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细胞核移植和生殖细胞单性生殖技术是灵长类动物自体胚胎干细胞自体遗传背景构建的主流技术,目前还存在明显的"低效率"问题.原因主要是重构卵后天获得性重新编序不完全/不恰当/不完善、重构卵纺锤体组分的种系特异性丢失/非整倍体核型形成、或重构卵缺少父源性或母源性基因印记的影响.今后应从促进所需的后天获得性基因重新编序、避免重构卵所需组分的丢失、减少非整倍体核型的形成和校正亲代基因印记的偏倚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国产氧化型染发剂诱发果蝇非整倍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国产氧化型染发剂进行果蝇非整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喂饲染发剂4.3mg/ml,8.6mg/ml浓度后诱发的果蝇性染色体丢失率和不分离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果蝇非整倍体频率增高主要是由性染色体丢失所致。生殖细胞各阶段非整倍体率显著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遗传外重新编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题,它主要涉及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去甲基化和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还有相关的基因印记。大量的体外实验表明,遗传外重新编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由此推测克隆胚胎的低成功率(大量重组卵卵裂受阻、囊胚形成受阻)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外重新编程的不彻底性。就遗传外重新编程中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及遗传外重新编程与克隆的关系作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86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母体外周血,利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进行筛查,检测结果为高风险者,做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胎儿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出10例(1.16%)为高风险,包括21-三体高风险6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均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相符,低风险孕妇随访显示新生儿未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0%,准确性为100.00%。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且具有无创优势,对于减少胎儿出生缺陷具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产前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胎儿如Down's综合征多能存活,患儿大多有智力缺陷等严重症状,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因此时非整倍体的检测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经典的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检验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但此方法有实验周期长、费力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引物原住标记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微阵列一比较基因组杂交等不断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产前诊断,这些新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适合于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对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的细胞基因研究一般用普通的组织培养和染色质核型诊断,此项技术受很大的限制,如培养不易成功或母体细胞选择性生长;另外如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特异探针,虽然可以诊断非整倍体,但仅限1个或几个染色体部位。应用比较性基因组杂交(CGH)的方法与普通细胞基因分析比较,对21例胎儿滋养层细胞进行分析。这些胎儿来自自然流产、宫内死胎或多发畸形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与卵子发育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的能源基地,在卵子发育潜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人卵线粒体DNA具有较高的缺失率,同时卵子中完整的mtDNA拷贝数或者mtDNA转录水平也与发育潜能相关。线粒体功能改变可通过参与卵子非整倍体的发生;干扰正常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而影响卵子的发育潜能。通过卵浆移植、生殖泡移植或线粒体移植可提高卵子的发育潜能,挽救老化的卵子。  相似文献   

8.
<正> 研究人类精子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当今生殖医学领域的又一热点。早在1978年人们就用去透明带的仓鼠卵做精子穿透试验,进行精子非整倍体的研究,此项研究方法学复杂,不适合大样本量研究。近十年来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可以对成千上万条精子进行检测,大大促进了精子非整倍体的研究。这项技术已用于许多男性不育的非整倍体率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使用单色探针,其缺陷是不能区分精子染色体二体和二倍体。双色FISH就可鉴别二体和二倍体精子,近来的研究采用多色FISH,同时对精子的多条染色体进行非整倍体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非整倍体率与男性不育的关系。人精子FISH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通量技术在胎儿产前检查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到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经行产前检查的早、中孕期单胎妊娠妇女3 680例,在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采集孕妇外周血血浆进行高通量DNA测序。同时所有标本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3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3 680例孕妇血浆cffDNA高通量检测结果共发现非整倍体胎儿16例,检出率为0.434%,其中包括2例45,XO,3例47,XXY,3例47,XYY,3例47,XXX,2例21-三体,2例18-三体,1例13-三体;高通量检测结果中有1例47,XYY、1例47,XXX与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存在差异,高通量产前检查与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符合率为87.5%。3 680份样本中经FISH检测结果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验证共有14例非整倍体胎儿,非整倍体胎儿发生率为0.380%。结论:无创性高通量产前非整倍体胎儿检查可有效的发现非整倍体胎儿,准确率较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前非整倍体胎儿筛查。  相似文献   

10.
遗传外重新编程(epigeneticreprogramming)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题,它主要涉及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去甲基化和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还有相关的基因印记。大量的体外实验表明,遗传外重新编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由此推测克隆胚胎的低成功率(大量重组卵卵裂受阻、囊胚形成受阻)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外重新编程的不彻底性。就遗传外重新编程中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及遗传外重新编程与克隆的关系作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反复试管婴儿(IVF-ET)失败与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取反复IVF-ET失败和初次行IVF-ET患者助孕技术后未能受精成功的卵母细胞,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两组卵母细胞13、16、18、21和22号染色体的核型情况.结果反复IVF-ET失败组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为66.67%,明显高于初次行IVF-ET患者的未受精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为30.77%(P<0.025).结论卵细胞的非整倍体异常可能是导致反复IVF-ET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遗传外重新编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题,它主要涉及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去甲基化和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还有相关的基因印记.大量的体外实验表明,遗传外重新编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由此推测克隆胚胎的低成功率(大量重组卵卵裂受阻、囊胚形成受阻)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外重新编程的不彻底性.就遗传外重新编程中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及遗传外重新编程与克隆的关系作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在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5例NT≥3.0 mm的胎儿样本进行病因学分析,采用MLPA技术对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常见微缺失综合征进行快速分子学诊断,G显带核型分析验证,对MLPA检测阴性的样本进一步行CMA。结果 35例样本进行了MLPA分析,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4例、非平衡结构异常3例,与G显带核型分析一致。21例非整倍体以外的病例进一步行CMA,7例发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联合MLPA和CMA检测共发现19例NT增厚的病因,其中MLPA检出17例,进一步CMA检出2例,MLPA占89.5%(17/19)。结论 MLPA可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联合MLPA和CMA是诊断胎儿NT增厚病因的一种可行的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900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并游离出DNA,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对高风险产妇进行羊膜腔或脐静脉穿刺并行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 900例单胎孕妇外周血检测发现,高风险11例,阳性检出率为1.22%,其中21-三体综合征7例,13-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3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筛查的11例高风险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高风险孕妇多有高龄、NT增厚、唐氏筛查提示高风险等无创检测的指征,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7,XN,+21),13-三体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7,XXX),18-三体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7,XN,+18),孕妇均终止妊娠。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具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无创、敏感性高、安全性高的优点,早期筛查胎儿缺陷疾病,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反复试管婴儿(IVF-ET)失败与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取反复IVF-ET失败和初次行IVF-ET患者助孕技术后未能受精成功的卵母细胞,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两组卵母细胞13、16、18、21和22号染色体的核型情况。结果:反复IVF-ET失败组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为66.67%,明显高于初次行IVF-ET患者的未受精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为30.77%(P<0.025)。结论:卵细胞的非整倍体异常可能是导致反复lVF-ET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无创DNA检测技术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梅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筛查高风险或高龄的1 230例孕妇采用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对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 230份样本中,无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者16例,占总样本数的1.30%,包括21-三体综合征阳性10例,18-三体综合征阳性4例,13-三体综合征阳性2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9.84%。结论无创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胎儿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有较高的准确性,提高了产前筛查的准确率,降低了漏筛率,提高了梅州山区孕妇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测医从性,减少了放弃产前诊断率及有创穿刺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长期冷冻人卵裂期胚胎经序贯共培养形成的囊胚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将冷冻≥10年的卵裂期胚胎复苏后,采用单层卵丘细胞序贯共培养至囊胚期,经辅助孵出,置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全胚培养,原代培养6d后加入20%MEF条件培养基培养至形成原代克隆。观察人胚胎干细胞集落的生长状态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Oct-4基因表达、核型分析及体外分化实验等方法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9枚冷冻卵裂期胚胎经序贯共培养,有6枚发育到囊胚期,最终获得1株胚胎干细胞系。经鉴定该细胞系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Oct-4胚胎干细胞特异标记、形成拟胚体、在体外形成具有自动节律性的心肌细胞、并具有46,XY核型等5种特性。结论:冷冻胚胎经序贯共培养能够改善胚胎发育潜能,有助于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重构胚胎,在卵母细胞内多种重编程因子的作用下,供体细胞核抹去分化状态,恢复全能性,即核重新编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体核必须被正确激活与胚胎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同时抑制与分化有关的基因.到目前为止,通过该项技术已经获得了多种哺乳动物的克隆后代,但克隆成功率低,且存活个体大多表型异常.核重编程的不准确性可能是克隆后代存在高死亡率和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因组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状态是影响重编程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就组蛋白乙酰化的生物学功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荆Trichostatin A对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影响,以及Trichostatin A在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在扩展性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plus)筛查结果异常孕妇中应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因NIPT-plus结果异常至阜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自愿接受羊膜腔穿刺术并选择进行羊水核型联合CNV-seq检测的孕妇233例,统计病例产前诊断结果,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233例羊水样本中检出86例核型异常,其中非整倍体6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9例、嵌合体13例,其中2例同时存在结构异常和嵌合。CNV-seq检出胎儿染色非整倍体同核型结果一致,12例嵌合体核型和CNV-seq均检出。1例平衡易位嵌合体CNV未检出,1例XO嵌合及1例T15嵌合核型未检出。2例性染色体相关的复杂嵌合异常,核型提示体内存在2种异常细胞系,孕妇家庭最终决定终止妊娠。CNV-seq技术在未检出非整倍体异常及嵌合体病例中检出致病及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13例,检出231处意义未明(VUS)的CNVs,共报告21处,占9.1%(21/231)。核型检出结构畸形病例中,有3例CNV-seq结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无创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胎儿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1064例孕妇,对其中495例唐氏筛查高危者进行研究,比较无创DNA检测和核型分析的结果。结果:495例唐氏筛查高危者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显示染色体异常者12例,核型分析10例异常,7例21-三体阳性,3例18-三体阳性。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敏感度为100.00%(10/10),特异性为97.58%(483/495),假阴性率为0.00%(0/495),假阳性率为0.40%(2/495)。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具有高效、准确、无创、简单、易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