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患者女 ,6 4岁。 5个月前出现发作性夜间憋气、端坐呼吸 ,近日加重于 2 0 0 0年 11月 7日入院。既往患者无全身肌肉乏力、盗汗 ,无肾脏及胃肠道肿瘤病史。体检 :患者颈部较粗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 :T3 0 .92nmol/L ;T40 .6 8nmol/L ;TSH 0 .492 μU/L ;TUP 1.0 2 ,血钙正常。CT及加强CT提示 :(1)颈部结节性甲状腺肿 ;(2 )右前上纵隔见 3.0cm× 3.5cm× 3.5cm大小的软组织阴影 ,边界模糊 ,与周围血管境界不清 ,其内见沙粒样钙化 ,考虑胸腺瘤可能性大。行第一次手术 ,切除颈部及胸骨后甲状腺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00mg·d~(-1)神经节苷脂治疗,持续治疗2w后,改为40mg·d~(-1),持续治疗1m。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加压20min后持续吸氧60min,减压25min,中间休息2次共15min,1次·d~(-1),持续治疗1m。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巴氏指数(Barthel)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重残及死亡率分别为36.36%、7.27%、3.6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6.36%、23.64%、18.18%(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GCS评分分别为69.13±7.56分以及11.64±2.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27±8.64分与11.64±2.78分(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高压氧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外照射在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共64例。均经手术病例确诊为甲状腺癌,其中女性45例,男性19例,中位年龄61岁,病理类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34例,滤泡型乳头状癌4例,滤泡状癌13例,髓样癌7例,未分化癌6例。外照射均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3DCRT)或调强(IMRT)放疗技术,根据不同的部位分割方案如下:1)复发性甲状腺癌:50.4~60 Gy/25~28次,1.8~2 Gy/次,调强放疗。2)转移性甲状腺癌:骨转移灶:24~50 Gy/6~25次, 2~4 Gy/次;脑、肺、肝转移灶:48~64 Gy/7~8次,6~8 Gy/次。疗效评估方法:1)对于有可测量病灶的40例复发及转移性病灶,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分析评估治疗后1月的疗效。2)应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近期止痛效果。结果 1)40例可测量病灶的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应用外照射放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DCR)为90.62%。2)24例骨转移患者,疗前NRS疼痛评分为(7.65±0.67)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为(4.36±1.09)分,有效率为75%(18/24)。治疗结束后3个月为(2.15±1.28)分,有效率为91.67%(22/24),P0.05。外照射放射治疗的止疼效果有延迟。3)外照射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体内甲状腺球蛋白(Tg)的中位下降率为56%(0%~99%),提示治疗有效。全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报告(CTC)-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外照射治疗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控制局部病灶的作用,且无严重毒副作用,可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凤春  吴文强 《医学信息》2010,23(5):1325-1325
1 病例 男,32岁,因不明原因全身瘙痒、荨麻疹5h于2009年5月17日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医,诊断: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按医嘱给予0.9%生理盐水20ml加地塞米松5mg缓慢静脉注射.当药液推入体内约2ml时,患者突感上腹不适,头晕、胸闷、继而出现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肢端发凉、脉搏细速,92次/min,测血压60/0mmHg,立刻停药按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吸氧,快速建立输液通道,给5%葡萄糖溶液500ml加10%葡萄酸钙20ml静脉滴注.治疗约30min后上述休克症状得以缓解,面色转为红润,肢端转暖,测脉搏82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96/64mmHg,给予转观察室留观治疗.次日追踪:患者观察治疗14h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鼻饲行肠道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强化,分别于给予营养支持前(治疗前)及营养支持1月之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分别为:13. 33%、22. 22%及(4. 35±0. 7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 22%、78. 43%及(2. 84±0. 32)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ALB、NB及TP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ALB及T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ALB及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N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N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 A、Ig G及Ig M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 A、Ig G及Ig M水平分别为:(2. 14±0. 12)g/L、(11. 73±0. 07)g/L及(1. 51±0. 07)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因子Th1、Th2及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免疫因子Th1及Th1/Th2均明显增加,Th2则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h1及Th1/Th2水平分别为:(45. 34±0. 61)及(1. 77±0. 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Th2水平为(25. 56±0. 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D-乳酸及PCT水平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D-乳酸及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D-乳酸及PCT水平分别为:(1. 34±0. 1)mmol/L及(4. 25±0. 11)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及患者营养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病例 :患儿 ,男 ,7天 ,G3P3,足月分娩 ,出生体重 34 0 0g ,生后全身青紫 ,未经处理约 1小时后 ,青紫略好转。 1天前 ,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拒奶 ,恶心 ,不哭、少动于 1999 8 2 7入院。其二姐因“脑积水”于 8个月时死亡 ,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查体 :T37℃P130次 /分 ,R40次 /分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神志清 ,呼吸急促 ,反应差。全身皮肤粘膜黄染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 ,四肢末端紫绀 ,双肺呼吸音粗糙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 130次 /分 ,律齐 ,心音有力 ,心前区可闻及 4/ 6级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传导广泛 ,伴震颤。肝肋…  相似文献   

7.
据VoglTJ(Radiology ,2 0 0 2 ,2 2 5 :36 7- 377)报道 ,用局麻 ,在MRI引导下激光热疗 (LITT)肝癌安全。VoglTJ等报道了治疗 899例肝癌患者的经验。在 8年期间对 2 5 2 0个病变行 2 132次治疗。 2 0世纪 90年代中早期以 4~ 5W的能量常规激光治疗 5 0 0例患者 ,其余患者为近年用改进的 30~ 4 0W多能激光器治疗。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3例于治疗后 30天内死亡 (0 .1% ) ,16例胸膜渗出作了胸腔穿刺术 (0 .8% ) ,15例肝脓肿需行引流 (0 .7% ) ,4例胆道损伤 (0 .2 % )。 3例节段梗阻 (0 .1% )。 1例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对 2 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随访复查子宫、瘤体大小变化和临床症状、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后随访 3~ 18个月 ,有效率为92 .6 % (2 5 / 2 7) .月经过多的改善率 89.5 % (17/ 19) ,痛经改善率 88.9% (8/ 9) ,子宫体积减少 4 8.9± 15 .6 % (t =13.392 1,p<0 .0 0 1) ,肌瘤体积减少 5 6 .8± 17.9% (t =14 .6 4 0 3,p <0 .0 0 1) ;并发症发生情况 :轻中度发热 2 0 / 2 7(74 1% )、中重度腹痛 5 / 2 7(18.5 % )、月经周期缩短 10 / 2 7(37 0 % )、短暂性停经 4 / 2 7(14 .8% )、闭经 2 / 2 7(7.4 % )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损伤小 .但栓塞前需行活检术排除恶性病变 .  相似文献   

9.
病例:例1:男,4h,因出生后全身皮肤出现一层黄色胶样膜于2004年6月2日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孕37^ 2w,剖宫产出生,无窒息。患儿生后反应好,无发热、抽搐。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体检:体温36.4℃。脉搏140次/min,呼吸40次/min,体重3000g。全身皮肤发亮似羊皮纸样、无脱屑,双眼睑、口唇外翻,四肢远端似戴着长筒胶皮套,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略屈曲,四肢肌张力稍高。原始反射存在。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及电解质无异常,血培养(-)。取黄色胶样膜行病理检查示:过度角化物,未见上皮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转移瘤的诊断技巧、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2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54例四肢长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8~72(60.6±12.5)岁;股骨38例(70.4%),肱骨16例(29.6%)。54例长骨转移瘤患者均行X线、CT、MRI及全身骨扫描检查,19例进行组织活检。术前Tokuhashi评分≥12分者31例、9~11分者8例、≤8分者15例,术前Mirls评分为9~11分,平均10.3分;依据Tokuhashi评分及骨转移瘤部位拟定治疗方案,按照Mirls评分对濒临骨折患者的治疗决策进行评估。采用VAS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Karofsky体能状况评分(KPS) 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身体状况、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5例(64.8%)患者通过病史资料和影像学评估获得长骨转移瘤的诊断,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9(35.2%)例通过病史资料、影像学评估和组织活检(15例芯针经皮穿刺活检+4例切开组织活检)获得长骨转移瘤诊断。54例患者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31例,术后平均存活10.5(4.5~30)个月;存活23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生存率70.4%(38/54),1年生存率57.4%(31/54),2年生存率46.2%(25/54)。围手术期内患者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手术部位未发生内植物失效、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疼痛VA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5, P<0.01);术后3个月患者KPS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6, P<0.01)。MSTS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平均21.95(16~28)分,上肢平均20.54分、下肢平均23.36分;其中优24.07%(13/54)、良53.70%(29/54)、中20.37%(11/54)、差1.85%(1/54),优良率77.78%(42/54)。结论 病史资料评估结合详细的影像学分析可以对大部分四肢长骨转移瘤做出正确诊断;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需进行组织活检。恰当的外科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长骨转移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6岁,因炼铁炉喷火致伤,于伤后7h长途转运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体温36.7℃,心率11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因四肢烧伤未测。轻度烦躁,感口渴,四肢厥冷,末梢循环差。全身仅见头顶、脐周、腰背部、会阴及双足底有约5%正常皮肤,其余均为烧伤创面;面颈、四肢、躯干创面皮革样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特点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严重烧伤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烧伤学科在老年严重烧伤治疗领域提供较为详实的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的年龄≥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30%总体表面积(TBSA)的老年严重烧伤患者住院病史信息,收录信息包括患者入院日期、年龄、性别、烧伤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烧伤原因、受伤场所、合并伤前疾病、烧伤后并发症、合并吸入性损伤、生存患者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留治时间及治疗结果。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二项分布检验,生存患者和病死患者对比有差异的因素(年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存在伤后并发症)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收录老年严重烧伤患者73例,老年严重烧伤患者发病率从2005年2.7%上升到2017年17.8%,呈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P<0.05)。男性患者(65.8%)多于女性患者(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分布为61~86岁,年龄中位数为66岁,男、女性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P=0.83)。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53.9±20.9)%TBSA,Ⅲ度烧伤面积中位数0。不同烧伤严重程度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特重度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例数、生存患者ICU留治时间、病死例数均多于重度烧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特重度烧伤患者中工作场所烧伤占比高。患者烧伤原因以火焰烧伤为主(79.5%),受伤场所以家庭为主(57.5%),其次为工作场所(31.5%)。患者伤前明确诊断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32例(43.8%)、神经系统疾病7例(9.6%)、糖尿病5例(6.8%)、呼吸系统疾病5例(6.8%)。患者烧伤后并发症主要为创面感染31例(42.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例(11.0%)、肺部感染8例(11.0%)。合并吸入性损伤11例(15.1%),生存患者ICU留治时间中位数为12 d。患者病死率为32.9%,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影响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Ⅲ度烧伤面积是影响老年严重烧伤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R为1.024, 95%CI为1.006~1.041,P=0.008)。 结论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严重烧伤发病率显著增高,老年患者家庭烧伤占比高,应积极制定老年烧伤特别是家庭预防策略,切实降低发病率及减小烧伤面积、提高治愈率,建立有效烧伤康复体系改善患者愈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4岁,在工作中因水泥立窑塌窑,被高温水泥熟料烧伤全身多处,伤后3h收入本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2℃、脉搏10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80/6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四肢端冷,足背动脉搏动弱。创面分布于头、面、颈、躯干及四肢,颜面肿胀,鼻毛烧焦,双下肢创面苍白、僵硬、呈“皮革样”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层换敷料法用于Ⅰo-深Ⅱo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寻找烧伤创面换药的最佳方法。方法对40例符合条件的烧伤成人患者,创面处理全程采用分层换敷料法,结合抗休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全身疗法。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3.75±5.32)d,深Ⅱo创面基本达到生理性及无疤痕愈合,四肢无畸形和功能障碍。结论分层换敷料法治疗Ⅰo-深Ⅱo烧伤创面疗效显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患儿男,顺产出生12 d。患儿于生后第9天出现全身多处皮肤剥脱、坏死,持续3 d症状未见改善,由外地前往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就诊后,转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入院体查:T:36.5℃,P:143次/分,R:41次/分,BP:62/32 mm Hg(1 mm Hg=0.33 k Pa)。患儿头面部、躯干、四肢大片皮肤剥脱、坏死,创面呈烫伤样改变。血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 娠期肌内胆汁淤积症 (ICP)是最常见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 ,发病率 1%~ 4 %之间[1] ,其围产儿病死率可高达 6 3‰~ 133‰ ,是目前公认的对胎儿极具威胁的高危妊娠。笔者收治 1例ICP ,经血浆置换治疗 ,迅速缓解了症状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2 7岁。怀孕 5个月 ,二十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黄 ,四肢剧烈瘙痒 ,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 ,于 2 0 0 2年 6月 11日收住本院。查体 :神清 ,T 36 .8℃ ,P 80次 /min ,BP110 / 75mmHg ,心肺 ( - ) ,双下肢及全身皮肤明显黄染 ,皮肤持续性瘙痒 ,脐部及四肢有明显抓痕。血常规 :RBC 3.2 1×…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7岁,汉族,主因第二胎孕35 5/7周多胎妊娠、浮肿半月加重伴胸闷、心悸5天于1993—5—1住院。患者末次月经92—7—25(农历),孕4个月胎动频繁,孕7个月B超发现宫内孕三胞胎。半月前开始双下肢水肿,逐渐波及全身,近5天不能平卧伴胸闷、心悸,一般活动受限,家族中无多胎史。查体:T37.1℃:P100次/分、R22次/分、BP24/14KPa、神清,喘息样呼吸,半卧位,全身高度浮肿,眼裂变窄,口唇发绀,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干性罗音,未闻及水泡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0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腹部高度膨隆,宫高58cm、腹围127cm,无宫缩,三胞胎,先露一头二臀,未入盆,胎心分别142,130、136次/分。化验:血色素90g/l,尿蛋白( )。初诊:孕产孕35 5/7周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55岁,2019年6月8日凌晨3时40分许在家中不慎因煤气泄漏爆炸起火导致头面颈部、躯干及四肢等多部位烧伤,家属诉受伤当时头部被木板砸伤,局部有出血,自行逃脱火场(在火场时间不详),伤后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累计80%~89%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的烧伤,低血容量性休克,头皮开放性伤口",考虑患者病情危重,伤后2 天转入笔者医院行进一步治疗。入院时患者神清,呼吸稍促,伴有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炎性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预后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47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预后良好组患者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7.28±6.54) pg/mL、(38.26±8.79) pg/mL、1.75±0.35、1.15±0.27,预后不良组患者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9.46±8.87) pg/mL、(76.83±10.58) pg/mL、2.23±0.41、1.94±0.36,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13.10、4.17、8.13,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是导致烧伤合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β=1.56、0.87、1.05、1.11,P值均小于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2、0.39、0.52、0.56,P值均小于0.05)。 结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的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指标,可根据上述指标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救治,有助于降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2 8岁。三年前在日本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 1期”(ANLL M1 ) ,当时在日本第一次化疗后曾行外周干细胞移植 ,一年半后复发 ,在北京某医院第二次化疗后即出现高热 (体温 40 .0℃ ) ,咳嗽、咳痰 ,伴恶心、呕吐、失语及右侧偏瘫 ,经相关检查证实并发脑脓肿及肺炎 ,住院治疗半年 ,病情无好转 ,于 2 0 0 0年收入我院治疗 (住院号 45 44)。入院时体温 3 9.7℃ ,脉搏 1 3 0次 /分 ,BP1 1 0 /70mmHg ,贫血面容 ,神志不清 ,失语 ,全身皮肤无出血点 ,右上肺呼吸音增强 ,可闻及湿性罗音 ,心率 1 3 0次 /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