清HBsAg和抗-HCV重叠感染率9.37%,全部为注射毒品者,与非注射吸毒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276,P&;lt;0.05);吸毒年限越长,重叠感染率越高,吸毒时间1-5年与5~10年组的重叠感染率(4.5%和10.3%)差异有显著性(x^2=8.344,P&;lt;0.05);戒毒次数≤3次与戒毒次数≥4次的重叠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x^2=9.418,P&;lt;0.05);吸毒年限、戒毒次数是影响女性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的主要因素(OR=1.923.1.597;95%CI=0.964~3.838.0.962~2652)。结论:注射吸毒是影响女性吸毒人员重叠感染HBV,HCV的主要因素,吸毒年限延长、戒毒次数增加提高了女性吸毒人员HBV,HCV重叠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基因芯片检测丙性肝炎患者体内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并探讨HC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谱的关系。方法丙型肝炎患者21例。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固定有以5’UTR为靶序列的6个常见HCV基因型的型特异性探针的HCT基因型诊断芯片检测HCV基因型。分别用免疫荧光法、速率比浊法、对流电泳法、ELISA法、免疫转印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双股DNA抗体(抗dsDN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GOB抗体、ENA多肽抗体。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90.5%)为HCV 1b型,2例(9.5%)为HCV2a型。有15例(71.4%)检出1项或1项以上自身抗体,其中2例检出ANA,3例检出RF,1例检出抗dsDNA,2例检出ACL,5例检出抗U1RNP.3例检出抗J0-1抗体、1例检出抗SSA抗体、6例检出抗GOR抗体(IgG类2例,IgM类4例)。结论 (1)江苏南京地区分布的HCV优势株为1b型;(2)多数1b型HCV感染者可检出至少1项自身抗体,提示体内病理性自身免疫活跃;(3)多项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提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很有可能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调节紊乱而出现免疫性肝损害和肝纤维化;(4)IgM类抗GOR抗体可能是与急性HCV感染直接相关的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8.
赵勇  石磊 《中国输血杂志》1995,8(3):153-154
<正> 丙型肝炎主要经血传播,受血或血制品是主要传播载体。笔者对有献浆史、受血史或两者皆无的疟疾患者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高达71.13%;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证实,单采血浆和受血是HCV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HCV包膜区基因同源性分析方法,探讨献血体内携带的HCV包膜区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通过RT—PCR和序列测定,对9例献血体内携带的HCV基因组中高变的包膜区(E1和E2/NS1区)基因变异进行了横断面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不同型HCV毒株间的同源性只有56.99%-68.80%;同一亚型内毒株问的同源性为80.33%-96.40%,且有地区性分布的特点。结论 在无症状的HCV携带献血中,不同HCV毒株间高变区基因的变异相当大,以此可在分子水平上对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进行确认,对供受间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所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源传播的传染病,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约1亿7仟万人感染了HCV,其中绝大多数为慢性感染,20%~30%的感染者经过10~20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后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2].目前对于丙型肝炎的治疗仍无特效方法,单用干扰素或用干扰素联合Ribavirin治疗总体疗效较差,且不同的HCV基因型或亚型对干扰素治疗效果、地理分布和传播模式不尽相同.为了解HCV的分子特征,笔者对136株HCV部分基因进行了扩增、基因分型和分子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