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性惊厥患儿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小平  邹峥 《江西医药》1999,34(6):339-341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对72例热性惊厥患儿及35例健康儿童应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作T细胞增殖实验,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丫附功能。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细胞增殖反应水平明显降低,以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尤为明显,CPM和SI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红细胞C3b受体花形成率明显较健康组为低,但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黄婷  黄胜  谢静 《中国药业》2021,(7):43-45
目的 探讨银翘散联合地西泮治疗复发性热性惊厥的疗效,以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热性惊厥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加用银翘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  相似文献   

3.
惊厥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的大量异常放电所导致的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不自主的短暂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儿童常见的急症之一。热性惊厥是指6个月~4岁小儿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是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可伴有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  相似文献   

4.
热性惊厥患儿60例血清电解质血糖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性惊厥是儿科急症之一 ,发病率非常高 ,我科每年均有数十例病例。近年 ,与血钠关系报道甚多 ,但有关血钙、血糖 ,特别是血镁变化的报道却不多。现将我科近 2 a6 0例病例所测血清电解质、血糖结果及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科热惊厥患儿 6 0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19例。年龄 2个月~ 3岁4 1例 ,~ 5岁 13例 ,>5岁 6例。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5 0例 ,急性喉炎 1例 ,急性肠炎 2例 ,败血症 1例 ,支气管肺炎6例。在 1次热程中惊厥发作 1次者 5 5例 ;≥ 2次者 5例 ,其中 1例败血症患儿体…  相似文献   

5.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惊厥的发作形式之一,首次发作年龄多为出生后0.5~3岁,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有关。惊厥大多发作于急骤高热后24h内,大部分惊厥发作时间短,仅数秒或数十秒,偶呈持续状态。由于病情急,易引起家长紧张,而有效地护理能防止合并症,缓解家长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小儿热性惊厥的正确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小儿高热性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对热性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复发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热性惊厥(FC)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类型之一,5岁以下小儿发生率约为2%~5%,发作多在体温骤升时.症状以抽搐和意识不清为特征。其发病来势突然,变化迅速,病情凶险,往往威胁小儿的生命,为儿科常见急症。因此做好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1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后及预防,为热性惊厥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16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初发年龄、性别、发作时体温、发作类型、家族史、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70.5%,初发体温≥38.5℃者占84.6%,有惊厥家族史者占31.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Fs的常见病因;热性惊厥患儿多为良性经过,预后良好;FS复发率高,与初发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发生惊厥时间、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建立静脉通道,尽快止痉;③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④控制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结果 76例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通过治疗后,痊愈23例,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 本文中,76例小儿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经过止痉、退热、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惊厥发生后的30 min内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对照组于发热时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采用去蛋白分光光度法检测H2S,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惊厥后30 min内、对照组发热时H2S分别为(27.62+10.43)、(46.45+11.32)μmol/L;两组热退后分别为(47.36+11.46)、(48.39±11.52)μmol/L.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发生变化并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行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处理及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80.95%(34/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惊厥持续时间(4.73±2.13) min、退热时间(3.14±0.98)d、原发疾病控制时间(5.28±1.36)d、住院时间(6.13±1.7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92±2.65)min、(4.57±1.38)d、(6.92±2.67)d、(8.67±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3%,45/46)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34/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保证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提升,患儿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冯婕 《安徽医药》2017,21(4):772-774
目的 探讨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高热惊厥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护理组和针对护理组,每组50例。综合护理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针对护理组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降温处理及监测病情等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热性惊厥次数、热退及住院天数、整体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针对护理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0.0%,高于综合护理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6,P=0.037)。与综合护理组相比,针对护理组患儿热性惊厥次数明显较少,热退天数、住院天数明显较短(P<0.001)。针对护理组患儿整体满意率为98%,高于综合护理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结论 针对高热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针对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及预后,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及惊厥后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采用抗生素控制原发感染,采取对症处理控制惊厥;试验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连续使用2周。观察惊厥复发次数、脑电图改变、复发惊厥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试验组热惊厥复发率、复发惊厥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后1周和2周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肠溶胶囊联合对症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并降低热惊厥导致的脑损伤,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复发,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F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患儿体温高于38.5℃时给予退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LEV。两组均随访观察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随访期间共失访17人,最后治疗组55人,对照组48人,两组患儿SFS和CFS发热人次及最高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治疗组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例(5.45%)、2例(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88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智力测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智力测量SF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智力测量得分均在正常范围(>75分),治疗组CFS优于对照组CFS(P<0.05);共观察到9人出现不适,包括胃肠道反应、多动、头晕、嗜睡、食欲减退等,大多不经停药能自行缓解。结论:LEV可有效预防FS的复发,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依从性及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汝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参照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30.06±4.32)个月,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男42例、女21例,年龄(29.48±4.28)个月,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PEWS联合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急救情况、并发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8.41%(62/63),高于参照组87.30%(5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P=0.016)。研究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分别为(4.32±1.05)d、(32.18±5.26)min、(1.87±0.42)d、(4.12±1.02)min,均短于参照组的(5.14±1.08)d、(43.25±5.14)min、(2.38±0.48)d、(5.84±1.0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7%(2/63),低于参照组14.2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2,P=0.008)。研究组常规护理、预检分诊、基础指导、健康宣教评分分别为(19.79±3.84)分、(20.84±3.08)分、(20.55±3.16)分、(21.27±2.85)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6.28±3.57)分、(17.12±3.14)分、(16.39±3.22)分、(18.16±2.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PEWS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能促进患儿恢复,缩短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7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下,给予规范的护理对策。结果: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原发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肺炎和菌痢;发病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高热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反复发热及热性惊厥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特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并按患儿的发热程度分为A组(轻度发热组)42例及B组(热性惊厥组)44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儿童40例作为C组。分析与对比三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情况,探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三组患儿相比,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0.18±0.28)mg/L明显低于A组(0.31±0.27)mg/L、B组(0.46±0.24)mg/L;C组APACHEⅡ评分(0.25±0.42)分明显低于A组(11.06±2.88)分、B组(25.89±4.86)分;A、B两组相比,B组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炎患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1.86±0.42)mg/L明显高于急性支气管炎(1.43±0.19)mg/L、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8±0.38)mg/L;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发生与发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类型及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判断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反复发热及热性惊厥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托吡酯预防动物热性惊厥发作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60只对热惊厥敏感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4或8mg/(k·d)的剂量灌服托吡酯20d后,观察其热性惊厥敏感性改变情况和毒副反应。结果:Wistar大鼠用药后,在热水浴中发生惊厥的时间分别从(247.8±84.9)s、(243.4±99.4)s延长到(353.6±79.3)s、(329.2±78.1)s(t分别为3.07、3.59,P均<0.01);发生惊厥的持续时间分别从(283.0±112.3)s、(298.3±84.0)s缩短到(178.9±84.8)s、(230.3±74.0)s(t分别为3.33、4.18,P均<0.01);热惊厥发生程度也明显减轻,分别从2.9±0.9、2.7±0.7降低到1.8±0.9、1.3±0.9(t分别为4.89、6.65,P均<0.01);热惊厥控制率达95%(57/60,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较高为65.0%(39/60),但表现轻微,而引起动物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却只有16.7%(10/60),两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χ2=29.1,P<0.01),而血常规和肝肾功均无异常改变。结论:托吡酯用于预防动物热性惊厥的发生具有剂量较小,疗效高,安全性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38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8例糖尿病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管理,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血糖控制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合理用药,作好心理护理及饮食管理,预防感染,加强相关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