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琦  诸宏伟  台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773-277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87例为对照组,采用保守的营养支持;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89例为观察组,严格遵从尽量早开奶(24 h内)、微量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提供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开始积极的肠外营养并在肠内营养耐受后逐渐撤销肠外营养的原则。观察两组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达推荐者摄入量(RDIs)所需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达RDIs所需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持续时间、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体质量所需时间、达RDIs所需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始积极规范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如何对老年临床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方法选取化德县医院老年临床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并将老年临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老年临床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总蛋白、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结果观察组老年临床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总蛋白、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临床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总蛋白、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观察组(n=67)与对照组(n=65),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为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胎粪排空时间、总胆红素水平及喂养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生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胎粪排空时间及总胆红素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每天呕吐次数>3次、胃潴留>30%奶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加强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包括加奶策略、喂奶耐受性观察、体位护理、胃管管理护理、腹部按摩。结果:60例早产儿中,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存活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早产儿的抢救存活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尽早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提供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至2009年(A组50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保守营养给予治疗,2010~2012年(B组50例)为观察组,给予微量喂养、母乳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必要时尽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内营养耐受后尽早撤退肠外营养,两组患儿出生体重≤2000g,胎龄均在28~32周,无先天畸形,住院2周以上,存活出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与A组相比,B组早产儿应用氨基酸,脂肪乳剂时间更早,[氨基酸:(1.0±0.5)天比(2.0±0.8)天],[脂肪乳:(1.0±0.5)天比(1.5±0.4)],起始剂量更高[氨基酸:(1.5±0.5)g/(Kg.d)比(1.0±0.4)g/(Kg.d)],[脂肪乳:(1.0±0.4)g/(Kg.d)比(0.5±0.3)g/(Kg.d)],且开奶时间早(0.5天比1天),肠内热卡达到100Kcal/(Kg.d)的日龄更早(10天比16天),第7天摄入奶量明显增加(45ml/天比25ml/天,肠外营养日龄明显缩短(13天比20天),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观察组:5.5±1.65),(对照组:8.02±1.17),体重下降幅度,(观察组:5.36±1.26),(对照组:8.5±2.06),恢复体重所需时间,(观察组:6.98±4.56),(对照组:10.6±5.2),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12±12),(对照组:15±14)。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体重下降时间、下降幅度及体重恢复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早期更积极的采取肠内外营养支持,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减少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早产儿的生理性质和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曹丽  冉域辰  王红   《四川医学》2018,39(4):427-431
目的探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入院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0例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率(以出院体重为参考),观察组为25例(48.1%),对照组为38例(73.1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项神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值高(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问题,提高胎儿宫外发育的速度,有效增加患儿的体质量,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减少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机体免疫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l周、2周的机体免疫状态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机体免疫及营养状态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在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l周和2周后的免疫及营养状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给予治疗2周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SAP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及免疫状态,影响效果更为积极,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规范化序贯肠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氨基酸营养支持方案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初始大剂量方案和快速增加方案,对比2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代谢指标、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体质量、头围、身长增加速度增快,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时间缩短(P<0.05);出生后14 d,观察组患儿血清Pre-ALB、IGF-1、瘦素、MOT、VI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r、BUN、DBiL、TBA、CO_2C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较对照组降低(2.7%vs.21.6%)(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大剂量氨基酸营养支持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率,且对机体代谢影响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侯皓 《当代医学》2013,(30):50-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的77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呆用一般保守营养给予治疗;2009年1月-20}1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采用严格遵照早开奶(24h内)、给予微量喂养、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必要时可以尽早给予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两组早产儿的生理质量下降时间[治疗组:(6.42±17.9);对照组:(84.2±14.8)]、体质特征下降幅度[治疗组:(5.42±1.23);对照组:(897±23.1)]、以及恢复体质所需的时间【治疗组:(7.03±49.8);对照组:(108±548)】,观察婴儿体质增长速度【治疗组:(17.3±4.07);对照组:(16.9±61.3)】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23±12);对照组:(29±14)]。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性质下降时间、体质特征下降幅度以及体质恢复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的生理体质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运用传统的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无任何禁忌的情况下运营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则有所下降,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来时,在无任何禁忌的情况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非常经济和安全,且对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艳艳  李晓东  刘丽芳 《医学综述》2012,(20):3471-3472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早产儿早期合理营养与体质量变化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84例胎龄在28~37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体质量分为两组:<2000 g组和≥2000 g组,比较两组早产儿早期的肠外营养及胃肠营养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2周肠外热量及蛋白质摄入有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早产儿在开奶日龄、体质量开始增长日龄、回到出生体质量日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热量及蛋白质的摄入对出生后体质量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对早产儿,尤其是出生时体质量较低的早产儿,应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阶段性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阶段性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14/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危重病病人采取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科的危重病人50例,采取数字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对病人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对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占其中的12%;对照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4例,占其中的5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病人应激性溃疡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穆春 《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的营养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胃癌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PN组,即早期肠外营养组,EEN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从手术第一天开始给予一周时间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对各项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质量等进行测量,通对平均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EN组要比PN组明显缩短.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使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0-8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早产儿均根据体重规划每天所需能量予以常规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早产儿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干预。两组疗程均到纠正胎龄40周。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比较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检测(NBNA)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营养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重增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NBNA测试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策略能增快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速度,缩短营养支持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及笔者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时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肠内组与肠外组各42例.肠内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APACHEⅡ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肠内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肠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 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心得。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来讲,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缩短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