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治疗给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春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4):250-250
我们应用经患肢末梢静脉给溶栓药加近心端浅表静脉阻断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三种入路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107例,大隐静脉置管21例,胭静脉置管9例.对66例左髂静脉狭窄进行扩张,60例置入支架.结果 经小隐静脉置管的肢体消肿率为82.3%±7.6%,经大隐静脉置管为81.6%±6.0%,经胭静脉置管为83.9%±6.1%,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率依次为63.5%±7.7%、66.9%±8.4%和66.1%±2.7%,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置管平均耗时依次为(20.8±1.1) min、(7.3±0.3)min和(15.7±0.6)min,经大隐静脉置管耗时较短(P<0.05).经小隐静脉置管有12例溶栓过程中并发切口出血,5例出现静脉炎,8例并发隐神经损伤;经胭静脉置管有2例并发术后腘窝血肿形成;经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12例,随访时间7~ 22个月,平均(10.1±1.5)个月.97例无患肢肿胀.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89例静脉通畅,8例血栓复发.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经大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患肢腘静脉穿刺插管,在可视条件下将导管插入至血栓近心端,经导管首次推注尿激酶20万单位后,持续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h溶栓,同时每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 U。以下肢肿胀消退情况评价疗效,以深静脉造影评价溶栓效果。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不仅使深静脉血栓部分或完全消融,而且侧支循环开放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患肢总消肿率(78±22)%,总溶栓率(67± 27)%,其中急性、急慢性和慢性病例溶栓率分别为75%、71%,49%,前两者显著高于后者(P< 0.05)。21例患者血栓完全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满意,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6月期间采用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5天的全程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患肢肿胀消失,双下肢对比周径差不超过2 cm,彩色多普勒示17例患者阻塞静脉血流全通,3例部分再通.结论 通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移位及导管脱出,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持续灌注溶栓药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32例急性DVT患者(其中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男15例,女17例,年龄18 ~71岁,平均(51±17)岁.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为(1.7±1.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1.4)c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74%;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为(1.5±0.7)cm,明显小于溶栓前(4.1±1.5)cm(t =7.65,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6.02%.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5±4)分,明显高于溶栓后(4±3)分(t=7.1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8.2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1例栓子完全溶解,2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3 ~ 12个月,平均(7.8±2.4)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 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我们自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导管振动溶栓技术(Trellis)治疗了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变化与作用。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与模型组(n=50),模型组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钳夹联合后肢石膏制动诱导后肢DVT,并分别在造模后2、5、10、15、25 h各处死10只大鼠取材,观察股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股静脉内皮组织IL-6 mR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
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2 h未见血栓形成,但从5 h开始出现血栓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逐渐增多。模型组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 mRNA水平在造模后逐渐升高,于15 h达高峰;模型组大鼠血清IL-6、PAI含量变化情况与IL-6 mRNA变化一致,但血清tPA浓度变化则与前两者相反。模型组以上各指标在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在大鼠DVT过程中IL-6水平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PAI的产生、抑制tPA的活化来促进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肢DVT患者,先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明确诊断后,于患肢小腿中下段胫前区用4F穿刺针直接穿刺胫前静脉,置鞘后放置溶栓管于深静脉血栓段,行尿激酶持续泵入。结果10例DVT患者中,4例患者为中央型,6例为混合型。溶栓后深静脉主干再通,10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膝下小腿中段周径差平均(1.64±0.69)cm,与术前[(4.42±0.8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0个月,7例肢体肿胀完全消退,2例有活动后轻度肿胀,1例在术后约2个月复发。结论经胫前静脉入路直接溶栓对于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10~14d,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3例未能通过髂静脉;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显效42例,有效16例,有效率100%;其中5例接受髂静脉球囊扩张术,3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耻骨上静脉转流术。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延长尿激酶溶栓时间窗,减少尿激酶用量,减少出血并发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2.
接触性溶栓治疗犬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方式和溶栓导管位置对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犬的30条静脉随机分为五个实验组,每组6条,每组尿激酶给药方式和溶栓导管位置不完全相同。通过造影观察溶栓效果,记录每组再通时间、尿激酶用量、并发症情况、APTT值等。结果在尿激酶给药方式不同的前提下比较,A、B、C三组中,B组再通时间最短,C组再通时间居中,A组再通时间最长(P0.01)。在导管位置不同的前提下比较,B组再通时间明显短于D组。结论大剂量尿激酶冲击后,续以小剂量尿激酶持续溶栓,并将溶栓导管首端置于血栓远心端,治疗的方案效果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结合多种介入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本组521例(521条肢体),男356例,女165例.年龄16~86岁,平均(46±9)岁.均先经健侧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再于患侧小切口解剖股静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其中单纯取栓38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348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35例;支架置入108例.结果 手术成功511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其中除31例经造影未见血管狭窄,7例管腔直径>90%而未行扩张治疗以外,365例狭窄段血管经球囊扩张后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90%±5%降低到24%±5%,108例狭窄段经扩张后残留管腔狭窄仍>50%,置入相应大小裸支架;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0例.随访472例(90.6%),随访时间8~108个月,平均(53±26)个月.其中462例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从事正常工作;10例髂静脉未开通者活动后肢体仍肿胀明显.发生并发症33例(6.3%).结论 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combination of open surgery and multiple intervention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DVT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s 521 cases (521 limbs,356 male and 165 female) were studied in this group. Age ranged from 16 to 86 years with the mean age of (46 ±9)years. All 521 cases with DVT were treated by Fogarty embolectomy catheter. Among them,348 cases underwent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135 cases received PTA and ultrasound ablation,stent-grafts were implanted in 108 cases. Results Based on angiography during operation, the obstructed iliofemoral vein received complete recanalization in 511 cases. Among them, the postoperative luminal diameter was more than 90% in 38 cases after Fogarty embolectomy, the average stenosis rate was reduced from 90% ±5% to 24% ±5% in 365 cases after PTA and stent-grafts were implanted in 108 cases with the stenosis rate still over 50% after PTA. Only partial recanaliza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entrance of common iliac vein to inferior vena cava in 10 cases. Of the 521 cases,472 cases were followed-up with mean time of (53 ± 26) months, ranging from 8 to 108 months and 462 cases reported satisfactory results with normal life,the unsuccessful 10 cases still felt swelling pain especially in erect position.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33 cases. Conclusions Open surgery combining with multiple interventional method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DVT. 相似文献
14.
血管介入联合动静脉造瘘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栓消融的操作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的选择及放置时间。方法 选择严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5例,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用Amplatz血栓消融器进行血栓消融、球囊导管扩张髂静脉病变、股动静脉临时性动静脉造瘘术治疗。结果 52例治疗成功,造影见髂静脉狭窄47例,用球囊导管扩张,20例置入永久性滤器,32例置入临时性滤器。随访50例,3~30个月,46例患肢肿胀消退,无血栓后综合征表现。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患者能耐受、效果良好,术中需反鲁措影以观察髂静脉狭窄和残余血栓等情况.下腔静脉滤器以临时件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17例,其中中央型血栓71例,混合型血栓46例。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对患者行经大腔导管取栓及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行支架成形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患肢肿胀、疼痛于术后当日即明显减轻,无肺栓塞发生。11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97.27%(103/110)。结论经导管取栓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外科治疗中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外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1例的临床资料.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对近段髂股静脉血栓采用Fogarty取栓管取栓73例;Amplatz消融器(ATD)消融血栓55例;Acolysis超声消融器消融血栓43例,远段血栓以挤压法驱出,术中造影,对合并存在髂静脉病变则先行介人治疗,并建立临时性股动静脉瘘.结果 本组171例,157例治疗成功,14例失败.其中Fogarty取栓成功70例,失败3例;ATD成功52例,失败3例;超声消融成功35例,失败8例.置人永久性滤器51例,可回收滤器32例,临时性滤器88例.143例存在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左侧139例,右侧4例.球囊扩张后置人支架41例.术中造影见血栓残留80例,血管穿孔破裂14例,滤器下方血栓18例.全组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发生.术后随访142例,随访时间2~84个月,平均38个月.21例髂静脉再狭窄,血栓再发36例,支架移位6例,支架断裂2例.结论 外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应注意对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