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止痛贴治疗及联合吗啡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转移癌痛、肝癌疼痛(瘀血阻络证)患者84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NRS(静止、运动)评分及主诉疼痛的程度、有痛时间和睡眠时间的累积、即释吗啡的使用总量、爆发痛的发作次数、疼痛影响评估积分、中医证候、治疗满意度、镇痛满意度。结果:轻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试验组在NRS评分(静止、运动)、主诉疼痛的程度、睡眠时间、有痛时间,中医证候的积分、疼痛影响的评估积分、镇痛及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痛用中药止痛贴7天后,除睡眠时间、爆发痛次数、即释吗啡用量、治疗满意度方面,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其它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外用能缓解轻度癌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提高患者的镇痛和治疗满意度;对中重度癌痛的治疗由于并用吗啡同时治疗,因此NRS评分等疼痛各项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体相似,但中药止痛贴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即释吗啡的用量、提高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谈止痛中药的应用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使用止痛中药治疗痛证时,应视疾病的标本缓急,在标本同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指导下用药。并注重调和气血,根据疼痛不同部位选用药物,利用配伍扩大止痛中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癌性疼痛的特点、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三阶梯止痛)与中药止痛(中药)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0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合并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回顾性调查表,进行“各病种疼痛分布情况”“疼痛情况”“中医证型及汤药使用规律”“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与汤药使用情况”4个方面的分类调查。结果47.4%(517/1090例)的癌症患者合并癌性疼痛,以中老年(59.19%)和男性(57.63%)居多。疼痛以腹部(57.45%)和胸部(37.91%)为主,其中持续性(65.37%)、中度(53.38%)、胀痛(49.71%)和隐痛(29.98%)比例较大;实证(50.87%)多于虚证(28.63%)和虚实夹杂证(20.50%)。轻度疼痛46例中,76.09%应用中药,15.22%应用三阶梯止痛的1阶梯用药,8.69%为1阶梯用药配合中药;中度疼痛276例均用2阶梯用药,91.67%配合中药;重度疼痛195例均应用3阶梯用药,55.38%合并中药。中药及中药配合三阶梯止痛的时间长于单独三阶梯止痛。结论中药治疗癌性疼痛,轻度疼痛时早期介入可减少1阶梯用药,中度疼痛时重点干预以延缓2阶梯升为3阶梯用药的速度,重度疼痛时重点防治吗啡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洁  蔡倩云    琪等 《陕西中医》2014,(5):599-601
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药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患者因早期疼痛可忍受而延误诊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为缓解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机制和治疗进行研究,期望能指导临床,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目前国外多从周围神经炎症反应、离子通道改变、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方面研究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治疗多从阻断离子通道、抗氧化、营养神经方面联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能产生一定的止痛效果,但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将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归为“消渴痛痹”范畴,治疗长短期效果较好,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疼痛的产生以血瘀为主要机制,治疗以通瘀为大法,佐以益气、温阳、化痰、养阴等,综合达到气血阴阳平衡的状态。治疗多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以及穴位贴敷、浴足、放血等方法,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但由于中医各家对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通瘀药物选择及配伍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中医诊疗规范,笔者综各家辨证思路及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该病中医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审因辨痛用药谈中药的止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虹 《新中医》2002,34(7):5-7
中医治疗疼痛病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通则痛”高度概括了疼痛的发病机理,“通则不痛”为治疗大法,许多中药都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的疗效,以疼痛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中药的止痛作用、相关的现代研究、中药止痛作用的优势等方面对具有止痛作用的常用中药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制灸在癌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癌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处方自制灸条行直接灸疗。结果 15例癌痛患者自制灸疗前后疼痛评分与三阶梯止痛用药间隔时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灸疗后疼痛评分小于灸疗前;三阶梯止痛用药间隔时间灸疗后延长(P0.001)。结论根据癌痛的不同证候,辨证处方自制灸条,对晚期肝癌、食道癌、胃癌等病人癌痛辨证施以灸疗,能缓解癌痛及延迟阶梯疼痛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痛证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中医治疗痛证理异法多,现将中医临床治疗痛证常用之法浅述如下。1 解表止痛法解表止痛法是通过发汗,或疏风散热解除表邪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临床上主要用于因风寒或风热感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咽喉肿痛等症。常用有辛温、辛凉解表二法。  相似文献   

9.
麻黄虽是解表药但临床也常用于止痛,但鲜有对麻黄止痛机理进行中医探讨的报道。笔者在复习和梳理文献后对麻黄止痛机理的靶向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麻黄为寒痛、痹痛、络病疼痛、瘀血疼痛及风火疼痛等靶向性止痛要药,麻黄在不同的痛证及方药配伍中可以多靶向发挥止痛功效。故认为麻黄止痛从宣肺入手则邪有去路痛可安,可与传统"疏肝行气止痛"法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杂网络挖掘古代止痛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红  李明  李敬华  牛亚华 《中医杂志》2013,54(2):145-148,166
目的 通过复杂网络挖掘技术,总结古代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以期为疼痛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汉代到金元时期的代表性方书著作14部,收集止痛方剂2 746首,建立中药止痛方剂数据库并进行术语规范;利用复方药物配伍的无尺度网络规律,构建止痛方剂复杂网络,分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 按疼痛部位分类,挖掘出腹痛、胸心痛、头痛、肢节痛、腰痛、胁痛、眼目痛、咽痛、全身痛、齿痛在汉唐、金宋元时期排名前10位的高频单味药和药对.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得到了汉唐、宋金元时期治疗各类痛证的核心药物、配伍药对以及用药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挖掘历代止痛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有毒虫类中药镇痛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慧  梅全喜  曾聪彦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3045-3046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药物疗法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2].由于目前的西药镇痛药多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和成瘾性,且临床上存在滥用倾向,因而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中药镇痛作用明确,且毒副作用较小,近来在各国医药界引起广泛关注.中医学治疗痛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对痛证的病因、病机、病位、证候、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历代本草文献均对止痛中药有较为详尽的叙述,中药治疗疼痛以消除病因为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造成不通的病因很多,因此,中药也可分为很多类别,不同类别的药物可消除不同的病因,从而达到止痛效果[3].按其功用特点分成祛风散瘀止痛药、活血通络止痛药等.  相似文献   

12.
止痛中药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方剂本草文献的整理 ,对历代医家用药经验进行分析 ,并结合临床医疗之实际 ,总结了止痛中药的临床用药规律 ,提出临床治疗痛症应注意 :辨证止痛用药、归经止痛用药、引经止痛用药等六个方面 ,同时又提出为了适应现代临床痛症治疗的需要 ,在辨证止痛的同时 ,必须结合止痛中药的现代药理特点 ,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13.
海派朱氏妇科是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医妇科特色流派,朱氏妇科对妇科痛证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止痛八法,包括益气止痛、补血止痛、行气止痛、活血止痛、温阳止痛、清消止痛、散结止痛、通络止痛,八法用药各具特色。文章旨在浅析朱氏妇科治疗妇科痛证之经验与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开展中医痛证研究加强临床上对疼痛的处理手段,其中确切疗效的中药镇痛剂的开发研制中中医痛证研究的组成部分,亦当是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之一。1开发中药镇剂是客观需要现有的西药镇痛剂和部分麻醉药(局麻、全麻药)在解决痛证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现有的镇痛药不是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外治法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本文拟通过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初步探讨中药止痛贴对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血阻络证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其中癌症骨转移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病例各24例,随机分为中药止痛贴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连用7天。结果轻度癌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数学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静止)分别下降(1.500±1.167)和(0.168±0.577)分,NRS评分(运动)分别下降(2.083±1.379)和(0.583±1.379)分,镇痛满意度分别提高(1.833±0.825)和(0.333±1.231)分;中重度疼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NRS评分下降程度、镇痛满意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用量分别减少(63.274±12.235)和(86.143±30.219mg),爆发痛减少(0.416±0.923)和(1.600±1.174)次,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镇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在治疗骨转移癌痛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增强吗啡的止痛效果,减轻吗啡的用量,同时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近15年现代临床中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在2000~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计算机主题词检索的方法,检索"癌性疼痛、外治、临床研究"等关键字,查找符合条件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索现代中药外治癌痛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外治方61首,涉及中药116味,共计511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外治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清热解毒药。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可知,中药外治治疗癌性疼痛多遵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以达行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温经止痛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自拟温经止痛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经治后,患者疼痛分级评分(NRS)及疼痛强度评分(P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症状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中医证候量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痊愈71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93%。结论:自拟温经止痛方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郝峻峰 《河南中医》2014,(10):2003-2003
笔者治疗男性不育,无论有无血瘀证候,在辨证的基础上审瘀论治和审因化瘀,同时灵活运用益气活血、养血活血、行气活血、清热活血、破血活血、化瘀止血、化瘀止痛等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处方,总结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4例带状疱疹患者的证型、中西药联用情况、中药处方用药频次和用药味数等临床资料。结果:454例患者主要证型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结证和气滞血瘀证。所有患者都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有部分患者联合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平均每剂中药味数为13.5味,排名前30位的中药以止痛、清热、利湿、活血居多。结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以活血化瘀、燥湿健脾、解毒止痛为主,讲究辨证论治,以实现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乃津老中医用虫类药治疗顽痛证经验黄穗平,李云英主题词痛证(中医)/中医药疗法,虫类中药,梁乃津临床痛证尤其常见,病因多端,病机则一,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我院著名老中医梁乃津教授认为,治痛之证,务必止痛,止痛要法,行气活血,通则不痛。一般痛证,病在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