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方法回顾分析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睡眠差、过早及剧烈活动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分析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患者进行诱因分析,主要是用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和过早活动,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包括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二便护理.认为针对再出血诱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和减少死亡率的目的。方法A组采用脱水降颅压和抗纤溶等常规方法治疗,B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常规使用钙拮抗剂、镇痛剂、镇静剂、腰穿脑脊液置换。对2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发生率、出血时间、诱因、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B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x2=4.249)。出血时间、诱因、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AH患者常规使用钙拮抗剂、镇痛剂、镇静剂、腰穿脑脊液置换能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但一旦发生再出血,死亡率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11例,根据病情分析和探讨制定预防措施。结果通过临床试验和临床病例的讨论总结了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方法。结论科学预防对防止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护理措施要点。方法分析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外伤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并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  相似文献   

7.
邵仲萍 《淮海医药》2012,30(5):411-4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或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方法 在2001~2011年收治的145例SAH病例中,对30例发生再出血的病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情绪波动、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患者过早下床活动是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再出血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防治方法,使患者了解并且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盛金 《河北医药》2000,22(10):755-755
我院于 1991~ 1998年共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 196例 ,其中 30例 (15.3% )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次或第 3次出血 ,预后甚差。为了预防再出血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我们对反复出血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2 3例 ,男女之比为 1∶3.3;年龄 37~ 75岁 ,平均 58岁 ,50岁以上 2 3例(76 .7% )。无再出血组 16 6例 ,男 77例 ,女 89例 ,男女之比为 1∶1.2 ;年龄 32~ 75岁 ,平均 4 8.4岁。第二次出血距第 1次出血的时间 :7d以内 4例 ,8~ 14d 11例 ,15~ 2 1d 8例 ,2 2~ 2 8d 6…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极易发生再出血。SAH病人发生再出血死亡率高,恰当的护理是减少SAH再出血,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我科1992-02~2000-06共收治SAH病人63例。男性42例,女性21例。年龄30~49岁,平均(39±2.1)岁。均为首次发病,72h内入院,经CT或MRI证实为SAH的病人。其中并发癫痫(EP)7例,肺部感染2例。无1例大便干燥。均采取脱水、利尿、对症及支持疗法,同时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以防止破裂处凝血块溶解。结果,通过精…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佑锦 《淮海医药》2000,18(3):221-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我科1996~1999年共收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37例,其中再出血病例61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快而且比较严重的疾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10%,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瘤或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造成的。由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2/3,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3。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  相似文献   

12.
本院从1996年~2003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7例,随访2~8年,发生再出血者62例,占19 %。因再出血死亡28例,占再出血病人的45 2 % ,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2岁。再出血发生时间:首次出血后两周内22例,占35 5 % ;2周~3月14例,占22 6 % ,3月~1年12例,占19 4 % ,1年后再出血者14例,占22 6 %。1 2再出血诱因:有明显诱因者42例,占67 7 %。其中用力排便18例,精神紧张12例,情绪波动10例,劳累过度10例,用力咳嗽5例,低头拾物3例,输液反应2例,饮酒2例。1 3诊断标准:有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以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院方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分为两组,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比较,两组例数分别为55例、35例,预防组使用尼莫地平或尼莫通及脑脊液置换作为预防方法,而另一组则采用平常的预防方法。结果通过结果分析得出,预防组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发病概率低于与之相比较的另一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可以采用尼莫地平或尼莫通及脑脊液置换进行预防,使并发症引起的病死率降低,效果显著,应广泛运用到临床医疗上。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2~2003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48例,其中有29例发生再次出血,将再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诊断、抢救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再出血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 ,综合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及预防。结果 :14d内再出血 2 5例 (88.8% ) ,死亡 14例 (6 0 .8% ) ,8例内科临床治愈(34 .7% ) ,1例手术治愈。表现为头痛加重、痛苦喊叫、意识和呼吸障碍等。结论 :突发头痛加重、昏迷、呼吸异常是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大剂量甘露醇快速静脉输入是抢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60-236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SAH患者进行病情观察,防止再出血及进行分析预后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35例(70%),好转5例(10%),死亡10例(20%)。结论对于SAH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防止再出血,预防各种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维闰  刘登会 《河北医药》1995,17(6):344-344
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475例临床分析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王维平,张国华,母成贤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刘登会1977年1月至1993年6月,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58例,其中首次出血475例,再出血83例(对照组),通过首次...  相似文献   

19.
吕占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54-2654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综合征。SAH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其致死率和伤残率均较高,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收治46例SAH,通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均经头颅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或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简称SAH)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在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144例SAH病例中,对36例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对策。结果高血压、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情绪波动、患者过早下床活动等是SAH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视血压的控制,保持环境安静,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及严格绝对卧床休息4~6周,预防感冒是预防SAH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