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酒精性肝病与胆汁淤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精性肝病患者常出现临床或组织学胆汁淤积的表现. 一、酒精诱导胆汁淤积的机制 酒精对胆汁分泌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可因摄入酒精的浓度和时间不同而分别表现为胆汁分泌增加或减少.既往认为,酒精相关性胆汁淤积可能与肝细胞肿胀、肝内胆汁基团受压或胆小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近来研究发现,酒精通过抑制肝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改变质膜的组成和流动性,从而影响跨膜离子梯度和电位差,导致肝细胞Na+依赖性胆盐摄取过程受损,进而破坏胆汁的正常分泌.  相似文献   

2.
陈从新 《肝脏》2000,5(1):28
50~60年代,已经知道胆汁形成并非流体静压的作用,而是需要能量的主动排泌过程,这个过程有胆酸依赖和胆酸非依赖两种形式.70~90年代,弄清了肝细胞是一种有极性、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分为基底面(血窦面)和顶(腔)面(胆小管面).进一步在胆小管膜中分离和纯化了囊性小泡,并在这些小泡和肝细胞中鉴定出特异性膜转输系统.  相似文献   

3.
表 1 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机制主要作用  替代肠肝循环中的内源性 (疏水性 )胆盐 (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盐的肠吸收 )  竞争受体 (在毒性胆盐引起细胞损害的细胞器部位 )主要疗效  提高肝脏的排泌功能  细胞保护作用 ,阻止胆酸诱导的细胞溶解和凋亡  膜保护作用 ,防止胆酸诱导的膜损伤 (线粒体、基底膜和胆小管膜 )  抗氧化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继发疗效  减轻胆汁淤积  改善肝功能和组织形态改变   (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 ,中年妇女病人多见 ,以免疫介导的肝内小胆管损伤为特征。胆管的持续性损伤导致胆汁分泌障碍 ,引起疏水性毒性胆酸滞留并导致肝细胞损伤 ,所以 ,治疗PBC的关键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减轻郁积胆汁的毒性作用。在初始的无对照实验中 ,UDCA可改善症状 (主要是减轻瘙痒 )及有关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 (胆红素、γ GT、碱性磷酸酶 ) ,并且减轻炎症。一个多中心对照实验证明 ,UDCA治疗组与安慰组比较 ,UDCA对高胆红素血症、腹水或消化道出血有显效。此后的几个对照研究证明生化指标有所改善 ,而仅有一项研究表明UDCA可改善病人症状 (疲乏和瘙痒不显著 )...  相似文献   

4.
一、胆汁形成的分子机制 胆汁形成是一渗透性分泌过程,肝细胞通过基底外膜摄入门静脉血中的胆盐等物,胆盐和其它胆汁成份向毛细胆管主动性浓聚形成渗透性浓度梯度,导致水和电解质被动进入毛细胆管,形成胆盐依赖性和胆盐非依赖性胆流,胆盐不断从血中排泌入胆管是胆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肝细胞对各种胆汁成份的摄  相似文献   

5.
胆汁的生成与分泌是一复杂的过程,它依靠肝细胞内各微器活动的高度协调。例如:对各胆汁成分的摄取、合成、转运和分泌,整个肝细胞参予了其过程且并不限于其某一部分,正像交响乐中各乐器组既参予乐曲的特定部分而又汇合于整个乐曲之中。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胆汁内许多物质都是肝窦膜从血液中摄取,而肝窦膜底侧面的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胆小管侧膜胆汁酸盐输出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自身合成的胆汁酸以及从血浆摄取的胆汁酸都从胆小管侧膜分泌入胆汁,该过程需消耗ATP。近年研究显示,作为ATP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超家族成员之一的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是肝细胞分泌胆汁酸的重要蛋白。BSEP基因突变可导致Ⅱ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Ⅱ,PFIC2),亦可能是小鼠胆固醇结石病易感基因Lith1的候选基因。因此,其结构和功能受到肝胆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在介导肝内胆汁淤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仅就细胞因子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分泌、抑制肝细胞牛磺胆酸盐的摄取和Na~+-K~+-ATPase的活性、抑制肝脏中两种参与胆汁形成的视黄醛衍生物的反式激活作用、细胞因子调节肝脏急性期反应、细胞间粘附分子介导肝内胆汁淤积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胆小管侧膜胆汁酸盐输出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自身合成的胆汁酸以及从血浆摄取的胆汁酸都从胆小管侧膜分泌入胆汁 ,该过程需消耗ATP。近年研究显示 ,作为ATP结合盒 (ATPbindingcassette ,ABC)超家族成员之一的胆汁酸盐输出泵 (bilesaltexportpump ,BSEP)是肝细胞分泌胆汁酸的重要蛋白。BSEP基因突变可导致Ⅱ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progressivefamilialintrahepaticcholestasisⅡ ,PFIC2 ) ,亦可能是小鼠胆固醇结石病易感基因Lith 1的候选基因。因此 ,其结构和功能受到肝胆疾病等研究领域的关注。1 BSEP的结构与功能1995年Childs等从猪克隆部分编码的BSEP …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汁淤积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细胞膜可分为窦膜 (基膜 )、侧膜和毛细胆管膜 ,二个邻近肝细胞的胆管膜组成毛细胆管 (canalculus) ,胆管系统以此为起点 ,集合成小胆管 (ductule)、叶间胆管 (intralobularbileduct)和间隔胆管 (septalbileduct)。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在上述途径中发生排泄障碍。胆汁排泄依靠细胞支架的功能完整。细胞支架由微丝和微管组成 ,微丝由肌动蛋白组成 ,起自细胞侧膜的带状桥粒 ,围绕毛细胆管 ,以维持其张力 ,使胆汁排泄至小胆管。在正常情况下 ,每日生成 6 0 0~70 0ml胆汁 ,其中肝细胞…  相似文献   

10.
名词注释     
非胆盐依赖性胆流(bile salt independentbile flow,BSIF)……(436)胆汁由肝细胞进入毛细胆管通过二种机制:①借助胆盐微胶粒形成的渗透压梯度,使胆汁进入毛细胆管,称胆盐依赖性胆流。②由毛细胆管膜上的钠泵将钠离子转移至毛细胆管内,借助于钠盐产生的渗透压梯度使胆汁进入毛细胆管。这种途径不需依赖胆盐的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的小管胆汁中水的运转被公认为渗透过程,即水及无机离子,按照肝细胞将溶质逐出而形成的渗透梯度,进入胆小管腔。但目前对此全过程了解还很少,也有不少争论,本文主要指出这些有争论的需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问题。结构-功能关系肝细胞将胆汁分泌入胆小管是与肝细胞浆膜的高度极性化有关。胆小管是由两个邻近肝细胞侧浆膜的沟形成。以下讨论有关肝细胞浆膜的问题。 (一)肝细胞浆膜是高度极性化的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亦称胆汁淤积性黄疸,包括肝内梗阻性与肝外梗阻性二种,即由肝细胞胆汁分泌器至十二指肠瓦特腹壶的任何部位的胆汁引流受阻,或者已经肝细胞摄取、结合的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排泌发生障碍。同时,在胆汁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胆汁酸(胆盐)排泄亦同时受阻,使...  相似文献   

13.
老年胆汁淤滞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胆汁淤滞的鉴别诊断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510515)汪能平汪能平教授胆汁淤滞(胆淤,cholestasis)是胆汁流的分泌与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后出现的临床症候群。如系肝细胞、毛细胆管至肝段胆管因病变发生胆淤,则称肝内胆淤;如左右肝管、肝总管或胆总...  相似文献   

14.
陈丽莎  陈萦晅 《胃肠病学》2012,17(7):385-388
临床常见的胆汁淤积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胆汁生成的任何因素异常、胆汁对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致肝细胞坏死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可引起肝内、肝外胆汁淤积,其发病机制涉及胆盐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和遗传等因素,其中核受体机制在此过程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生化和影像技术的进步,其诊断水平有所提高。但在治疗方面,除疗效确切的熊去氧胆酸外,目前虽已报道了很多天然和合成的核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可能亦有治疗作用,但有待更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有关肝细胞机制、激素调节和胆管细胞的作用等新领域的研究,使对胆汁形成的机制和调节有了进一步理解。肝细胞是种极性上皮细胞细胞的高度极性表现为从窦区(基底外侧区)向小管区(顶区)转运。Na~+-K~+ATP 酶位于基底外侧膜,它产生离子梯度,驱动二级和三级主动转运器完成此定向运输。转运器协同窦区摄取并最终经小管排出胆汁酸、脂类、蛋白质和其他阴阳离子。肝细胞也先将所有新合成的质膜蛋白质运至基底外侧区,再将顶膜蛋白质运至小管区。相邻肝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的细胞骨架成分构成两个膜区的屏障来维持细胞极性。此旁细胞屏障的通透性受激素控制。  相似文献   

16.
近期对胆小管生物学的研究,为膜转运和细胞骨架功能与胆汁分泌和胆汁郁积关系方面提供了新的信息。胆小管超微结构与收缩、转运功能之间的联系胆小管腔的直径约0.75μm,由相邻肝细胞的膜构成,围有功能上渗漏、可进行血浆和胆小管之间旁细胞交换的紧密连接复合体。小管微绒毛含有大量肌动蛋白的细丝,从质膜面延伸到小管间隙。这些肌动蛋白细丝束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甘胆酸是主要胆汁酸之一,在肝脏代谢并参与肠肝循环.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都可引起甘胆酸的代谢和循环紊乱。研究表明,测定血清结合甘胆酸含量是评价肝功能最敏感的指标之一.白血病患者常有肝脏浸润,不同程度地损害了肝功能.本文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藉以探讨甘胆酸有白血病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房静远 《肝脏》1998,3(1):37-39
胆汁酸是由带羟基的类固醇和脂肪侧链构成,是胆汁的主要成份。其来源有二,一是在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二是初级胆汁酸在肠道经细菌水解和7-α-脱羟基转变而来的二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熊脱氧胆酸)。  相似文献   

19.
<正>胆汁淤积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它的形成是由于胆管的损伤或破坏,导致细胞内有毒胆汁成分的潴留,包括胆盐。胆汁淤积如果不治疗会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唯一可选择的有效药物是熊去氧胆酸(UDCA),它可以减缓PBC的进程,尤其是疾病的Ⅰ、Ⅱ期患者。然而,部分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甚至有的患者会无应答。UDCA治疗不能提高PSC患者生存率,是否推荐使用仍存在争议。这就决定了寻求其他有效治疗的必要性。肝脏转运蛋白位于肝细胞基底外侧膜(肝窦)和顶端膜(小管的),决  相似文献   

20.
正肝脏胆汁的形成过程依赖胆汁合成、微管分泌和肠肝循环时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是胆固醇的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肠道和肝细胞表达的多种转运体进行肠肝循环,胆汁酸在肝脏合成,通过胆管分泌入肠腔,在回肠重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系统重新被肝脏摄取,仅少量胆汁酸进入体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肝脏摄取吸收是调节循环血液中胆汁酸水平的关键环节,肝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