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大脑后动脉 (postcerebrclartery ,PCA)为基底动脉的终支 ,分为距状沟动脉和顶枕动脉。通常以该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的汇合点为界 ,把大脑后动脉分为近、远侧两段 ,分为中央支和皮质支。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主要供应枕叶(部分枕叶外侧面除外 )、颞叶下面和外下缘 (颞极除外 ) ,其中后交通动脉为沟通颈内动脉系和椎 -基底动脉系的血管 ,即大脑半球枕叶的内侧面和下面由PCA供血 ,因此 ,枕叶梗塞常由椎 -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有少数枕叶梗塞的患者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 ,TCD)检查病变位于前循环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变异的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榆林市星元医院接受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及颅内MRA检查者408例,观察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存在、数量及形态特征,并分析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大脑后动脉变异间的关系。结果大脑前动脉变异发育不良42例,缺如34例。一侧后交通动脉显示167例,双侧后交通动脉显示82例。共显示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2例,典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80例,双大脑后动脉20例。1例存在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变异型沟通,表现为左侧永存三叉动脉。2例存在大脑中动脉变异,分叉点距离大脑中动脉起点分别为8 mm和10 mm。42例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0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2例。34例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者中,同时伴有同侧后交通动脉增粗18例、同侧胚胎胚胎型大脑后动脉12例。结论脑动脉变异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其中大脑后动脉变异最多,脑动脉MRA可以对其进行清晰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动脉解剖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45只大鼠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观测其脑动脉系统。发现多数大鼠大脑前动脉合并成一条总前大脑动脉(71.11%),后交通动脉连于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86.66%),闭锁型动脉环的出现率为97.78%。基底动脉的第二无分支区,是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最佳血管阻断部位。  相似文献   

4.
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方法:采用血管铸型剂灌注法制作长爪沙鼠标本,解剖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其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缺损,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大约85%发生于韦利氏(Wills)动脉环或其主要分支,其中1/3位于后交通动脉或颈内动脉,1/3位于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其余的发生于大脑中动脉或其它血管;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本组共有病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解剖显微镜观察了50例国人大脑的Willis环前部及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又可分成两小段,即Ⅰ段和Ⅱ段。Ⅰ段发出丘脑下部支,Ⅱ段发出前穿支。前交通动脉向后上方发出丘脑下部支,向前上方发出胝脈体正中动脉,其出现率为56.0±7.02%。脉络从前动脉绝大多数起自颈内动脉,极少数起自后交通动脉。该动脉平均发出13.3支穿支分布于邻近的脑组织。大脑前动脉被分成A_1段及A_2段。A_1段发出四组穿支,即前穿支、丘脑下部支、胼胝体下回支及返动脉。大脑前动脉共发出十支皮质支,可分成三种干型。本文讨论了Willis环前部及大脑前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和大脑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翼点入路是颅底外科常用的入路之一,大脑后交通动脉是组成脑底动脉环的重要血管,临床上大脑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解剖特殊,周围结构深在、功能重要,与鞍区及中颅底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了解翼点入路上大脑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影像学特点、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DSA或MRA检查,对发现的33例血管异常者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尝试性地进行分型。结果:将椎-基底动脉结构异常分为锁骨下动脉型、椎动脉型、基底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4个类型,每型又分为2-5个亚型。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主要类型,占60.53%,其次为基底动脉型、锁骨下动脉型和大脑后动脉型。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有其血管结构异常的发病基础。椎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血管结构异常因其成因、年龄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变类型;将异常的血管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后循环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分支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后循环缺血(PCI)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1],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1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38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3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2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12例;大脑中动脉2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21例,椎基底动脉8例。临床症状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83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5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颈椎康复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椎基底动脉系统通常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他们的分支,其主要供应脑干、小脑、大脑、枕叶和颞叶后下部,各种不同病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将表现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肢体麻木无力、平衡障碍等,作者评价2004年  相似文献   

12.
王刚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9):106-106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120例行头颈部CTA,观察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有无异常、狭窄等。结果:82例显示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的各种血管异常,另有椎动脉内支架3例,血管未见明显异常的35例。结论:16层螺旋CTA能够显示椎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形态、走行、分支等情况,可以更全面的评价后循环缺血的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动脉内溶栓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为3~24h,采取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25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22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8支。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21例。闭塞血管再通者,颈内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4例;椎基底动脉5例。5例患者因明显血管狭窄,治疗后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占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55例,溶栓后脑出血患者3例。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继发  杜鑫  王尚均  王济良  邹辉  彭红 《西部医学》2010,22(8):1486-148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方法,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00万U,平均73.5万U。并比较溶栓前、后1、7、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 39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分支1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闭塞6例。闭塞再通情况,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10例,大脑中动脉分支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MRA即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 TOF即Time Of Flight,时间飞跃法,它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MRA成像方法,主要用于脑部血管、颈部血管以及下肢血管等. 头部3DTOF MRA即头部动脉血管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成像,并三维展示出来. 头部3DTOF MRA显示的血管: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颈内动脉系统主要显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显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双侧大脑后动脉.  相似文献   

17.
长爪沙鼠、金黄仓鼠和SD大鼠脑底动脉的比较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观察并比较了长爪沙鼠、金黄仓鼠和SD大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表明:3种实验动物的脑底动脉结构基本相似,其脑动脉均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一基底动脉系。其差异在于,长爪沙鼠的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氏环,而仓鼠和大鼠的脑底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间有左右后交通动脉相连接,构成典型的WilliS氏环。  相似文献   

18.
三叉、舌下、耳和前寰椎节段间动脉,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的4根连接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如果后交通动脉未发育,这些原始胚胎动脉就可能不闭塞,而保留到成年期.  相似文献   

19.
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发育不全与脑血管病关系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手术显微镜观察11例一侧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发育不全和6例正常形态之Willis环前部,并用HE,VG,Gomori和醛品红染色法对每例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交界处及大脑前动脉近侧段中段共14个部位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1)发育不全组两侧大脑前动脉近侧段管径相差甚大,而同一倒两侧大脑前动脉远侧段接近一致;(2)病变的发生率在发育不全组两侧及发育不全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严重脑卒中导致意识障碍或昏迷在临床相当常见。对重症的昏迷状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但却非常重要。首先应了解可能发生意识障碍的脑卒中综合征及其类型和特点 ,进而寻找辅助诊断证据 ,并进行鉴别诊断。1 可发生意识障碍的脑卒中及类型1.1脑梗死 大脑前动脉主干、皮层支及深穿支闭塞 ,以及大脑后动脉闭塞通常不出现意识障碍 ,脑梗死伴发意识障碍常见于以下临床综合征。1 1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如颅底动脉环完整可完全代偿供血 ,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否则可导致大脑前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