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七味白术散为治疗脾虚泄泻的经典名方,本文介绍了贵州省名老中医吴光炯教授应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经验,并对脾胃病病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3.
主要阐述了 5个方面问题。①体质辨证的内涵 ;②体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拓展 ;③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病理观的重要体现 ;④颜德馨充分发挥了体质辨证学说 ;⑤体质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论小儿体质与体质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小儿体质呈特殊性,表现为易感性、易变性、可塑性;小儿体质辨证可用以指导孕期保健、后天调摄、辨证施治及体质重建;并建议多学科研究小儿体质学说,开展小儿体质分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将体质分型与现代免疫学、血液流变学、现代遗传学等研究及疗效观察相结合,与西医体质学说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药调理对于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唐汉钧教授在乳腺癌术后的诊治和理论上颇有认识,他从脏腑阴阳气血辨证治疗乳腺癌术后,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体质辨证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阐述了5个方面问题。(1)体质辨证的内涵;(2)体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拓展;(3)体质辨证是中医整体病理观的重要体现;(4)颜德馨充分发挥了体质辨证学说;(5)体质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重视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通过文献的研究,认为辨体质是建立在中医"因人制宜"基础之上的,相当于西医的个体化治疗,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归纳出辨证和辨体质的关系:辨体质提高辨证的准确度;辨体质是辨证的基础,在疾病预防中起重要作用;辨体质和辨证结合可以把握疾病规律;辨证包含辨体质;我们不难看出辨证和辨体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病的主要特色,它的主要目标是"病",是对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断病理特点作为研究的主体,而辨体质的主要目标是"人",主要诊察形体、心理、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即人对这些因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9.
不同体质特征因从化各异的差别,决定了患病的易趋性和得病后的不同转归.重视体质辨证,应“以人为本”,重视患者体质强弱虚实的差异性,突出机体自身体质特点和防病抗病能力,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出发,制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尽可能减少因过度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依靠机体自身的能动性并配合药物的治疗来实现患者的治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和寒热错杂体质多寐病患者的体质进行判别与分析,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针对多寐患者偏颇体质进行调理,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实践证明体质辨证是临床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用于慢性病和疑难病治疗与调摄。对于人体体质的认识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临床的具体运用中不能局限于目前所颁布常见体质相关内容,而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升和丰富中医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从而为中医药更加精准解决各类临床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体质辨证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物质。这种物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历史文献十分强调体质的差异,认为体质的本质是阴阳气血的强弱多寡和脏腑功能的盛衰,并提出了“因人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治法。《伤寒论》从体质类型、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辨证、体质与治法方药、体质与病证转归及预后等方面把体质理论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使中医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吾师戴永生,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内知名中医五行辨证研究专家。其从事的《中医五行系列研究》成果,获得贵州省200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幸跟随导师临床实践,见证导师灵活应用五行辨证辨治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的众多案例,今整理二则中医肝病五行辨证医案与同道交流,共同光大中医五行辨证。  相似文献   

13.
朱敏 《中医学报》2011,26(11):1315-1316
目的:浅析老年人“衰老心脏”的体质辨证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通过对衰老心脏的体质辨证及康复指导措施的分析,探讨衰老心脏的防治方法.结果:衰老是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由衰老所致的功能下降或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结论:综合措施对衰老心脏康复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艾儒棣教授从肝论治男性型脱发辨证诊疗思维和临证选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艾儒棣教授临证抄方及对艾儒棣教授治疗男性型脱发医案的收集、整理、归纳,从病因病机、选方用药等方面论述艾儒棣教授从肝论治男性型脱发的学术观点及临证诊疗思维,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艾儒棣教授另辟蹊径以肝为着眼点辨证论治男性型脱发,认为肝肾藏泄失调是发病主因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不离"乙癸同源"原则,以补肾益精为本,平肝潜阳为标,兼顾它脏,扶正祛邪。所举案例以此法为要,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益肾生发,疏肝止脱,疗效显著。[结论]艾儒棣教授从肝论治男性型脱发,临床疗效突出,其宝贵经验值得我辈认真研习、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郑启仲教授应用脏腑辨证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抄方,收集跟师医案,从病因病机、辨证治法、选方选药等方面阐述郑启仲教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学术观点,并列举病案两例加以佐证。[结果]郑教授认为小儿睡眠障碍的核心病机为五脏失调、五神不安,痰湿之邪为重要的病理因素,饮食积滞、外邪侵袭、情志所伤为发病的诱因,治疗时当调整脏腑寒热、虚实,重视痰湿之邪,兼顾病因。选用龙胆泻肝汤、导赤散清心肝之热,附子理中汤、肾气丸温脾肾之寒,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脾胃之虚,温胆汤、十味温胆汤、神术散、涤痰汤等方剂祛痰湿之邪。所列病案两例,睡惊症案辨证为痰热内扰、心虚胆怯,予化痰清热、益气宁心,治以十味温胆汤加减;发作性睡病案,辨证为脾肾阳虚、寒湿困阻,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七味白术散加味,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郑启仲教授应用脏腑辨证补虚泻实、调整寒热,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病 ,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 94.0 4 /1 0万人 ,患病率冠诸病之首[1] 。从不同角度积极防治中风病 ,提高临床治愈率是医务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来 ,中风病与体质的关系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1 中医对体质的认识1 .1 体质的概念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异性 [2 ] 。它既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又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绝对意义上来说 ,任何两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验证在"术前体质辨证、术后快速整体康复"理念模式的指导下,运用中医活血祛瘀、健旺脾胃、固本培元等方法,促进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和整体康复,从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达到快速整体康复为目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0 年1月至200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产妇 5500 例作为对照组,以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符合入选标准的产妇2 300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根据产前体质辨证,产后以中药体质调理并配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配合能量合剂、维生素等支持疗法.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伤口感染和伤口疼痛评分、胃肠道反应、术后胃肠道排气排便时间、泌乳情况、宫底下降高度、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术后在伤口疼痛评分、伤口感染及胃肠道反应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排气排便时间提早,泌乳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质辨证、术后快速整体康复"模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可使产妇顺利、快速地度过产后康复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眼底病的中医治疗仍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对于无症可辨及有症毫不相干的情况,李传课教授强调以辨病为主,然后从病理变化及不同阶段进行辨证;并结合视网膜病征、实验研究成果、年龄特征及“肥人多痰”、“瘦人多火”、“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等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论治膝骨关节炎的辨证特点与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黄桂成教授侍诊抄方,整理医案、临证揣摩,总结黄桂成教授从络病角度论治膝骨关节炎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黄桂成教授认为筋骨由络脉充养,络脉不通是膝骨关节炎的病机本质,临证对于膝骨关节炎的辨证立足络病理论,从发病因素、病邪新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病血病等方面着手,治疗上提倡"以通为用",并善于运用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益药等药通络蠲痹,临床疗效突出。所举医案患者辨为肝肾亏虚、寒湿阻络证,黄教授从"络"论治,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为法,注重通络药与其他药物的灵活运用,经治后患者多年痼疾告愈。[结论]黄桂成教授诊疗膝骨关节炎,从"络"论治,强调辨证与用药的统一,思路清晰,特色突出,疗效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试述《临证指南医案》老年体质与老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