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以"天人相应"观探寻施法用药"法于自然"之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人相应”的基本观点探寻古人受自然界日月、冬夏、昼夜之往复的启发,对某些疾病的施法用药,往往根据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特点,时时把握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天时因素,以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内经》在“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指导下,在研究生命过程及其机制与规律时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生命功能结构说。将人放在宇宙自然中来考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故有“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之说。大宇宙有阴阳之变化,四时之更替;小宇宙也要从其阴阳,顺其四时,使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是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古人受自然界日月、冬夏、昼夜之往复的启发,对某些疾病的施法用药,往往根据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特点,而遵“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择时原则,时时把握与人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天时因素,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故曰:“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家的“天人相应”观黑龙江中医学院张世英(150040)“天人相应”观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内经》认识人和自然界统一的整体观。《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金元四大家创造的独特学术理论,其基本观点仍然是“天人少应...  相似文献   

4.
"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体除脏腑阴阳气血等存在着四时相适应的关系外,神气的活动也必须与四时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其清静内守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一、适应外界环境《灵柩·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认为: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既“天人相应。”如果违反这种“天人相应”的规律,则象《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我们的祖先在这种“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基础上,创立了许多适应外界环境的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时的转移是阴阳消长变化的过程,万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就是阴阳消长变化的自然规律,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  相似文献   

6.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以五脏为中心,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连。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通过诸多因素作用于人体,其中自然界的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尤为突出。中医顺时养生是基于天人相应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并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顾护神形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析中风发病与死亡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兴  杜淑云 《中医杂志》1999,40(8):508-509
中风发病和死亡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及昼夜消长节律均有密切关系。《灵枢·岁露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近年来,时间生物医学也揭示了疾病发展与生物节律有关,这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吻合,笔者对北京矿务局总医院神经科病房1995~1997年收治的148例死亡患者进行了发病和死亡时间与季节、时辰的统计分析。 148例患者中男性91例(61.49%),女性57例(38.51%),年龄最小40岁,最大92岁,60岁以上者107例,占72.30%,平均死亡年龄为60.83岁。发病时  相似文献   

8.
天人观是中医学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也就是中医的自然人体观.人类生息于天地之间,日月之下,与大自然浑然不可分离,自然界有昼夜朝夕四季节气之更替转换,生命活动亦有抑起扬落之应合.正如《灵枢·岁露》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张仲景继承发扬了《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之中.下面拟从这几个方而对仲景有关内容加以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以匡不逮.  相似文献   

9.
杨丽华  王建国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17-1018
以“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理论为指导,依据人体阴阳消长、气血盛衰、脏腑虚实与整个自然界密切关系,探讨人体阴阳、营卫、五脏主时的昼夜变化,以调整人体“睡眠-觉醒”的生理活动治疗不寐。  相似文献   

10.
季节气候变化与发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十分强调“天人相应”的自然生物统一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不仅依赖于天之五气,地之五味以生存,而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也密切影响着人体,同时,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等过程具有周期性相适应的变化。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经文从四时多发病的角度,说明五脏之气的强…  相似文献   

11.
<正> “脾旺于四时”是整体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不仅强调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古代医家视人体为一小天地,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灵枢·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应”,《灵枢·岁露》亦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种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2.
“摄生”又称“道生”、“养生”,简而言之,就是保持生命、讲究卫生的意思。祖国医学对“摄生”历来持两种观念:一是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二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天人相应”,这里指人于外在环境中要注意趋避邪气的侵袭,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居天地气交之中,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故顺应自然,依时摄养,对于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相似文献   

13.
凌弘 《中医正骨》2007,19(11):75-75
天人相应观是指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现象以及疾病同自然界变化的相对应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而在其生理、病理变化上有所反映,正如《灵枢.邪客篇》所言:“此人与天地相应也。”天人相应观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经此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而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本文试结合文献所载病例,对天人相应观的临床指导意义作进一步探讨。1两胁疼痛案“肝为少阳生于左”,这里“少阳”是指春…  相似文献   

14.
王丽贤  刘金涛 《河北中医》2012,34(8):1229-1229,1244
《内经》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自然界有昼夜的阴阳变化规律,人体昼夜的阴阳消长与之相应,睡眠的生理就存在“昼精而夜瞑”的生命节律.失眠在《内经》中被称为卧不安、夜不瞑、不得卧、目不瞑等,关于失眠的分类证治理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物质。气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生成了天地、万物,也生成了人类。因此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等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即为"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人们可通过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参悟来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即通过分析天人关系的原理来探析形神关系的内涵,从而调节自身生命活动,而达到"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的和谐平衡,对于临床与养生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1、时令节气的阴 阳升降变化特点: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2、人与天地自然 相应:人生存于自然界中,是大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然界的任何运动和变化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时令的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对人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人体生理节律看《内经》的时间生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历来强调人体生理活动和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内经》认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对于自然界四时、日月的周期性变化“人亦应之”。这是因为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太阳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中节气及其古今时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观念是中医理论最出色的特点之一。中医学认为 ,人体各脏腑以及整个人体 ,都与“天地”即整个自然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自然界时节正常与不正常的变更 ,都可在人体引起相应的生理与病理变化 ,而测知这种变化的时值标准 ,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时令节气。1 古今节气概念  相似文献   

19.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霄霖 《河北中医》1998,20(4):251-252
自然界存在着自然节律,产生自然节律的基础是阴阳消长.《内经》的时间治疗学观点就是建立在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的基础上.自然界日月运行,气候寒暑变化对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经脉气血的运行都有直接影响.当人体脏腑功能紊乱,不能与自然界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病理改变.因此治疗疾病要根据“天人相应”的规律去调整机体的失衡状态,以求机体内外环境整体的统一.正如《内经·四气调神论》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瘀血证是中医特有的命名.大凡离经之血积存体内,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由此引起的病证统称为瘀血证.对其治疗,虽有活血祛瘀之大法,但若细究各类瘀血病证病发的规律去因时制宜治疗,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