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JCI管理标准,提高医务人员医技科室危急值的接报管理,缩短"危急值"从报告到处置的间隔时间,提高危急值接报准确率。方法制定危急值制度及流程,对临床危急值报告范围进行设置,每月收集、分析危急值项目的接报流程,汇总分析2015年4月至9月690例危急值检查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对危急值的动态管理,提高病员在出现"危急值"、面临生命危险状态时的治疗有效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通过对2015年4月至9月危急值接报流程的汇总分析发现:危急值报告医技科室中检验科占比91.59%;漏记、无病程记录、病程记录日期不符等问题发生频繁,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进行统计后,发现急诊内科、心内科占比突出;通过对这两项内容的统计,不难看出问题出现频率高的科室,为我院患者多、病情重、抢救频率高的科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造成接收危急值电话后,忘记登记危急值登记表、记录不全、记录错误,对患者进行相关处理后没能及时记录病程记录。结论强化医务人员的危急值意识,熟练掌握报告流程,能够有效的保证危急重患者的检查信息传递及时、有效,最大限度降低临床风险、保障医疗安全,规避因危急值流程问题造成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仁美  朱胜春 《中国医院》2011,15(10):44-46
目的: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方法:医院层面成立跨部门的危急值质量管理小组,协调与监控整个危急值流程的执行情况,评估危急值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门急诊及临床各科针对本部门进行危急值质量的控制与改进活动、结果:优化了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内容及报告流程,提高了危急值制度的落实率。结论:全部门、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医院危急值无缝隙管理能提高危急值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危急值管理流程优化的实践效果.方法: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契机,对现有危急值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构建医院危急值个性化管理平台.结果:医院危急值个性化管理平台应用后,危急值患者的开始干预时间显著缩短,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将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机技术与医院现有危急值管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103例危重新生儿检验危急值报告情况,探讨护理对策,为危重新生儿的抢救赢得时间,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03例危重新生儿的危急值检验报告的内容和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重点。结果:在接收到的103例危急值检验报告中,血细菌培养阳性60例,血电解质紊乱21例,血糖异常20例,低血红蛋白2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预警。护理重点是规范留取血标本、针对性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及输血护理。78例治愈出院,13例因病情需要转院治疗,12例家属考虑预后放弃治疗。结论:在NICU危急值检验报告中,血细菌培养,血电解质及血糖占重要比例,通过对危急值检验内容的分析,有利于医生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护理上进行针对性的病情观察,提高危重新生儿治愈率及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检验报告危急值的护理管理,抢抓患者最佳救治时机。方法对检验报告危急值的各个环节进行培训、指导,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正确掌握报告危急值的方法。结果护理人员全部认识了检验报告危急值的重要性,掌握正确报告危急值的方法,认真落实检验报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结论在完成检验报告危急值制度的工作流程中,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熟练掌握报告流程,能有效保证临床检验危急值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陈琼 《包头医学》2015,(4):243-244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B超室"危急值"报告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B超室危急值报告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结果: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到B超室"危急值"管理中,能有效提高B超室"危急值"管理,2013年本院B超室医师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达100%,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结论:分析整改B超室"危急值"报告管理中存在的根本原因,提高医师对危急值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增强识辨B超"危急值"报告项目和警戒值,是落实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在临床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急诊科抢救中出现23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3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中2例死亡(8.7%),21例电解质危急值得到改善后抢救成功,救治率91.3%.结论 出现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检验医师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增加抢救成功率,同时应加强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管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53-155
目的 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对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进行持续改进。方法将检验科危急值的管理过程按PDCA循环法分为P(计划阶段)、D(实施阶段)、C(检查阶段)和A(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按照管理目标和改进计划开展工作,通过提问、查阅信息系统和危急值登记本的方法,了解工作人员对危急值的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知晓率和书写合格率,并分析实施效果。结果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从2016年上半年至2016年下半年,检验科工作人员危急值的报告率由89.1%上升到96.4%,报告及时率由81.6%上升到98.3%,书写合格率由86.1%上升到98.7%,知晓率由46.7%上升到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法,检验科危急值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仍未达到目标管理值,有待通过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何林科 《大家健康》2014,(1):196-197
目的:研究了相关临床实验危急项目数据,对其产生因素、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对危机值报告制度的效力改进及数据临床采集准确度提高进行了探究。方法:收集本院相关临床科室于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间的危急值项目报告,回顾性分析了相关数据;对危急值项目的出现率、部门分布、各危急值百分比占有率及危急值的范围评估。结果:本院急值的发生率为统计为10.53%,因标本采集不规范,造成假性比例为9.72%,各危急值占总报告危急值的比例前3名依次为血钾、血小板、白细胞。部门分布以住院部最高。结论:建立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并规范化实施,保证实验室危急值项目结果可信度,提高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反应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及其促进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思路.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中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的要求,和我院实际情况确立危急值项目的范围,并建立检验科的危急值项目表进而管理流程. 结果: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3个月后,临床科室共报告危急值112次,共分布在9个科室.其中白细胞的计数报告率最高.结论:检验科实施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可完善临床和科室的规章制度,促进了检验科质量的有效管理.为临床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救治危重患者及避免医疗事故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3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查阅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2013年出现的检验危急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危急值报告共出现298例,其中血钾173例;肌酸激酶91例;血糖18例;白细胞计数10例;血锂6例,占以上全部检验报告的0.76%。结论:精神病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报告以低血钾、肌酸激酶升高和血糖异常为主,分别占危急值报告总例数的58%、30%和6%。做好临床危急值报告工作,对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亚  冯远奇  王爱琳 《吉林医学》2011,(21):4459-4459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方法:对血常规、凝血检验危急值进行设置,并分析其报告流程及临床价值。结果:利用网络优越性、报告双审制度、长期坚持及不断完善建立的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不仅能加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避免不规范的操作,还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提高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方法对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单据进行分析,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危急值检验报告数据占全部检验数据的0.14%,占危急值项目检验数据的1.78%。其中血小板计数是危急值发生最多的项目,其次依次为白细胞计数、血钾以及血红蛋白。其中发生危急值最多的3个科室依次为血液科、肿瘤科以及ICU。结论检验科的检验人员认真的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让临床医师迅速、准确的了解危重患者的检验结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危急值是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危急值的管理涉及技师、护士、医生等不同人员,以及实验室、护理部、临床科室等多个部门,是医院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危急值项目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解释,从而全面的掌握危急值的状况,为危急值制度的制定和改进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使检验危急值报告工作更加合理、规范,且符合实验室和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5.
李笠  李涛 《中国医院》2022,(2):83-85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近期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管理数据特征,探讨门诊患者危急值信息化闭环管理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方法:分别收集研究医院2020年6月起完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向患者推送危急值预警通知管理方法前后、同期各4个月,共8个月的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数据结果。结果: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危急值管理质量指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分析门诊危急值管理数据,针对问题完善信息化管理方法,提高了门诊患者危急值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抢救平均时效,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临床实验室不同年度危急值报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科学评价,使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合理运行.方法 对我院2016—2019年的危急值报告内容中的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报告及时率、危急值发生的项目和危急值发生的科室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改进性措施.结果 2016—2019年间危急值发生率升高,危急值报告及时率明显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工具应用,落实并规范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的制度实施。方法:组建PDCA循环小组,调查目前危急值执行的现状,确定加强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管理,通过不断地分析总结,修改并完善现行的住院部检验危急值制度,制定合理的危急值制度,培训学习,采取多种方式检查督导各科室对危急值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实施PDCA后,医护、检验人员对危急值制度知晓率情况显著提高,执行率从68.5%上升至9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1年的PDCA循环,"危急值"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合格率明显提高,使"危急值"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危急值不规范处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危急值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活动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急诊危急值不规范处置率由品管圈活动改善前49.5%降至改善后5.3%。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急诊危急值不规范处置率,实现对急诊患者出现危急值的处理标准化管理,提升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危急值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在临床检验体系中,对危急值进行有效管理,认清危急值在临床检验体系中的重要性。结果: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危急值,就可以为患者采取快速地治疗及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反之,如果临床医生不能够及时了解"危急值",就可能丧失最佳治疗机会,给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结论:在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危急值"检验结果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生化危急值项目报告的频率,区分临床生化检验真危急值与假危急值,并对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进行了分析。方法:对该院78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项目和出现假危急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的数据,得到假危急值包括K +/Na +假危急值、血糖假危急值、血钙假危急值与尿素假危急值,分析造成假危急值的原因,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