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味柴胡汤治疗偏头痛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属中医“偏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加味柴胡汤出自唐宗海《医学见能》,笔者用此方治疗偏头痛略有心得,现介绍如下。1病机分析中医之偏头痛是按头痛部位命名,按病因分类,应属内伤头痛。头居高位,脏腑清阳之气和精华之血都上会于此  相似文献   

2.
正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指偏于头部一侧的头痛,属中医学"头痛"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与头痛相近,多为内伤所致。常见病机有肝阳上亢、瘀血气滞、寒饮蒙阻等。临床多为一侧头痛,或剧烈发作,或缠绵不断。头痛剧烈发作时痛不可忍,或欲撞墙而死,或欲哭欲嚎。剧痛过后多为头痛缠绵不断,时发时止,久治不愈。为探究治疗偏头痛的可靠方法,为偏头痛的相关治疗和临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和疑难病证,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祖国医学称之为“头风”、“偏头痛”、“脑风”、“首风”等。《证治准绳·头痛》曰:“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现代医学中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外伤所致的头痛等都属于中医之“头风”、“偏头痛”范畴。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多属实证,治以祛风散邪止痛为主;内伤头痛多因精志所伤,肝阳上亢;肾虚;血虚;脾胃虚弱,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瘀血等所致,多属虚实夹杂,需审证求因。中医  相似文献   

5.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头痛又称“头风”,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单独出现,也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最早记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为“脑风”、“首风”。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肾精亏虚、饮食劳倦、跌仆外伤皆可导致头痛。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使经脉阻滞,清阳不得疏发可致外感头痛;内伤情志,忧郁恼怒,气郁肝阳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可致肝阳头痛;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可致肾虚头痛;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7.
马东 《世界中医药》2010,5(1):49-49
偏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作止无常,或左或右,遇风易触发或加重,经久不愈,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的特征,故属于中医“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居高巅之位,惟风邪可到,审证求因,可知偏头痛多由风邪所致,这也正是古今医家习用风药治疗头痛的依据之所在。正如《医宗必读·头痛》所云:  相似文献   

8.
血管神经性头痛乃是一种缠绵难愈、复发性强,疼势较剧,多为一侧患病的慢性头痛疾患。此病类属中医之“头风”或“偏头风"。病因多属内伤;病机多因肝郁血瘾、痰浊等阻扰头部清阳所致。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没有高血压之病名,散于头痛、眩晕、风眩、风厥中。《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头痛当分内伤与外感,高血压多属内伤头痛。关于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认为眩晕主因是“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  相似文献   

10.
一偏头痛一症,中西医都有这个病名。中医认为头痛之偏左偏右者。其病因病机有肝阳上亢、肝郁血虚。因风痰、风热、气虚等所致。中医古方之“散偏汤”,见于清孟文瑞“春脚集”,为治偏头痛之方,不独原著者称  相似文献   

11.
风药是指具有祛风散邪作用的一类药物,高血压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认为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涉及邪中经络、郁火内结、瘀血停阻、痰湿内蕴、内虚生风,治疗上可以风药散之、发之、行之、胜之和佐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风药可扩张外周血管,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剂作用,可调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当代医家辨证亦多应用风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泰 《中医研究》2002,15(4):63-64,F003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本病属中医学“偏头痛”、“头风”、“面痛”、“首风”、“脑风”等病证范畴。现将十年来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手足三阳脉均会于此 ,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或因外邪 ,或由内伤 ,或内外合邪 ,俾脏脏功能失调 ,经脉痹阻 ,气血逆乱上犯于头面而痛。外邪入侵 ,多责之于风寒、风热邪气 ,如《证治准绳》云 :“面痛皆属于火……暴痛多实”。而《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一种以间歇性头痛发作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所致,以内伤居多,其病位在头,涉及脾肝肾等脏腑,风,火、痰、瘀、虚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治疗上外感以祛邪活络止痛为主,内伤以扶正补虚缓急止痛为主.本文介绍作者辨治偏头痛五种常用方法及经验,并列习用方药,浅探偏头痛方证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病,以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为特点,且易复发、迁延难愈.中医将其归于"头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多因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或风、寒、湿外邪入侵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至气机逆乱,痰湿内蕴,瘀血阻络,寒凝气滞,脑脉失养,气机不畅而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5.
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王永生 《山西中医》2010,26(4):59-60
偏头痛是神经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故从中医角嚏探讨其病因病机,认为“风痰入络”为主要病机,即所谓“久痛入络”,“不通则痛”。据现代研究资料证实,虫类药善于搜风剔络;临床研究也显示,搜风剔络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方鸿 《山西中医》2003,19(4):62-62
中风病病因错综复杂 ,其临床表现多以肝肾阴虚、瘀血内阻、肝风内动、痰湿内阻等为基本证型。风、火、气、痰、湿、虚、瘀等病机中 ,虚损是中风病的根本 ,其始终贯穿于中风病的全过程。现就中风病从虚论治略述浅见。1 中风病从虚论治的理论基础虚与中风病关系密切 ,历代医家早有论述。唐宋以前 ,医家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至金·刘完素首先提出“肾水虚衰论” ,李东垣认为“正气首虚” ,王履则强调中风“非外来风邪 ,乃本气病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 ,“凡此病者 ,多以素不能慎 ,或七情内伤 ,或酒色过度 ,先伤五脏之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整理《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古籍中关于“胸痹”“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的论述,探析古代医家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从外感邪淫、内伤心肾、饮食内伤血脉、肝脏受邪、内伤宗气、瘀血内伏血脉等6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探析中医在心力衰竭这一急症中的运用优势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谨敏  吴成翰 《光明中医》2011,26(4):846-848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范畴。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对本病有"首风""脑风"之称,并在《灵枢·厥病》首次出现"厥头痛"、"真头痛"之名。偏头痛病机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病位在脑,但是涉及多个脏腑功能的失常,其中与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余矢志治疗“突发性发热”、“反复发热”或多种病因不明的发热近三十载 ,据临床所知 ,凡属此类发热 ,尽管证情复杂 ,病因病机涉猎面广 ,但总不外内伤、外感两种。外感多由于正气不足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云 :“不相染者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避其邪气”,抵抗免疫力减弱 ,蒙受四时非时之气所伤是起病之源 ;内伤多由气血阴阳亏损所致 ,凡此两种 ,外伤多属阳虚 ,内伤多属阴虚。故在辨证施治上 ,应审时度势 ,即所谓擅诊者 ,先别阴阳 ,得其机要 ,动小功大 ,用浅功深。余集治发热及反复发热之成 ,尤以受温病学说之启迪 ,特以从病因病机学…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内伤头痛,实证多见,常为肝胆郁热,痰湿上扰,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虚证较少,常见为肝血不足或肝肾阴虚。实证日久,邪实正虚,可见实而夹虚证,虚证日久,瘀血痰湿内生,亦可致虚中夹实证。内伤头痛的病位主要在肝胆,进而波及脾胃和肾。本病的基本治法是祛其火热痰湿瘀血之邪,恢复其肝胆脾胃升降之职,不使邪扰清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