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6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交锁患者急诊手术,先前路手术减压复位,如撬拨不能复位,再改俯卧位咬除交锁关节突,前路或前后路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例出现呛咳,1例神经障碍加重。结论急诊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正>颈椎外伤常发生于下颈椎骨折,伴有脱位和小关节的交锁时,颈髓可能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压迫,单纯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可能均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减压效果和稳定性。近几年来,随着颈椎间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内固定材料的完善,颈椎损伤的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我院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复位植骨内固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交锁5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性36例,女性2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下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及讨论。方法对8例严重下颈椎伤病患者均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后路术式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交锁关节突解除和/或侧块钢板内固定;前路术式为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患者ASIA分级除A级者外,其余均提高1~2级;脱位者全部复位,植骨在3~4个月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伤病,能及时解除关节突交锁,复位及固定可靠,并能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3例,双侧交锁8例.病变节段C4~s 2例,C5~6 5例,C6~7 4例.合并椎问盘损伤11例,椎间盘突出6例,附件骨折7例.术前均予以3~7 d的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6例先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再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5例先行颈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再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后再行颈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植骨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和内固定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80~280 min,出血量480~2000 ml.术前Cobb角平均为6.71度,术后为1.81度;术前椎体水平移位平均10.21 mm,术后平均0.59 mm;神经功能Frankel 评分术前为1.45分,术后为2.45分.术后随访8~20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和内固定失败.结论 对于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颈椎脱位是骨科常见病,它往往伴随有双侧关节突交锁和脊髓损伤,危害性严重。治疗要求尽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序列,彻底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以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害。我院骨科自1999年4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18例外伤性颈椎脱位患者,均采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联合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手术方式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的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JOA评分改善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所有关节突绞锁复位成功,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JOA评分改善率在术后3d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C组(80.32%)明显优于A组(70.15%)及B组(67.16%),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C组[(320±162)mL、(175±32)min]明显多于A组[(87±35)mL、(67±16)min]及B组[(110±42)mL、(83±21)min](P<0.05),在手术出血比较中A组少于B组(P<0.05));在手术时间比较中A组多于B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联合入路是治疗关节突绞锁的最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2例完全复位,5例复位90%以上;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植物并发症,2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级B级、2例ASIA评级C级及2例A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E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1年3月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杨永华 《江西医药》2006,41(9):657-65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钛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1-23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均取得满意疗效,植骨融合良好。无钛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损伤节段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方便护理,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2001-01~2005-04对6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4例,C级33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有椎管侵占现象。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59例植骨块于3个月内全部骨性融合,病死3例。生存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5级。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13例采用前路手术,8例采用后路手术,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0%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获得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得到早期稳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骨二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钛网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价,采用JOA评分方法评价脊髓功能。结果45例患者进行6-25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无失访者。钛网植骨均在11周左右达到临床愈合,所有病例均在术后3d、12、24、48周行CT扫描,结果湿示JOA脊髓功能评分南术前平均6.8分上升至术后13.5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2,P〈0.05);钛网植骨均与上下椎体融合,可见骨小梁通过。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同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经颈椎前路行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15例的体会.方法经颈前路减压后用自体髂骨植入,然后用带锁钛板作内固定.结果本组15例患者经过6个月~2年随访观察,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融合,颈椎稳定,脊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采用前路手术13例,后路手术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结果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钢板内固定35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21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8例。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后凸畸形情况、合并脊髓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取得较满意效果,3种入路及内固定方法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明显缓解脊柱结核的症状,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术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效果明显,但应注意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