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对肱踝动脉PWV(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体检中心的健康查体人群及内科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血压及baPWV检测,根据血压把入选人群分为四组,血压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1期组、高血压2期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平均动脉压(MAP)对baPWV的影响。结果:血压正常组人群的SBP、DBP、PP及MAP与其他三组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aPWV随着四组SBP或DBP的升高也逐渐增高。结论:血压增高时baPWV值也升高,baPWV可作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及预防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并取空腹血为标本。ba PWV的测定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BP203RPEⅡ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OPG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ba PWV、血清OPG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 ba PWV与血清OP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 531,P<0. 05;以ba PWV为应变量,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钙磷乘积和CRP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P、年龄和SBP是影响ba PWV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OPG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42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9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cy正常组、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参数.比较4组血压参数、Hcy水平及CFPwV水平,计算各组动脉硬化发生率;将高血压病患者的各因素与CFPwV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各参数、Hcy及CFPwV在Hcy正常组、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中均明显升高(P<0.05).与Hcy正常组比较,血压各参数、Hcy及CFPwV在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中明显升高(P<0.05).与Hcy轻度升高组比较,Hcy显著升高组收缩压(SBP)、Hcy、CFPwV明显增高(P<0.05);(2)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在Hcy轻度升高组、Hcy显著升高组中高于Hcy正常组(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CFPwV与年龄、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Hcy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SBP、PP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cy、SBP、PP是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高Hcy水平与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放大了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的风险,并共同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似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及没有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147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4人;高血压前期组57人;高血压组36人。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同时测定颈动脉-桡动脉(C-RPWV),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及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心率(HR)等。结果:C-FPWV、C-RPWV在正常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三组中分别为(8.82±1.60)m/s、(8.77±1.07)m/s、;(9.66±1.60)m/s、(9.78±1.48)m/s;(10.07±1.45)m/s、(10.51±1.64)m/s。方差分析示,三组间各因素比较除心率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S-N-K检验示:高血压前期组的身高、体重、BMI、腰臀围比值,C-R PWV及C-FPWV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年龄、脉压(PP)、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前期组与高血压组的比较,C-R PWV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正常的健康人(高血压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WV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Pearson)分析示:C-FPWV、C-RPWV都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臀围、HR相关;C-FPWV还与PP相关。C-FPWV、C-RPWV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示:C-FPWV与年龄、SBP、身高、体重、HR关  相似文献   

5.
冀元元  张晓刚 《重庆医学》2013,42(15):1765-176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不同程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EH患者,按照血压的不同水平分期,由高到低分为A(高血压Ⅲ期)、B(高血压Ⅱ期)、C(高血压Ⅰ期)3组。同时从门诊随机选择30例无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相关病史,并检测其血清APN水平。结果与D组人群比较,A、B、C组患者的血清A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血清APN水平与不同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PN水平随着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增高而降低,行相关性分析显示,SBP、DBP、MAP与APN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7、-0.94、-0.87,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清APN水平的增高与EH患者的SBP、SBP及MA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APN是EH患者的保护因素,对影响该类患者ANP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降低血压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小波  李斌 《海南医学》2007,18(2):47-48
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及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高血压病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线性关系.血压特征的描述参数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脉压(pulse pressure,P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辛伐他汀组45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SBP、PP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WV较治疗前减少,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ABI增加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少老年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PWV,缩小脉压,增加ABI,改善外周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62-65
目的:观察降脂治疗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2-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无高脂血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降脂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控制血压,降脂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ba PWV、ET、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ba PWV、ET及hs-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降脂组TC及LDL-C水平均优于治疗前,降脂组TC、LDL-C、ba PWV、ET及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控制血压基础上,加用降脂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ba PWV,降低hs-CRP和ET水平,对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及老年混合性高血压对颈动脉和左室重构的影响程度,从而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门诊及住院的初诊、血压水平在1~2级之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按血压类型不同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40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的混合性高血压组37例;另外选取30例同期的血压正常的老年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对各组病人行颈动脉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根据crous法计算斑块积分(PS);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计算左室实际质量和左室质量预测值,得出左室质量比值(%PLM);对全部入选病人行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身高、体重检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脉压(PP)。结果:①ISH组与混合组之间颈动脉斑块积分(P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左室质量比值(%PLM)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变量间相关分析时老年高血压患者SBP、PP、DBP、年龄均与PS、IMT、%PLM呈正相关,而对SBP、DBP、PP与年龄的多元逐步回归显示:以IMT为因变量,SBP、DBP、PP及年龄为自变量时,SBP和年龄被有效选入回归方程,DBP、脉压未被引入方程。以PS为因变量,SBP、DBP、PP及年龄为自变量时,SBP被选入回归方程,DBP、PP、年龄未引入方程;以%PLM为因变量,SBP、DBP、PP及年龄为自变量时,SBP被有效选入回归方程,DBP、PP、年龄未引入方程。③PS、IMT与%PLM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0.286,P<0.01)。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比混合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更严重;在老年高血压中SBP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年龄因素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关系;老年高血压血管重构与左室重构有相关性,血管重构可能参与和加重左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16例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脉压时冠心病发病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1 6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 ( PP)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糖尿病 )暴露比例上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2根据脉压 PP<5 0 mm Hg,5 0 mm Hg≤ PP<80 mm Hg,PP≥ 80 mm Hg 3组间经方差分析 ,SBP,DBP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1 )和 ( P<0 .0 5 ) ;而 MBP之间无差异 ( P>0 .0 5 )。随着 PP值增大 ,SBP逐渐增大 ,DBP逐渐降低。 3 3组间随着 PP值增大 ,冠心病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经卡方检验( P<0 .0 5 )。结论 :在中老年高血压病人中 ,随着脉压增大 ,SBP增大 ,DBP降低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 ,PP与冠心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其分为动脉硬化组40例与非硬化组21例。比较2组中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脉压(d PP)、夜间脉压(n PP)及动态脉压(APP)。再将其按靶器官损伤程度分为A、B、C 3组,比较其上述APP参数。结果动脉硬化组24 h SBP、d PP、n PP及APP较非硬化组显著升高和增大(P<0.05),24 h DBP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靶器官损伤程度的加重,动态脉压参数也不同程度增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PP增大及收缩压升高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导致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在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1 621例患者中,根据血清TSH、FT3、FT4结果,分别选取亚临床甲减患者120例(亚临床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20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量2组的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比较2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析亚临床甲减患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结果排除年龄、性别、BMI等因素的影响,亚临床甲减组的SBP、DBP和MA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OR=2.15,95%CI1.01~4.60,P=0.04)。结论亚临床甲减对SBP、DBP和MAP没有影响,但会增加患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高血压患者血Hcy、Cystatin C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I)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单纯高血压(B)、单纯脑梗死(C)及高血压脑梗死患者(D)与正常老年人(A)血Hcy、Cystatin C、IMI及动态血压值,比较组间差异,分析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Hcy较无脑梗死者升高。高血压患者Cystatin C较血压正常者高,单纯脑梗死患者较正常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Cystatin C降低。单纯脑梗死和高血压患者IMI较正常老年人增厚,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增厚更明显。单纯脑梗死患者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分别低于和高于正常老年人;高血压脑梗死患者SBP、DBP及PP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脑梗死组Hcy和Cystatin C与SBP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及IMI增厚是脑梗死危险因素;低Cystatin C血症,低SBP,高DBP是血压正常脑梗死危险因素;高SBP、DBP及PP是高血压脑梗死危险因素,其Hcy和Cystatin C与SBP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检者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将体检者分为FPG正常组(正常组)、FPG调节受损组(IFG组)及2型糖尿病组(T2DM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指标检测,联合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肱指数(ABI)。探讨不同FPG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ba PWV高于IFG组及正常组,IFG组ba PWV高于正常组(P<0.05);T2DM组ABI低于IFG组及正常组(P<0.05),IFG组ABI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期血压(SBP)、FPG、TG与ba PWV独立相关(P<0.01或P<0.05)。结论体检人群FPG调节受损阶段已经开始出现动脉硬化损害,随着FPG水平升高,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人群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海拔2500~4000米地区395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人群年龄、身高、体重等相关信息,测量血压水平,测定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b)、血脂水平。按血压水平将样本人群分3组,正常血压组:SBP<120mmHg且DBP<80mmHg;高血压前期组:SBP 120~139mmHg或DBP 80~89mmHg;高血压组:SBP≥140mmHg或DBP≥90mmHg。结果: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两两比较,Hb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呈现血压水平越高,Hb含量逐渐升高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含量与SBP、DBP、BMI、TC、TG、LDL-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是SBP(r=0.21,P<0.01)和DBP(r=0.18,P<0.0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海拔人群外周血中Hb含量随血压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Hb水平升高可能增加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发生率。Hb含量增高在高海拔人群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从体检人群中随机抽查912例作为研究
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查询体检结果获取一般资料,运用Pearson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Cys C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血
清Cys C水平在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三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无论
性别,血清Cys C水平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尿素(BUN)正相关(P<0.05);以MAP、SBP及DBP为因变量,以血压水平影响因素为
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血清Cys C对SBP和MAP影响最大(P<0.05),对DBP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血
清Cys C水平对SBP和MAP的影响显著,可以作为预警高血压病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前期伴危险因素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165例高血压前期(SBP130mmHg≤SBP≤140mmHg和/或DBP85mmHg≤DBP≤90mmHg)伴危险因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5例,治疗1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PWV,AB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压,PWV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BI增加。结论:替米沙坦可减少高血压前期伴危险因素的血压和PWV,增加ABI。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无创尾套法与有创颈动脉插管法测定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分析二种血压测量方法测定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的效果。方法鼠尾基因组PCR方法筛选9只雄性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10月龄时分别采用尾套法与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小鼠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压(PP),与此同时随机选取9只相同背景的野生(WT)小鼠作为对照,对二种方法测得的各项血压值进行比较。结果对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血压测定结果显示,尾套法测定SBP、PP值均高于颈动脉插管法测得结果,而测定DBP、MAP值均低于颈动脉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WT小鼠血压测定结果显示,尾套法测定SBP、PP值高于颈动脉插管法测得结果,而测定DBP值低于颈动脉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AP无明显差异;二种方法均显示AGT-REN双转基因小鼠各项血压值高于WT小鼠(P<0.05)。结论尾套法和有创颈动脉插管法均可监测转基因小鼠的高血压状态,但所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不同实验选取不同方法,但同一实验中二种方法不可混合使用。针对转基因高血压鼠更适合使用尾套法测量血压值。  相似文献   

19.
王敬军 《河北医学》2006,12(12):1225-122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l)与尿白蛋白(A lD)的关系,评价脉压和脉压指数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为4组,测量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和PPI;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ALB和血脂的水平。结果:组间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均无显著差异;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尿ALB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尿ALB水平密切相关,在评定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方面价值比高。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脉压及脉压指数等的临床意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勤 《海南医学》2004,15(3):29-30
目的 通过对144例高血压患者的分析,比较脉压(PP)、脉压指数(PP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等与临床有关指标的关系。试图寻找上述血压因素中何种因素与X线异常、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眼底动脉硬化及血肌酐值最相关。方法 自行设定三个脉压指数(PPl)分别为:PPI1=PP/SBP,PPI2=PP/(SBP DBP),PPI3=PP/DBP,PP=SBP-DBP,MBP=(SBP 2DBP)/3。以X线异常、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眼底动脉分级及血肌酐值为应变量。以年龄、体重、体重指数、SBP、DBP、MBP、PP、PPI1、PPI2、PPI3、高血压病程、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服药与否为变量。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分别用进入和逐步法。结果 1.在7个血压因素中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被入选的因素:影响超声心动图异常的为MBP,影响眼底动脉硬化的为PPI3,血肌酐值为SBP,X线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无入选因素。2.加入年龄等其他因素校正后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入选因素:影响眼底动脉硬化的主要为年龄,血肌酐值仍为SBP,影响X线异常的为年龄,影响心电图异常的为Tc,超声心动图异常无入选因素。结论 脉压和脉压指数并非是一个有效的影响心血管临床异常的独立因素。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临床异常的因素应该是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