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内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然世人多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进一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肝气虚、肝阳虚之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但尚未引起医家重视。肝虚方症.多立肝阴虚、肝血虚.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藏血、体阴用阳、内寄相火、闭、气)易亢进,阴(血)易亏损。如朱丹溪在《将致余论》载:“阳有余.阴不8”。然而.肝气虚、肝阳虚在临床中并非罕(.兹将再对w气虚、肝阳虚的浮浅认识.参考他人之见.加以叙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前帝内经。已入了关于“肝气虚’他论述。。李问·卜古工舆论日:“丈夫七八气表.筋J一主动、”《灵枢·乍伸篇》云:“肝气虚叫D.实则怒。”近代名医面铺周在《蒲辅用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补肝气、温肝阳的理论依据,拓宽肝病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阐述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依据,归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病因病机,总结肝气虚与肝阳虚的临床症状、舌苔和脉象,概括补肝气与温肝阳的常用药物、代表方剂和中医外治疗法。[结果]肝病患者确实存在肝气虚与肝阳虚。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历代医家论著中不少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是肝气虚与肝阳虚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础。多种因素都可导致肝气虚与肝阳虚。正气亏虚、邪气侵犯,可消耗肝气、损伤肝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关键发病因素为痰、湿、毒、瘀、虚。对于肝虚患者,不仅需重视滋肝阴、养肝血,还需重视补肝气、温肝阳。补肝气和温肝阳是中医治疗肝病的重要法则。[结论]通过对肝气虚及肝阳虚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可以看出,肝气虚与肝阳虚在肝病患者中客观存在,补肝气与温肝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肝病诊疗过程中重视补肝气虚与温肝阳,可以丰富肝病中医诊疗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试论肝阳虚     
对肝脏阴阳的认识,多谓肝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肝血其体可虚,而肝气肝阳总属太过,言没有肝阳虚。主要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易阳亢、化火、生风;一般中医书写肝的虚证不外阴虚、血虚;阳虚多归属于肾阳,心阳、脾阳之虚,直接提出肝阳虚证者甚为鲜  相似文献   

5.
瘿病是围绕甲状腺体功用失常展开的,与肝主疏泄、体阴而用阳等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刘永年教授以从肝经病变立论,根据甲状腺疾病具有变动性和两面性的临床特点,重视情志因素和疾病演变过程中肝郁、肝火、肝阳、肝风、肝厥的区别,并提出肝气(阳)虚、补益肝气(阳)是瘿病发展至疾病后期的主要病机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崩漏从肝论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 :肝藏血 ,主疏泄。全身气血营养周身 ,储于肝 ,下注血海为月经。清·傅山著《傅青主女科》说“妇人经来断续 ,或前或后无定期 ,人以为气血之虚 ,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 ?”妇女由于经孕产乳 ,数伤于血 ,相对血不足 ,气有余 ,而肝以血为本 ,以气为用 ,故气血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肝脏失常。在另一方面 ,妇人最易受情志所伤 ,肝主情志 ,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之病变 ,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再者更年期妇女肾元精血不足 ,肝肾同源 ,肝藏血 ,肾虚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肝阳偏亢 ,则发崩漏。若情志抑郁 ,肝失疏泄 ,血不藏肝亦发崩漏。…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疏通、畅达气机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机理,是肝体阴而用阳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在生理情况下,肝主疏泄主要赖于肝气条达、肝阳不亢来完成疏泄功能,对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的气机起调畅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肝脏不同于其它脏腑的特点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常有余”。因此,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肝阳虚为切入点论述崩漏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肝阳虚是产生崩漏的原因之一。肝阳气的相对亏虚,不仅使经血不能温升导致肝气郁滞下陷,同时肝藏血功能失常,使血不归经致崩漏发生。肝阳虚崩漏临床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月经色暗淡清冷或紫黑有块,胁肋虚闷或坠胀,少腹坠胀且畏寒,漏血无臭气,舌淡,脉沉弱而弦。治疗宜温补肝阳,兼顾肝体,更于阴中求阳,舒达肝木,可选用五福饮、吴茱萸汤、芎汤等方药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四)肝气、肝血、肝阴、肝阳肝的主要作用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主疏泄主要是指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藏血,实质上是疏泄作用对血行的影响。但是,临床上之肝不藏血症,除包括血行失常之出血等症外,还指肝血濡养失常症。此外,肝阴、肝阳一些独特的作用,还不易概括到疏泄或藏血中去。故分别介绍肝气、肝血、肝阴、肝阳的作用,更能概括肝的复杂机能。  相似文献   

10.
正肝气虚是指肝气升发之力不足,温煦、调畅之力下降所引起的一系列证候表现,而肝阳虚则是在肝气虚的病理基础上发生肝阳渐衰之证。此二证在历代医典中已有收录,并阐述了其证候表现及其治法。然而,自宋金元时期之后,受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影响,后世医家鲜有人知晓肝气虚及肝阳虚,并将肝病的病机常归结于"肝常有余"、"肝无补法"等。直至近代,张锡纯在其医案中明确记载肝气虚之证,并将之应用于临床,进而提出  相似文献   

11.
“肝体阴用阳”,肝体就是指肝脏,肝用指肝的生理功能,体用一源。肝的生理特性主要表现为肝脏布藏精气,体质阴柔;主疏泄和藏血,性喜条达。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用太过与不及。临床应用需要虚实兼顾,温清并施,酸甘辛苦并用,若肝用太过,治疗以酸泻甘缓为主,佐以辛凉或辛润;若肝用不及,治疗以辛苦温为主,佐以酸甘滋阴养血。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长期跟随导师高颖教授抄方学习,对"肝者,罢极之本"的临床意义颇有体会,故通过本篇文章谈谈对"肝者,罢极之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理解。1中医肝的生理特点肝脏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主藏血和司疏泄。《内经》中提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中提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本草乘雅半偈》中指出"肝以藏血为体,疏泄为用"。将以上生理特点联系在  相似文献   

13.
肝胆相关  肝 ,居于下焦 ,五行属木 ,为阴中之阳脏。肝有经脉“连目系 ,上出额 ,与督脉会于巅”。肝胆经脉布于两胁 ,故两胁为肝之分野。故古人对肝和眼的关系论述颇多。如“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矣”、“肝受血而能视”等。盖人以气血为本 ,肝有疏泄无形之气和贮藏有形之血、调节血流之作用。气属阳 ,血属阴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故有“肝以血为体 ,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之说。由此可知 ,肝经失和 ,可以引起多种目病。1 肝气与目相关  肝有疏泄气机之功能 ,肝气舒畅条达 ,则五脏之气机调畅、升降有…  相似文献   

14.
浅论肝气(阳)虚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的阴阳、气血的失调……肝气虚和阳虚”。但随着对一些疑难病治疗的探索,临床治肝常能起沉疴,所以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的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为多见,而少见肝的气(阳)虚应该引起临床工作的足够重视,以丰富临床辨证治疗。今不揣浅见,略以论之。  相似文献   

15.
肝气是对肝中所藏精气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各种功能的概括。肝气虚是由于肝的精气减少,使得肝的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主藏血、主筋,荣爪、养目、升发等功能减弱。人体进入衰老期以肝气虚为起点,从而启动了五脏的衰老进程。在人体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目始不明"、"筋不能动",以及更年期女性表现的情绪不稳、烦躁易怒或抑郁等情志异常,都与肝气不足,失于滋养以及疏泄不利有关。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肝气的正常对于延缓衰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阴虚证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阴虚证研究概况①石林阶欧阳取长②(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410008)关键词肝阴虚治则方药中图分类号R241.6“肝阴,指肝的营血和阴液。”[1]肝的营血和阴液,在生理上能滋养本脏,涵敛肝阳,使之不易偏亢;疏利肝气,使之疏泄条达适度而不郁滞,濡养筋膜...  相似文献   

17.
阐述肝气虚、肝阳虚的概念、源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两者表现的症状归纳有3个方面:一是肝经所过部位出现病变;二是肝脏功能障碍的外在表现;三是与肝相表里、具有母子关系的脏腑发生相互关联的病变。总之,肝阳虚系由肝气虚发展而来,本虚标实,寒热并见是肝阳虚的...  相似文献   

18.
略论肝阳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及肝脏虚证,多指肝之气血亏损,肝阳虚常被忽略。然肝阳有化生血气、藏魂、主语、温煦等生理功能。肝阳一虚,则升发无力,导致内脏下垂,且可涉及心肾脾胃及胆腑,故肝阳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具有疏泄功能 ,在正常的情况下 ,才能使气机调畅 ,肝气有上升之路。只有在肝气功能健全、强盛的情况下 ,肝气才能顺其本性而上升 ,不然则气不升为病 ,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和肝气虚弱导致肝气不升。肝气不升不能助脾气主升 ,脾运化功能失常 ,故消化不良 ,泄利下重。肝气虚表现为气虚症状 ,表现为疲乏无力、自汗短气等。明确了肝气不升的病理、生理 ,治法确立就不难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因而 ,肝气不升 ,可以升提肝气法治疗。具体分述如下 :( 1 )肝失疏泄肝气不升 ,以疏气升提法 ,《…  相似文献   

20.
"肝失疏泄"为PMS的基本病机似得以共识。根据PMS的中、西医学病因病理基础,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情况,探讨肝失疏泄与PMS的病理机制。肝失疏泄,根据其所致病证的不同,可分为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抑郁状态)和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亢奋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